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awangwan (霸王丸), 信区: Green
标 题: 从官方纪录片看中国军队演习的水平〖转贴〗
发信站: 紫丁香 (Sat Sep 13 09:41:21 1997)
发信人: shao (无鞘刀), 信区: news
标 题: 从官方纪录片看中国军队演习的水平〖转贴〗
发信站: 白山黑水 (Fri Apr 19 10:51:24 1996)
装备篇
中国官方电视台在三月二 十日终于公布了本月十三日至二十日於台海南部举行海、空
军实弹演练的 记 录片。几乎动用了全部拥有的新型装备向台湾施压。通过对电视图像
的仔细分析 ,对中国军队装备的发展、战术思想的演变可能得出一系列新的判断结果。
其特征有如下几点:
装备更新的程度十分有限,甚至超过一般意料,过时装备所受的限制,促成了演练之中
的战术思想似乎决不可能适应现代高科 技战争的要求。在影片中,除了苏二七、C300
地空导弹、‘旅护’‘江威 ’级驱/护舰等武器较新之外,未有任何神密武器亮相。
精密的超远程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预警机在“这种时候”不出场,表明上述武器
已制式装备部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既使是宣传已久的‘歼轰七’也只在去年八月的
海、空演习中小露头脚,不足四架。这一次更未见其踪影。美国情报界判断,‘歼轰七’
装备不足二十四 架,表明自八十年代前期 以来的这一整个研发计划已宣告失败。所有
演习的低空攻击任务完全仍 依靠‘强五’、‘歼七’系列。
米格十九已全 部退出了演习舞台,表明空军的战斗威慑力已完 全依赖近五百架歼七、
二百架歼八甲、歼八乙 和少量苏二七。今后米格十九似乎仅为保持飞行员飞行小时而作
训练用途。歼七·三也从未在去年以来的演习中亮相,显示换装规模十二分有限。
演习图像显示,未有任何一种空对地导弹、激光诱导炸弹展出,无可争辨地证明,空军
对地精密攻击能力极差。事实是,包括苏二十七在内,所有战斗/攻击机都缺乏对地攻击
用射控软件。 对地火箭攻击、轰六的水平轰炸(水平 /俯冲火力合成)成为空军对地
支援的唯一模式,令人想起了六十年代苏军演习的的影像。状况显示由于制造成本高、
技术成熟程度低、可靠性差等因素,一九九一年研发的激光制导炸弹仍未进入实战用途。
对苏二七的使用是最 值得质疑的地方,早期型苏二七是作为空优战斗机而设计,影像
中二架以上的同型机以俯角十五度左右的姿 式作对地火箭攻击,攻角小於‘强五’似乎
是以大口径集束火箭(一三十至二百五十毫米)行使中程战场遮断任务。攻击高度低於
二千米。几乎完全 处於敌地对空各式导弹、炮火的打击范围 内 。俄空军曾以类似战术
介入一九九三年的格鲁及亚内战,结果一架苏二七被地面肩扛导弹击落。这是苏二七在
实战中的最初损失。
以如此精密的战斗机作低空对地传统攻击演习之用,令人大有被“浪费”的感觉 。
另一方面,精密攻击能力差,意味着战时中国可能不得不放弃“非破坏性收复台湾”
的意图。
俄制 C300地空面空防导弹发射数枚导弹的镜头也搬上了电视。该导弹的南移意味著中
国必须进口更多的同类系统来保护京律地区。C300将向中国缺乏面防空能力的水面舰队
提供高空域的防御,缺乏它,海军将不可能对台海东岸、西太平洋远海进行任何有效的
水面大舰攻击 。除 C300 之 外, 岸(地)对空防御的脆弱性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防空火器几乎完全由旧式的红旗二、双管三七毫米、单管五十七高炮毫米组成。可能后
二者都有一个与指挥仪连动的火控雷达系统和 电子、光学 瞄准仪。令人惊奇的是,导弹
、火炮仍然是非自走式的,考虑到美、台军超视距外对地精密攻击能力强之处,
可以认为,上述防空系统战时的实用性 、生存 性 极低。九十年代以后开发的 FM80
PL8H,LY60, KS1 型地空导弹均未登场,仍然将‘红旗二’(SAM2)搬上镜头已经表明,
上述装备,即使开始装备部队,数量也只局限于所谓“试点”单位。此外,在没有有效
水面大舰攻击 。除 C300 之 外, 岸(地)对空防御的脆弱性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防空火器几乎完全由旧式的红旗二、双管三七毫米、单管五十七高炮毫米组成。可能后
二者都有一个与指挥仪连动的火控雷达系统和 电子、光学 瞄准仪。令人惊奇的是,导弹
、火炮仍然是非自走式的,考虑到美、台军超视距外对地精密攻击能力强之处,
可以认为,上述防空系统战时的实用性 、生存 性 极低。九十年代以后开发的 FM80
PL8H,LY60, KS1 型地空导弹均未登场,仍然将‘红旗二’(SAM2)搬上镜头已经表明,
的电子干扰情况下,导弹攻击演习均能“ 百分之百地”命中目标。但若敌人对来袭导弹
实施有源或无源电子干扰那么结果将大不一样。例如,虚假调制信号,干扰敌导弹
主动 寻的雷达,这则是演习 外表所不能表现的。或发放金属干扰丝、箔片等干扰敌
导弹雷达、红外线寻的系统。在演习图像并未明确显示敌机、舰被导弹命中之前,有
发射类似干扰系统的努力。当然,舰对舰导弹攻击的确因 C802装备一系列驱逐/护卫舰
而能力倍增。“旅护”、“江威 ”舰上的舰对舰导弹发射箱外型完全与中国近期公开的
C802岸对舰导弹发射箱相同,大异於早期的 C801。可能因为改善了发射箱的散热系统
以及线路排列所致。射程接近一百三十公里的 C802战时可望有效地封 锁台湾海峡。图像
中还包括“海鹰”舰对舰导弹从 “旅大”舰上的发射的 状况。尽管体型重、大,但
攻击仰角 明显小於四十度,表明已经过改良,弹道飞行高度有所降低,可能可作掠海
飞行。
--
※ 来源:.紫丁香 pclinux.hit.edu.cn.[FROM: 202.118.226.8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