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upolev (逆火), 信区: Green
标 题: 八方突围 冲出埋伏中国施展能源外交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at Oct 23 15:09:28 2004)
● 郑方生
“中国陷入能源匮乏困局,这大大限制了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而列强和各油产国家
,或对中国进行能源封杀,或大敲中国竹杠。为了突破‘十面埋伏’,中国已展开能源外
交,全力发动‘八方突围’。”
这段描述中国能源外交的文字,是抽取数则近两个月的数则能源新闻拼凑成的。虽然
遣词用句略带军事色彩,有违中国“和平崛起”的原则;但这也反映了中国能源安全告急
,已被视为胡温政府最艰巨的任务之一。
中国如何陷入眼前困局?又将如何走出这个困局呢?
如何陷入能源困局
中国以往宣传自己地大物博,其实,中国可开采的人均能源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是个能源穷国。
官方资料显示:2000年中国人均可开采的石油只有2.6吨,天然气仅1074立方米,煤炭
仅90吨,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
与此同时,中国25年来的高速增长,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低经济效益
方式取得的。这使得中国在经济还未列入发达国家行列时,能源消费就已在去年超越日本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消费国。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能源进口增长的幅度,远远大过其经济增长速率。2003年前
10个月,中国进口石油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0%。国际能源署(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
gency)预计,到2010年,中国每天石油进口量将增一倍,达400万桶。到2030年,更增至每
日进口1000万桶,接近美国目前进口量。如以今日每桶油价约50多美元的水平计算,中国
每年须付出1825亿美元(3102亿新元)。
显然,能源短缺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稳健发展、和平崛起的一大绊脚石。
对策-节流开源
配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解决能源匮乏问题仍脱不了传统财经智慧的“开源节流
”四字。
未能开源之前,须首重节流。但是,去年中国的民用车辆已突破2400万辆(包括货车
、面包车、出租车和600多万辆私人小轿车),中国大都市的办公室和民宅也纷纷安装空调
,民生和工厂都在大幅增加能源消费,节流极端困难。
不过,中国正在制订规定小轿车耗油效率的新条例,将在2005年全面实行,并且也在
研制以电池发动的汽车,预定在2008年面世。
开源可分内、外两大方面:内部开源,除了加大力度勘探和开采油田和天然气外,主
要是开发石油以外的其他资源的应用范围。例如:水力发电目前仅占7.7%,到2010年将增
至24%;风力发电则将由目前的1.5%,增至2010年的10%;天然气发电也将由2.9%,增
加至2010年的5%;核电则在同时期由1.2%增至2%或3%。
“五方能源外交政策”
对外的开源则靠中国三大国营石油公司的“东征西讨”(目前还未有重大成果,在海
外投资项目仅占中国进口的5%),以及现政府施展多元的“五方能源外交政策”来相配合
。
“五方能源外交政策”主要是指:(1)俄罗斯(包含日本和韩国等东北亚);(2)
中东;(3)东南亚;(4)中亚;(5)非洲。
俄罗斯去年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中国从1994年起便和俄罗斯探讨合作建设
远东石油运输管道(即后来所谓的“安大线”)。但是当时中国政府更侧重于建设三峡,
对于开发长远的石油供应并不热心,延宕十年,俄罗斯在日本银弹政策猛攻下改变主意,
准备接受日本提出的“安纳线”,供应的主要对象是日本而不再是中国。中国在这个项目
上败给日本,显示中国外交在协助本国商家争取经济利益方面的经验不足。
后来,俄罗斯总统普京基于石油是俄罗斯振兴国家的战略资源,更进一步提出了“泰
纳线”,管道终点改成在俄罗斯境内,准备由此出海供应全球。中国随即争取建设泰纳线
的支线供应到中国。于是,俄罗斯-东北亚的能源外交战重开新战场。
其实比俄罗斯油供还更重要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进口石油的运输问题。中国进口的
石油有80%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今年6月底,美国表示,有意“协助维护海峡航运安全和防范恐怖主义活动”,准备必
要时向马六甲海峡派驻军队,显示美国想强化对亚洲影响力。这是否触动中国能源安全的
神经是难以证实的事。但《北京晨报》8月12日却引述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指
出:“中国要加紧建立自己的远洋石油运输船队。”他还说,“只有达到50%以上的远洋
石油运输的能力,才能保障国家的石油安全。”当时就有专家指出,假如中国也以“反恐
”理由派出海军保护运油船队,地区形势将更微妙。
虽然中国的石油公司走出国门仅10年,难以和业务已遍及全球的欧美石油公司角力,
因此,在中东国家的主要油田都难以分得一杯羹。但在能源外交的支持下,却已开始在哈
萨克斯坦、苏丹、委内瑞拉、伊朗等油气“次区域”小有斩获。
在中东地区,中国一方面和中东国家保持传统的友好关系,在中东国家和美国对立的
问题上采取中立,另一方面中国也加入石油消费国俱乐部,就油价问题,对产油国施压。
在后备区北非和西非的外交中,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1月访问了埃及、阿尔及利亚
和加蓬等国家,为长远后备铺路。最近在安哥拉,中国在一个油田开发项目中和印度交锋
取得上风。但另一方面,中国也有一些构思,计划要让俄罗斯的石油通过中国供应给印度
,和印度结成互利的双赢联盟。
此外,中国也开始建立大连、黄岛、镇海、舟山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将在2008年竣工
,这将为中国能源的商业与外交谈判增添筹码。
中国资源外交动作越来越密集且细致,显然能源安全已成为中国能否走上“和平崛起
”路线的关键之一。
--
KAKAKAKAK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23.22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