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ingitr (心剑),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经济外交改变整体外交版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Jan 27 17:18:05 2005), 站内

www.top81.com.cn 加入日期2005-1-27 10:46:00 点击次数:2165 

 

  笔者在欧洲国家做报告时常被问及,这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怎么会起飞得那
么快?笔者认为,它的发生是许多国内外因素促成的。最主要的是,邓小平的改革
开放政策对头,接受了市场经济这一合乎客观经济规律的理论。这种被挤压多年后
爆发出来的力量是无穷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前苏联的瓦解,中国减少了最大的
威胁,冷战结束,使中国有一个相对的和平环境。

  经济全球化中国是受益者

  笔者对西方提出的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方案,至今仍持一定的保留意见,因
为它对人口少、资金薄弱的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没有什么好处,它们无能为力,只
能听从世界经济大国的摆布。但对中国这么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13亿人口
的大国来说,就不一样了。就好像在拳击场上打拳,一个两米多高、200公斤重的拳
击手走上台来,他再笨重,你想打倒他也不那么容易。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每说
一句话、每提一个意见,别国都要掂掂分量,考虑考虑。更何况,中国往往是代表
第三世界的国家说话,有足够的后盾。

  韬光养晦,以外交促经济

  邓小平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之所以被人称道,是因为这20多年来的实践,使中
国人民脱离了贫困,走向了富强。他提出的“韬光养晦”形成了一条新的外交路线
,潜力无穷。尽管有人批评中国“韬光养晦”、不与欺侮中国的国家直接碰撞的政
策,说这失去了大国的风度,灭了中国人的志气,但实践证明,它是成功的。最关
键的是,中国集中精力埋首建设,使经济起飞,它所发出的巨大威力使全世界地动
山摇。

  笔者发现,这一年来,中国已经从被动的“以经济促外交”,转到有意识的主
动的“以外交促经济”。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值得深入探讨。

  且看去年中国眼花缭乱的“以外交促经济”、全面出击的各种活动,令第一世
界国家目瞪口呆,让第三世界拍手欢迎。首先是中国的近邻东南亚国家,自朱镕基
总理首先提出和东盟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以来,现在已经到了逐渐落实、具体研究
互相减免关税的阶段,一反过去西方大国只考虑本国利益、剥削小国的历史,消除
了东盟国家的忧虑。在处理南沙群岛等争议问题上,中国提出共同开发,也争取了
主动,缓和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摩擦。胡锦涛主席出访拉美4国,签订十几个贸易合
作协议,互通有无,都是史无前例的。接着,温家宝总理又访问非洲,双方寻求“
双赢”或“多赢”的办法,支持非洲摆脱贫困。这种以心服人的举动,使挑拨者黔
驴技穷。

  对欧经济牌“相当得体”

  在与欧洲关系问题上,中国这几年大打经济牌,做得相当得体。欧洲这些年来
经济不景气,也需要中国提携一把。此外,欧洲人对中国人的看法,这些年来在不
断变化,我们这些住在欧洲的人特别有直接感受。自己的祖国强大了,别人就会对
你肃然起敬。特别是欧洲人,普遍很欣赏和尊敬有学问有本事的人,他们对国家也
是如此。对中国的五千年文化他们普遍是很尊重的,但对中国这一二百年来的穷困
和落后,他们很看不起。中国经济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造奇迹,使他们佩服之至。
一个德国朋友对我说:“我一直认为,中国古代有那么多发明创造,说明中国人不
笨,现在证明了这一点。我怀疑,其他国家如果有同样的条件,是否也能起飞得那
么快?”

  去年,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汉堡举办中欧峰会,欧洲与中国之间举行了数不
清的学术、文化和体育交流活动。法国总统希拉克、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施
罗德相继访华;德法首脑宣布支持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温家宝总理访问荷兰,与欧
盟委员会主席会面,等等等等,都说明中国外交上的成熟,也是经济起飞的结果。


  经济促外交,外交促经济,对第一世界的影响特别突出。欧洲人的文化程度普
遍较高,自己在民主道路上先走了一步,因而自视高人一等,对其他国家爱指手画
脚。目前,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对内对外政策都和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连中国人
民银行提高利率都会影响世界股票的涨落,因而,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举足轻重。

  中国需创建“日本学”

  中国这种自由开放经济的政策,不只是对第三世界国家,也向韩国、日本频频
招手。韩国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两国之间相当友善;但日本则深不可测
。相当一部分日本人对中国又怕又妒又恨,又不知所从。他们心胸狭窄,看到中国
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心态极不平衡。可是,中国又是日本经济的一大支柱,一旦倒
塌,对日本的后果不堪设想。日本一些右派记者宣传“中国军事威胁论”,企图制
造这样一种空气———中国领导人在挑动反日情绪。实际上,他们是想借此在本国
国民当中制造仇华心理,找借口加强和扩充军事力量。日前,笔者与德国的老总理
施密特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他说:“中国对日本的友善不要操之过急,不然会得
罪一批不喜欢日本的亚洲国家。日本不承认二次大战的罪行是不明智的,给自己带
来了孤立。”

  中国对待日本,不是什么韬光养晦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善两国人民关系的问题
。必须从民间着手,促进民间的经济合作。

  不久前在上海,我和在京都龙谷大学任教的老朋友卓南生教授相遇。我们都认
为,中国太不了解日本,应该多出些书,多召开些座谈会、研讨会。中国的对日政
策,有时过软,有时过硬,而且带有不必要的成见,必需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而日
本把中国人的脾性吃透了。中国也需在各大学创设“日本学”,要全面、系统、科
学、严谨、客观地研究日本的历史和文化,要学会尊敬他们,他们有很多长处值得
我们中国人学习。

  笔者认为,对待日本人民、做生意的人要友好谦和,他们对过去的侵略战争不
应负责任。但日本政府的过分举动,如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就是要成心做给你们看
,向你们挑衅,看你们怎么办。中国也不能过多谦让,你越谦让,他就越会得寸进
尺。

  国内有一些人认为,过去的旧账就让它过去吧,不必再提了。笔者认为这是不
对的。日本在历史上犯下的滔天罪行必需澄清,而且要不断地提,这是对历史的一
种严肃负责的态度。笔者时常怀疑,中国是否仍有必要与日本的经济扣得那么紧?
“外交促经济”也有不同的方法,有的时候,让日本经济界吃点苦头,让他们跳出
来叫嚷,比你不断提抗议要强有力得多。这只是笔者在欧洲的一己之言而已。关愚
谦(作者为德国汉堡大学教授)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杨宇轩 


--

唉呀,老天有眼,我忍辱偷生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多谢。我们全家都是他
害死的,我还被逼作了他的兔宝宝哪。这个狗贼,人人得尔诛之,你就快点杀了他,我
准备放鞭炮去。
干嘛这么慌慌张张的,稳着点。幸好我带了大队人马来。当然啦,你仇家这么多。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1.93.34.12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4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