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oxin (handsome fox), 信区: Green
标 题: 争霸天下,中国的战略思考(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y 25 15:33:45 2002) , 转信
争霸天下,中国的战略思考(下)
文章来源: 军事天地 于 2002-5-24 3:11:00:
汉朝的胜利,固然是因为有霍去病的豪情,有张褰的顽强,有班
固的果决,但最重要的,是历代政府连续,完整,清晰的战略思路。
而这正是当今中国争霸天下所缺乏的关键。
那厶,中国应该有怎样的战略思路呢?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
不殆。
中国国民首先要认清自己在这场世界性的竞争中所处的位置。正
如地形篇所言,中国虽然有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潜力,但目前仍然只是
一个地区性大国,甚至连这个位置也充满了挑战。从全球而言,美国
遥遥领先,中,欧,俄,印互不相让,你追我赶。要在这一竞争中胜
出,必须首先成为在本地区内的具有绝对发言权的地区性强国,这一
点必须成为我们所有政策的宗旨。
首先,要放弃「三个世界划分」的冷战思想。毛泽东提出关于「
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是冷战时代的产物,曾有过积极的意义,
但这一思想是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抗衡,中国以牵制换生存为基础
的,而这一基础从最近的局势看来,已经完全消失,如果认为中国目
前可以取代俄国的位置和美国全面对抗,是不知己的表现。中国应该
把外交重点从第三世界转到周边地区,把对全球事务的普遍参与转到
对周边事务的重点参与,把和美国的全面性对抗转为一方面尽可能和
美国进行全球性合作,另一方面在周边事务上进行区域对抗。换一句
话说,目前就是要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提
出「两个世界」的说法,一个是全球性的大世界,中国以合作的姿态
积极参与,另一个是小世界,包括对中国成为地区强国有重大意义的
周边地区,在这个区域内,团结诸国,确立强权,削弱打击包括美国
在内的任何竞争对手的存在。
其次,中国必须确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所谓的势力范围,要符合
下面几个条件∶ A.中国有能力成为领袖的地区; B.对中
国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周边地区;、 C.文化和贸易往来频
繁,双方有巨大的共同利益的地区; D.国民和政府对中国友好
的地区; E.中国的政治军事干预可以实现的地区。
确立势力范围,说到底就是确定未来国家对外权益的范围,就是
逼迫列强于我划分,明确权益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国际上支配力量相
互斗争,相互妥协,以避免在相互碰撞爆发中毁灭的必然过程。中国
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环境,而这个环境仅有其国界相绕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精神和物质上的缓冲区,这就好比住家,单有门还不够,
最好还要建一道篱笆,否则开门就见疯狗,有何安宁可言?
确立势力范围也是现实政治局势的需要,一方面,在周边的权力
真空地带,我不介入,列强必然介入,让他人将篱笆修到家门口,比
见疯狗更惨。此外,中国目前不具备和列强,尤其是美国全球对抗的
条件,但美国这样的世界级警察也不是在每一个角落都是万能的,也
会有战线过长,疲于奔命之苦,我们在有影响的周边地区是完全有可
能集中力量,迫美妥协,取得现实可靠的利益。当此力量增加到一定
强度,也完全有可能逼迫美国从这些地区撤回其势力。因而,确立势
力范围的努力,就是迫使列强承认我地区性大国的权威,粉碎其分化
压制策略的根本途径。从目前来看,可能符合势力范围这一条件的地
区包括朝鲜半岛,台湾岛,中南半岛这三个半岛,岛屿区域,所以确
立势力范围的政策不妨称为三岛政策。朝鲜半岛应当是历史的重演,
大韩国将统一半岛,并竭力扮演一个中立的角色。但事实是,中美日
矛盾一旦激化,韩国无法保持长久的中立。只要不事先把韩国置于敌
人的地位,在中美日可能直接对抗时,韩国和中国结盟的可能性非常
大,毕竟日韩矛盾是历史的主流。
台湾岛的统一是中国的内政,但事实上涉及的是一个势力范围划
分的问题。这一问题因为台湾半岛的战略特殊性,成为所有问题的重
中之重。由于中美环中国海相互压制对抗的大势,台湾问题的解决将
是漫长,曲折和充满反复的,必须耐心等待时机。这些时机包括A.
中国的经济军事势力空前强大; B.台湾经济崩溃;C.台湾经济转
型,成为依赖大陆的经济附庸;D.中国在中南半岛的控制争夺中取
得成功,控制马六甲海峡的经济权,对台湾经济完成封锁事态。所以
对台湾不能操之过急。除了耐心以外,对台湾的争夺必须有相当的灵
活性。对台政策的核心并不是主权控制形式,而是将美国的军事和政
治存在赶出台湾岛,使得其环中国海的压制线被拦腰截断,如果能做
到这一点,中国即使默许台湾以某种形式自立,没有外来支援,在中
国的势力圈内也很难维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政府政治上施加
压力,军事上施加威慑,经济上施加利诱的政策,另一方面,我们应
当以灵活的态度促成和台政府之间关于统一问题的谈判,目前这个问
题限于僵局,是非常危险的,台湾分离的太久,随著老一代人的死去
,思归之心日淡,当务之急是加强双方的接触,尤其是民间的接触,
说到底一统还是台独,台湾的未来取决于这一代年青人的思想。一国
两制可以作为谈判的底线,但不能作为对台政策的底线。事实上,无
论以何种联合形式,只要能及早让台湾在外交和军事上和中国大陆站
在一面旗帜下,无论是对最终的统一大业,还是对中国在周边地区的
战略展开都有著巨大的利益。相反,长期不统不独,持续对抗,对中
国的发展负面影响最大。至于在台独时要不要动武的问题上,也应该
有灵活务实的政策。动武作为杀手□固然不能扔掉,但与其盘算什厶
时候才能动武,不如随时都做好动武的准备,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越
强大,准备越充分,台独的决定就越加>难产,仓促动武的可能性就
越低。其它可能促成台独的原因还包括∶ B.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
变化,台湾有决战境外的能力; C.周边地区局势对台湾有利,不但
美,日提供军事支援,其他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保持中立甚至亲
台,使大陆难以进行战略封锁;D.中国内乱,中央政府失去权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台湾独立发生的原因将不在岛内,而在岛外。
即使从动武的方式而言,也不宜渡海作战,靠陆军决战其境内。这种
方式的成功性暂且不谈,它无论是对台湾人,还是对周边诸国都会产
生恶劣的影响。军队应当将海空战略封锁作为动武的首选方式,其目
的是将台湾变成一个孤岛和死岛,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如
果我军不能达到这样一种作战水平,就不能说对台湾有绝对的威慑能
力,也就难以作出动武的决心,因为胜则罢,一旦有失,祖国的统一
大业将会严重倒退。事实上,中国想成为地区性的强国,包括在东南
亚有所作为,压制性的近海作战能力是必须的。
至于中南半岛,应当明白无误地作为我们的后院加以经营。目前
,这个地区仍然是一个权力真空地带,使得中国有著很好的机遇进入
这一地带,能不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将决定中国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地
区性的强国,是否能够有争霸天下的资本。其理由有四∶D.此地区
有稠密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从长远角度而言,这是决定强国间竞争
的基本要素;E.位于战略要冲,控制东南亚,等于控制了日本的一
半交通命脉,等于完成了对台湾的经济封锁,对可能崛起的印度的扩
张更是致命的制约。可谓一石三鸟。F.只有控制了中南半岛,中国
才有可能在周边事态中具有最终发言权,这一威慑对周边所有国家包
括美国在内都将是压倒性的。G.东南亚是一个文化宗教多元化的地
区,融合这一地区内的先进因素,将会使中国文化得到质的飞跃的机
会,从而有机会成为世界性的文化,这是成为世界性强国的一个前提
。可以预见,未来五十年内,东南亚将必然成为几大强权角逐的战场
,谁能够先填补这个权力真空,将在最终的角逐中占据优势。如果说
中国的外交有什厶可以执著的政策的话,除了统一大业,就是进入中
南半岛。这将是几代人持续不懈努力的过程,因此,当务之急是将外
交,经贸和文化交流以及政治合作向东南亚地区强力倾斜,及早进入
这个市场,建立起可以长期存在的共同经济利益,增加政府和人民间
的信任度和亲密度,消除对大国政治的恐惧感,并积极的以建设性的
姿态参与到这个地区内的政治生活中来,以形成各国对中国在此地区
内存在的共识。事实上,日本所谓大东亚共荣圈遵循的也是这一思路
,失败是因为日本妄图单纯依靠军事征服的手段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所以不能长久。在中南半岛上,有三个国家在中国的后院中占据了
显著的位置,分别是越南,新加坡和缅甸。越南是后院的通道,新加
坡是支点,缅甸是屏障,只要能够控制住这三个国家,后院的轮廓即
成。最后,有必要澄清关于何时开始实施后院战略的时机问题。我的
意见是介入越早越好,当然手段和程度应当因地因时而制宜,重要的
是应当在国民中及早树立起建立后院的共识。按照时下流行的君子派
的观点,似乎应当在本国现代化彻底完成,国民赚得盆满钵满时再考
虑与诸列强一争高下,殊不知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不单单是经济实力的
竞争,而是全方位的综合实力竞争,错过发展时机,并不总是能够靠
经济优势来弥补的,经常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历史上的德国就是最好
的例子。德国虽然经济实力超过英法总和,但仍然不得不挑起两次世
界大战以求生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国错过了瓜分殖民地的最佳
时机,因而不得不铤而走险,开拓生存空间。在付出了几乎亡种的代
价后,在今天德国只有寄希望于欧洲联合以求复兴,否则将永远丧失
机会---------成为英法那样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大国。因此,选择时
机,综合全面地发展是必要的。此外,闷头建设也多少有些一厢情愿
,因为在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本身也充满了竞争性,是对各种资源
无所不用其极的争夺和利用,其中也不乏野蛮的军事征服。因而,自
顾自的和平发展道路是走不通的。如果说斗牛派是犯了不只己的错误
,那厶对君子派只能以不知彼形容之。
和三岛政策相适应的是国防力量建设的战略思路。勿用置疑,军
事力量是实施三岛政策的根本保障,尤其是在各方支配性力量发生剧
烈摩擦时,军事力量将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充足有效的军事力
量将为中国在与列强的斗争中寻求到更为有利的利益平衡点,为此,
我国的国防建设不仅要全面进行,更要突出打地区性战争的特点。这
意味著,我军必须有能力在势力范围内具有绝对的威慑能力,包括对
本地区国家进行毁灭性封锁打击的能力和对列强打区域反击战争的能
力。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能够经济效率地打赢任何一场在本地区内发
生的战争。客观地说,我国离这个目标还相差很远,需要进行多方面
的改进。
首先我国缺乏在这一地区内的军事同盟,在地区性战争中,没有
同盟就意味著许多劣的乘和,意味著孤军深入,人地两生,信息闭塞
,难以捕捉其主力进行决战,甚至有时会失道寡助,对士气产生严重
打击。从现在来看,中国和中南半岛各国是有可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
军事合作的。
其次,我国应当加强在势力范围内近海作战的能力,特别是对海
空和海岸线的封锁,威慑。这就需要我军应特别注重海军的建设,特
别是潜艇和海军舰载装备,其巡航范围应当自渤海外围地区延伸到新
加坡。兵法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现代局部战争也印证了这一发
展趋势,过去那种以武力占领为主的打击方式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
是海陆空全方位封锁威慑,以瘫痪敌作战后勤能力,瓦解国民士气为
目的的区域战术。近海作战能力的提高需要空中力量的强力支援,和
封锁威慑的战略思路一致,我军航空机群以及导弹部队的巡航作战范
围亦应覆盖此地区。相应的,核武器应当向小型化,机动化,精确化
的方向发展,其目的并不是要去进行大规模的杀伤,而是对敌战略目
标实施有效覆盖,从而瓦解其作战士气。因此,核武器发展的重点不
是全球性的人员杀伤和战略消耗,而是对局部战争中威慑封锁能力的
补充和加强。国防建设在经济建设中所占比例确定的标准是,我军能
否有力量在一个或数个区域战争中的每一个战略阶段都能在局部集结
优势于敌的战斗单位和资源,从而以较低的代价在短时间内取得局部
性的重大战果,从根本上瓦0解敌作战士气。这里的敌人也包括美国
这样的对手。因而,我们必须以效率代替数量,改变过去进行全球性
牵制防御,以空间换时间的军事战略思想,取而代之的是主动的,积
极的,局部的压制,封锁和打击战略。和这种战略思想相适应,我们
必须在势力范围内建立军事同盟或合作关系,同时改变防御姿态,将
整个军事基础建设由内地转向沿海,特别是东南和西南地区。在势力
范围之外,中国应当和列强避免任何形式的冲突,相反,和任何一方
任何形式的合作都是有益的,特别是远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的合
作。在中远程核武库的装备问题上,中国应当向列强明确,中国的核
武器不是用来和列强,尤其是美国进行全球性的核抗衡,而是用来自
卫和维护周边地区安全的,尤其是针对印度这样对中国自身利益造成
直接威胁的国家。鉴于区域打击战略的特性,鉴于印度目前的态度,
中国无须继续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相反,先发制人,后发
制于人应当成为中国核战略的基本著眼点。守,不可胜也;攻,可胜
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
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两千多年前孙子兵法在形篇中的这一段
论述为区域打击战略作出了最生动的注释。区域打击战略的性质,对
中国自身而言,是一个在势力范围内主动攻击的战略,但对全球而言
,仍然是一个防守性的有限战略。坚持攻守兼备的区域打击战略,是
和确立势力范围的三岛政策相辅相成的,只有这样,才能带来一个相
对安定的周边态势,才能带来国内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才能为未来
的中国在争霸天下的事业中取得有利的空间和位置 ---------------
---------------------------------------------------------
争霸天下之四∶对中国文化的新要求
任何一种战略,都不能脱离人的因素。而人,并不是作为一个精
神上自足的个体出现的,而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体现和支撑著这个
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的总和就是文化。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角度而言,文化竞争是一切竞争的根本,它体
现为历史的进步作用于诸多文化的此消彼融。从深层次而言,中美两
个国家长期持续的角逐事实上是世界两大主流文化相互沟通,相互碰
撞的要求和结果。没有此类形式的角逐,文化就必然走向孤立的一元
,人类社会赖以进步的内在生机就会窒息。因而,以勇气和执著参与
这一角逐,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历史责任感。
综观当今世界,文化竞争是二元对抗和多元并存的格局。一方面
,世界上存在两大主流文化群,即以儒释道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群,和
以古希腊古罗马以及基督教精神为基础的欧美文化群。这两大文化群
在人类社会中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是其它文化难以相比的。另一
方面,世界文化又始终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这既包括文化林立的
宏观现象,也包括主流文化中支流侧派相互作用的微观现象。
在二元和多元之间,很难分清哪一个对人类社会更为重要,总体
而言,二元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体方向,多元使这一方向又充满
变数,因而,二者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必然和偶然因素的有机结合。必
须看到,我们的星球在宇宙中何其渺小,而人的内心世界又何其深邃
,作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我们远非达到了自称的高
度文明的水平,价值体系也远非达到可以自为一元的成熟阶段,远到
宇宙空间的势力划分,近到对非生命智慧体社会和自然权利的价值承
认,无论是欧美文化,还是中国文化,都仍然是一个不堪一击的初级
价值体系。因而,任何文化自命不凡的表现,都是对人类无知心态的
羞辱。
理智清醒地认识人类的文化,自己的文化,是对中国新文化的第
一个要求。
从地理上看,中国文化群包括中国,蒙古,东亚和东南亚的所有
国家,其主干在中国和日韩,因而也习惯上称为东亚文化。中国文化
之所以被称为世界的主流文化之一,不是自封的,事实上,美国之所
以强迫性的把中国当作一个对手,除了看到其众多的人口和经济潜力
外,文化生存的危机感和以此而来的竞争需要是最重要的因素。
一个文化,成为世界性的主流,必须具有人,空间和时间三方面
因素的综合。人口的重要性已经多次强调过了,一个不能保持人口优
势的文化连生存都是问题,更不要说成为主流了。历史上的强大国家
,因为本国人口的局限,不能承受扩张带来的压力而最终崩溃的例子
数不胜数。从短期而言,人口的质量和素质决定了文化的质量和素质
,从长期而言,文化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的绝对数量。这是
由文化传播和接受的特性导致的。文化不仅体现在精英们的口中笔下
,更体现在普通个体的吃穿住行上。饮食婚姻,才是文化交流的基本
途径。反观历史,凡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亡国也是暂时的,这就是所
谓大国不亡的现象,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
各个朝代入主中原的异族统治者的悲剧在于,你可以让汉人投降,却
不能让他们改变生活习惯;你可以决定子孙的姓氏,却不能选择子孙
的朋友和妻子。这个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经济状况许可的条件下,
保持人口的优势对世界文化未来的走向有决定性的因素,这不仅要靠
人口的自然增殖,更要靠大规模的对外移民和通婚。
其次,文化必须有其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空间。自古纷争,争地为
先,争地是为了争人口,争资源,争文化成长的土壤。近代的地理小
国不堪地理限制,向大国挑战,铤而走险,与其说是其侵略本性,不
如说是其文化生存危机感的自然反应,所谓出师表中战固亡,不战亦
亡,既有力,不如求一战的侥幸心态。欧美文化在最近两百年的飞跃
,如果没有地理大发现来释放欧洲大陆文艺复兴聚集的能量,其结果
也不外乎自生自灭。就中国而言,其文化的发展是和其地域的扩张相
适应的,而中国文化的衰落,也正是自固疆域,不思进取时开始的。
所以,地域的稳定和扩张是文化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这对中国这样
本身地域已经相当辽阔的国家同样不可或缺。中国的辽阔并不是神定
的,而是我们的祖先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中国文化的传统也不是神
定的,而是五千年优胜劣汰的结果;同样,中国未来的文化也不是神
定的,而是我们踏著祖先的足迹前进的结果。不可否认,会有相当的
中国人看了这些会很疑惑,甚至会很不舒服。他们会问∶「现在这样
不是很好吗?」我的回答是,世界文化的竞争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个
静止的形态,地图上的疆域是暂时的,几百年后只能作为历史的资料
,真正决定疆域的是势力的消长,这一点既不能用和平主义的理想代
替,也不能用麻木不仁来回避。扩张地域,巩固和扩大中国文化群的
根基,和欧美文化群进行碰撞和融合,是历史赋予中国的责任,否则
,历史就会选择他国承担这个责任。历史是公正理智的,在历史面前
,我们会明白进取心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真正的良心,因为人类还把
眼光放到未来,放到更广阔的宇宙生存空间,在这个未知的世界里,
强者是唯一的选择。
最后,一个主流文化还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文化的传播有地理
和人口上横向的延展,更有时间上纵向的传承。在横向延展上,人口
和地理的坐标不变,因而文化多为量的积累,而在纵向上,人口和地
理的坐标发生了变化,文化会发生质的变化。因而,时间是文化内在
生命力的试金石。当今主流文化,无一不是经过了时间长期不断的考
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文化累计,爆发,沉,疲弱,再累计,再爆
发的循环上升过程。中国文化形成性的爆发开始于春秋,终于秦,这
一期间内,中国文化度过了最辉煌的一页,为中国文化奠定了所有的
基础。对这一文化财富的消化可以称为沉,在中国随后的两千年中
,文化的发展无不围绕著沉,再沉进行的。第一次大的沉是西
汉时期,这一时期儒家和道家确立了在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第二次大的沉出现在北宋,儒家学说上升到道德政治的理论,同时
沿著唐朝的足迹,完成了对佛教本土化的理论改造。明清是中国文化
史上最为沉闷的一章,这时的中国文化已经疲态尽现,乏善可陈。上
个世纪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出现了历史上最为剧烈的震荡,一方面我
们必须接受西方欧美优势文化的进入和压制,另一方面,我们还面对
了一次日本在同一价值体系内对领导权的挑战。在这种震荡中,中国
文化的优势心态只剩下一层表皮,整个价值体系出现了混乱甚至一度
崩溃的局面。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国土尚在,人口倍增,而世
界局势又处在大和平大融合时期,这样的震荡,反而成为中国文化再
次爆发的导火索。一切的迹象表明,中国的文化正处在爆发的前夜,
这头雄狮不仅仅是醒来,还要脱胎换骨。中国的新文化将是怎样的文
化,我们既不能从传统的文化传承推论,也不能从欧美文化中得其所
然,正如周公再贤,不可尽通百家之说。但无论如何,只要中国勇于
承担历史的责任,成为中国文化群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必将会得到历
史丰厚的回报。反观欧美文化群,刚刚度过了爆发的阶段,而正在经
历著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沉。其爆 发在欧洲,开始于文艺复兴和宗
教改革,其沉是世界范围的,核心在美国。因而和中国文化群相比
,欧美文化群体现出了相当的稳定性和现实性。尤其是美国,必须承
认的是,作为人类文化的继承者和改造者,美国至今的表现都可以无
愧于世界之王的称号,正是因为美国文化的产生,第一次模糊了疆域
种族的界限,使得人类文化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而这一
人类历史上的成功经验,也必将为中国的新文化所接受,所发展。
历史选择了美国和中国作为文化竞争的主要对手,因为它相信,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为一种主流文化,其内部也有多元性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而
言,日韩和台湾对中国文化的继承更为醇厚,日本甚至一度想替代中
国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和开拓者。但其狭小的地域和不算众多的人
口限制了他们在整个地区内有更广泛的影响。从历史上来看,即使是
在最混乱的时期中,中国作为整个东亚文化群的核心位置从也未动摇
。如果中国放弃对这个地区文化的领导,整个东亚文化就是一盘散沙
,将必然会从主流文化的角逐中退出。东南亚属于中国文化群的边缘
地带,从印尼几十年来费尽心思的排华努力就能看出中国文化在这一
地区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对中国文化群而言,东南亚是其发展的一
个重要方向,因为这里有著文化发展最为丰厚的诱惑∶人口和地域。
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只有消化和吸收东南亚文化中特有的多元性,
中国文化群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文化。在这个世纪中,中国
文化群如何利用人口,地理和历史的优势在东南亚多元文化中取得领
导性地位,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成为中国文化群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勇于承担历史赋予的责任,
是对中国新文化的第二个要求.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1.0.8.3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28.8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