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gemouse (爱谁是谁), 信区: Green
标  题: 巧妇难为无水之炊--西部大开发的环境忧思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9月02日13:28:32 星期天), 站内信件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创刊百周年纪念特刊的头条写道:“人类能够拯救
这个脆弱的行星吗?”文字的旁边是一张水晶般地球的全息照片,当地球倾斜着
时,看起来就像是摔破了。球体的完整形象被授给环保英雄,旁边的说明则写着:
“我们的星球就像是托座上的精致水晶球,值得我们做最妥善的照顾。”
  地理决定论: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秋风乍起的八月,整个新疆热气腾腾。短短一个月内,共有5个大型招商会议
在乌鲁木齐召开。山东、四川、湖南、上海等地的招商代表团联袂而至,据说已
签了近两百个亿的投资协议,电视、报纸等媒体上一片欢欣鼓舞之声。
  与新疆各界人士在一起聊天,免不了要谈起时下最热闹的“西部大开发”这
个话题。谈到当前的“热”时,竟然连他们自己都难以相信这些协议最后会落到
实处。一个在当地颇为活跃的记者私下里说:“每个招商会议来了好几千人,平
均每人最低花费1万元,加起来就有好几亿。将这些钱支援新疆也够了,可能比那
些意向性的协议还更实在。那些意向性协议上承诺的投资,天知道最后能落实多
少?”
  我于是想起去年在新疆的一次经历,那是与吐鲁番附近一个党校的教师闲聊。
这位教师当时对东西部地区差距表示强烈的不满,并且举上海与广东两个地区为
例,认为这两个地区的人均GDP比新疆高得多,是社会不平等的一种具体表现。记
得我当时也谈了看法,主要是谈新疆与这两个地区由于地理条件所决定的生态资
源系统不一样,由此决定的发展程度也不会一样。新疆必须要承认这种先天的差
距,走低能源、低消耗的发展道路,这就如同我们要承认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一样。
但那位教师不同意我的看法,只是纠缠在结果是否均等这一问题上。
  在新疆半个月中的谈话始终就是这样在两极间徘徊。部分人怀疑“西部大开
发”究竟是否有实效,认为目前实在是有点虚热,担心又出现新一轮泡沫经济;
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新疆的发展就是缺钱,只要有大量的投资注入,新疆就会获
得极大的发展。我理解新疆人民急于拉平地区差距的急迫心情,但认为必须正视
西部地区的资源限制,因为新疆地区缺水是非常明显的事实。而任何地区要开发,
总得解决水源的问题,否则人将何以存活?至于从去年开始出现的那个大而无当
的“水工程神话”,我一直觉得它与《伊索寓言》里山雀夸口煮海的故事差不多。
随着对新疆的了解加深,这种关于资源限制的考虑也越来越挥之不去。我几度从
乌鲁木齐市出发去那些或远或近的旅游景点,一路上总能看到一排排已经死去了
的枯黄的白杨树,据说这种防护林工程就是因缺水而难以见效,栽种的树成活率
不高。自从1984年中国政府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来,最先启动的是“
三北”防护林工程。据当时见诸于报纸的各种报道,防护林工程启动以后,多年
来困扰着北京的风沙开始减缓,扬沙日、浮尘日、沙尘暴日都大幅度下降。但是,
荒漠化并不是一种荒漠的“入侵”,而是由于生态破坏造成的国土整体“退化”,
因此效用十分有限,北京的“后院”内蒙古和全国荒漠化趋势仍继续恶化。于是
政府只好再扩大防线,开始建设太行山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农田防护林、
沿海防护林等等,一共构造了“五大防护林体系”,全部进入当今世界规模最大
的八项生态保护工程之列。但这边种树,那边又在砍树,从全国总体情况看,陷
入了“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恶性循环。
  西部大开发就是在这个荒漠化日益严重的区域进行,让人不由得担心西部地
区已相当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这一忧虑不是始自今日,从写《人口:中国
的悬剑》一书开始,我就认定一个事实:人的生存,必须要受生态资源的制约。
那种由自称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提出来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实在是种完全彻底
的唯心论。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社会发展得好些?为什么有些社
会始终在较低层次的生存问题上苦苦徘徊?近几个世纪以来,为了解释世界各地
为什么发展不均衡这一问题,各学科都进行了持续不懈的努力,历史的、哲学的、
文化精神的、制度的、经济的,各种解释都曾领过一段风骚。独独只有一种解释
始终未受到学术界的青睐,那就是地理学的。曾有先贤进行过这种努力,比如孟
德斯鸠就曾试图建立地理社会学,但由于他对地理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神学阐释,
从而使还未诞生的地理社会学沦为学术界的笑柄,严重损害了这一学科的声誉,
以后的两个世纪里,思想界一直在清算“地理决定论”。但是随着二十世纪六十
年代现代环保运动的兴起,人类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人类首先是环境的产物,
而生存环境首先是地理环境,人类的生存质量确实与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
  盘点西部地区的生态资源系统
  人对自然的绝对依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水、土地、气候。
  水是生命之母,土地是财富之父,而气候则决定了一个地区是否适合人类生
存。
  从这三方面考察西部地区,前景并不乐观。
  打开中国的地形图,就会发现,中国的“三北”地区,即东北、西北、华北
三地区约331.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4.6%),被地质学家称
之为“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其间80%(即262.2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
实际上早已成了一片荒漠,这片荒漠化的土地竟占了中国国土的27.2%,也就是说,
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处于荒漠化威胁之中。据原林业部三
北防护林建设局的一次调查,“三北”地区的荒漠化面积呈扩大趋势,基本上是
以治理一亩,荒漠化1.32亩的速度在扩张。近二十年来土地沙化速度为年均2460
平方公里,每年直接经济损失540亿元。荒漠化的原因是由于水源林与植被的破坏
及超载放牧。专家们不止一次地发出警告:地形图上那些密布的桔红色小点,即
被称之为“潜在发生荒漠化”的区域也正在以不慢的速度扩张。
  很显然,这些荒漠几乎没有什么地面资源,不能成为“财富之父”。
  与荒漠化同时发生的是河流的干涸。首先表现为河流水量减少、断流、雨量
减少,最后成为荒漠。无需回望遥远的历史,只要看看近二十年间死亡的河流就
可知道情况的严重。在地形图上,已经没有水的干涸河床以棕色虚线标明,在内
蒙古西部和甘肃西部,至少分布着60多条;而在新疆几大沙漠周围,则多达100多
条。西部的荒漠化,正是植被消失,众多河流死亡的结果。罗布泊曾经是一个面
积2万平方公里的巨大湖泊,随着孔雀河等河流的干涸断流,1972年这个巨大湖泊
终于死亡。新疆石河子的大规模屯垦,造成了玛纳斯河断流干涸。黑河是河西走
廊上最大的内陆河之一,随着黑河下游的断流干涸,居延海也随之死亡。西部的
其他河流与湖泊的命运也好不了多少,位居内陆河世界第二的塔里木河也断流1/
4,水量缩减到三十年前的1/10,从一条大江大河变成了一条水渠。
  没有了生命之源,人类就不能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生存。为了论证西部地区
大开发是个可行的工程,这两年竟然有不少专家出面论证“南水北调”的可行性,
搞出了一个庞大无比的“水报告”。这个可操作性极小的报告用科学的形式论证
了从南方地区引水的可行性,全然没有考虑到工程需要付出的庞大成本,以及这
一工程实际上是透支子孙后代的生存资源。曾有多个报告指出,中国现在其实是
个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我们一共有七大江河,从南往北,依次是珠江、长江、
淮河、黄河、海滦河、大辽河和松花江。早在28年前,黄河已开始断流,奄奄一
息。海滦河、大辽河与淮河近些年已经断流。可以说,今天整个华北平原已经没
有一条常流河。水量丰富的松花江近几年也开始出现断流现象。七大江河中,有
五条都陷入半死不活,濒临枯竭,只有水量最为充沛的珠江和长江干流暂时没有
断流,但这两条河尤其是珠江已遭到严重污染,长江重要的支流嘉陵江已发生过
好几次断流。如果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长江、珠江迟早也要步其它河流的后尘。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水土条件最好的东南部也开始缺水,如果过度透支水源,
就等于透支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
  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大谈西部移民的可行性。全然不去考虑一个事实,那就是
西部地区生态系统的支撑力已达到极限。一次有关荒漠化的联合国会议提出,干
旱和半干旱地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的临界值为7人和20人,而目前中国人口密
度较小的地区也大大超过了这个数字。比如甘肃河西走廊绿洲地区人口密度已经
达到每平方公里496人,最少的金昌市也有276人,远远超过了人口分布的合理密
度。人口剧增和荒漠化加速恶化互为因果,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当地一位通晓文博的青年陪我参观新疆博物馆,那里的出土文物表明当年新
疆曾有过非常灿烂、富有特色的中亚文明。我问那位青年:这些灿烂的文明诞生
之地一定是后来才变成沙漠的,有没有人研究过当地气候与地理条件的历史变化
?青年告诉我,没有成书的资料,但估计就是沙进人退,凝聚着人类智慧与辛劳
的文明被荒漠一片一片地吞噬。
  一想到人类灿烂的文明被漫漫黄沙一片一片地吞噬,尤其是想到荒漠化进程
正在一点一点地向我们逼近,那种人类在大自然肆虐之前的无力感就特别强烈。
  近二十年来,新疆其实从来就没放弃过对本地资源的开发,地面资源在毛泽
东时代就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改革以来,认识到由于牧地大量被用作农地,水
土涵养能力大大下降,生态劣化,新疆已被迫采取“退耕还牧”、“退耕还林”
等措施。所以从地面资源的利用来看,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保护好环境生态,而不
是中国式的开发——除了环境保护成为“开发”题中应有之义。对资源的开发,
近十多年来新疆采取了所谓“一黑一白”的发展战略,所谓“一黑”是指地下蕴
藏的石油,“一白”是指农田里种植的棉花,前者主要由国家垄断,后者虽由地
方开发,但不是发出货收不回货款,就是受有关政策所限,基本上发挥不了什么
优势。这两年加上了所谓“一红”,即西红柿,但这种农产品经过加工所增加的
附加值也很低,更兼西红柿酱始终也不是中国人的主要食品配料,所以仅靠这三
大战略的实施推进,新疆无法达到东南沿海地区已经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我理解新疆人民的焦虑,但我想得更远一些。
  环保优先还是发展优先?
  环保优先还是没考虑绿色GDP的发展优先?说到底这其实是个养鸡取蛋,还是
杀鸡取蛋的问题。
  我在美国黄石公园附近的波兹曼市议会旁听过当地议员们的竞选演讲,演讲
题目是“发展优先还是环保优先”?这个竞选题目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
大致情形是这样:波兹曼这个西部城市风景优美,那里的居民可以尽享湖上泛舟
垂钓之乐。与美国其他地区比较,该地区发展水平偏低,家庭年收入平均两万左
右,低于美国全国年平均收入3万美元的水平。联邦政府长期以来为当地居民提供
免费食物券,免费供应鸡蛋牛奶等日常食品。当地一位律师告诉我,其实波兹曼
市民只要改换一下思路,就能轻易摆脱贫困,因为当地有一个蕴藏量很大的白金
矿,矿藏所在地的主人们大都希望政府批准他们开发,从而迅速脱贫致富。但这
种意图却遭到当地其他人士的激烈反对,多年来这个地区的议会与其他公共组织
一直就在环保优先还是发展优先这一问题上争论不休。波兹曼绝大多数居民认为:
呼吸新鲜空气,饮用新鲜净水,漫步在树林环绕的河流湖泊之旁,比远离大自然
的现代高水平物质生活要好得多。在台上发表竞选演说的议员们,在别的主张上
有些差别,但在环保方面的看法却相当一致。
  我国一些地区的做法正好相反,这方面已有许多惨痛教训。贵州有一个山区,
十多年前还是一片青山绿水,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地上流淌着清清的溪流。在地
方政府的鼓励下,当地居民没有采取任何环保措施,进行土法炼铅。几年以后,
空气中弥漫的铅粉等有毒物质将附近的树木花草等植物全都毒死,方圆150多平方
公里的地区,再也没有一条干净的河流与小溪,居民饮水需要大量从外地购买矿
泉水。除了生态系统的彻底破坏之外,铅粉污染还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当地不少
居民眼睛被铅毒熏瞎,得了不治之症。以人体健康与生存家园为代价所获得的人
均收入提高,这样的“发展”对人类又有什么意义?
  已经有人指出,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从撒哈拉大漠到华北荒漠,一条横贯非
洲与亚洲的连续沙漠带已经形成。它从巨大的撒哈拉沙漠开始,穿过中东--阿拉
伯沙漠到中亚--南亚--新疆沙漠,与陕西--内蒙古--华北地区那些潜在荒漠化地
区连成一片,几乎已经抵达太平洋西岸,终于沙漠,成为世界上沟通大西洋与太
平洋、横穿欧亚大陆中线与北部非洲的一条超级沙漠地域。它既是地球气候变化
的结果,又是地球气候进一步变化的根源之一。处于这样一条世界宽阔荒凉沙漠
带上的中国特大城市,包括北京、天津、太原、兰州、西安、乌鲁木齐,可能将
难逃与开罗等撒哈拉沙漠超级城市的命运,变成一个个沙漠围城,而中国西北与
华北地区基本上成为温带(冬天)或者热带(夏天)沙漠气候。联想到世界上众
多因荒漠化而沦落的国际生态难民,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气候和地理变化引起
的经济、政治、社会、文明后果肯定非常巨大,而我们却显然缺乏应对良策。
  从新疆的哈拉斯湖回到乌鲁木齐以后,我无法忘记在哈拉斯看到的一切。那
里有世上罕见的美好风景,但那里的森林正在流血,一辆辆运输木材的车每天川
流不息地从哈拉斯开出,游人稍多点的地方,漫山遍野都可见到丢弃的垃圾。如
此之美的风景与如此原始落后的\"开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使我如骨
鲠在喉,不吐不快。我在当地举办的两次讲座中,都对前来听课的几百听众讲,
要建立绿色GDP,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必须将环境生态成本计算在内。过去二
十年,我们确实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环境生态的保护却是一大败笔,
如果要计算这笔成本,说不定还是负值,因为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我们已经断流的
黄河,买不回淮河水系,买不回面积大幅度缩小的洞庭湖与鄱阳湖,买不回珠江
水系,买不回我们另一条母亲河长江……,总之,逝者虽不可追,但往者却可鉴,
正在进行的西北大开发,一定要引入绿色GDP计算方式,避免用这种破坏性极大的
原始方式开发。最好一次到位,有了雄厚财力再从高起点起步,进行开发。
  我对听众说,新疆真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历史上它创造过非常灿烂的文
化,博物馆里那些历经千年还颜色如新的织物,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也是高水平
的工艺品。是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吞噬了灿烂的古新疆文明,大家一定要爱护好今
天的新疆。从地面资源看,过去新疆是开发过度,现在的“退耕还牧”,“退耕
还林”都是正确的纠正措施。新疆的生态系统确实非常脆弱,一定要加倍爱护,
不能让沙漠再继续吞噬绿洲……
  我还对听众说,现在的开发,面临的社会环境与毛泽东时代完全不一样,那
时的人力资源不需要计算成本与投入,国家也几乎倾尽全力进行财政倾斜。正是
这种不计成本的开发,才有了后来的荒漠变良田。现在我国正在向市场经济迅速
转轨,不可能再用财政手段倾尽国力进行资金投入,所以开发任何地下资源,必
须要计算成本,一定要注意与国际同类产品的价格相比较。如果矿产的蕴藏量不
大,开采年度很短,而投入购买设备的钱太多,用于供给开发者的生活成本太高,
那就得计算每一单位产品的成本。如果单位产品成本远远高于国际同类产品,那
就应该放弃开采,宁可去国际市场购买,以降低社会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我向听众们呼吁,要爱护哈纳斯湖。如果是目前这种粗放式原始“开发”,
过不了几年,哈纳斯的美丽与神秘就要大打折扣。还有千万要记住,一定要停止
砍伐森林,不要再让哈纳斯的森林继续流血。我不是新疆人,但我爱哈纳斯,因
为它是大自然遗落在中国大地上的一颗明珠,千万、千万要守护好它,不要让它
蒙上尘垢。
  我再次强调,中国进行现代化,一定要尊重现实,考虑人口与资源的严峻限
制。1995年,世界银行推出衡量国家财富的新计算法,把自然资源计算在内,中
国的人均财富只能排名世界第162(这个排名到现在丝毫未变),是排名第一的澳
大利亚的1/126,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3。其中自然资本占的比例仅为3%(澳大利
亚为71%),足以见中国人均资源的贫乏程度。且不说人的物欲永无满足之时,即
便像许多中国人宣称的那样只求达到今天美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人计算,实现十
二亿中国人的美国梦,中国的资源总耗至少要扩大50倍。这组简单的数字告诉我
们,不管我们觉得我们的要求怎么合理,都早已注定了没有实现的可能。在严峻
的资源限制下,中国应该放弃\"赶超\"战略,承认差距,走低能源、低消耗的发
展道路。新疆也应该从现实出发,不要每天去与资源条件完全不一样的沿海地区
攀比,设计未来的大开发战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经不起破
坏性的折腾。内地那种只顾\"经济增长\",不顾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开发\"一
定要引为前车之鉴......江山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但每次\"逐鹿中原\"
的结果,绝对不止那\"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惨痛,还有生态环境的大破坏。九朝
故都洛阳曾那样美丽,但几十次兵燹过后,现在只有一个龙门石窟还能证明昔日
的辉煌;开封历史上曾非常繁华,但在历史的厚厚尘封下,现在呈现在世人面前
的完全是一幅可怜可叹的破败相。历史上曾被《诗经》歌之咏之,长满各种珍稀
植物、\"河水清且涟漪\"、林木郁郁葱葱的陕西,现在却只有一片荒凉的黄土,
\"荒沙裸露无寸土,可怜江山贫到骨\"!
  上天赐给我们中华民族的江山曾是如此美丽。是连绵不绝的战争、人口的过
度增殖与对土地的过度开发,使我们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经意之间,失去了曾经
无比美好的栖息之地。到了二十世纪,中国进入前所未有的人口高峰期,人口与
资源的关系空前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了生存,开始干出一连串“要高山
让路,让河水低头”的蠢事。我们完全忘记了,人与自然本应该和谐共处,而征
服大自然的结果,就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巨大破坏。
  不少人总在理直气壮地说,世界资源应该共享。但我在此想问一句:一些国
家将自己的家园折腾得一塌糊涂,有什么资格去分享人家精心维护的资源?要知
道,在世界大同这个梦实现以前,人类毕竟还是得按照民族国家的疆界与准则生
存。
  我们曾拥有无比美丽的栖息之地,我们再也不能破坏已脆弱无比的生态系统。
要记住,爱护我们的山山水水,爱护我们的树林,就是爱护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
古国的未来。

--

                         故国虽大  好战必亡
                         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

我是一只大老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6.20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51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