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mallbird (大小鸟), 信区: Green
标  题: 戈壁中最神秘和美丽的地方--代号东风场区(转)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Dec  9 11:30:45 2002) , 转信

不好意思,不小心碰了回车键,

仔细看一下这篇文章,你会发现些有用的东西
在航空航天贴过了,好像都只把它当成散文了

沿着河西走廊,我走过了敦煌和嘉峪关,沿着连绵的祁连山,来到地区行署所在的酒泉。
 
酒泉市往东北两百八十公里外,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戈壁滩中有一个代号为“东风场区”
的神秘地方。 
地理上它应属于内蒙古的额济纳旗境内,但地图上却标在甘肃,还有一个很奇怪的地址:
“兰州市27支局13信箱”。 
冬天这里的最低气温是零下34摄氏度,夏季的最高气温是42摄氏度,戈壁地表温度高达80
摄氏度。 
这里年均降水量仅有43毫米,年均蒸发量却高达了3400毫米。 
这片占地2800平方公里的戈壁滩应该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可就是这里却也是一个创造了无数奇迹和辉煌的地方。 
也许大家已经猜到,我即将讲给大家的就是曾经代号为东风基地的卫星发射中心。 
我首先将要去一个被称为10号的地方。 
没有介绍信,所以卫星基地驻酒泉办的女军官就是不能通融和给我办理通行证。 
班车司机看了我的身份证,也不敢搭载。 
很幸运,一位开红色夏利的司机答应可以把我带进10号,东风的通行证也可由他代办。 
和一对穿便服的军官夫妇一起坐上了那部夏利,还有他们生于基地四岁的女孩。 
漂亮的女军官来自广州,她的丈夫则来自上海.军校毕业后他们就来到了这里. 
他们带上了一大堆的蔬菜和食品,据说属于军方的10号物价比属于地方的酒泉要高了许多
。 
司机把车开的飞快,时速甚至超了100公里,路可是只有双车道的普通公路,赶紧扣上了安
全带。 
聊起了10号,谈起了神舟号,讲起了奉献的代价。 
超车时司机按响了自己装的警笛和警报器。 
路在修,据说明年就会有一条高等级和更今的公路通往酒泉,今天小女孩还是晕车了。 
田野逐渐隐去了,路边的树木也逐渐消失。 
无尽的黄色戈壁延伸在公路的两边。 
外国人禁止进入的警示牌也醒目地立在路旁。 
已到了军方的重点防区了,前方的路标显示80公里外就是10号。 
除了偶然飞速驰过的军牌车外,路上的车已经更是稀疏。 
高出戈壁外的水泥路面就在戈壁中笔直延伸着。戈壁的宽阔使它更象了一条细细的白线。
 
远处是拉运物资的火车在戈壁中驶过。 
司机把时速已经提到120公里,夏利仿佛已经有点飘。 
看来这条公路绝对也可以升降飞机了。 
天色已快暗。 
被提醒路边应已是空一师的军用机场了。 
据说机场跑道有四公里长、80米宽,可起降C-130以及波音747等大型飞机。 
机场还有八米宽的专用公路连接着发射场区。 
空一师可是赫赫有名的一支部队。 
就是它首开我空军击落敌机的先河,1964年,也是它第一个打下了飞行达2万多米高的无人
驾驶飞机。 
据说引进罗斯技术,沈阳飞机公司生产的歼11重型歼击机,也已率先装备了空一师。 
海南岛,鞍山也应该有空一师的战机吧。 
由它来进行保卫,可见这片土地之重要。 
可以看见停机坪上的小型飞机.一边的院落中却是已经退役的老式战斗机. 
路边的公里碑已经看不清楚,把人与车通行证交给哨兵的时候,天色已黑。 
驶入了10号,路灯下,先是陆军的范围,再是空军的领地。 
路上,有列队巡查的哨兵走过。 
陆军的招待所正在装修,空军的宾馆看来不便宜。 
司机把我带到了据说最便宜的东风粮食局招待所,还要20元。 
再次检查了通行证,看到墙上规定中夜里十一时后不得外出的条文。 
看来,终于成功进入了曾经的禁区。 
神秘的东风场区究竟会是如何的呢。 
疲惫中闭上了眼。 
--清晨 
天还没有完全亮起来,我就爬了起来。 
尚未梳洗完毕,外面悠扬的军号声就响了起来。 
租借了一部单车,骑向了外面完全陌生的世界。 
外面竟然是一个被戈壁环绕的绿色小城。 
整齐的主道两旁,是一行笔直挺拔的新疆杨,家属楼的一边是株株绿叶婆娑的馒头柳。 
还有平展的草坪,曾经吐艳的串串红。 
树下,营区道路间是一队队早起列队晨跑的军人。 
绿色的军装,整齐的步伐,响亮的口号,闪烁的肩章。 
见到的竟然多是军官,而且更多的都是校官。 
一边骑车偷窥的的我此时就有点象个异类。 
这里就是东风场区也是东风基地,路边的标语牌上显示的也是它另一个正式名称: 
导弹卫星靶场。 
10号,也就是军人们的机关和生活服务区,军人自然也多过了平民。 
这里的城市功能很俱全,有自己的发电厂、电视台、火车站、水库、超市、体育场…… 
--“东风” 
55年,中共做出了发展我国原子弹事业,制造核武器的决定。不久,毛泽东同志又发出了
“我们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 
中苏专家拉网般地勘查选址后,1958年3月,志愿军二十兵团秘密撤离朝鲜回国。 
近十万大军悄然进人额济纳草原的绿园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基地工程建设。 
为确保与北京总部电话通信的保秘,基地的通讯代号被定为“东风”。 
二年六个月的时间,基地建设完毕后也正式启用了“东风基地”这一名称。 
基地首任司令员就是长征途中,率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红一军团先遣团营长、二十兵团
副司令员孙继先中将。 
著名的两弹一星都是从这里发射的,神舟号也是在这里升空的。 
近千枚战术导弹也从此成功地射出。 
周恩来、邓小平及?等几代领导人,都曾先后多次到这里视察过。 
路口“航天母鸡”蛋形雕塑旁,醒目树立着三代领导人挥手的照片。 
1992年,?视察这座我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的航天试验发射场时,亲笔题下:“东风航
天城”。 
“东风航天城”就是在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空军两个试验基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东风”这一代称也继续的得到了沿用。 

戈壁中最神秘和美丽的地方--代号东风场区(下) (2760字) 跳舞有时 (819260)于今天(
15:59:00).. 

整齐的场区内有着班车,其中一个站名就是“银荷之光”,也就是我前文所提到的蛋形雕
塑。 
“银荷之光”挺立在街心的喷水池中。 
四周环绕的八个用银链相接的银球体,象征着团结协作,已经曾创造出我国航天史上的“
八个第一”。 
中间是一个被夹举着大圆球,昭示着航天港正创造出第九个的“第一”。 
骑车继续向前,已是一片黄色的草地边,一座名为“探索与攀登”的大型钢制新雕塑横跨
桥头。 
它象一双银色的相叉巨手,托举着一艘直刺苍穹的飞船。 
就在基地中心的大门,何其威武,何其雄壮。 
--弱水河 
这里坐标为东经100度、北纬41度,这里是海拔1000米的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区。 
这里曾是额济纳的绿园,也就是额济纳蒙古族土尔扈特人祖辈生存的家园。 
水是这里的生命,戈壁中流过的弱水河浇灌了两岸。 
额旗人民为了国防建设,将四千多牧民和十万头牲畜,从绿园的牧场,转移到了弱水河的
下游,连旗政府都曾三度搬迁。 
干旱是这里最大的敌人,是这里的官兵,甚至是家属,男女齐上阵,锹挖镐刨,车拉肩扛
,在河边的戈壁滩上建起一座小水库,就是东风水库。 
深秋弱水河的水并不大,但却没有我想象的混浊。 
河边竟然是高高的芦苇,还有美丽的胡杨。 
小心的问过了哨兵,这里可以拍照的。也许都为了这些坚强的生命。 
--胡杨林 
在夏季的南疆,最遗憾的就是没有看到变成金黄的胡杨林。 
可没有想到,就在这神秘的10号,内蒙古边缘的弱水河畔,竟然有金黄色的胡杨林在等着
我。 
"生而不死一千年, 死而不倒一千年, 倒而不朽再一千年." 
三千年的不朽胡杨, 一亿年的沧桑历史,这就是那英勇的大漠英雄树. 
耐干旱、耐盐碱,只有它可以耐受45°C的高温和―40°C的低温. 
泛着白色盐碱的沙土地上,一株株,一棵棵,都是一片金黄色的胡杨树。 
傲然不群,枝杈横天的枯死胡杨,青黑的老树。 
古老苍劲,枝繁叶茂的百年胡杨,金黄的世界。 
灰白色的芦苇就点缀在它们的后面,高高的芦苇。 
走进芦苇中去,走在白色的盐碱地上,抚摸着它们皴裂的枝干,踏着一地的金黄。 
小心的俯身拾起,那曾象征着最顽强生命力的黄叶。 
把这里的胡杨叶夹到了笔记本里。 
桥头,胡杨随着弱水河延伸了下去,金色的胡杨打破这里的寂寞。 
这也绝对是我所见过的最美画面。 
用眼睛和相机一起记录下它吧。 
--九个第一 
我竟然是从一座雕塑上搞清楚这里的九个第一的。 
离东风场区入口哨位不远的公园里,清晨没有一个人。 
只有一座名为剑魂的航天纪念碑矗立在那里,真得象一把利剑刺破寂静的蓝天。 
纪念碑的八个侧面上记载了这里曾经创造过的八个第一。 
也许我有必要重复一下。 
1960年使用国产燃料成功发射第一枚苏制近地导弹 
1960年成功发射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地对地导弹 
1970年成功发射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1975年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1980年成功地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1981年成功地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科学实验卫星,实现了"一箭三星"技术 
1985年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国土资源普查卫星 
1987年成功地为国外提供卫星搭载服务 
加上纪念碑所未列出的:1999年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一号" 
这里创造过我国的九项第一。 
也许只有不朽的胡杨可以与这座航天的纪念碑所相配。 
--军事旅游局 
到10号的当夜,也是那里开暖气的第一天。 
等我走进挂有东风公安局和军事法庭牌子的建筑中。 
警局中也很冷,穿着警服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我。 
原来他们也有着公安和现役军人的双重身份。 
据说这里的治安也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好。 
要参观场史展览馆,和著名2号,90号都还得办理专门的手续。 
警察把我领到了礼堂另一边的一座建筑中。 
这里是部队的社会服务部,承担着管理这座城市服务的功能。 
工商局,税务局,军邮局,烟草专卖,交通管制,相应的部门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不过在各办公室中坐着的都是挂衔的现役军人。 
旅游局的人上班了,好在几位女士都没有穿着军装,如此走进去我还不必那么紧张。 
东风场史馆的门票是30元,2号和90号各是50元。 
登记了证件后,好心的工作人员主动答应帮我找顺车。 
等待中与她们聊了起来。 
这里曾是媒体报道过全军第一家的军事旅游局。 
不过现在尚未编入现役。 
这里主要以接待相关单位和各级领导的参观为主。 
象我这样以个人身份前往的参观者据说还很少。 
这里的原则是虽有限的开放但不主动宣传。所以对它的人们还知之甚少。 
买票参观的个人很少,各级单位和领导免费的居多。 
这不每天都有几个领导级的参观团需要她们陪同接待。 
终于等来了额济纳旗地委新任领导开车前来的一个参观团。 
我的名字也被军旅局写进了他们进入90号的名单。 
--场史馆 
检票的也是我们的战士。 
走进东风场史馆,这里纪录和浓缩了它传奇和光荣的历史。 
风暴一号,长征一号,二号,三号,还有长征四号,等比例的火箭模型就树立在空旷的大
厅中。 
长空卫星,实践卫星,最醒目的当然还是神舟一号的实物了。 
飞船回收时的降落伞像一条彩带一样高挂在楼上。 
不准拍照,不准纪录,都是这里明确的规定。 
几多珍贵的历史照片,给我展示了东风艰苦的创业,飞速的发展,还有成功的喜悦。 
茫茫的戈壁,挺进的兵团,腾飞起的导弹,东风红的乐曲,撤走的苏联专家,烈火中倒下
的战士, 
部队的变革,戈壁中的绿洲,还有最后的神舟。 
钢铁的长城就是用几代东风人用青春,鲜血,甚至生命来筑就的。 
导弹和卫星腾空的历史,也并非一帆风顺的历史。史歌必然也是悲壮的。 
同样我又是幸运的,据说是国家级某部局领导到了。 
随同军地记者,基地保卫部人员的,还有穿着军装的女兵讲解员。 
如此终于可以跟随听着关于东风历史的深入介绍。 
神舟号前禁止拍照的牌子也被拿开了。 
如此可以破例,留下一份宝贵的纪念。 
最后高潮是迎接领导的载人飞船“神舟四号”模拟发射展示。 
这同样也是很难得一见的幸运。 
按基地比例制作的大型模型启动了。 
发射基地分为了测试区,发射区以及测控中心,保障设施几个部分。 
新建的载人飞船发射场综合了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采用先进的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整体转运的模式和远距离发射测控技术, 
火车启动了,神舟号被拉进了卫星垂直装配厂房。 
配音喇叭中指挥员的声音响起。 
火箭和卫星检测,中心大门开启,垂直运送开始。 
巨大的发射塔两边钢架自动夹住了长征火箭。 
推进剂加注,最后检测。 
倒计时。三,二,一,发射。 
虽是模拟,但寂静的环境中我还是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种临战的紧张。 
火箭腾空而起,各监测站也开始了追踪。 
--90号 

下 (2394字) 跳舞有时 (819261)于今天(16:00:14).. 
到了10号,我才知道90号也应该就曾经的43号。 
90号在这里很有名,其实它就是我所看到发射演示中的载人飞船发射场。 
出了10号,车辆驶往了西北方向。 
很远,我们就看到了无边戈壁中高达百米的发射场。 
90号的大门外标着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字样。 
里面应该是绝对禁止拍照和摄像的,大家纷纷在外拍照留念。 
额旗车队中的某局长前去交涉,其后车队被允许一直开到发射塔下。 
我也座在车上。 
车子先驶过高大的运载火箭和卫星装配厂房。 
这里曾和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跨世纪的三大重点工程。 
这座现代化的载人“航天港”由北京某设计研究院设计。 
中国过去发射导弹和卫星,均采用水平测试、水平分级运输、发射工位垂直组装的发射方
式。 
这已不能满足载人航天发射的要求。 
为了实现垂直组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的模式。 
这里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的方案,其耐火、保温和隔声效果都优于美、法、俄的全
钢结构。 
厂房的大门号称“亚洲第一大门”,其高达七十四米,上宽为八米,下宽为十四米,总重
就有三百五十多吨。 
门内可就要求有高度的空调洁净度了。 
据说准备发射神舟四号的火箭已经进入大门,所以自然我们是不能进了, 
从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大门往前方的火箭发射架,被一条我所见过最宽的铁轨连接着。 
我们的车就从铁轨间的水泥路上驶过。 
远处可以见到还有一座再建的发射塔。 
相距很长,钢铁的飞船发射塔架旁有一百多米高,上面还有着高高的避雷针。 
发射塔工程代号不得纪录。被围起的发射塔不能进入。 
值勤的空军战士竟然特许我们可以自由拍照。 
由无数钢铁和内部设备组成的发射架,分为11层。 
白色长征火箭发射位置就在塔的一边,下面钢筋水泥的地基中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建筑。 
咨询了一下,原来是火箭点火升空的刹那,从火箭尾部喷射出的烈焰在地面的导流槽。 
两边远处是很高的对称射灯架,可以想象夜晚发射时的灯火通明。 
发射架太雄伟,我只有跑到远处的戈壁中,才可以用相机圈住这个神秘的庞然大物。 
远处是勤务塔,燃料贮存和加注设施,计算中心,运输维修和供电系统。 
不少的战士就往来穿梭在其间。 
认识的军官告诉我,神舟”一、二、三号飞船都是从这里成功发射的。 
这里将承担各种近地轨道卫星及返回卫星的发射任务。 
而西昌基地则主要用于广播、通信和气象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的发射。 
如果在发射前提前进入基地,完全是可以看到神舟号发射时的壮观场面。 
不过我已经认为自己很幸运了。 
--580名烈士 
一个人骑车走向通往2号的公路。 
2号就是新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火箭发射架,不过现在已经结束了历史
使命。 
路上驶过的依旧多是军牌的车辆。公路边戈壁外是两排密密的白杨树。 
以前路边这片戈壁滩上除了稀疏的的白刺、骆驼草之外,可是没有一棵树的。, 
知道这些戈壁中树木种植的不易。 
为了建设一个戈壁中的绿色家园。 
在遍布沙砾,盐碱化严重的戈壁滩上,种树连树坑里填埋的沙土都是他们从数十公里外拉
来的。 
甚至在头年的十月就开始组织春种前的整地和挖沟。 
就是以这种敢叫天地换新颜的大无畏精神,几十年来官兵们在这片戈壁中种活了304万棵树
木。 
防风林矗立起来了,我这个过客也能看到了更蓝的天,更白的云。 
还有被打破了荒凉寂寞的戈壁滩。 
2号还在80公里外的远方,而东风烈士陵园却就在路边。 
过了检查岗,骑到了。 
许多军车也从身后开到了。 
原来是内蒙自治区政法会议的全体代表前来献花圈。 
除了他们和持枪矗立两边的军官外,我也成了这里唯一的过客。 
正前方是曾任国防科委主任的聂荣臻元帅陵墓。 
1992年5月聂帅逝世后,他的骨灰也和无数牺牲的普通战士一起安放在了东风基地。 
在中校军官的口令中。脱帽向为国防奋斗了一生的将士们三鞠躬。 
深深的三鞠躬。 
内蒙的政法委书记等人都离开,我一个人徘徊在这大片的陵园中。 
前面大些的是基地首任司令员孙继先中将等将军的陵墓,墓碑后写着生平。 
后面一排排整齐的白色陵墓则是普通战士,职工,甚至家属们最后的栖息地。 
一个个黑色的墓碑在白色的陵墓前分外的显眼。 
为了对逝者的尊重,我挨个走过了每一个逝者的陵前。 
都只有姓名,没有照片,个别甚至还标着无名烈士墓。 
牺牲,因公牺牲,病逝--,里面长眠的许多都是甚至比我们还年轻的生命。 
看着已历史的牺牲日期,缅怀着这些在戈壁中倒下的英灵。 
八一年三月八日,我记住了这个日子,因为我看到了在这个日子倒下的二十多位战士的墓
碑。 
他们死于爆炸。 
还有九位战士被葬在了一起。他们是为了扑灭泄漏的特种燃料而牺牲的。 
还有为寻找导弹的残体而留在了沙漠中的生命。 
生命是宝贵的,但军人可能在这里就意味着牺牲。 
埋葬在这里的军人家属也同样是可敬的,这里曾经的艰苦和寂寞绝对是外人无法体验的。
 
能在生活就是一种奉献。 
一位司机告诉了我一个据说是真实的故事,某将军来东风视察,过陵园而未入。 
从2号返回时车胎就在陵园外爆了。 
现在司机们过那里都会去敬拜一下的。 
也许我看到的黄菊,还有烟都应该是他们送上的吧。 
我被感动,被这些真正最伟大的人们。 
愿这些为中国航天事业而献身的烈士们安息! 
三天虽然是短暂的,但它除了美丽,对我已不再是神秘了。 
这里生活的都是军人,但他们和你我一样都是有血肉有情感的普通人。 
他们也关心未来子女的教育,他们也希望能在紧张的工作中可以休一天假。 
他们也有对一些现象的牢骚。 
但在导弹卫星和神舟号成功升空的时候,他们才是最激动的一群。 
因为此时他们会感觉所有的辛苦,所有的牺牲都是值得。 
谨以此文象东风场区内的军人们致敬!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