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igertt (tigertang), 信区: Green
标  题: 潘家铮:“我不希望三峡工程留下遗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un  6 15:14:26 2003)

南方周末    2003-06-05 15:39:16 




  “我不希望三峡工程留下遗憾”
  独家采访三峡枢纽工程验收组副组长、专家组组长潘家铮

  □本报驻京记者  李虎军
  “世界上没有一个工程的验收是戴着口罩进行调研和开会的。”76岁的潘家铮说。

  2003年5月21日,他和同事们在三峡二期工程枢纽工程蓄水及船闸试通航前验收鉴定书
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从1984年开始参与三峡工程论证,曾任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副
组长。
  6月2日,三峡工程开始蓄水的第二天,《南方周末》对回到北京的潘家铮进行了专访

  南方周末:请问验收工作是怎么开展的?听说三峡总公司提供的验收资料有3000万字
之多,专家们看得过来吗?
  潘家铮:这么大的一项工程,当然不可能在最后几天才去开展验收工作。国务院长江
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去年组建了枢纽、移民、输变电三个验收组,各验收组分别成立
了验收组办公室和验收专家组。我是枢纽验收组的副组长和专家组组长。枢纽组下面,又
分为大坝厂房、机电、施工监测和船闸四个专业组。今年5月12日至18日,除了几位专家生
病请假以外,有40多位专家前往工程现场进行验收,提出了技术预验收意见。5月19日至2
1日,则由验收组进行验收。
  在此之前,其实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今年三四月,很多专家都去过工程现场做预调研
。而在他们之前,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派出的质量检查专家组进行过9次质量检查,
每年去两次,每次都有详细的检查记录。所以,验收工作实际上是从二期工程一开始就进
行了。
  南方周末:专家们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潘家铮: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工程的形象面貌是否满足135米的蓄
水要求;第二,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有没有留下隐患;第三,大坝内埋了很多监测仪
器,要看监测数据是否正常,这就像给一个人做体格检查;第四,蓄水通航的其他准备工
作是否就绪。
  南方周末:怎么判断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呢?
  潘家铮:工程质量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看出来的。工程一开工,对每一个单项工程都有
详细的施工和监理记录,每次检查也都提出了改进意见。我们在验收时,主要看过去发生
的质量事故是否已经采取补救措施,以及有没有新的情况出现。
  在二期工程中,出现了一些表面裂缝。在三峡工程已经浇筑的2000多万方混凝土中,
出现了2000多条裂缝,这个比例并不高。这些裂缝绝大部分很小,不会对大坝产生什么影
响。另外一些裂缝比较大,最长的断断续续有二三十米,最宽的可能有超过1毫米的。但后
来采取了非常细致的补救措施,用化学灌浆、防渗材料等方法进行了处理,不会影响大坝
的安全。我个人一点都不担心裂缝问题。
  南方周末:您在验收闭幕会上说,二期工程确实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确实存在不足
。三期工程一定要瞄准第一流水平,至少不应再出现几十米长的裂缝。您还说,有许多问
题的是非得失要全面和辩证地分析,比如混凝土的强度保证率并不是越高越好。
  潘家铮:一些同志总希望混凝土强度越高越好,安全系数越大越好。其实,混凝土强
度有一定波动是正常的,如果过分追求强度保证率,一定超强,水泥用量多,花钱也多,
而且,水泥要发热,强度过高恰恰是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这就像一个人拼命吃补药,虚
火上升,反而容易流鼻血。工程质量不能只看强度呀。
  南方周末:您们在验收过程中发现新的质量问题了吗?
  潘家铮:没有发现什么大的新问题。只是,我们通过大坝里面埋设的监测仪器发现,
一些纵缝重新张开了。这个问题不是施工的质量问题,在其他大坝中也没有发现过。
  坝体是分块浇筑的,各分块在温度稳定之后,其间的分缝(纵缝)会张开,要通过灌
浆恢复成整体。但我们发现,经过一年或更长的时间以后,有的纵缝重新张开了。纵缝张
开的宽度在1毫米左右,并没有上下贯通。估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三峡大坝的横断面太
大,坝体上下游面在表面温度变化下引起。以前没有发现过这种情况,可能是有些坝的横
断面没那么大,也可能是有些坝没有埋设那么多监测仪器。现在,正进一步研究是否需要
采取处理措施。
  我们认为纵缝重新张开的影响是有限的,不会影响到大坝的安全。网上有人拿这个纵
缝大做文章,可能是不了解实际情况。
  南方周末:专家组和验收组内部有不同意见吗?
  潘家铮:我们是一致通过,没有不同意见。在验收鉴定书上提了20条建议,技术预验
收意见上提的建议更多。比如说,建议加强监测,对一些重点部位尤其要细致地监测;对
纵缝重新张开的问题要进一步研究,把原因和影响弄得更清楚;等等。
  三峡总公司也表了态,要百分之百地接受专家们的意见。
  南方周末:现在人们对三峡工程可能还是有一些担心,比如会不会拦一库污水?
  潘家铮:如果清库工作做得不好,上游排污问题没有解决,蓄水以后确实会使污染问
题严重化。但三峡工程在这两个方面都采取了严格措施。库区清理是移民组验收的,我相
信他们的验收结论。当然,也不能排除个别地方清库工作没有做好的情况,但这不会影响
大局。更重要的是,在治理库区工矿城镇的排污方面,国家下了很大决心,绝不是纸面上
的工作。
  另外,三峡水库是一个河道型的水库。蓄水之后也还要“蓄清排浑”,每年汛期的时
候,大量泄水,汛期结束时再蓄水到正常水位。也就是说,每年三峡的水位都会大起大落
,进进出出,它不是一个死库。
  因此,我认为,三峡水库蓄水之后,不会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成为一个污水塘。
  南方周末:泥沙问题呢?三峡水库会不会出现泥沙淤积?还有,金沙江上的溪洛渡、
向家坝水库已经立项,据说仅溪洛渡就可减少三峡水库47%的入库泥沙量,那是不是意味
着将泥沙淤积问题部分转嫁给了溪洛渡和向家坝?
  潘家铮:泥沙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治本的措施是长江上游的生态保护,这个工
作正在全面展开,但需要长时间才能见效。
  我刚才提到,蓄水之后要“蓄清排浑”,这样汛期可以排出大量泥沙。即使长江上游
不再修坝,从泥沙模型研究的情况来看,三峡水库运行七八十年以后,达到冲淤平衡,水
库就不会再淤积了,那时尚可保留百分之八九十的有效库容。
  溪洛渡和向家坝水库运行以后,可以分担相当一部分泥沙,将使达到冲淤平衡的时间
再往后推数十年,这样也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这个治本的措施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南方周末:您说过这样的话,在三峡工程长时间的论证过程中,有的专家提出了一些
令人担心的问题,通过十年建设,有些顾虑现在可以打消。请问,您认为哪些顾虑可以打
消了?哪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或需要时间来检验?
  潘家铮:对三峡工程的各种意见中,第一种认为三峡工程的作用不会有那么大,解决
不了长江的防洪问题,发电可以用支流电站或其他电站来代替,长江航运反而会受到破坏
等;第二种认为工程投资太大,投入产出周期太长,国力不能承担,工程上马将导致经济
崩溃;第三种认为工程的许多复杂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第四种认为移民数量太大,在100万
以上,工作很难做;第五种认为泥沙问题很难解决,将来会变成一库泥沙;第六种认为对
生态环境会有很大的负面作用;等等。
  现在,一些问题已经可以得到回答。
  第一,对三峡工程投资太大、国家无力承担的观点,已经证明是对国家经济发展形势
的估计太悲观,依我看,三峡工程反而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循环。
  第二,对三峡工程太大、技术难题解决不了的顾虑也可以打消。二期工程已经回答了
,中国人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三峡工程,并且创造了许多世界记录。
  第三,对百万移民的问题,也有了明确答案。目前已迁移了70多万人,迁得出、稳得
住的结论也可以下。当然,我不是说每一个移民都满意,但绝大多数移民都安置得比较妥
当,这在世界上也是一个奇迹。三峡工程投产以后,效益很大,更有条件和力量解决好移
民的困难,支持库区的发展。
  第四,对泥沙问题,可以通过“蓄清排浑”等措施得到解决,在宏观上不会有什么问
题。当然,现在只有模型和数学计算,一些具体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实际运行中进行验证
。而三峡工程是分期蓄水,2006年蓄到156米,最后才蓄到175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
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参数,作出相应的决策。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如长江口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生态环境方面会出现什么样的
问题,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下结论。
  南方周末:您对三期工程有什么担心和希望吗?
  潘家铮:我对三期工程基本上没有大的担心,只是希望能够认真总结二期工程的经验
教训,在三期工程中上一个新的台阶。
  另外,我希望移民工作能够做得尽善尽美。三峡工程有百万移民,即使只有1%的移民
没有安置好,也有1万人呀,1万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愿每个移民都能满意,都能致富

  还有,三峡水库蓄水以后,上游的一些边坡、岩体可能滑坡。有关方面已经做了很多
监测工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一些地方对地质专家的忠告不一定听得进去。我希望存
在隐患的地方现在赶紧加固和迁移,特别是对那些新的移民点,如果出现崩塌,是绝对不
允许的。
  三峡水库蓄水以后,清水下泄,下游可能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如河道河床的演变等,
也希望加强观测。
  总之,我希望三期工程中能够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不要留下什么遗憾。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7.22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