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遭遇“侦察船”官兵剃光头 南沙群岛守卫日记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Dec  8 11:40:13 2002) , 转信



    永署礁、诸碧礁、赤瓜礁……这一颗颗镶嵌在南海深处的明珠,随着一批批新闻记者
的造访,已为大家所熟悉,守卫在礁上的许多军人,也成为人们心中的明星。   

    可是,有另外一群守卫南沙的军人却是您不熟悉的,他们的脚下不是坚实的礁盘,而
是永远晃动的战舰。今天,我们编发的就是一位“漂”在南沙的海军水兵的日记,看看它
能告诉您些什么。   

    6月17日   

    去南沙,是中国水兵的梦。我是一名中国水兵,当然也有这个梦。现在,圆梦的机会
来了。   

    今天,我们得到消息,海军某部536舰将于7月至10月,赴南沙巡逻值班。作为兼职新
闻干事,我被批准随舰采访。   

    7月3日   

    我被安排在徐文书的房间,很奇怪他的桌下有两袋土。徐文书解释说,南沙缺少蔬菜
,关键时候在土里种上菜籽可以补充维生素,离开南沙时还可以把土送给守礁官兵。   


    在通道与一个三级士官擦肩而过,突然觉得怪怪的。回头一看,头顶亮光一片,他竟
然理了光头。向一位战友打听,他笑了,露出几分得意:“不知道吧?这可是去南沙的一
大专利。理光头凉快、省水,还可以防止长疙瘩。很快全舰人员都要理,你也跑不了。”
   

    7月12日   

    任务下来了,我们计划7月15日上午9时离开码头,执行任务时间大约两个月。   

    这下真忙起来了,舰上完善了各种预案,领齐了南沙的各种海图资料,开始补给油水
、蔬菜和罐头。   

    在后甲板,炊事班的同志正忙着,军需张深德说,在南沙,蔬菜保存是个大难题,他
们自创了“冷冻保鲜法”:把菠菜、小白菜等青菜,用开水稍微烫一下,然后沥净水分,
散热晒干,拧成球,装进方便袋里冷冻。这样,营养虽然部分流失,但能保证到后期还有
蔬菜吃。他们一共准备了1000多斤这样的蔬菜球。   

    7月14日   

    中午吃饭时,副政委李书强跟我开玩笑说,再不剃就没机会了。下午,我看舰长、政
委的头上也“亮”了。犹豫再三,我来到码头,“光头理发师”杨增福正要收工,见了我
说:“你是最后一个了。”他驾轻就熟,没几下,我的头也“亮”了。   

南沙,我们来了

    7月15日   

    上午9时,我们与陆地做最后的告别,南海舰队某部官兵为我们送行,军乐队在演奏“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南沙,我们来了。   

    7月17日   

    两昼夜航行,上午7时,东门礁在曙光中出现。我们与563舰进行敌我识别,通过高频
取得联系并完成交接,值班任务正式开始。   

    7月22日   

    早晨6点半,正在前甲板活动的舰员突然看到在某礁边上出现一个银白色目标,负责前
甲板的巡逻更迅速向值更官报告了。   

    立刻,扩音器里传来周步新舰长的声音:“值班值勤人员加强观察瞭望!”驾驶室,
最高军事指挥教练舰长田相连和周舰长正在分析目标的性质和意图。田相连说,这条船在
某礁附近出现,放下小艇,并且多次往返,应该是一条大型补给船。他们立即向上级报告
,同时继续密切关注该船的动向。   

    自南沙值班以来,舰上就加强了值班值勤,尤其是前后甲板巡逻更、高炮更和导弹更
,所有更位均全时值班。

   7月29日   

    上午9时,副舰长刚宝占组织全舰进行军事训练。根据南沙作战特点,他们选择了新大
纲的相关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导弹平台,甲板温度高达38℃,登礁小分队却身
穿作训服,着救生衣,背子弹袋,握冲锋枪,在南沙阳光的直射下一丝不苟地训练。作训
服被晒出了盐花,一位战士的脖子上,晒脱皮的痕迹斑驳可见。   

遭遇“侦察船”

    8月2日   

    凌晨3时,正是最容易疲劳的更次。暗黑的海面像平常一样平静,导航更李海军突然发
现导航雷达出现异常回波:在某礁西侧5海里处,一目标正在做往复运动。他迅速报告给了
值更官。   

    两分钟后,田相连、周舰长和几位经验丰富的士官陆续赶到驾驶室,气氛紧张起来:
目标突然出现,一般不会是舰船。但是距离较近,速度较慢,又往复运动,不排除是侦察
船的可能。   

    周舰长沉着道:“呼叫某礁!”战舰的信号灯亮了,一会儿,某礁方向的灯光也闪烁
起来。联系上了!“请加强观察,与我保持通信畅通!”“明白!”   

    一小时后,回波突然消失,大家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田相连说,目标可能是舰艇不
停转向引起的。   8月12日   

    下午,南海舰队通知:台风即将来临,平均风力8级,阵风9级,速赴西沙某海域避台
风。   

    15时30分,驾驶室的横摇指示器显示,舰艇的摇摆已经超过25度。我见一个战士捂着
嘴冲向洗脸间,没说的,肯定是吐去了。   

    不过,也有人高兴。一位四级士官就一定要我给他在暴雨风浪中留张影。背后4米多高
的浪几乎直扑下来,我紧张得手指发硬,他还一再要求我一定要等浪最高的时候才拍。  
 

    8月22日   

    台风过去,我们返回南沙,继续值班。   

    长时间海上值班,加上海况恶劣,舰上一些部位开始出现故障,战士们忙着航行检修
。看今天天气好,刚副舰长通知各战位抓紧时间打防锈漆。可还没出半小时,一团雨云就
气势汹汹地逼过来,刚打的油漆泡汤了。战士们自嘲道:“这哪里是打油漆,分明是打游
击。”   

    日出而作,雨落而息。南沙的生活就得这么过。   

    8月25日   

    傅政委介绍说,根据过去在南沙值班的经验,舰员的心理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前20天
为兴奋期,中间20天为低落期,最后20天为恢复期。虽然到西沙避台风对舰员的心理起到
了缓冲作用,但预测的情况还是逐渐显露。   

    由于缺水,舰员们每天只能用两牙缸水解决洗漱问题,洗澡就只能看天了。7月22日,
我在后甲板吃完饭后,看到餐桌值日毕玉波用绳子系上小桶,打海水来洗餐具,然后再用
淡水清洁。到南沙以来,其他餐桌值日也和他一样形成了这个新习惯。   

    蔬菜不管怎样晾晒,还是以让人心痛的速度烂掉;火腿肠保质期还有7个月,就已经涨
袋不能食用了。难以下咽的罐头,放不完的连续剧,发出异味的淡水,整个人仿佛能感觉
到在一点点被腐蚀,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素质在不可遏止地下降。   

    活动空间,只能局限在一百多米长的地方;与外界的惟一联系,是每天早晨30分钟的
广播;不到两百号人,整天脸对脸,眼对眼。当我在一个小时内与一个战士碰上了3次后,
突然感慨:这就是无聊啊!   

“南沙光头”

    9月19日   

    苦是苦,无聊是无聊,可值班不能误。为了减轻这种苦和无聊,舰上军需部门真是费
尽了心机。   

    这天,他们在后甲板试着用海水点豆腐,如果成功,他们还准备发豆芽呢。   

    豆浆越磨越香,豆腐越做越细,豆芽越长越长,大家也越来越满意:“每天有两碗豆
浆,我这营养就够了。”   原来做的脱水蔬菜球现在也发挥了作用,虽然开始吃罐头,
但鲜绿的蔬菜汤却让大家不再恐慌。   

    每周五的借书时间,最忙的是保管员王青洲。据他统计,值班期间,舰员们共借书62
0人次,是平时的3倍,这还不包括舰员个人之间的交换。最多的,有人看了近60本书。  
 

    我住的房间里,徐文书带的土起大作用了。他种的菜籽和大蒜,长出了菜苗和蒜苗,
谁走过了都要驻足观看。徐文书得意极了。   

    渐渐长出的头发唤醒了大家对大陆的记忆,有人细心呵护,也有人再次剃光,以保持
“南沙的头脑”。   

    9月30日   

    下午5点半,广播里突然响起李副政委的声音:“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南海舰队给我
们发来贺电,祝贺我们圆满完成任务。我舰将于10月2日返航。”   

    终于要回家了,每个人都显得喜气洋洋。后甲板,几个战士正在洗餐具。一个战士拎
了一大桶水:“来!用淡水洗,再不用就浪费了。”“嘿,这一下子我还不习惯了。”“
怎么着?回去再洗碗你还得加把盐?”   

    10月2日   

    上午,天蓝水碧,海面平静如镜,水兵们最后一次与南沙合影留念。   

    “起锚部署!”“出锚地战斗警报!”   

    南沙在身后渐渐远去,漂在南沙的日子却越来越清晰。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