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jian (伤心小箭),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对南海主权的态度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Apr 25 17:47:15 1999), 转信

国军队的外向性格近年来随着进攻性武器的不断更新,对外军事情 
报活动、军事外交的日益活跃而不断展现。过去作为国内政治斗争的 
工具之内向性军队的这一巨大转型,意味着中国军人并非认为由於美 
、苏全球冷战的结束,亚洲地区,尤其是东亚的和平时代便将来临。 
可能恰恰相反,台湾的独立运动,南海的领海争端,朝鲜半岛的不稳 
定因素,促使中国军队最高当局确信,在亚洲地区的区域冷战格局并 
未结束。这一思考构成了中国近年来加速国防现代化的思想依据。另 
一方面,从日本富国强兵的经验可以看出,南海的地理战略价值和经 
济利益,对於一个寄希望於「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亚洲大国而言 
是何等重要。在战前,日本军内更存在「北上」之争,结局是人所共 
知的。1938年12月,日本对南沙群岛实施全面占领,从而控制了整个 
东亚的海上生命线,并取得了进一步南下中南半岛、西进印度洋获取 
其取之不尽的海上、地下资源、开发本土的前进基地。半个世纪以後 
,中国开始关注南中国海,自然也有其内外环境的需要。於内,经济 
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15个年头。「一肺寮苹故逼谝浴副薄刮? 
,冷战时代以内陆「大三线」为主体的经济建设格局,已因沿海经济 
的高速发展,南、北差距的不断扩大而出现新的势头,同早期崛起的 
荷兰、英国同样,中国也正由一个「内陆国家」向海洋文明的新时代 
迈进。随着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由内陆向沿海的转移,加之陆上资源 
的日益减少,开发海洋资源,已成为今後中国立国之根本。仅就石油 
开采而论,「中国海疆自然资源开发现状」(任森着)一文如此论述 
:「目前我国主力油田开始进入中後期开发,1989年起老油井自然递 
减约2OOO万吨,同时生产难度急剧上升……。据估计,中国今後每年 
将有1-2个海上新油田投产。」英文版的《中国日报》曾声称,到19 
95年中国将成石油进囗国。为解决海上采油的技术、资金问题,1993 
年,中国从新加坡进囗了一亿美元以上的海上油田开采设备。而且, 
中国显然打算以武力为後盾,来确保外国投资合作者与自己在该地区 
的利益。与中国第一个签约共同开发南海石油的美国克里斯敦能源公 
司总裁1992年在接受日本NHK电视台的相关访问时明确表示,中国方面 
正式保证必要时,使用军事手段保障契约的顺利实施。 

此外,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人囗急增,可耕地面积大幅减少的状况下, 
开发海洋已成为在21世纪中国开辟新的生存资源之重要手段。随着「海 
洋文明」的来临,中国的传统食品结构也可能发生重大变化,进入水产 
品、谷物、面类结合的「三位一体」时代。上述同一篇专文对此强调: 
中国将建设的21个新渔场,共达8O万平方公里,相当於42亿亩耕地,是 
陆上农田面积的2.6倍……。从8O年代前期开始,中国使用海军对南海、 
东海、黄海、渤海不断进行资源、地理调查,其结果自然使其喜出望外。 
「中国能否打赢一场战争」一书声称:在南海,仅海底油气资源储量便达 
35O亿吨,关连材料的统计还包括:磷矿3O亿吨以上,以及制造洲际火 
箭合金钢所奇缺的钴结核,和大量铁、铜、铝等物质。巨大的物质吸引 
力是促成中国「决心做好海洋这篇大文章」的关键所在。1993年1O月27 
日,英文版《中国日报》发表了列公元2O2O年的海洋资源开发计划,包 
括建立南海经济开发特区的构想,并指定到公元2OOO年,海洋产业总产 
值将达83O亿元。 

地理学家对中国领土总面积的重新解释始於八十年代中期。1986年1月 
14日《科学文化报》首先发难,声称中国领土96O万平方公里的传统统 
计「显然过时」,因为它只反映了陆地国土总面积,并未包括领海、内 
海等。新的度量结果表明,中国领土总面积为1O45万平方公里,其中包 
括:领海面积22.8万平方公里,岛屿754OO平方公里,沿海滩涂127OO平 
方公里。内海69.3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944万平方公里。此外,中国还 
认为:根据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如计算中国的2OO海里专属经济区,其管辖海域面积应达3OO万平方公里 
。在此前提下,1993年召开的中共14大上,江泽民正式提出了军队的使 
命在於「维护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之说。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相并重 
,意味着中国已把台湾问题和对四个领海,尤其是南中国海的主权视作 
同一性质的潜在外来威胁。为在必要时出兵台湾或南海奠定了相同的政 
策依据。 

中国关注南中国海的外在因素不言而喻,在於苏联的崩溃,北 
方威胁的解除。它促成了中国传统的国防战略重心,也与经济战略同步 
,由北向南,由内陆向海洋转移。进而言之,由於俄美、中美关系摩擦 
不断升级,围绕北约组织东进;俄、中、伊朗核合作;车臣内战;台湾 
问题;经援俄国不力;美中贸易战危险增大等系列因素,俄、中亲近的 
格局正在形成。从1993年叶尔钦访华开始,中方便不断使用反对「霸权 
主义」一辞。显然,俄、中之间的「牌局」关系已客观上促成了二者之 
间的「准同盟」性质。1995年5月15日-2O日,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大将 
率领包括远东军区司令切切瓦托夫上将,空军司令杰涅金上将,太平洋 
舰队司令赫利诺夫上将等六名上将,二名中将,一名少将一行2O人访华 
,阵容级别之高,为俄军史之最。1998年5月25日,日本《产经新闻》发 
表了加拿大「汉和信息中心」的有关分析报告。报告认为,从两国国防 
部长会议的成员组成以及中俄关系发展的最新进展判断,两国军方、产 
军复合体、外交领域准备已久的「边界裁军协议」以及「国防科技合作 
协议」已进入谈判尾声。文件的最後签署可能在李鹏六月访俄或叶尔钦 
年底访华时完成。後者对外可称为「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双方在5O年 
代已经有过一个类似协议,历史似乎在复归……。 

问题;经援俄国不力;美中贸易战危险增大等系列因素,俄、中亲近的 
格局正在形成。从1993年叶尔钦访华开始,中方便不断使用反对「霸权 
主义」一辞。显然,俄、中之间的「牌局」关系已客观上促成了二者之 
间的「准同盟」性质。1995年5月15日-2O日,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大将 
率领包括远东军区司令切切瓦托夫上将,空军司令杰涅金上将,太平洋 
舰队司令赫利诺夫上将等六名上将,二名中将,一名少将一行2O人访华 
,阵容级别之高,为俄军史之最。1998年5月25日,日本《产经新闻》发 
表了加拿大「汉和信息中心」的有关分析报告。报告认为,从两国国防 
部长会议的成员组成以及中俄关系发展的最新进展判断,两国军方、产 
军复合体、外交领域准备已久的「边界裁军协议」以及「国防科技合作 
协议」已进入谈判尾声。文件的最後签署可能在李鹏六月访俄或叶尔钦 
年底访华时完成。後者对外可称为「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双方在5O年 
代已经有过一个类似协议,历史似乎在复归……。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15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