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gemouse (爱谁是谁),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共处理南沙群岛主权争议之研析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29日15:20:16 星期三), 站内信件

冷战结束後,美苏相继自东南亚撤兵,造成「权力真空」,南沙群岛也因具有战略及经

价值,造成周边国家声称对其拥有主权。为了确保主权的完整,中共积极在南沙岛礁建
立军事
基地,扩展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并於一九八八年及一九九五年与越南及菲律宾发生冲
突,加
剧了南海局势的紧张,使得南海问题成为亚太地区的冲突点之一。中共如何处理南沙群
岛主权
争议问题[注一],对南海局势的发展极具关键。
 
壹、 前言
  在中国海疆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四大海域中,以南海最大,海疆上分布有东沙
群岛、
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其中又以南沙群岛最大,地处海疆最南方。在经纬度
上为,
北纬4度至11度30分和东经109度30分到117度50分之间[注二]。虽然南海区域陆地不多,
但海
域面积广阔,有富饶的海洋经济利益、且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注三]。因此,近年来,周
边相关国
家觊觎南沙群岛的天然资源而发生的主权争议,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其中,中共近年来积极扩张军备,已造成东南亚各国的恐慌,尤其是南沙群岛主权
争议的
相关国家。中共对於南沙问题是采取软硬兼施的两手政策,强调在主权归我的原则下,
搁置争
议,共同开发南海资源[注四],并反对美日等国的介入,以确实掌控南沙问题的主导权
,1995
年在越南加入东协後[注五],南沙领土争议进一步有成为中共对东协多边问题之趋势,
当然中共
极力反对南沙问题多边协商,以确保本身在南沙群岛的利益,可以预见的未来,南沙主
权争
议,将是亚太地区不稳定的因素之一,而中共如何处理南沙群岛领土主权问题极具关键

 
  要了解中共处理南沙群岛主权争议的方式,就必须从中共处理领土主权的模式切入
,中共
对领土主权问题的处理,一向采取强硬的立场,甚至不惜以武力解决,在处理南沙群岛
主权争
议时也不例外,分别在1988年及1995年与越南及菲律宾因南沙群岛主权问题发生冲突[注
六],
本文将从南沙群岛主权争议与法源根据谈起,并对中共在南沙群岛的政治、经济及战略
利益作
分析,如此有助於厘清中共对处理南沙问题所持的立场,以说明中共当前处理南沙主权
争议的
作为。
 
贰、南沙群岛领土主权的争议与法源探讨
  基於国际环境的改变及政治、经济及战略的考量,中共、台湾、汶莱、马来西亚、
菲律宾
及越南皆以不同的法源依据,主张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或部分主权[注七],并扩张军备
以为後
盾,处理不当,有可能引发区域冲突。
 
  一、南沙群岛领土主权争议
由於南沙群岛具有政治、经济及战略价值,成为周边国家极力争取的地区,然而,中共

建政以来,经历韩战、越战、珍宝岛与苏联武装冲突事件,以至中(共)印边境战争,
特别是
内部高层权力斗争等,无暇顾及南海事务。直到1974年,当时南越阮文绍政府,为图强
化从海
上牵制北越的战略优势以求自固,曾派遣两艘战舰及陆战队一千余人,强行占领西沙群
岛,还
未完成登陆,就遭中共海空军的反击,几乎全军覆没[注八]。往後迄八○年代末越南共
占近三十
余大小南沙岛礁,八○年代末期,由於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中共对於南海的主权日益重
视,因
此南海主权问题逐渐浮上台面。面对中共在南沙逐步扩张实力及活动范围,越南乃增强
其防务
及兵力。1988年3月14日,中(共)越双方在赤瓜礁(Johnson Reef)海域发生军事冲突
,造
成越方三艘船舰及人员损伤[注九]。据中共之说法,越南海军之登陆艇三艘向停泊於赤
瓜礁之中
共舰艇及登陆礁上调查并设施观测之官兵挑衅,经约28分钟交战结果中共予以驱退[注十
]。同年
八月中共在永暑礁建成「海洋观测站」(如表一),一举奠定了立足南沙群岛的基础[注
十一]。
1995年中(共)菲因美济礁(Shoal Mischief)的主权问题,双方也发生了冲突(表二
所示)。
近年来,中共因为南海主权争议,西太平洋战略从积极防御到战略进攻,并与相关国家

生武力冲突,归纳其原因在於:[注十二]
  (一)冷战结束,苏联崩溃,中共在意识形态上成为西方的唯一敌手。
  (二)中共经济改革的成功,累积了足够以更新武器装备的资金。
  (三)中共从俄国得到了高科技武器及技术。
  (四)美国和苏联在西太平洋的力量收缩给予中共得以发展实力的空间。
  (五)中共急需南中国海的资源。
  在国际环境的改变及中共本身对领土主权的坚持,因而导致南沙主权争议日益严重

 
  二、南沙群岛主权法源的探讨
  在南沙的领土争议中,中共主要根据历史的记载为:纪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时代即
发现南
沙、西沙并有渔民前往作业,在岛上临时筑居。宋、元时期命名为「千里长沙」与「万
里石塘
」。明代三保太监郑和七次下南洋,航经「千里长沙」(西沙群岛)与「万里石塘」(
南沙群
岛)。明、清两代将西沙与南沙列入广东省琼洲府辖下[注十三]。此外,中共主张南沙
群岛隶属
之根据是,汉武帝之「南州异物志」、元代之「岛夷志略」、再有郑和之「郑和航海图
」等古
书籍,亦即以历史文物为根基。[注十四]
 
进入现代以後的历史事实始於1938年8月7日,法军占领西沙群岛,1938年12月1日,日本

占领南沙群岛,编入台湾的高雄洲成为日本领土(日本称为新南群岛)。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
,日本结束南沙群岛的占领,法国也放弃西沙群岛的领土主权,但并无特定的继承战,
因而引
起周边各国对该领土主权之争。中国、菲律宾、越南等加入此项领土主权之争,由於中
国分裂
,台湾也分别加入,而成为更复杂的问题。[注十五]
 
  至於中共对南沙群岛所有权之官方主张可追溯至1951年。该年,中共外长周恩来在
《有关
美英对日和平草约与旧金山会议声明》中指出,「西沙群岛与南威岛,以及整个南沙群
岛和中
沙与东沙群岛一向是中国的领土。」1958年中共之领海宣言中,中共也对南海之岛屿提
出所有
权之主张,其中包括西沙与南沙群岛。因此,宣言中有关12里之领海宽度亦适用於南中
国海之
四大群岛。此外,1992年之领海法第二条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陆地领土包括
:中华
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和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
岛、西
沙群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及其他一切属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注十六]
 
  在宣称拥有南沙群岛主权的各国中,最困难的问题是各主权要求国所依据的法理及
声明
(如表三所示)。如1956年及1958年,越南政府外交部及总理范文同,曾先後发表声明
,说其
政府同意中共政府对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享有主权的声明。1977年,中共与越
南交恶
时,范文同撤回其1958年的同意声明[注十七]。1958年在日内瓦第一次联合国海洋法会
议通过
「大陆礁层公约」,允许沿海国享有二百公尺水深以内海底区域的天然资源开采权,这
项「陆
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大为扩大了开发海洋资源主权的范围。1982年4月联合国海洋法会
过「
海洋法公约」,确定海洋使用的权利与义务。该公约并明文规定:沿海国可设置二百里
「专属
经济区」,享有在该区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天然资源的主权[注十八]。由於「海洋法
会议」的
大陆礁层与专属经济区所列举之条件不同,所以似乎不可能达成为各方面所一致同意的
谈判基
础。假如以历史渊源及发现原则为根据,则尚需证据予以证明[注十九]。在各说各话的
情况下,
南沙群岛的政治、经济及战略价值更加深了相关各国的纷争。
 
参、中共处理南沙问题之立场
要了解中共处理南沙问题之立场,必须从南沙群岛对中共之重要性作剖析,并从中共处

领土主权的模式切入,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到中共对南沙群岛的主要意图。
 
  一、南沙群岛之重要性
在八○年代中期後,各争端国家开始重视南海地区的经济价值,并积极开采油田或与外

合作开采油矿。其次,在冷战时期,由於美、苏在此驻兵,二国的舰队亦巡弋此地区,
各争端
国不便也不敢冒然在此地区为着争夺岛屿而大动干戈[注二十]。冷战结束後,苏联及美
国自东南
亚撤军,造成此区之「权力真空」,因此,也间接促使相关各国之权力角逐。中共在政
治、经
济及战略的考量下[注二十一],也加入此一角逐行列。
  (一)政治考量
自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以来,中国受外族之侵略,背负着历史的包袱,使得中共对於

土主权的完整性有着特有的坚持,这可以从中共建政以来发生多起边界战争的处理方式
看出,
如1950年的韩战不惜与美国开战、1962年的中(共)印边界战争坚持边界主权完整、19
69年
的中苏共珍宝岛边界冲突,并不因苏联的强大而退缩、1979年的惩越战争,因为威胁中
共之国
家安全,不惜与昔日盟友翻脸,以上这些战争,都是因为领土主权及国家安全所引起,
由此可
以证明,中共对领土主权的坚持。况且中共境内有新疆、西藏、内蒙古之少数民族分离
势力及
两岸的统独问题,所以在处理领土主权的问题上,必须持坚定的立场,以免助长国内分
离势
力,造成领土分裂,并动摇共产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二)经济考量
南海估计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海洋鱼类资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资源更为重

要,中国大陆虽然有丰富的陆地石油资源,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大陆能源需求
越来越
大,致使石油及产品供不应求。1994年开始,中国大陆从海外进口石油,从而使中国大
陆从石
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注二十二]。石油的开采也就成为主权争议的原因之一,目前
在南沙群
岛中开采或探勘的地方就有:[注二十三]
  1.万安滩:1992年5月8日,中共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美国的克瑞史东能源
公司签
定共同探勘合同,越南则提出抗议声称该区是越南大陆礁层的一部分,并准备将
该区开放招标进行探勘活动。
  2.南威岛:1992年12月南威岛发现丰富的天然气,越南邀请日本、美国及欧洲国家
共同开
发。
  3.巴拉旺岛:1976年菲律宾在巴拉旺岛西北约35公里处的尼多区域发现石油,由於
连续挖
到三口油井,於是菲律宾将附近海域划为其领海,也就是菲国所称的卡拉扬群
岛,我国的太平岛也被包括在内。
  (三)战略考量
东南亚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一座桥梁,它控制着从东北亚经印度洋到中东的主要海上航

。这种情形充分说明了为何世界列强在过去竞相争取控制该地区的原因。美国认为,位
於印尼
、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之间的麻六甲海峡(Strait of Malacc),与位於印尼附近的巽
它海峡(
The Sunda Strait),是世界上一条主要的海上航路。在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分别在
苏比克湾
与金兰湾两地,建立起其各自的军事基地。冷战结束以後,东西方在该地区内的军事对
抗虽已
告冷却,可是对於扩大海上贸易而言,东南亚的战略地位已变得更为重要。[注二十四]

  其中,南沙群岛东方紧临菲律宾之巴拉望岛、西侧为越南、南面婆罗洲及印尼,乃
香港至
新加坡及香港至金兰湾航道之要冲[注二十五];因之是连结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战略
通行水域
,有其军事战略价值,再者中共不会允许任何主要强权在威胁其南方安全,中共认为如
果战争
发生,敌人可以在南海切断其贸易路线,同时也可能向四○年代日军利用南沙岛屿攻击
大陆华
南地区一般,因此,基於地缘战略考量,南沙群岛绝不容许落入敌人之手。[注二十六]

二、中共对南沙领土主权之处理模式
  中共处理南沙群岛主权的基本立场概括为以十二个字,「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
同开发
」[注二十七]。笔者大致可以归纳出中共在处理领土主权的方式,可分为两个阶段,第
一个阶段
为原则性,即是「主权归我」,如此方能确保前面所提中共在南沙群岛之政治利益,此
利益被
中共视为处理南沙争议最根本性的考量[注二十八]。在符合第一阶段後,才能进行第二
阶段可变
性,即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以确保中共在南沙群岛之经济及战略的利益。
  ( 1 )原则性
从中共处理南沙问题的立场看来,南沙群岛的主权属於中国(共),而且是不可分割的

不存在将来享有共同主权的问题[注二十九]。因此,在主权争端僵持难解之下,中共采
取武力占
领的行为准则,抢位布局、逐渐扩张,建立其在南海的立足据点。一方面要求其他争端
国搁置
其主权主张,共同开发该争议区资源,另一方面却拒绝在其控制下海域内与他人分享主
权权利
、共同开发。藉由增强其在南海的存在事实及军事能力,中共希望能塑造出「南中国海
属中国
」的形象。[注三十]
  中共所追寻的主权要求若完全获得承认,则其管辖权将延伸至整个南海,自中共於
1988年
与越南在赤瓜礁爆发短暂冲突迄今,中共的动武仅限於占领先前无人居住的小岛及暗礁
,并在
这些岛屿及暗礁上竖立永久建物。1995年2月,中共於菲律宾宣称拥有但未占领的美济礁
上建
立永久性建筑物。中共的模式可以用「远交近攻」四个字来形容,即不断的蚕食,然後
郑重声
明有意和平解决[注三十一]。并运用「搁置争议(实际因占领事实而归中共)、共同开
发(由双
边谈判协商方式解决)」的外交谈判手段,说服对方接受现实,向中共妥协。由此观之
,中共
在美济礁中所采取的冲突行为与估算与赤瓜礁军事冲突相比较,其策略运用及冲突控制
颇为一
贯[注三十二]。简言之,即是在确保主权的原则之下,尽可能的避免与当事国发生冲突
,即使发
生冲突也选择占领无人居住的小岛及暗礁为主,以降低冲突扩大的危险,然而在主权议
题上却
不让步。
  此外,我们可以看出,中共占领美济礁是对南海问题各当事国,尤其是越南,传达
一项讯
息,即中共的容忍已达到极限,中共对尔後任何「侵犯」属於中国大陆固有领土的岛屿
行径,
绝不接受[注三十三]。中共虽然口头上表示愿意搁置主权(争议),但却积极宣示与强
化其主权
主张,甚至运用武力为行动後盾,作为其压制性外交的威胁、惩罚工具,迫使对方在主
权立场
及行使上不得不让步[注三十四],并继续占领南沙岛礁及建立军事据点[注三十五],以
确保南沙
主权的完整。从以往中共的对外战争及处理南沙主权争议的模式看,中共对领土主权具
有不妥
协性,可以无弹性可言,即使使用武力解决也在所不惜。
  ( 2 )可变性
中共在处理南沙问题上,在确保领土主权的原则下,也必须因应国内外环境的改变作弹

的调整。在战略考量上,中共必须与各国保持接触并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如此便可以
防美国
对其进行「战略围堵」,并能消弭「中国威胁论」,就经济考量来说,目前中共为因应
经济发
展的需求,需要和平之周边环境,以利经济发展。因此,近年来,中共积极与各国建立
不同层
次之战略夥伴关系,如此方能在领土主权完整之原则下,因应国家发展作弹性的运用。

基於此,中共目前的做法是不断的强调与东协国家的良好关系,企图在确保主权的权责

先暂时淡化可能升高的冲突。中共外长钱其琛在1991年3月曾表示:「在中国拥有主权的
情况
下,我们愿意和有关国家商量来共同开发」[注三十六]。虽然中共依然坚持拥有南沙群
岛的主权
,但却也准备根据国际法解决领土纷争以及海权与利益冲突,而中共、菲律宾两国也已
达成不
以武力或以武力威胁来解决南海争端,包括美济礁在内。[注三十七]
总之,从以往中共处理南沙问题上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共对南沙周边国家采取「和战两

手」策略。即在「处理南海潜在冲突会议」中强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又派军政
领导赴
东南亚国家敦亲睦邻,大事安抚,宣称扩展海军,纯属防卫,以去除「中国威胁论」的
说法。
但另一方面在主权争取上则采取强硬手段,先後与越南进行两次海战,以宣示主权为其
所有,
不容其他国家侵犯。同时明定「领海法」将钓鱼台及整个南海四沙纳入其领海范围,并
宣称
保留使用武力驱逐侵入者的权力[注三十八]。归其原因,并非中共在领土主权上的妥协
,而是在
「主权归我」之原则下,希望能与各国和平相处,以配合当前中共「睦邻外交」政策之
执行。
换言之,中共除了在领土主权方面坚持外,也要创造和平之周边环境,造成双赢的格局

 
肆、中共处理南沙问题之作为
  中共在南沙群岛真正意图大致上可以归纳出四点:1.巩固南中国海南沙群岛之主权
主张;2.
防卫其他主权争端国之侵犯;3.防止南沙问题之国际化;4.开发南海重要的有生物和无
生物海洋
资源[注三十九]。基於这四点意图,当今中共之南沙政策,在政治及战略的考量下,坚
持「主权
归我」及「反对南沙问题国际化」,然而,为了加速经济了发展,开发南海资源,在「
主权归
我」的原则下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以创造和平的周边环境,增加中共
在亚太
战略上的主动性。
 
  一、主权归我
  为了巩固南沙主权的完整,中共近年来强化对南海的控制能力。1988年在永暑礁建
立基
地,其目的主要在於防卫领土,宣示主权[注四十]。1990年7月,中共完成了西沙群岛永
兴岛飞
机跑道之工事。同年七月,取得空中加油技术。1992年,中共建造27艘江湖级的战舰。
1992年
至1993年间,中共向俄罗斯购买26架Su-27战斗机,10架IL76运输机和一百枚S300地对空
飞弹
。1993年4月,中共将三艘罗密欧级传统潜艇由北海舰队移至南海。1994年5月,中共自
制柴油
引擎武汉-C级潜水艇首航。1994年11月,中共与俄罗斯签约四艘基洛级潜水艇。第一艘
已於19
95年2月运至北海舰队。据报导,中共也计画在未来十年内建造两艘四万吨的航空母舰[
注四十
一],1996年後还陆续向俄罗斯订购Su-27及Su-30战机,1999年12月25日,中共向俄罗斯
购买
的第一艘现代级驱逐舰正式交舰,第二艘预计於2000年年底建造。此外,美国一家智库
最近完
成一份照片资料显示出中共以美济礁为中心散布在南沙群岛的「军事监视站」,这些据
点拥有
对空炮或直升机升降处,和中共宣称的「渔船避难用设施」大相迳庭[注四十二]。这一
连串的动
作无非是中共为了增加对南沙群岛之控制, 以示扞卫领土主权的决心。
  除了在南沙群岛的岛礁建立军事基地及购买新式军备外,中共并於1992年2月通过的
「领
海及毗连区法」[注四十三],宣示全部南海诸岛及台湾为其主权范围。中共对於南海疆
域一直持
着强硬的态度,宣称拥有不可争议和不可妥协的主权立场,不惜挑战越南、马来西亚、
菲律宾
与汶莱,以及台湾之南海主权宣示[注四十四]。从岛礁建立前进基地、主权的宣示到新
式武器的
购买,可以证明中共对南沙主权扞卫的决心,而其南沙政策的主轴「主权归我」是不可
妥协
的。
 
  二、反对南沙问题国际化
  中共一向避免和东协讨论南沙群岛以及其他的海事争端,所持的理由是,这些重叠
的主权
主张乃是双边问题[注四十五]。并且中共也不希望南海问题国际化,对於南沙问题,中
共一向都
主张由双边协议来解决,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中共坚持以双边方式和国内法处理南海问题的立场,并藉由与东协妥协(友
好)关
系,抵挡美国势力的延伸并避免让南海主权争议成为东协区域论坛(ARF)的主要议
题。[注四十六]
  (二)双方协议可以使事件单纯化,中共并且可以藉由本身的优势,在南沙问题上
掌握主
控权,以避免多边协议牺牲中共的利益。
  (三)如果将南沙群岛问题国际化,东协相关国家将可利用国际力量,争取本身的
利益,
对中共来说是不愿见到的。
(四)南沙群岛因为具有战略及经济价值,成为美日共同关注的焦点,美日两国并不希

中共控制南沙群岛,如果中共掌握南沙群岛,则将会限制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发展,
所以必定极力阻止中共控制南沙群岛。因此,中共唯有将南海问题单纯化才能获得最
大的利益,国际化只会导致美、日两国对中共南沙群岛主权的干预。
 
基於以上的原因,中共一再明确表示反对把南海岛屿主权问题拿到国际会议上去讨论,

使有主权争议,也只能在双边会谈中谈。由於争议一时无法解决,中共同意暂时搁置争
议,先
进行联合开发南海资源。有关国际争端之解决方面,中共一向主张透过协商以和平方式
为之。
[注四十七]
  三、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中共基於寻求一个国际的和平环境,俾将全力发展经济,厚植国力;同时又因南海周边

家占据四十多个岛礁已成事实,一时无法谋求解决,只好暂采「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政策[注
四十八]。中共在南沙区域的作法,可用「外柔内硬」来形容,也就是为了维持其与南海
周边国
家之外交关系,采取低姿态,企图透过谈判缓和紧张关系,但骨子里却逐步扩建在南沙
的岛礁
建设和军事部署。[注四十九]
  1992年7月,东协马尼拉部长会议发表「南海宣言」,主张和平解决南中国海争端、
禁止
使用武力与任何挑衅的行为,并遵守「友好合作条约」中所订定的行为规范[注五十]。
中共制定
解决南沙问题的政策,称为十二字方针:「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其後,
中共外
交人员为了与有关国家取得共识,只提「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八个字[注五十一]。然
而并没有
放弃对南沙群岛主权的坚持。从以上中共与相关国家之互动中,笔者可归纳中共「搁置
争议,
共同开发」之意义为:(一)必须在「主权归我」之原则下始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
二)中共藉由本身之国防武力作後盾,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只要不要对其领土主权挑
战,「
搁置主权,共同开发」,不但可以和平的开发资源,又可因相关国家至少可以获得共同
开发利
益的心理下,和平解决主权争议;(三)「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不但可以和平解决领
土争议
,又可以防止美日等国的涉入,中共因此可以获得南沙争议之主导权。
 
综合以上所言,中共当前之南沙政策,概括可以以1995年8月,中共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

在汶莱同东协外长的对话中,进一步阐明中共对南沙群岛的立场、观点、政策之六个要
点:(
一)中国(共)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二)中国(共)愿意
同有关
国家根据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的原则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争议;(三)中国(共
)提出
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是处理南沙争议最现实可行的途径;(四)中国(共
)愿意
同有争议国家举行双边磋商,认为在国际会议举行多边谈判是不适当的;(五)中国(
共)高
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和自由畅通,相信不会发生任何问题;(六)美国与南沙问
题根本
扯不上任何关系,它没有理由插手[注五十二]。
而中共处理南沙群岛之作为为:(一)加强海空军新式武器装备,提升对南海海域之控

制,以作为维护主权完整的後盾,确保「主权归我」的政策原则;(二)南沙主权问题
,采
取相关国双方个别对话的原则,以防止以东协名义与中共对话及以美国为首的第三国家
介入,
造成南海问题国际化,如此将会影响中共在南沙的利益;(三)在「主权归我」的原则
下,与
东南亚国家建立良好关系,并对南海周边的天然资源,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
式合作
,加速经济的发展。
 
伍、结语
  中共目前对南沙群岛系采取双轨进行的策略,即一方面在外交采和平姿态,一再重
申愿与
南沙群岛周边国家,在搁置主权争议前提下共同开发南沙天然资源,以低姿态获得东南
亚国家
的好感与支持;另者,中共利用後冷战时代美、俄在东南亚国家驻军比例降低之际,增
加对东
南亚各国的军事影响力,必要时则展示武力吓阻他国的占领行动,皆属软硬兼具的外交
手段。
[注五十三]
 
  中共在南沙问题上的反应,显示其极端重视领土主权完整性,其主因在於南中国海
对其国
防安全利益影响至钜,中共曾多次声称愿与其他宣称国经由共同开发的方式以共享南中
国海地
区资源,但却悍然拒绝共享主权[注五十四]。凡是触及领土主权的原则性问题,中共都
坚持不改
变立场,如果有威胁到领土主权的行动,中共不惜以武力来解决,1988年与越南及1995
年与菲
律宾分别在赤瓜礁与美济礁发生主权争议,就可以证明中共对领土主权的无可妥协性,
所以积
极在南海岛礁建立前进基地并购买先进武器以作为扞卫领土的後盾,对东南亚各国产生
极大的
威胁。然而,在「主我」的原则下,中共又显现出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弹性处
理方式
,与相关国家和睦相处。从中共处理南海问题可以看到两岸关系的影子,中共坚持一个
中国,
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主权坚持,在此原则下,则可以与中共作弹性的谈判,如保持军队
及司法
独立等,皆展现出中共对於领土主权不妥协的坚定立场。 
--
我是一只大老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6.20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2.10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