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琉球国的覆亡——生生被日本灭绝了社稷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ue Mar  8 08:35:45 2005)

2005年03月07日 21:48 北京日报 
 
  历史上的琉球国,位于中国大陆东方(台湾岛的东北方)、日本九州岛西南方的大海中
,为一群岛。同古代日本一样,关于其国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中国古史。《隋书》中即
有《琉求传》。据1650年成书的该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一部国史《中山世鉴》称:“盖我朝
开辟,天神阿摩美久筑之。”“当初,未[有]琉球之名。数万年后,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
访求异俗,始至此国地界。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蜒,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也。
”这就是说,中国隋朝时(581~617),该国始被称为琉虬。查中国典籍,虬是龙的一种。
以琉球群岛散布在大洋中的状态而言,谓之琉虬,实在非常形象。然而可能因为古代中国
都将龙作为华夏帝王的象征,史官写史多有忌讳,所以《隋书》就将它改为同音的“琉求
”了吧。

  到明代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为
琉球。从此乃成为正式名称。可见,连琉球国的国名也是中国取的。据《殊域周咨录》载
,该诏书说:“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
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
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这份诏书除了以华夏自居中央,使用了中国历代皇帝
习用的“蛮夷”之类词以外,毫无威胁恐吓的意思,是一种和平外交。因此,琉球国中山
王察度首先领诏,并立刻派遣王弟泰期,与杨载一同来中国,奉表称臣。“由是,琉球始
通中国,以开人文维新之基。”(见1725年琉球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二部正史《中山世谱》)
继中山王后,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继于翌年向中国皇帝称臣入贡。当
时琉球“三山分立”,相互征战。明太祖知悉后,又去诏云:“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
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堪悯怜。”因此要求他们“能体朕意,息兵养民
,以绵国祚”。后三王果然罢战息兵。足见此时中国皇帝在琉球享有高度政治权威,当时
的琉球实是中国的属国。

  据琉球国史及各种史料记载,自洪武十六年(1383)起,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
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这种关系延续了整整五个世纪,即使是日本庆长十四年(1609)
发生日本萨摩藩(今鹿儿岛县)岛津氏入侵琉球,琉球国在受到萨摩制约的情况下,也始终
未变。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更赐闽人三十六姓”人琉。这批中国移民主要是向
琉球传授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琉球王国也曾主动请求赐人,如1606年,尚宁王受
册封时,便请赐明人归化。如从中国去的蔡氏为蔡襄的后人,林氏为林和靖家族的后人。
与此同时,琉球王还经常选派子弟到中国留学。

  从明洪武五年(1372)以后,琉球王国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奉行中国正朔。(直至清光
绪五年(1879),日本强行“废琉置县”为止)琉球王国的官方文书、外交条约、正史等,都
是用汉文写的。连它的国都首里城的宫殿,都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向西方,充分表示其
归慕中国之意。琉球人也与日本人做生意,但每逢中国册封使到琉,必禁用假名、和歌、
宽永通宝(日币),改穿唐服。琉球还配合中国抗倭,《明史》就有记载,如嘉靖三十六年
(1557),“先是,倭寇自浙江败还,抵琉球境。世子尚元遣兵邀击,大歼之,获中国被掠
者六人,至是送还。”

  1609年,萨摩“以劲兵三千入其国,掳其王,迁其宗器,大掠而去”(《明史》)。当
时琉球王侍从写的《喜安日记》记载:“有如家家日记,代代文书,七珍万宝,尽失无遗
!”萨军将琉球王尚宁等百余人俘至鹿儿岛,达三年五个月,逼迫尚宁王屈辱地承认向其“
进贡”。同时还强行割占琉球北部五岛。但即便如此,也尚未改变中琉关系。如据《明史
》记载,万历十四年(1616),“日本有取鸡笼山之谋(其地名台湾)”,当时忍辱负重的尚
宁王在国家残破的情况下,依然不忘“遣使以闻”,通报中国防备日本侵略。清朝入主中
原后,中琉册封关系继续保持,贸易和文化交流还更为扩大了。

  然而,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原来萨摩对琉球的
侵略掠夺,还只是日本西南某个岛藩的强盗行为;现在,日本则要进行整个帝国主义国家
的侵略扩张了。明治初年的“征韩论”中,就提到了要侵占琉球。明治五年(1872),日本
借琉球使者到访日本之际,突然强制“册封”琉球国王为藩王,并列入所谓“华族”。这
是维新政府强行改变日琉关系的第一步。而这些行径,当时都是暗中进行,对中国隐瞒的
。从此,琉球便成为了所谓“日清两属”。而后,日本政府不断施加政治、军事压力,进
一步胁迫琉球断绝与中国的宗属关系,但每次均遭拒绝。如1875年8月5日琉球王尚泰答复
日方的信中,便说不能“忘却中国累世之厚恩,失却信义”。还提到所谓“两属”之事,
“以往对中国隐匿,恳请对中国说明,采取明确处置”,并表示“愿对两国奉公,永久勤
勉”。但日本还是不肯罢休。

  面对日本政府的百般逼迫,琉球国在不断向日本“请愿”要求保持中琉关系、不变琉
球国体政体的同时,还向西方各国公使发出外交求援信。日本恼羞成怒,1879年1月10日日
本《朝野新闻》竟称“琉奴蔑视我日本帝国甚哉”!于是,日本决定不顾国际公法,不顾琉
球国臣民的意愿,加快吞并琉球。1879年3月,日本向琉球秘密派出军警人员,采取突然行
动,在首里城向琉球王代理今归仁王子命令交出政权。4月4日,日本悍然宣布“废琉置县
”,即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随即大肆抢掠中琉往来的文书、文物和宝印,以及琉球国的
政府档案,企图销毁和隐匿历史见证。并强迫尚泰王等前去日本。这时,琉球王国仍拼死
反抗,发出血泪抗议,并曾秘密派官员赴天津谒见李鸿章,请求中国“尽逐日兵出境”。
清政府也据理与日本力争过,但终究未能派兵援助琉球。这当然也是与清朝政府腐败、实
力衰落有关的。当时,流球国陈情通事林世功还在北京壮烈自杀,以死抗议日本侵略,以
死请求中国出兵。然而“自为一国”的琉球还是生生被日本灭绝了社稷!但反抗运动继续进
行,大概到甲午战争结束后才渐息。

  直到1919年,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在组织人辑集清诗总集《晚晴移诗汇》
(1929年编成)时,仍然将琉球诗人的诗作为“属国”的作品收在最后一卷中。1925年,著
名诗人闻一多发表《七子之歌》,将被帝国主义列强强占去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
、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地,比作离开了母亲怀抱的七个儿子,哭诉着被强盗欺侮蹂
躏的痛苦,在“台湾”一节里他也写到了琉球:“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
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流球灭国一百二十年后,日本政府别出心裁地把2000年西方七国首
脑会议放在冲绳召开。日本还特意新印了面值2000日元的纸币,上面的图影是当年琉球王
国的遗迹。真不知那些世界首富国家的首脑,坐在当年琉球国的土地上,会不会回想起历
史并不十分久远的那一幕灭人社稷的暴行?会有什么感想?(作者:陈福康 为上海外国语
大学教授)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172.16.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