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艰难的国家边界zz(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0月31日11:24:19 星期四),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ongueByTongue 讨论区 】
【 原文由 gaea 所发表 】

艰难的国家边界

文/特约撰稿员 虞子 穆木 北京报道 


 
  
边界是一条会游动的线

  5月,与中国西北接壤的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爆发持续的抗议游行。示威者聚集在首都比
什凯克的国会门外,其它城市也爆发了类似的示威。原因是吉尔吉斯斯坦国会通过了与中
国的边界协议,中吉边界协议把两国边界有争议的土地三七开,七分确定给吉尔吉斯斯坦
,三分还给中国(大约9万公顷)。抗议者要求总统阿卡耶夫辞职,并要求释放反对派议员
别科纳扎罗夫,他是最激烈反对这个边界协议的,他由于受到滥用职权的指控被拘捕。一
些抗议者被拘捕,据称受到非人道对待。

  而在中国国内,政府也感受到了相当的压力,互联网上自发掀起的对于这块土地的议
论并不比吉方少。国内的《环球报道》还进行了相关报道,详细图解了关于一个小岛的争
端。而在不久前,《南方周未》披露了中越划界后,北部湾近66万名渔民退出此块海域面
临转产转业的状况。所有这些,都在传递一个信息,中国边界是一条充斥着矛盾、充满了
曲折的无比艰难的边界。

  中国有2万多公里长的大陆边界线,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
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
甸、老挝、越南等15个国家接壤。中国有18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加上6500多个岛屿的
岸线,海岸线总长32600公里。由北到南依次与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
马来西亚等6国隔海相望。在上述国家中,中国至少与14个国家存在陆地和海洋边界纠纷。

  在一般人的概念里,国家边界是铁打钢铸的长城,不得改变,不能逾越。但事实上,
边界是一条会游动的线,是实力对抗的标志,是政治、经济、军事控制力向远方的延伸,
满载着征服的骄傲和屈服的耻辱。

  中国领土边界出现的一系列争端,实际上是清朝衰落后西方列强侵略和"分而治之"的
殖民政策所导致的。共产党掌握大陆政权后,毛泽东通过边界和谈与边界战争,把中国从
一个"病夫"变成了一个强者,显示出一种灵动而又强硬的风格。毛泽东解决边界问题的主
张是,通过和平谈判、互谅互让的方式,求得友好解决,尽量不诉诸武力。在那个年代,
中国解决了与多数周边邻国的边界问题。

  20世纪80年代,更加灵活的邓小平提出了"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和平解
决南沙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的思路。江泽民则更加务实,通过积极外交,设法稳定周边环
境,而把主要力量用在经济实力的聚集与增强上。

  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中,在边境上大量陈兵,为一些边界争议地区大打出手显然是不明
智的。中国正在用更加务实的理念处理边界问题。中国先后与朝鲜、蒙古、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缅甸、老挝等国签订了领土边界协定。
但是目前仍然问题多多:与俄罗斯、印度的陆路边界尚未划定,与日本、韩国、朝鲜和南
海周边国家在海域上争议较大。这些分歧和争议涉及1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和100多万
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中俄边界:大国博弈的新棋局

  中俄边界绵延4209.3公里,边界问题十分复杂。中俄和中国与前苏联国家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边界问题是沙俄扩张的产物。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边界线在
许多地方不是一条,而是三条:一条是"条约线",即19世纪下半叶起,沙俄强迫中国签订
的不平等条约里的划线,这条线比现在的中国版图大;一条是"苏图线",这条线是前苏联
地图上所划,伸入中国境内;一条是"实际控制线",即双方边防部队实际驻守的现边界。

  20世纪60至70年代,中苏两国因边界问题曾爆发过多次冲突,尤其以1969年的"珍宝岛
事件"和1970年的"铁列克提事件"最为引人注目。据俄专家估计,按20世纪80年代的物价水
平计算,苏联与中国的20年对抗耗费大约1000亿美元。中国为此所付的代价恐怕也不会低
于这一数字。

  从1964年2月起,中苏两国就解决边界问题开始谈判。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直
到中苏关系正常化之前,谈判基本没有取得进展。8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的正常化为久拖
不决的边界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1991年5月,两国边界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式签署
了《关于中苏国界东段协定》。根据这一协定,俄滨海边疆区的一块面积为15平方公里的
土地和乌苏里河上的达曼斯基岛转归中国。1992年2月,中俄两国最高立法机构分别批准了
两国东段边界协定。与此同时,中俄西段边界问题的谈判和勘界工作进展也比较顺利。199
4年9月江泽民访俄期间,双方签署了《关于中俄国界西段协定》。该协定涉及中国新疆和
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交界处的约55公里地段。2001年7月,双方签订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
条约》。

  许多西方观察家认为,中俄签署的一系列协议和条约是为了和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相
抗衡,寻找到新的战略平衡。在过去的一年里,中俄两国在贸易,特别是军售方面增长迅
速,俄罗斯每年对中国的军售接近两国双边贸易总额的1/5。中国也是俄罗斯武器最大的购
买商。大宗武器贸易包括中国购买俄罗斯生产的苏霍依战斗机、驱逐舰艇、潜水艇和防空
系统。不过,去年双方最强调的"战略伙伴关系",却没有什么起色。俄罗斯对于中国不断
增长的实力常常感到不安。文化观念的不同也给中俄带来新的考验。在黑龙江,中国人给
一江之隔的俄国边境贫困城镇带来了财源和就业机会,但当地的俄国商贩却对他们充满敌
意。一名俄罗斯妇女说,这些中国人占了她们的房子,抢走了她们的就业机会。

  无论如何,在中俄300多年的关系史上,两国基本勘定边界线,并首次在实地得到准确
标示,扫除了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障碍,确保了两国都能腾出手来发展经济。

中印边界:退让总是会被当成软弱?

  在中国的陆地边界争议中,中印边界争端是争议面积最大,也最棘手的问题。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西段长600公里,争议面积约3.35万平
方公里。此段北起喀喇昆仑山口,沿喀喇昆仑山南下至西藏阿里地区与印辖克什米尔的拉
达克、印度的喜马偕尔邦三处接壤为止。争议地区主要是阿克赛钦的归属问题。 

  中段长450公里,北起西段的南端,往东南至中、印、尼(泊尔)三国交界处的里普列
克山口,争议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英印政府于1919年侵占了边界中国一侧的葱沙和桑两
地。
东段长650公里,西起中、不(丹)、印三国交界处,东到中、印、缅(甸)三国交界处的
库阳山口,争议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东段通常提到的有三条线,即:麦克马洪线、传统习
惯线和实际控制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印度是最早给予承认的国家,这一点,中共政权始终心存感
激。在随后的边界谈判中,中国总理周恩来表达了"让东不让西"的意思。中、东段争议区9
200平方公里,相对富庶,西段争议区3.35万平方公里,是为高寒无人区,为何"让东不让
西"?原因是西段阿克赛钦地区是新疆-西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但是印度在这一问题机械而又
僵硬,他们把中国的退让当成软弱,不仅不顾历史事实,毫不让步,还为了自身利益,支
持西藏独立,大大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

  百余年前,大英帝国的米字旗插到了印度这片佛教的故土上。英国为了保护其在印度
的利益,希望印度东北边界的西藏是受英国支配的独立国家。因此,尽管在名义上承认中
国对西藏的主权,英国一直在搞小动作,想秘密地使西藏成为一个独立的自治的国家。191
4年,中国、印度和西藏三方参加了在印度北部西姆拉举行的会议。在西姆拉会议期间,英
国政府代表麦克马洪收买西藏代表,以秘密换文的方式,将中印边界东段9万多平方公里的
中国领土划入英印版图。历届中国中央政府从未承认这条所谓的"麦克马洪线"。英印当局
最初也承认"麦克马洪线"对中国的无效性。麦克马洪1915年说,他"没有使中国政府正式参
加一个三方协定就离开了印度"。西姆拉条约的附款中也载明:中国政府"未在条约上盖印"

印度还对中印边界西段的阿克赛钦也提出了强烈的领土要求。

  1959年3月17日,武装叛乱失败的达赖喇嘛带领8名随从逃离拉萨。31日傍晚,这位宗
教领袖进入了印度。印度政府准予他避难,中印关系急转直下。1962年,两国发生边境战
争,战争是以领土争端的形式开始,以印度人失败而告终的。中国军队在没有充分准备,
没有高原作战经验的情况下投入了战斗。在那场实际上不超过10天的闪电战中,印军死、
伤、失踪、被俘6000余人。被俘者中包括一名准将。

  那次战争之后,喀喇昆仑山口附近的神仙湾、空喀山口、天文点等海拔5000米以上的
通外山口上,中方设立了哨所。印度在这些哨所的对面设立了哨所。双方的军人为了各自
国家、民族的利益,几乎同时进驻了生命禁区。

  退让总是会被当成软弱。1962年中国军队单方面无条件停火并后撤之后,印军迅速卷
土重来,在东线,不仅全部占领了在战争中失去的土地,还不断对中方领土进行新的蚕食


  至20世纪80年代末,印军在印中边界集结2个军部,8个师,36个旅,以及空军、情报
单位等,总兵力已达20多万人。在边界的中、西段,仅浅近纵深地区,印军兵力即达7.2万
人,并拥有14条公路干钱、6条空中航线、5条卫星通讯线路和16个野战机场。在东线,印
军部署了26个满员旅、7个飞行联队、21个边防营,还有流亡的西藏人组成的一万余人的"
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印度的军事力量和政策》说,在印中边界,印方拥有比中国更强的
山地作战部队和火力,飞机也比中国先进。《印度快报》的报道称:印中边境局势已完全在
印度的控制之下。
80年代以来,一些小的边界冲突时有发生,但由于双方还算克制,没有造成大的流血事件


  在双方政府的努力之下,1993年两国签署了边界和约,1996年江泽民访印,江泽民在
回答《印度教徒报》记者时说:"我们相信,只要双方共同努力,中印边界问题最终可以得
到公平合理的解决。"两国签署了有关为解决边界纠纷建立互信措施的协议。但是,这些转
机在1998年印度进行核试验后化为乌有,中印关系恶化。

  中国与印度的关系从去年开始又有改善的迹象,中国对印度进行核试的愤怒似乎已经
平息,两国恢复了高层接触。

--

  热点新闻、时事评论 ==>> TongueByTongue 版

    除非不正义是显见的且刚刚造成的,否则,对其进行纠正就往往是行不通的。从整
体上来说,更为可取的做法似乎是,把既定的地位当作偶然因素造成的结果接受下来,
并且从现在开始否弃任何旨在为特定的个人或群体谋取利益的措施。--- F. A. 哈耶克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gaea.hit.edu.cn]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