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inye (lingxue), 信区: Green
标  题: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路(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an 11 22:54:26 2004), 站内信件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路(下)   


三、中国是否有承担世界大国责任的心理准备? 

实力、心理和机会是成为世界强国的三大要素。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大并不能理所当然
地拥有世界强国的地位,有无心理准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具备了世界强国的实力
,而心理准备不足,既使出现机会也将坐失良机。美国就是典型的例子。早在19世纪末
,美国的综合国力就已经超过了当时的世界头号强国英国,但是由于心理准备不足,偏安
一隅,长期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并没有抓住一战送来的大好时机,直到1941年珍珠港
事件后美国才幡然醒悟,彻底抛弃了孤立主义,抓住了历史赋而它的第二次机会。一心想
当世界大国的日本,虽然其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是由于日本不能以大
国应有的心态面向未来,勇敢地承担起历史责任,阻碍了日本通向世界强国之路。这也是
缺乏大国心理准备的一种表现。 

这些年来,中国一直小心翼翼地奉行韬光养晦的策略,但是美国却极欲把不愿在国际舞台
上过分张扬的中国推向前台。同时,随着实力的增长和对世界影响力的增强,客观上要求
中国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对此,中国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中国的崛起也引发了外
界不少人的担忧与惶恐,对此,中国将如何应对? 

以中国目前的实力显然还不足以全面担当起世界大国的责任,但却不能没有这方面的心理
准备。中国应当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既不能头脑发热,也不能无所适从。一方面,中国
要主动承担起有能力承担的国际责任;另一方面,要做好今后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物质和
心理准备。 

邓小平以一个政治家的成熟与远见,早就提出了″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两手外交
策略,说明中国对此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负起大国责任的意识。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时,中国郑重宣布,要″做国
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并向受灾国提供了40多亿美元
的援助,为保持亚洲乃至世界金融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近年来,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中国积极参加了国际裁军和国际维和行动;
1999年中国会同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的关于维护和遵守反导条约的议
案,以压倒多数获得通过;2000年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由中国首倡的五个常任
理事国峰会得到了其他四国元首的一致赞同;中国成功地组织召开了2001年上海亚太
经合组织峰会和2002年博敖经济论坛;中国在解决柬埔寨问题、朝鲜核问题、南亚核
危机中均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都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提高了其国际地位。 

第二、参与国际决策的意识。一个世界大国,不仅应有积极参与解决重大国际问题和热点
问题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还应当有参与制定和修改国际机制的意识。目前,全球国际机制
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国际政治与安全机制,如联合国的安理会决策机制、裁军机制与
维和机制等等;二是国际经济与金融机制,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世贸组织等
等。前者是二战结束后,以美苏为主导的世界大国参与制定的,后者则是以美国为主导的
西方发达国家参与制定的。在现行的国际机制中,有的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已不适应当前
的需要,有的则本身就存在着某些不平等与不合理性,其主要维护的是强国和富国的利益
,而损害了弱国和穷国的利益。例如,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基本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
家手中,其他国家要想得到这些机构的资助,就必须接受其提出的各种苛刻的政治条件,
甚至加入WTO、承认为市场经济国家等都可以成为其要价的筹码,中俄等国就在这些方
面吃尽了苦头。 

因此,当前有许多不适应、不合理的国际机制需要修改或重定。这无论从维护中国自身利
益还是负起世界大国责任的角度都是十分必要的。鉴于这些经验教训,2002年,中科
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发表的《中国国情分析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参与国际机制
的决策,并由决策的参与国逐步发展为决策的主导国,以更好地发挥中国作为″负责任的
大国″的积极作用。这表明随着与国际社会日趋密切的联系,中国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参与
国际机制决策的重要性。 

第三,筹建国际组织的意识。近些年来,中国对建立某些国际组织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
。特别是2001年6月由中俄和中亚四国组成的上海合作组织。这是一个集政治、军事
、经济和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国际组织。而正在酝酿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
有可能使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带动东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从而巩固它在该地区经济核心的
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国际组织虽然只是区域性的,却对中国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众所
周知,中国长期恪守″不结盟″政策。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奉行″不结盟″政
策的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美苏的强国之路都伴随着北约、华约和经互会等强有力的政治、
经济和军事组织。法、英、德三国的综合国力均达到美国的一半以上,分列世界第三--
五位,但它们深知,在当代世界强国呈超大型化发展的趋势下,既使综合国力与美国相当
,以其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区区几千万人口,决难以撑起世界强国的庞大身躯,
要想在未来世界强国俱乐部中占有一席之地,唯有走联合之路,这正是欧盟加速向邦联型
国家实体迈进的深层含义。 

尽管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也必须看到,中国的注意力主要还限于
周边国家和亚洲地区,而对于亚洲以外地区的国际事务则关注不够、参与不够,其中有的
暂时难以介入,如中东问题;有的不愿介入,如出席西方八国首脑会议和参加东南亚国家
打击海盗联合军事行动等问题;有的介入不够,如朝鲜问题、阿富汗问题和伊拉克问题等
;以及中国在突发性国际事件,如中国驻南使馆被炸和中美撞机事件的处理上都使人感到
,中国的表现多少带有美国当年孤立主义的味道。以中国目前的国力,“韬光养晦”不失
为一种外交谋略,但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否则将不利于中国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反观俄国,它对于出席西方八国首脑会议和“融入欧洲”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决非一时心血
来潮,而是出于重温世界强国之梦的战略考虑。尽管俄国GDP只及中国的1/3,国力
大不如前,但却有着极强的参与国际事务的大国意识,在诸如国际反恐问题、中东问题、
两伊问题、印巴冲突问题和朝鲜等国际热点问题上都发挥着不仅是道义上的,而且是直接
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俄国的说服,使萨达姆同意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重返伊拉克;也正
是由于俄国的斡旋,促成了今年9月朝日两国高层会晤,为打破朝鲜与美、日关系的僵局
,使其摆脱孤立状态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而中国作为朝鲜的友好邻邦却成了旁观者。说明
俄国无论在外交能力还是大国意识上都明显强于中国。不论中国的上述作法出于何种考虑
,都反映出其对于扮演世界大国的角色尚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心理准备。 

与国家相比,中国国民的心理准备则更显不足,其整体素质和文明化程度亟待提高。 

心理准备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外交上,还表现在由心理准备支配下的对物质准备的战略决
策上。例如,按照国际经验,当一国的石油进口超过1亿吨时,就应当采取军事和经济措
施以确保石油供应的安全和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2001年中国的石油进口达6500
万吨,很快将突破1亿吨的警戒线,中国的外贸总额不久也将超过GDP的一半。届时,
中国的海军力量能否强大到足以保证其海上生命线的畅通无阻,则取决于中国对此是否有
充分的心理准备。 


四、中国如何塑造自己的大国形象? 

没有人怀疑,按照目前这种速度持续发展下去,中国将在未来50年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
竞争力的国家;也没有人怀疑,完成统一后的中国再加上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等几个或华人占绝对多数,或华人控制其经济命脉的国家所构成的,拥有十几亿人口和数
千万海外华人遥相呼应的大中华圈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震撼? 

现在,不仅周边国家已经感到了中国的″威胁″,而且西欧、日本,甚至当今世界最强大
的美国也越来越躁动不安,今年7月中旬,美国在短短几天之内相继抛出的国防白皮书和
美中安全检讨委员会年度报告中都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美国国防部在《2025年
的亚洲》的评估报告中更是将中国视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最大威胁″。 

这就向中国提出了一个现实而重大的课题:中国应当如何塑造自己的大国形象?换句话说
,中国将怎样为自己定位?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
己的品牌形象,每一个走向强国之路的世界大国都在用自己的言行塑造着自身的品牌形象
。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中国通往世界强国之路的成败得失,而恰恰这一点却往往容易被
人们所忽略。 

时间的激流无法洗掉历史的记忆。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对内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大搞阶级
斗争。这种″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文革″时期被推向了极致,许多建国功臣和
大批知识分子惨遭迫害,受珠连者成万上亿;对外输出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中国″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成功经验″,当时在缅甸、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
第三世界国家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红色根据地″,尤其是中国支持下的柬埔寨红色高棉政
权的残酷统治,给世界留下了恶劣印象,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形象。鉴于历史的教训,国
际社会对于中国崛起的隐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如何以崭新的面
貌重塑自己的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应当怎样为自己未来的大国形象定位?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中国自身的特点,至少应把
握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富强--是大国形象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对内,就无法保障本国居民富裕、文明
的物质生活;对外,承担起大国的责任就是一句空话。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的″马歇尔计
划″和对日本、韩国、台湾等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提供的巨额援助与贷款,为它们战后重
建与经济起飞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联也曾向世界60多个国家提供了多达1700亿美元
的各种形式的援助与贷款。这些,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做后盾是不可想象的。 

民主--是大国形象的政治基础。在民主与人权已经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当今时代,不
民主不足以立国安邦。在冷战时期,以民主为价值观念的美国向世人展示的是自由、民主
和人权″捍卫者″的形象,而体制保守僵化的苏联则给外界留下了缺民主、少人权的不佳
形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民主化和改善人权状况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经
济体制的改革必须有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合。因此,加速政治民主化进程不仅是中国深化改
革,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环节,而且是改善中国对外形象的基础。 

文明--是大国形象的文化基础。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国在发展物质文明的
同时应大力提高全体国民的文明素质,把中华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地融合起来,向世
人展示出中国以中华文化为底蕴的现代文明新形象。 

和平--是大国形象的外交基础。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流,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流,这不仅有助于打消弱小国家的疑虑,改善与中国有利益冲
突国家的关系,而且使国际上某些别有用心的政客所散布的″中国威胁论″不攻自破。 


正义--是大国形象的道德基础。纵观世界历史,不论哪个时代总有一些横行霸道、以强
凌弱者,因此也必然需要有人站出来主持正义。能否坚持正义,对大国形象有着直接的影
响。 

冷战结束后,自恃天下第一的美国公开推行单边主义和双重道德标准,肆无忌惮、为所欲
为,想制裁谁就制裁谁,想″修理″谁就″修理″谁,美国单方面废除反导条约、曾长期
拖欠联合国会费、拒不在保护大气环境的《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等等自私自利的做法与霸
道行径激起了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反感,美国出兵伊拉克的企图引起了国际舆论的一片反
对声,就连美国的传统盟友--欧盟国家也深表不满。对此,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外交顾问
库伯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只为一已国家谋利益的″现代民族国家″的
阶段。在两百年的建国史中,美国从未像今天这样强大,但美国的所作所为却损害了它在
冷战时期树立起来的″民主、″″正义″的大国形象。英国外交上长期追随美国,因此很
难在国际社会树立起大国形象。日本非但不深刻反省其在二战期间的侵略罪行,反而接连
发生″参拜靖国神社″和″修改教科书″等恶性事件,从而大大贬损了日本的国际形象。
 

相反,实力远不及美国的俄罗斯却敢于站出来主持正义,公开表明自己的原则立场,俄国
明确表示不支持美国的新中东和平计划,不同意美国把伊朗列为″邪恶国家″,坚决反对
美国打击伊拉克等等,博得一片赞誉,提升了俄罗斯的国际形象。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世界大国,在″韬光养晦″的同时不能丢掉″有所作为″,必须运用好
外交上的两手策略,任何一手都不可偏废。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最近在谈到中美关系
时指出,必须作好″斗争″与″合作″两手准备,表现出这位中国老资格外交家对中美关
系的清醒认识。只有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原则、主持正义,勇于承担起大国的责任,旗帜鲜
明地反对国际霸权主义和一切不公正的现象,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敬,维护中国″负责
任的大国″形象。 

准确、恰当的定位,全面塑造中国在21世纪的崭新形象,将是中国在增强综合国力的同
时一项必要而艰巨的任务。 





--
<src img="c:\windows\Desktop\36.jpg">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8.9.44.21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9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