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t ( 太守), 信区: Green
标  题: 从大使馆被炸看中国的战略处境(序言)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Apr 22 22:03:17 2000), 转信

下面是吕加平先生的一篇战略分析。文章认为近年来中国的国际战略做了分析,权作一
家之言。
从目前的形势发展判断,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改观。美国已经动作连连,加紧对台湾的布
局;欧盟刚刚决定在台湾设办事处(?还需进一步确认)--这在国际关系中可以看作
离代办级不远的准外交关系,为进一步介入台湾做战略准备。可以认为,国际上针对台
海的战略布局已经展开,只是不知中国继续以不变应万变这次还能否摆平已经下定决心
要保卫台湾的“美国人民”。近几天来,美国国防部、参议院已经公然宣称:“不要
低估美国人民保卫台湾的决心!”但不知道在他们眼里,中国人民有没有保卫台湾的决
心和权力?


  中国使馆被炸谁之过?
     --纪念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烈士遇难一周年
                   吕加平
              (2000年4月21日)

                     写在前面的话

         去年5月6日,《光明日报》第四版刊登了我的一篇题为《从北约对南动武看美
      国的全球新战略》的评论文章,此文右边并列刊登了《光明日报》驻贝尔格莱德
      记者许杏虎的报道文章《面包是会有的》。
          我的文章指出,“美国在欧洲的战略目标如果能够实现,再下一步恐怕就是
      战略东移--集中对付亚洲、逼服中国”。“一贯实行‘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
      美国在这方面也是已经提前作好准备了的,而且现在已经开始前期行动了。”
          不料此文刊登才两天,北京时间5月8日早晨5时50分(贝尔格莱德时间 5月7
      日午夜11时50分),美国用5 枚导弹连续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主楼和大使官
      邸。在巨大的爆炸声中,我使馆严重被毁,27人受伤,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
      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夫人朱颖不幸遇难。
         许杏虎,不就是我文章的版面邻友吗?我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美国“现在已经
      开始前期行动了”,不幸言中。
          几天以后,《人民日报》总编室主办的《内部参阅》周刊编辑部来电话说,
      我的这篇《看美国全球新战略》的文章他们也要采用,因为出现了美国袭击中国
      大使馆事件,希望能将此文再增补些这方面的内容,要我前去商谈。我如约到人
      民日报社,见到了该内参周刊的负责人和责任编辑,他们郑重地告诉我,自中国
      驻南大使馆被炸以后,党中央下达通知说,中央需要倾听各方的分析和意见,希
      望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大胆向中央进言。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什么话都可以说,
      不要有什么顾虑。
        他们在与我探讨修改文章时,问我美国为什么要袭击中国大使馆,我便把我
      对该事件的分析和认识如实相告,他们觉得符合事实,很有道理,建议我大胆直
      言,专题而论,给中央提供参考。我说可以写,但不能不提到这与中俄两国领导
      人的战略协作失误有关。负责人听后说,这样提怕不太合适,最好不这样提而把
      文章写出来。我说这很难。
          后来,我的文章以《从科索沃危机看美国的全球新战略》为题刊登在1999年
       5月26日第20期《内参周刊》上,因为无法完成内参领导交给我的难题, 所以文
      中没有提及中俄领导人的战略协作配合失误问题,对发生该事件的原因说得比较
      含糊。
          现在美国袭击中国使馆的“5.8”国耻日已经一周年了,很多事情也看得
      更清晰了。为了纪念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遇难烈士,我想把对该事件的真
      实看法如实说出,希望以我这一家之言能给关心此事的人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和参考。尽管它将涉及中国自己方面的一些战略失误,却对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
      教训是有益处的,因为这毕竟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而实事求是正是党风国风
      民风之正气的根本所在。
          由于中国使馆被炸事件的起因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磨合
      过程中的不协调因素有关,本文就从此处说起。


              目 录

      一、相互支持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二、中俄战略协作首次脱节
      三、江泽民主席访欧回国后美俄在欧洲的激烈交锋
      四、如果中国如此这般……
      五、中国的“消气外交”
      六、利美不利俄的朱总理访美
      七、南联 似此 抵抗与中国难以入世
      八、软硬兼施两强压一弱 讨价还价各方忙交易
      九、中国的模糊政策
      十、如果中国行使否决权
      十一、美俄默契要炸的就是你中国驻南大使馆

--
从古知兵非好战,只缘妖雾又重来。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166.111.57.5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