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军事战略:艰难的抉择(五)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9月19日15:31:22 星期二), 站内信件

    【方舟时讯】火力·机动·制空(下)

比较一下火力制胜和机动制胜两种学说的不同,有利于我们研究中国未来军事理论发展应
有的趋势。历史上最强盛的民族或国家,往往为蛮族所灭,这令许多历史学家困惑,他们
在经济和政治的圈子里转悠,试图发掘那些伟大民族衰落的轨迹,当时并没有“火力”这
一说法,我们不妨用“杀伤力”来代替,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文明比较发达的一方,
也拥有比较强大的杀伤武器,但结果多半是文明比较落后的一方毁灭了对手,如希腊、埃
及、印度、巴比伦、迦太基、东西罗马以及中国覆亡于蛮族的那些王朝等,当然经济和政
治方面的衰落和腐朽总归是伴随着一个末落帝国的象征,但是我们还是可以肯定一点,最
主要的还是对手的军事学术更先进一些,换句话说,就是蛮族的军队,是以骑兵为主体、
以机动作战为前提指导作战的。反过来,那些文明古国的军队,却主要是以步兵为主体,
以火力或者说是杀伤力制胜学说指导作战的。

上述现象的发生绝非偶然,事实上,这就是农业民族(大陆民族)和商业民族(海洋民族
)面对游牧民族(内陆民族)时所必然出现的情形,游牧民族从小在马背上长大,这使得
骑兵成为这些民族军事力量的主角,而在火枪发明以前,骑兵的冲击力和机动性都是步兵
所远远不能比拟的,最出色的例子当然是蒙古骑兵。所以,当利德尔-哈特和J·S·富勒
等人面对全新的坦克时,他们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骑兵复活了,这也是他们在自己的著述
中反复提到各个历史时期骑兵作战战例的原因,他们就是想将骑兵思想灌输给军事理论界
,不过他们力图浇灌的鲜花并没有在自己的国度开放,而是为别人做嫁衣裳,成就了古德
里安等德军名将。

德国人的失败与其说是军事战略选择不当,不如说是国家战略(大战略)出了差错造成的
,不能因此就说德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功败垂成是他们军事思想落后的结果,恰恰相
反,如果德国人一开始就象大多数德军高级将领所主张的那样以火力制胜学说指导战争的
话,可能战争刚打响他们就输了,那样对于世界来说,也许要算是一件好事。

那么,中国的国防军事力量,今后应该以何种军事学说指导作战,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
话题。我们注意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现在人们更多地谈论军事科技和武器的日新月异,
在很多军事网站上,罗列了外军和中国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武器装备以及它们的最新动向,
而探索军事理论的内容则廖若晨星,这是因为,人们更容易接受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
军事理论的研究成果,只有到了下一次武装冲突时,才能检验出其真正的价值。当然,这
并不代表我们反对军事科技的进步,恰恰相反,我们用惊喜的心情迎接中国每一项军事科
技的成长和进步,因为先进的装备,是可以让先进的军事理论如虎添翼的,反过来说也是
一样:先进的军事理论可以让先进的军事装备如虎添翼。可以想象,如果二战时的德军没
有装备坦克,那么他们即使有先进的机动战略指导,也不可能取得那样大的成就。

中国军队有优良的机动作战传统,这是不应轻易抛弃的,不应该死抱外军的军事理论,大
谈什么“空地一体战”、“多兵种协同作战”这样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洞理论,因为你有什
么样的装备,才能谈什么样的理论,只有大的方向不出差错,理论才经得起考验,这才是
硬道理。说句不中听的话,中国现在有什么空地一体战的基础呢?以前说中国人可以设计
出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只是没有相应的原材料制造罢了,这也是很荒谬的,氢弹都搞出
来了,卫星也上天了,制造飞机的原材料反倒研制不出来,说出去谁会相信?搞了这么多
年,到头来还是不得不买SU-27,而原来跟西方国家关系比较好的时候,也想过买鹞式垂
直起降战斗机,这么多年过去了,原材料还是没有研究出来,而俄罗斯已经出了SU-37,
美国用上了F-22,法国有阵风,英国有欧洲战斗机,连日本也搞出了自己的第四代战机,
我们却还在买SU-27,自己设计的歼10,据说跟以色列当年的幼狮差不多,还谈什么“空
地一体战”?歼7改来改去,到今天还在服役,有改造的资金,不如拿去搞研究,说不定
一发狠,什么飞机都搞出来了。

目前,中国军队的装备处于更新换代的大转折时期,正是在这种特殊时期,有无先进的军
事理论引导装备的更新,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话题。古德里安是在先开创了坦克战的理论
性工作之后才指导德国军火工业制造当时比较适用的马克IV型坦克的,这种坦克虽然在装
备和火力方面均不及英法等国的坦克,但在速度方面却是一流,这使它具有了较高的机动
性,而且不易在行进中被击中起火,更适合德军的机动战略。

    那么,研制一些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可以使中国军队的装备更适合于机动作战呢?陆军
方面,一个起码的前提是全军的机械化和摩托化,这一点做不到,首先丧失了机动力,机
动作战就更加无从谈起。在此前提下,加大主战坦克的研究力度。

当今世界各型主战坦克的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是防护性,无论装甲多么厚实,也无论加装
了什么反应装甲,几乎所有的坦克都无法逃避这样一个现实,就是它们都能被已经发明的
攻击手段洞穿,即使是号称最先进的M1A2坦克也是如此,因为最好的贫铀穿甲弹可以击穿
T-72,也一样能击穿M1A2,不顾一切地追求坦克的防护性能,不是说没有必要,而是说过
于钻牛角尖了。这方面,来自空中的经验可以帮助解决问题。以F-22为例,如果与第三代
战斗机进行空中炮战,它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它的优势实际上来自于超音速巡航能力、隐
身性能和高性能追踪系统,而放到陆地上,坦克同样可以朝这些方向努力,我们可称之为
数字化坦克,其特点是,火炮不再是单一的坦克武器,应该加装部分反坦克导弹和小型数
控雷达,可以同时捕捉数个目标进行攻击,由于反坦克导弹的射程可以大大提高,在同等
距离上击穿对方装甲的可能性更高,而且导弹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可以改变方向,从上方
向下攻击坦克最薄弱的顶部装甲;与此同时,提高坦克的灵活性,包括速度、转向和制动
系统等,能够从容躲避对方的攻击,这就好比原来的轻骑兵,虽不如重装骑兵的冲击力强
,却符合现代的散兵作战原理,更适应现代化战争,这比片面追求提高坦克火炮口径和装
甲强度更为有效。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其后的战争,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即进行作战的任何一方如果拥有制
空权,则已方部队至少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拥有的是压倒性的制空权,则战局也很可
能呈现一面倒的态势,这一点,与杜黑等老一派战略家的空中炮兵观念实际上是不谋而合
的。

制空权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战略性的,另一种是战术性的,或称之为局部制空。美国在这
方面是集大成者,但是它的空军也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飞机越来越先进,而战术却越来
越呆板,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可能就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空军甚至缺少一个真正的
对手让他们来检验自己的飞机倒底有多么强,更谈不上战术的较量了。可以列举一长串美
国参加的战争来说明我们的这个观点——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制空权和他们的
制海权一样,几乎没有遇到象样的挑战,朝鲜战争中的中国空军虽然很善战,数量却实在
太少,不能构成重大威胁,至于其它战争,就更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空中力量参加较量了
——击落他们飞机的武器,绝大多数来自地面而不是空中。所以美国空军现在的发展,实
际上也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因为它是领导者,又没有什么实战经验帮助,最多只
能靠计算机模拟模拟,因此搞不出什么响亮的名堂,它所能炫耀的,主要还是它的飞机
性能。

现在,由于第四代战斗机和B-2的出现,美国空军在装备上又一次领先世界,那么同样的
话题对于中国空军而言,恐怕就很难说了。但是,真正的机动战争的战场是在空中,因为
没有任何一种战争工具能够拥有象飞机这样的机动性能,想象一下这样的场面:一千架战
斗机掩护一千架轰炸机和强击机的攻击,为一千架运输机着陆提供保护,与此同时,一千
架直升机负责担任空中机动部队,以这样的力量,攻占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可能都不是
一件困难的事情。虽然这种想象的情形非常夸张,但这就是未来的趋势!

所以,中国军队现在必须大力发展的,主要是空军,空军强大了,有了制空权,同样也就
有了制海权,以中国的军事发展趋势来看,并不是以侵略他国为目标,而是以拒敌于国门
之外为主要假想,那么,只要发展出必要的中程轰炸机和先进战斗机,覆盖中国领土和领
海的制空优势还是可以获得的,关键在于空军的发展不能亦步亦趋,老是跟在别人后面搞
装备,而是必须设计出真正的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第四代甚至第五代战机。
          
--



 
                  ----   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jxjdadmin.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1.87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