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军事战略:艰难的抉择(六)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9月19日15:36:06 星期二), 站内信件

    【方舟时讯】军事地理与局部战争(上)
    下一个对中国未来影响深远的重要因素是中国的地理现状,之所以强调是现状,是因
为就目前中国军事政策来看,是不具有扩张性的,也就是说,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中国将
主要是靠政治谈判甚至搁置的方法来解决与邻国的边境纠纷,使用武力解决的可能性较小


中国的地理形状代表了典型的地缘政治学家所描绘的边缘国家的特征:主要是大陆国家,
同时又有漫长的海岸线,海军实力相对较弱,不具备争夺海权的民族心理等。漫长的海岸
线,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就是中国国防的一个噩梦,历次对中国的侵略,基本上肇始于
这条将近2000公里长防线被轻易突破。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由于海军的不济事(早
期甚至没有象样的海军),敌人可以在这条线上任意选择一个点进行突破,如果不成功,
他们可以立即开往下一个较为薄弱的地段进行尝试,众所周知,英国人正是在广州海域遭
到挫折之后才扬帆北上,攻陷了好几个海岸重镇,终于逼着满清政府走上了失败的道路;
而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也是因为控制着海面,才能从容地打赢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

内陆部分的地形则较复杂,相对来说,越往西走,地形就越利于防御,而近海地区,一方
面地势平坦,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相对较发达,道路建设也搞得很好,利于机动,对于一
个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敌人来说,是进行攻击的理想场所,不过,因为这里水网纵横,对于
防御者来说,这些天然障碍也提供了进行防御的有利环境,当年若非淞沪会战把上海一带
的国民军部队打得精废力竭和金山卫抗登陆失利的话,日本人要想在这里获得那样的成功
也是不现实的。胜负关键就看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运用是否得当。

东北是中国地理的头部,但是由于外蒙古不合理地独立出去,东北就成了一个非常危险的
地带,因为锦州以南辽西走廊一带,由于形状狭窄,很容易被掐断,当年与苏联交恶的时
候,这里也成了中国努力加以防御的地带,日本人曾经写过一本《第三次世界大战》,描
写苏联在东北长驱直入直到山海关外才被以“杨总参谋长”指挥中国军队所阻止的情景,
其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写作者显然掌握了很多第一手的资料,但他们对战争的描述则过于
儿戏,读起来就不如英国人写的另一部,不过在英国人的著作中,战争局限于欧洲,没中
国的份。

我之所以在此提及这部著作,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东北有好几个值得军事对手关注的要
素,如重工业十分发达,是中国石油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基地,农业方面也是中国的著名粮
仓之一,其地理位置相对也较独立,日本人当年争夺东北的一个最基本的口号就是:“如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州”。东北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
一斑。但是,对于东北来说,上述特点也可能转化为防御的有利条件,首先军事装备可以
就地制造,补给也可就地取用,不必大老远调来调去,当地山地和沼泽较多,利于提供天
然障碍,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除了几条可能的通道以外,基本上是无法通行的
,但是,对于进攻者来说,如果他们能够善用空降兵与地面部队的配合,也有可能取得出
人意料的成功。

华北的地形除了滨海地区以外,基本上都是利于防守的,不过要命的却正是滨海地区,因
为滨海地区地形开阔,平原一望无际,从秦皇岛直到连云港基本都是如此,这还不包括渤
海湾一带,在这种区域进行筑垒式的防守是不现实的,即使中国有很多亿人。比较合适的
办法是在后方几个比较关键的地带机动部队,由于津浦铁路提供了纵向调动军事力量的一
个大动脉,只要能够基本有效地进行空防作战,机动防御还是大有可为的。华东沿海和华
南沿海与华北沿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相对来说,南方的抗登陆作战相对比较困难,虽然
近一段时期南方几乎成了中国的经济中心,但其基础仍然是薄弱的。其防御基础是向北和
向西的相对较为崎岖的山地和丘陵地带。

    中国最利于防御的地带应该是以这样一个纵向的山地为分水岭,即从华北的太行山脉
——桐柏山脉——大巴山脉——湘西山地——粤北五岭,由此往西的地带都是适合于防守
的。有两个例外是新疆和内蒙古,可能提供一些有利于进攻者的通道。

这样一来,中国的军事地理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对于军事政治当局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最
不合理的军事地理形势,因为工业和经济发达地区都位于不利防守的地带——当你与一个
优势十分明显的强大军事对手作战时,防御这些地区有时会为担负防守任务的军队带来灾
难性的后果,好比基辅会战给苏联西南方面军带来的后果那样。但是,换句话说,如果对
这些地区进行深入的了解,搞清楚什么是必须加以防御的,什么是可以暂时放弃的,哪些
地带最适合防御等等,才是中国军事当局现在就应该彻底研究透彻的事情。

在平原地带进行防御,一个最合乎作战原理的方法就是守卫可以提供天然屏蔽的河流,但
是由于对手可能在机动性方面有着更明显的优势,死守可能意味着全军覆灭,因此,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军在西欧平原上进行的防御战能够提供一部分借鉴的经验,就是将机动
部队呈散兵配置于距河流不远的地带做为预备队,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在于可以随时向不同
的遭受威胁的地区投掷机动兵力而又避免在对方的第一波攻击中就折损大部分防御兵力,
至于在这种地带最好的机动工具,我认为应该是一种类似于气垫船的坦克——但必须有足
够的防护,不能挨一炮就呜呼,如果发展气垫坦克难度太大,可以将主要方向放到气垫装
甲运兵车方面,这样做可以为步兵提供一个最佳运输工具,同时可以预先炸毁后方的桥梁
同时又能够进退裕如。
           
--



 
                  ----   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jxjdadmin.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