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我们为什么被叫做汉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7月07日13:05:04 星期天),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TComment 讨论区 】
【 原文由 kuafu 所发表 】
特转一文0008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是“汉人”. 
有人说,任何一个民族称呼的形成都是在其民族形成初期产生的,那 
为什么我们不叫夏人,商人(他们的遗民以牛车互通有无于华夏,以至 
于以他们来命名merchant),周人,秦人(西方的china倒有一说是秦人 
的音译),而非叫“汉人”呢? 

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在我读了西汉通史之后。 

几乎在秦王扫六合的同时,匈奴的杰出领袖冒顿单于率领部族击败强大 
的东胡和月氏,使弱小的匈奴成为大漠的王者,也就是从这时开始, 
匈奴这两个字成为中原农业帝国的梦魇。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挟楚汉争胜之余威,率32万步兵征讨骚扰长 
城一线的匈奴,此时匈奴刚刚崛起,中原军队还不知其实力,冒顿每 
日以百千老弱士卒诱敌,刘邦信以为真,“宜将余勇追穷寇”,一路 
追杀下去,结果到了白登山,匈奴40万精锐骑兵一夜之间将汉军团团 
包围,老刘天亮一看四周那些如狼似虎的匈奴骑兵,连打的胆子也没 
了,只好派陈平偷偷跑到冒顿正室夫人那儿走后门,送上厚礼,又使 
了一招"反美人计",这才换得冒顿网开一面。 

白登一战,匈奴威名远播,而中原经过秦末连年战乱,元气大伤,连 
刘邦上朝想找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拉车都无法办到,拿什么去跟匈奴对 
抗?于是汉朝只好采用和亲政策换得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但是这种和亲政策毕竟不是平等条件下形成的,无法与盛唐强汉时期 
的和亲相比,所以匈奴人并未停止骚扰汉朝北部边界。这种情况一直 
维持了70年,其间匈奴年年小犯,时有大犯(如文帝十四年匈奴14万 
骑兵入寇,击杀北地郡都尉(相当现在的军区司令),焚汉皇行宫,京 
师震动,文帝急招周舍等率10万骑拱卫长安)。基于实力悬殊,汉朝 
一直忍而不发,暗地做军事准备,最主要的就是全民养马,整个汉军 
由步向骑转化。 

到文景末期,汉朝元气大增,国库里的钱堆积如山,因为长时间不用, 
连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很多地方特别是在北方,家家有马,人人善 
骑。这样,汉朝等待了70年的时机终于来到了。 

武帝元朔二年(BC127年),匈奴入寇上谷、渔阳一线,汉车骑将军卫 
青率汉骑数万出云中,击杀匈奴数千,收复河套地区,设朔方等郡, 
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此为第一次汉征匈奴,属试探性质, 
匈奴未受重大打击,不久又以数万骑入寇代郡,杀太守。 

元朔五年、六年,卫青连率大军出塞,颇有斩获,匈奴逐渐意识到今 
日之汉已非过去的弱汉了。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年仅19岁的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出陇 
西,过焉支山千里与匈奴主力遇,铁骑互冲,白刃相接,匈奴大败, 
汉斩虏首一万八千。同年夏,霍再率数万铁骑攻祁连,杀无算,俘 
三万,得匈奴王祭天金人。 

这两仗打下来,匈奴才算开始真正吃到汉军的苦头。于是破天荒地, 
匈奴休屠王和浑邪王率四万部属来降。因为这种事在汉匈关系史上 
从未有过,汉朝臣纷纷议论可能是诈降,不受为上,霍去病力排众 
议,率万骑前去受降。及至两军相会,休屠王见汉军军容强健,生 
怕降后受戮,开始反悔,浑邪王不允,二王相争,匈奴阵中顿起骚 
乱,霍去病一见,虽情况不明但当机立断,率千余精锐直扑匈奴阵 
中,当场格杀休屠王及二心者数千人,余者皆降。 

此战之后,汉在新收之地设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金城、 
河西并南山(祁连山)至盐泽(罗布泊),空无匈奴”。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对匈奴发动了决定性打击! 

大汉铁骑10万、步兵及辎重数十万,兵分两路,由卫青和霍去病分 
别率领,东西并进,横渡大漠。卫青一路过大漠千里,在今外蒙古 
中北部与匈奴大单于直属主力部队相遇。汉军以车结阵,出精骑与 
匈奴主力正面对冲,战正酣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卫青借机派 
万余精骑左右包抄,乘风而进,一举将匈奴包围。汉军铁骑本就彪 
悍过人,再加上于飞沙走石、昏天黑地之际乘风而来,一时有如天 
兵下凡、匈奴见皆胆裂。战至此时,胜负已定,匈奴被斩首级一万 
九千级,大单于仅率百骑远遁,连大印和夫人都没顾上带。 

霍去病一路更是显赫。其军入匈奴境两千余里,与匈奴左贤王战, 
斩首七万余,然后乘胜追杀,一直到大漠极北的狼居胥山(今外蒙北 
端),数日不见匈奴踪迹而返。在归国之前,英姿勃发的年青统帅霍 
去病登上狼居胥山,南面中原,设坛拜祭,并立战胜碑于山上以兹纪 
念。从此,中国成语里多了一条“封狼居胥"。 

此战之后,匈奴胆寒,几年后赵破奴率大军再出塞竟然出现了千里不 
见匈奴踪迹的怪事。 

至此,汉之天威四海远扬,元封元年,汉武帝亲率铁骑十八万出塞, 
在单于台驻扎,昼则旌旗千里,夜则篝火如星,军威赫赫,匈奴竟不 
敢战。汉武帝干脆派使节去大单于那儿送战书,叫他能战则战,不能 
战则降,莫要不战不降,在极北之地受罪。单于大怒,但怒归怒,打 
还是不敢打,最后只好灰溜溜地迁到贝加尔湖“受罪”去了。 

汉武登单于台标志着汉之天威的鼎盛之时,从这时起数百年间,中国 
周边再也没有能与中国抗衡的力量,总体和平,在强有力的武装和打 
击的保证之下,终于来到神州大地。 

对匈奴之战是汉代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也是最具重要意义的战 
争。在同时代,还有汉征大宛,汉征南越等一系列战争,战争的结果 
是持久的和平和丝绸之路的开通。而汉朝子民也可以自豪地对无法无 
天的外族宣称“俺是大汉子民,俺是汉人!”(潜台词,看你敢不敢动 
我,别忘了俺陈都尉说过“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2000年前,我们的祖先用铁与血告诉强权,我们是汉人,汉人不可辱! 
今天,我们将会用什么告诉又一个强权,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不可辱!? 
我们拭目以待. 

但愿再过两千年,用汉字印刷的历史书上会再出现一行 

“犯我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0.46.79.63]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parkle.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1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