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ekai (埋头怒学Θ奋力苦读), 信区: Green
标  题: 走出“韬光养晦”的阴影,丢掉委曲求全的幻想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10日13:10:50 星期四), 站内信件

什么叫“韬光养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空前困难的境地。
作为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历了1989年“六四”政治风波之后,受到了
来自西方世界的巨大政治和经济的压力。在此情况下,邓小平提出了中国在一个
较长时期内处理对外关系的策略——“韬光养晦”。

  中国能不能在当今世界上“韬光养晦”?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韬光养晦”,
实行“韬光养晦”策略有哪些必要条件。

  “韬光养晦”的字面意思是:收敛锋芒,掩藏声名才华,养精蓄锐,等待时
机。历史上有些成功地运用“韬光养晦”策略的例子:

  春秋末年,越国被吴国打败,降为吴的属国。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取得吴王
信任,始得归国。归国后,为谋复仇,表面上仍然称臣纳贡,唯吴王之命是从;
暗地里却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奋发图强。“韬光养晦”十余年,越国终于强大
起来,灭了吴国。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刘备虽有消灭曹操,匡复汉室之心,怎奈当时势单力
薄,不能如愿,曾一度栖身曹营。《三国演义》21回说:“玄德也防曹操谋害,
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一日,曹操请刘备饮酒,席间,
曹操请刘备指言当世英雄。刘备推辞不过,便历数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
璋等人,曹操都予一一否定。刘备便问:“谁能当之?”曹操以手指刘备,然后
自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大吃一惊,手中拿的筷
子,不觉落于地下。当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于是从容低头拾起筷子
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怕打雷吗?”刘备说:
“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这样,刘备便把自己因听曹操言,惊得跌落
筷子的事,轻轻地掩饰过去了。曹操于是也不再怀疑刘备有野心了。后来刘备对
关羽、张飞说:“吾之学圃,正欲使操知我无大志;不意操竟指我为英雄,我故
失惊落箸。又恐操生疑,故借惧雷以掩饰之耳。”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
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刘备的“韬光养晦”,
虽未使他最终消灭曹操,却也赢得了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

  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被当作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为了待机纠正文化大革
命的错误,邓小平也采取了“韬光养晦”的办法。1968年6 、7 月间,邓小平在
《我的自述》中表示:“大量事实证明,在每个重要关节,在两个阶级、两条道
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中,我不是站在无产阶级方面,而是站在资产阶级方面,不
是站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社会主义道路方面,而是站在资产阶级路线
和资本主义道路方面。”“我入党四十多年,由于资产阶级世界观没有得到改造,
结果堕落成为党内最大的走资派。……我愿在我的余年中,悔过自新,重新做人,
努力用毛泽东思想改造自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对我这样的人怎样处理都不过分。
我保证永不翻案,绝对不愿做一个死不改悔的走资派。我的最大希望就是能够留
在党内,请求党在可能的时候分配我一个小小的工作,给我以补过自新的机会。”
1972年8 月3 日,即邓小平听完传达林彪事件后第3 天,写了一封托江青转交给
毛泽东的长信,信中说:“我更加感到,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和广大深入的群众
运动这面无比巨大的照妖镜,这样迅速地把这帮牛鬼蛇神的原形显照出来,特别
是如果不是主席这样从他们的世界观以及他们的政治观点和阴谋活动,及时地查
觉出他们的反动本质和极大的危害性,并迅速把他们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如果
一旦他们完全掌握了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那不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会变到资
本主义复辟,而且会使我们的国家重新沦入半殖民地的地步,更不知会有多少人
头落地。没有疑问,那时,革命的人民和真正的共产党人最终会起来把他们打倒,
恢复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但是这要经过多长的痛苦的历史反复啊!言
念及此,真是不寒而栗。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打倒刘少奇反革命的资
产阶级司令部后,又打倒了林彪、陈伯达这个反革命集团,再一次为党和国家消
除了最大危险,使我不禁欢呼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邓小平在信中又说:“主席知道,林彪、陈伯达对我,是要置之死地而后快的。
如果不是主席的保护,我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了。”“到现在我仍然承认我所
检讨的全部内容,并且再次肯定我对中央的保证,永不翻案。”正是由于邓小平
适时地“承认”了“错误”,表示了“永不翻案”,而且收敛了锋芒,采取了
“韬光养晦”的策略,才有了以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国人
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机遇。也正是因为他“韬光养晦”得不太彻底,太急于纠正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在“整顿”中锋芒毕露,才被又一次打倒。

  实施“韬光养晦”策略的必要条件。

  分析以上“韬光养晦”的例证,我们可以看到,要成功实施“韬光养晦”策
略,起码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韬光养晦”只能秘密进行,不能公之于众。即只能做,不能说。这
是实施“韬光养晦”策略的先决条件。试想,假如勾践、刘备公开告诉吴王和曹
操,我要“韬光养晦”,那后果将是什么呢?

  第二,要成功实施“韬光养晦”策略,在“韬光养晦”期间,必须公开放弃
自己原有的立场、观点,在公开表态上依附于对方,与对方保持一致。

  第三,要成功实施“韬光养晦”策略,在表面行动上,必须处处藏锋守拙、
委曲求全,以取得被依附者的信任。奋发图强的行动,要极其秘密地进行,或者
是找一个能自圆其说的理由,以不使被依附者怀疑。

  中国能不能在当今世界上“韬光养晦”?

  假如以上分析基本可取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当今世界上,中国
不可能在西方资本主义面前“韬光养晦”。而且,中国十年来发展和国际交往的
实践也说明,中国并没有“韬光养晦”。

  第一,假如说,十年前,邓小平刚刚提出“韬光养晦”策略时,还只是中国
高层领导内部掌握的秘密。那么,以后不久,“韬光养晦”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而成为世界政坛上经常谈论的话题了。这样,对中国来说,“韬光养晦”还有什
么实际意义呢?

  第二,中国能公开放弃自己原有的立场、观点,在公开表态上依附于以美为
首的西方资本主义,表面认同自由民主人权法治,并与其保持一致吗?不可能。
一个有着五十年共产党一党垄断权力的中国,一个有着百余年反抗外来侵略与蹂
躏经历,并取得了丰富经验教训的中国,一个在前赴后继的革命斗争和继往开来
的经济建设中,探索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成功理论的中国,
怎么可能在前进道路上遇到困难,哪怕是空前的困难时,就轻易地转向,屈服和
依附于那些曾经侵略、蹂躏、欺负过我们,现在仍然亡我之心不死的西方资本主
义呢?一个植根于“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宁为玉碎,不
为瓦全”的崇高价值观念的民族,是绝不能在强盗和霸权面前低下高贵的头颅的。

  实际上,十年来,中国也没有放弃自己原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马克思主义
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和指导思想,实现共产主义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理
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仍然是中国的发展道路。共产党人从不
隐瞒自己的观点,所有这些,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写在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里。在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上,中国从来没有与西方资本主义
保持过一致。

  第三,中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国有十三亿人口,中国是
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是自五十年代以来与美国进行政治斗争
(包括进行军事斗争)而取得过多次辉煌胜利的世界大国。中国不是“藏在深闺
人未识”的小家碧玉,而是“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旷代英豪。
而且,在当今信息时代,任何国家的任何有一定规模的举动,都是无法保密的。
何况,美国的间谍卫星、侦察飞机无时无刻不在地球上空游弋。因此,在行动上,
中国进行富强、文明、民主国家的建设,根本不可能秘密实施。再说,我们正大
光明地建设自己的国家,有什么必要在西方资本主义面前找一个不使他们怀疑的
理由呢?

  综上所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不可能“韬光养晦”,从总体上说,
中国也没有藏锋守拙,没有“韬光养晦”。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对外交往,尤其
是对西方大国的交往,始终笼罩在“韬光养晦”的阴影之下。如钓鱼岛事件、光
华寮事件、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的处理,对“银河号”事件、李登辉访美事件、
轰炸驻南使馆事件以及最近的撞机事件,对这种种挑衅行为,中国除了抗议,还
是抗议,一点具体办法都没有。就说银河号事件,中国船在公海上行驶,美国说
上船检查就检查,又有啥办法了?外电评论说:“中国就象被踩着脚的猫一样,
嗷的叫一声,就再也没动静了。”对这些事件的处理,都有着明显的委曲求全的
意味。

  中国的委曲“求”来了什么样的“全”?

  既然中国不能在当今世界上“韬光养晦”,那么为什么还要对西方大国委曲
求全呢?难道“委屈”真能“求全”吗?委曲求全的实践证明,“委屈”不但不
能“求全”,反而助长了对方的嚣张气焰,使其更加变本加厉。

  在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事件发生后,政府除提出强烈抗议外,
向北约提出了公开道歉、深入调查、赔偿损失、严惩凶手的要求。且不说回应措
施只有口头谴责,缺乏具体动作,也不说这些回应措施缺乏有效的报复力和威慑
力。就说这些回应措施的落实情况吧。除了公开道歉做到了,损失赔了一些以外,
情况调查得如何?凶手何在?如何处理的?两年了,为什么还不给中国人民一个
交代?政府督促了吗?督促的力度多大?……只有天知道!

  这样委屈地处理此事,到底要“求”什么“全”呢?无非是不要惹恼了美国,
免得使中美关系倒退。在这件事情上,本来是中国有理,美国无理。假如说中美
关系倒退了,那也是美国的责任,中国为什么要怕这怕那呢?难道这样就把那个
“全”求来了吗?没有!支持法轮功、阻止中国申奥、允许陈水扁过境、在人权
会上提反华提案、售台先进武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美国的这些行动,就
是我们求来的“全”吗?尤其是最近的撞机事件,美国飞机竟然跑到中国家门口
来横行霸道了!假如我们说这个事件也有政府对美国过分迁就和委曲求全的责任,
也许不过分吧!

  再说对撞机事件的处理吧。本来一切有利条件都在中国手上,中国掌握着事
件处理的主动权。但是,美国政府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言不由衷地说了一声
“very sorry”,中国为了获得一个人道主义的虚名,就迫不及待地在西方复活
节前把24个美国飞贼放走了。难道中国不放人就不人道了吗?结果,美国飞贼前
脚走,美国政府马上就大放厥词,攻击中国。现在,中国方面提出的问题搁在一
边,却谈判着美国提出的归还贼机问题。看来,归还贼机也去日无多了。此事的
最终结果,会不会又是一个不了了之呢?如此委屈,到底求来了什么“全”?

  美国近日决定向台湾出售一大批先进武器;美国国务院4 月27日证实说,美
国方面已向中国递交了一项进行专项会议的建议方案,讨论继续派谴飞机对中国
侦察的事宜;5 月1 日布什在华盛顿美国国防大学宣布美国将实施导弹防御计划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1 日表示,美国政府表示将部署弹道导弹防御体系
(NMD )的考虑之一,是因为中国拥有导弹数量不断增加。

  ……

  对日本的委屈求来了什么“全”呢?在此不必一一赘述。总之,中国政府为
了求得中日友好这个“全”,以德报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要求,作出了国际
交往史上空前绝后的民族牺牲,用应该索赔的上万亿美元巨款,养肥了日本这匹
白眼狼。在日本一次又一次有恃无恐地对中国恩将仇报的卑劣行为面前,中国却
一次次忍气吞声,使日本政府更加气焰嚣张,变本加厉。

  这就是中国在“韬光养晦”的阴影下,以自己的委屈求来的“全”!中国为
什么“委屈”而不能“求全”呢?

  中国在与西方大国的交往中,为什么“委屈”而不能“求全”呢?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与交往对象在思想信仰上根本对立,水火不容。中国信仰马克思
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以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而对方却视
私有制像贾宝玉胸前佩挂的劳什子为命根一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要让共产主
义从地球上消失,要使资本主义永世长存。改革开发以来,尽管中国在处理国家
关系问题上竭力淡化意识形态因素,甚至要与美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要与
日本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但,美日的意识形态概念并没有因为东欧转向、
苏联解体而有丝毫的弱化,反而更为加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中国是这个
世界上最后的,也是最顽固的一个共产主义堡垒,必须时刻警惕并遏制其强大。
中国面对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以“委屈”而“求全”呢?从本质上讲,对方对
中国是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怎奈中国是个庞然大物,一时间无法得逞,只好
“接触”与“遏制”双管齐下,慢慢地进行演变。美日在表面上似乎都同意建立
“战略伙伴关系”或“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实际上并不买帐。小布什上台前后,
已多次扬言不承认克林顿与中国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他认为,美国和中国
只能建立“战略竞争关系”。乍一看,似乎小布什不如克林顿对中国友好,但实
质上都一样,都是要演变中国。只不过一个是通过“接触”,另一个是通过“遏
制”,演变的形式不同而已。刚刚上台的日本首相小泉表示,要继续与中国发展
“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看看他的历史,听听他上台前后的言论,这种表示也只
不过是一块漂亮的遮羞布罢了。其实,他们只想让中国成为他们的“伙计”,而
不是“伙伴”。他们只想让中国对他们友好,只想让中国与他们合作,而不是互
相间的友好和合作。现在,中国在他们面前“委曲求全”,那更是他们求之不得
的。但是,“委屈”可以,“求全”是万万不能的。他们怎么能让中国现在以
“求全”之策,而图今后之更加强大,以至于胜过他们呢?那不是在自掘坟墓吗?

  第二,中国与主要交往对象的交往原则迥然不同。国与国交往,假如完全不
考虑意识形态因素,那就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
上进行。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议国之一,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中
国在对外交往中,一贯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个典型的君
子国家。

  而中国的主要交往对象,如美国,遵循的则是以我为中心的霸权主义,弱肉
强食的“实力”原则。美国对交往对象从来都是无信无义、称王称霸、出尔反尔、
反复无常、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以大压小、以强凌弱。
美国自以为天下第一,“我是流氓我怕谁?”在美国的眼里,什么双边条约、多
边协定,什么国际准则、联合国宪章,统统都要为我所用:对我有利,则大加发
挥;对我不利,则弃如废纸。在这方面,日本虽不及美国,但也仅是五十步与一
百步之差。可以说,他们是国际上臭名昭著的流氓国家、无赖国家。

  中国这样的君子国家,在与美国、日本这样的流氓国家、无赖国家打交道时,
虽然不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也不至于在某些方面落到“委曲求全”
的地步吧!何况,那都是在中国胸怀正义、手握真理,而对方持强凌弱、无理取
闹之时。这时侯委曲求全,从原有的立场后退,以平息对方蛮横无理的情绪,对
他们来说,不是正中下怀吗?对方无端欺凌——中国委曲求全——对方再一次无
端欺凌——中国再一次委曲求全……这种恶性循环还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在国际交往中,有时候作一些妥协和在一定程度上的委曲求全,是必要的。
但那必须看对象和事件而定。实践一再证明,对美国、日本这样的在思想信仰上
与中国根本对立的流氓国家、无赖国家,委屈求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丢掉委曲求全的幻想,走出“韬光养晦”的阴影,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既然
中国在当今世界上不可能“韬光养晦”,委曲求全又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么,中
国就应该走出“韬光养晦”的阴影。面对一些西方大国的无端挑衅和肆意欺凌,
中国就应该丢掉委曲求全的幻想,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中国现在虽然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不富裕。但中华民族是一个“穷且益
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伟大民族,有着“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吃嗟来之食”
的光荣传统。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意味深长地高度评价了闻一多、朱自清的品格。他说:“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
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朱自清先生
写出了《荷塘月色》、《背影》等清新淡雅的著名文章,他铁骨铮铮,一身正气,
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
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难道仅仅是对清华学子的激励
吗?在当前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复杂微妙的情况下,我们难道不应该深长思之吗?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从中国与美国、日本等西方大国打交道的经历中,我们清
楚地看到:他们不是我们真正的”战略伙伴“,他们不可能与我们真正地”友好
合作“。他们到中国来,是因为他们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垂涎三尺,在这里有利可
图。他们到中国来,是企图通过”接触“,进行演变。他们到中国来,还有的是
为了捣乱。因此,在他们对我们进行无端挑衅和肆意欺凌时,我们切不可以君子
之心,度小人之腹,应该丢掉委曲求全的幻想,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前提下,进行
针锋相对而又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敢与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寸分
“。把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

~~~~~~~~~~~~~~~~~~~~~~~~~~~~~~~~~~~
【国际关系】

           走入歧途的中国强硬外交

               林思云

  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民众中出现一种亢奋的爱国激情:每当中国政府对外
“强硬”时,老百姓就欢声一片;每当中国政府对外“妥协”时,老百姓就骂声
不绝。谁都可以简单地总结出中国式的爱国公式:“强硬& 抵抗=爱国”,“妥
协& 让步=卖国”。

  中国爱国公式的背后是百余年来的辛酸历史。鸦片战争以来,历届中国政府
:满清、北洋、国民政府的对外方针都是再三妥协退让,不停割地赔款,直到亡
国的边缘。历届中国政府的退让外交使中国民众感到刻骨铭心的屈辱,对本国政
府外交的动机产生一种不信感,下意识地认为不管什么样的中国政府,天生就有
希望卖国的蠢动,一有机会就要兜售卖国的门票。基于这种爱国激情,中国老百
姓对政府在外交上的妥协退让异常敏感,不管是什么中国政府,只要对外妥协退
让一步,老百姓们就神经质地以为政府又要卖国了,骂政府的爱国亢奋又要大大
发作一番。

  当然中国民众的爱国激情并不是什么坏事,可是人民过度的爱国心却剥夺了
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柔软性。外交的目的是与外国搞和平友好,外交追求的是双
方都能接受的“双赢”,而非一方胜一方败的“冷战胜利”。不可能想象用高压
的手段把对手逼入全盘皆输的绝境,对方还会与你和平友好。因此外交是一种妥
协的艺术,没有妥协退让也就不需要外交了。历史上中国的历代王朝从来没有考
虑过用妥协退让的手法解决国际冲突,所以中国历代王朝也从来没有设立过“外
交部”这个机构。

  成功的外交就是以自己最少的退让换取对手最多的退让,一个对外国绝不退
让半步的国家,不会在世界上找到一个朋友。现在中国在世界上孤立无援,没有
一个盟国与友邦,也是中国强硬外交的必然结果。

  另外中国人对“外交”概念的理解,也与西方人很不相同。也许是中国历史
上从来没有产生过西方人的“外交”概念,很多中国人把“外交”理解为不动用
武力的“冷战”,就是孙子兵法中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试图靠外交的手段
赢得战场上得不到的胜利。在中国与外国发生冲突时,每当外国对中国做出外交
上的让步,中国民众就兴奋不已,和在战场上打赢一场战斗似的欣喜若狂;而每
当中国对外国做出外交上的让步,中国民众又悲愤不已,和在战场上打输一场战
斗似的痛苦失落。

  西方人把妥协退让理解为“外交上”的必须,因而西方人在别国对自己让步
时并没有特别的欣喜若狂,在自己对别国让步时也没有特别的痛苦失落。当然西
方人也搞不懂中国人对“外交”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每当中国在外交上半步不肯
退让时,西方人就会理解为中国准备与他们打冷战,“中国威胁论”也因此出现。
在一些国际谈判中(比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外交谈判),中国人往往大骂美国
人用高压政策逼中国让步,可是中国人就没有想到美国的让步是要靠中国的让步
来换取的,如果中国丝毫不肯退让,美国如何会单方面让步?

  最成问题的是,每次外国出于外交考虑而对中国的让步,都被中国人解释为
是因为中国强大起来了,外国害怕中国才不得不向中国让步。这种宣传误导不少
中国人产生一种幻觉:外国人害怕中国,只要中国坚持寸步不让,外国最后就不
得不软下来对中国让步,好像中国是世界上的恶霸,谁都要对中国退让三分。这
种把外国对中国的外交让步解释为“外国害怕中国”的宣传,恐怕是把中国外交
引入歧途的导火线之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多少中国人为了这句话激动的热泪奔流,以为今后中国人将进入不再对外妥协退
让的扬眉吐气时代。大量海外华侨也赶程回国,试图去享受作扬眉吐气中国人的
畅快。但中国的现状很快又让爱国的中国民众失望,中共政府在美国人面前站起
来了,却同时又在苏联人面前跪了下去。以今天的爱国标准来看,1950年代初中
国与苏联签署的“中苏友好条约”,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丧权辱国卖国条约。
当时中国政府对苏联唯唯诺诺,肉麻地把苏联捧为老大哥,自称小兄弟,甚至在
宣传画中把本来身材较高的毛泽东,画得比身材较低的斯大林还要矮一截。

  尽管中共政府对苏联的“低姿态外交”让爱国民众们感到非常不满,但1950
年代却是中国近代史中唯一与外国结盟的时代,而且也是中国经济科技发展最快
的时代。在1949年以前,中国重工业几乎为零,连汽车都造不出来,更不要说飞
机军舰等高科技产品。然而在苏联的无私援助下,10年后1959年的中国已经实现
飞机上天、军舰下海、坦克上路,而且都是当时世界上一流水平的兵器,使中国
一跃成为一个军事大国。如果没有苏联的技术援助,到今天中国能不能造出喷气
战斗机还是个疑问。现在中国还向俄国购买先进战斗机和军舰,也从另一个侧面
证明当时苏联技术援助的可贵性。

  在成绩面前,中国人开始翘尾巴,忘了这一切都是低姿态外交,尊苏联为老
大哥换来的好处。中国的民族主义迅速抬头,以为中国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军事资
本,可以对苏联说“不”了。中苏论战开始后,中苏两党间的意识形态争论很快
变成两国的民族间冲突,中国民众双手赞成毛泽东绝不对苏联让步的强硬外交。
当时大多数中国人以为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不必再象以前那样对苏联唯唯诺诺,
大家心甘情愿地勒紧裤带还债,支持“中国人有志气”的争气外交。

  虽然中苏反目的结果使中国陷入国际上极度孤立的困境,但既“反帝”又
“反修”自我孤立政策非但无损中共的威信,反而给毛泽东戴上了民族英雄的光
环。尽管当时中国没有言论自由,但可以肯定,主张中国应该降低姿态与美苏等
大国搞好关系的人是绝对的少数派,大多数民众都积极肯定中共当时的强硬外交。
即使今天中共有人打出强硬牌,在中美军机相撞冲突后,提出与美国断绝一切外
交关系,甚至不惜与美国一战的极端主张,恐怕也会得到多数中国人的真心支持。

  但极端强硬的外交政策,把中国与国际社会隔绝孤立起来,给中国带来了悲
惨的结局。人们往往在失去某种东西时才知道它的珍贵性,中国断绝了先进国家
的技术和资金来源后,才明白先进技术和贷款资金的重要性。在自我封闭了十几
年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几乎呈停顿状态,中共领导人也已明白这样下去将是自走
绝路,开始考虑打开国际上自我孤立的僵局。

  1970年代初,苏联开始与美国搞“缓和”,首次签署了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
美苏间关系缓和,最为担心的是中国,既反美又反苏的毛泽东害怕美苏联手对付
中国,赶紧降低姿态,主动向美国放出“修好”的乒乓外交气球。美国对于这颗
突如奇来的气球当然是来者不拒,中国这个大国加入美国阵营共同反苏,明显加
强了美国阵营的军事优势。

  为了加入美国阵营,中共政府做出的外交让步也是巨大的。在最敏感的台湾
问题上,放弃了“解放台湾”的战略计划,在美国口头上承认“一个中国”的前
提下,默认美国与台湾非正式的政治经济联系,甚至允许“与台湾关系法”等明
显侵犯中国主权的立法存在。在中苏友好时代,中共政府一直声称不放弃日本的
战争赔款,但为了摆脱国际孤立,搞好与日本这个东亚邻居的关系,中共也主动
放弃了战争赔款。另一方面,中美、中日建交也是奠基在毛泽东巨大的个人绝对
权威上,缺乏绝对权威的领导人没有勇气承担与自己敌人低姿态求和的“卖国压
力”。

  到了邓小平时代,人们开始反省毛泽东时代强硬外交政策的弊害,中共的外
交方针有了根本性的转折。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外交方针,在国际上不逞强,
不强出头,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全力以赴发展经济。所谓良好的国际环境
就是尽量不与世界上的强国大国发生摩擦冲突,妥协低调处理国际事务。当时中
国正值内外交困的时代,中国人吃够了强硬外交的苦头,所以邓小平低调外交路
线得到了中国人的一致好评。

  1980年代到1990年代前半期,是中共外交史上的另一个低调时期,在台湾西
藏等很多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共尽量不作激烈的发言;在国际问题上,采取与美
国合作态度,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均投弃权票,以避免与美国的正面冲突;同时
积极与苏联缓和紧张关系,实现了中苏关系的正常化。1980年代中共与日本的关
系也比较平和,中共没有强调中日间的历史问题,1986年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
到靖国神社“公式参拜”,中共政府也没有过分激烈的反应。

  可是进入1990年代后半期,中国政府的外交方针出现明显的转变,强硬外交
政策又开始复活。这里虽然有中共的意识形态危机,想在外交上搞一些强硬动作,
树立中共爱国政党新形象的因素在内,但更主要的是1990年代中国经济有明显的
增长,国力有明显增强,许多中国人又开始翘尾巴,以为中国已有了向美国说
“不”的资本,不必再事事忍气吞声,可以放手与美国打外交战了。

  不少中国人好了伤疤忘了疼,忘了1960年代强硬外交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幻
想中国已经真的成为国际上的“强国”,对与中国无直接关系的国际事务也开始
指手划脚。1999年中国反对美国干预南斯拉夫事件就是一个明显典型,中国大使
馆被炸也可以视为美国警告中国不要在与自己无关的国际事务上轻易与美国作对。

  中国为“争几口气”的强出头外交其实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在1980年代,大
部分美国日本的民众都认为中国是友好国家,可是据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60%
以上的美国和日本民众,都把中国视为“不友好国家”。象美国日本这样尊重民
意的政府,不可避免地要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以顺应本国的民意,可以说中美、
中日关系的恶化已经走上了不归路。

  强硬外交既要有策略,关键还要有实力。由于中方手中的硬牌极为有限,本
来没有资格与美日等国玩强硬,但中国近年搞了几次对美日的强出头外交:向台
湾放导弹、强求日本战争道歉、反对美国干涉南斯拉夫、强求美国军机道歉等等,
每次都被对手把牌反弹回来,打得自己眉目青肿,最后只得自找台阶下台了事。

  江泽民到日本访问时强要日本道歉,日本人分析出这是中共玩“爱国火”,
把取得日本道歉作为中共的一大外交胜利,增强中共在中国百姓中的爱国形象。
于是日本人将计就计:中共要想靠“道歉”树立爱国形象,日本则偏不给中共这
个机会,反过来用“不道歉”给中共树立一个卖国形象,让中共点起的爱国之火
回烧自身。日本人的计策果然见效,后来朱熔基访日时,再没有强求日本道歉,
因为中共已尝过了爱国之火回烧自身的滋味。

  中国为了稳定和发展,在科技、资金、外贸、台湾独立等重大问题上都有求
于美日,美日也吃准中国强硬的底牌有限,只要他们打强硬牌,中国自然不敢对
玩强硬。现在美日对中国的态度都趋于强硬,希望中国政府知难而退,在国际外
交事务上退回到以前的低调时代。

  外交上唱高调的确可以满足中国人“站起来了”的虚荣心,但是中国人为
“站起来”付出的代价也是难于承受的。近代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凡是中国外交
低调的时代,中国经济科技发展顺利,人民生活安裕,国力增强;凡是中国外交
高调的时代,中国经济科技停滞,人民生活倒退,国力减弱。中国人应该反省一
下历史,认真思考一下强硬外交政策的利弊关系,中国外交应该走“争气外交”
路线,还是应该走“务实外交”路线。

  现在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已再次走上强硬外交的歧途,这是历史对中国的又
一次考验。尽管中共是一个独裁政权,但中共也不是一意孤行、完全不考虑民众
反应的政权,这也是中共维持到现在的原因。中共现在的强硬外交,很大程度上
亦是为讨好中国民众的爱国激情而不得不做出的反应。如果中共不出一个像毛泽
东那样的绝对权威独裁者,或者是一个不怕当汉奸卖国贼的“勇士”,中国将很
难走出被爱国民众规定好了的强硬外交歧途。
--
            留给时间与风去证明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pe6.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4.99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