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ekai (盛夏来临㊣开启空调), 信区: Green
标  题: 我国应如何应付未来5到10年的战争威胁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21日16:58:51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威胁绝不遥远,迄今为止,北约与南联盟之间因科索沃问题国际化而引起的
武装冲突仍在继续。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未来的岁月中也将面临着维护
国家主权,维护领土完整的艰巨任务。在国际上,想借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国际
化进而扼制中国的势力也在耐心地等待着时机。美日对" 亚太安全指针" 的重新
解释就是最新的一例。假如此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最终得手,则将大大提高" 世
界警察" 在全球范围" 执法" 的积极性。同时也将极大地增强一些国家中分离主
义势力的信心。下一个科索沃在哪呢?谁又将是下一个被" 世界警察" 盯上的目
标呢?可见,科索沃冲突离我们并不遥远!也许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是二十至三
十年,而是五到十年!

  再分析一下我们的潜在对手。倒退十年,我们所面临的危机很可能是发生在
南沙群岛。但形式的变化往往比人们的想象还快得多,现在该是调整思路的时候
了。看一看俄罗斯的例子就会明白了。冷战结束以后,俄罗斯力主与美国修好、
与美国合作,同步地进行核裁军。核武器也不再瞄准对方,在联合国主导的各项
事物中不再一概地充当" 不先生".但这一切并没有换来美国真正的善待。通过将
波兰、捷克和匈牙利拉入北约的东扩进程,美国已经将刺刀架在了俄罗斯的喉咙
上。此次北约空袭南联盟,无非是北约东扩进程的继续,想在巴尔干扩大其军事
存在罢了。"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旨在削弱南联盟只是表面现象,真实意图是
敲山镇虎,想在欧洲南翼方向压缩俄罗斯的政治、军事空间才是真。俄罗斯认为
美国是利用其目前经济上的暂时困难,扼制和羞辱它。但现在明白过来为时已晚。


  再看北约空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这也是敲山镇虎,杀鸡给猴看,想以此
震慑一下国际上站在南联盟一边的政治力量。选择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为目标也
可谓煞费苦心,因为北约知道中国的军事力量远逊于俄罗斯,并且中国远离欧洲,

不可能采取军事上的报复。这一事件鲜明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无论一个国家的政
治地位多高,外交影响力多大,经济发展速度多么快,但是在这个强权横行的世
界上,只要缺乏必要的军事能力,随时都会遭到羞辱。

  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这刚刚是个开端,这完全是一次战略试探。与在不远
的将来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相比,这仅仅是冰山的一角!俄罗斯此次在科索沃
冲突中采取军事上不卷入的策略,这确实是审时度势的明智之举。我国在驻南联
盟大使馆被轰炸的事情上应该也只能采取克制态度,只能在政治上和外交上作出
反应,因为我国还不具备在军事上作出强烈反应的实力!但一时的忍耐和克制决
不等于无所作为。亡羊补牢,尤未为晚。我们现在就必须根据形式的变化,在思
路上作出调整。我国是在七十年代初末制定出以2000年、2021年、2049年各为一
个阶段的三步战略构想的,当时冷战尚未结束。实现这一战略构想的前提是:实
现战略构想的整个过程中我国不会受到战争的直接威胁。这在冷战持续的状态下
是有保证的。但是冷战的结束时间比我们原先预想的要早得多!而且是在中国变
得足够强大之前就" 提前" 结束了!在非冷战状态下,地区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比
在冷战状态下大得多,海湾战争就是突出的例子。冷战已经结束快十年了。反思
冷战结束后的这十年,我们应当承认我们的思维依然带着冷战时期的惯性,缺乏
足够的敏感性。我们预想的危机模式还是南沙冲突、台海冲突。海湾战争只是让
我们认识到军事现代化的重要性,但依然没有唤起我们对其紧迫性的足够重视。
只有这一次我使馆遭空袭才真正打醒了我们,使我们看清了未来的真正对手和危
机模式到底是什么。在实现预定战略构想的余下过程中,我们必须找到既便宜,
不致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又足够可靠的军事技术手段,为最终按时实现
预定战略构想保驾护航。

  我们再也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再也没有任何" 战略三角关系" 可供利用,

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美国之所以能够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最终赢得冷战,

就是因为它从不抱有侥幸心理。回顾历史,在冷战刚刚开始的时候,美国是世界
上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当时就有军方人士建议总统," 在我们有把握赢得战
争的时候就应发动战争!" 但当时的艾森豪威尔并没有采纳这一建议,而是选择
了遏制战略。今天,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济军事上对任何其他国
家都具有压倒性优势,它确实拥有着战略选择的主动权。指望着对你充满敌意的
对手能够发慈悲再给你五十年的时间,让你安安稳稳地发展成世界强国,这种想
法实在是太天真了。仅仅靠政治和外交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军事手段作
后盾,后者才是前两者的根基。此次我国驻南使馆遭空袭非常明白无误地说明:
你不找他的麻烦,他却不放过你,你的对手永远是会在你最虚弱的时候给你最致
命的一击。可见,我们是无法主观地选择潜在冲突的时间和对手的。无论在危机
的时间还是在危机的强度上我们都必须作最坏的打算----

  时间上,未来五年中麻烦随时会找上门来;冲突强度上,极有可能就是类似
科索沃的空袭模式。弱国的办法我军与我们潜在对手的军事技术差距是全方位的,

而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今天还是将来都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决
定了我们对于这种全方位的差距不可能也没必要全面追赶。只有精心选择弥补武
器差距的突破点才能用有限的军费研制出真正对敌方有威胁的装备来。若不幸研
究方向选择错误,花费巨大人力物力研制出的装备却不能对敌方产生真正的威慑
作用,那将是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再强大的对手也会有弱点,有时还不止一
处。这就为我们选准突破点,以弱胜强提供了可能。历史上的战例就可以给我们
很好的启示。在六、七十年代,由于舰对舰导弹的出现将弱国海军与强国海军拉
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弱国海军只要装备了小小的导弹艇就足以与强国海军抗衡。
及几十吨的蚊子级导弹艇击沉以色列两千多吨的艾拉特号驱逐舰就是例证。这与
当时世界上的水面舰艇普遍缺乏反导弹手段有关。在发生在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
马尔维纳斯岛冲突中,阿根廷用飞鱼导弹击沉英方多艘军舰则又是一例。阿根廷
总体实力远逊于英国,而阿方的" 超军旗- 飞鱼" 系统综合效能却较佳,尽管其
中的" 超军旗" 式飞机并不是很先进。而英方吃亏就在于当时缺乏远程预警和点
防御系统尚不够普及和完善。可见,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技术发展阶段强国也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技术弱点。再看今天,不远的未来我们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
海洋和空中,这与科索沃冲突非常类似。来自海洋上的威胁是以大型核动力航母
为核心的特混舰队,其实力可称是世界之冠。既有远程预警能力,又有远程截击
和攻击能力;既装备了" 宙斯盾" 防空系统,又有完善的点防御系统,可谓武装
到了牙齿。来自空中的威胁主要是从临国空军基地起飞的战斗机和轰炸机,还有
各种空射、舰射和潜射的" 战斧" 类巡航导弹。坦率地讲,对于已经发射到空中
的巡航导弹并没有什么有效的对抗手段。南联盟仅仅成功地拦截了两千多枚巡航
导弹中的一百多枚就是例证。所以防御巡航导弹的最好办法是击毁巡航导弹的发
射平台。另外在强电磁干扰下,利用高炮和地空导弹对付战斗机和轰炸机效果有
限。例如,北约进行了上万架次的空袭,而南联盟只击落了其中的三四十架。对
抗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最好办法还是攻击对方的机场。而从目前的对抗形式看,南
联盟因为不具备对北约有效的进攻手段,所以只能采取隐蔽和防御的态势,这不
可避免地使自己的国民经济设施遭受相当的损失。听任对方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安
全起飞,让对方的巡航导弹顺利地发射,就等于落入了对方设定的战争规则。弱
国必须用自己的进攻性手段打乱对方的战争步骤,这就要求弱国也应有自己的真
正有效的进攻性武器。

  再看我国的现状。我国虽然装备了多种型号的地地战术导弹,但这并不是理
想的选择。理由有四:第一,成本过高,不能大量部署。第二,无法对付军舰等
移动目标。第三,体积过大,生存性较差。发射时特征明显,易被发现。第四,
美日正联合研制"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台湾也正积极谋求加入),计划部署四
种导弹:陆军的用于低空拦截的PAC-3 爱国者和用于高空拦截的" 战区高空区防
系统" ,海军的以标准2 导弹为基础的低空层拦截系统和全新研制的用于高空层
的" 海军全战区系统NTW". 最后一种能力最强,可在一百公里高空拦截3500公里
外射来的弹道导弹,保护半径好几百公里的范围。可见,地地战术弹道导弹将在
几年以后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过时的武器系统。那么" 飞豹+C802"模式如何呢?
恐怕也不行。" 飞豹" 、苏-27 和尚未装备的歼-10 应付南沙冲突尚可,但因电
子设备的差距,恐怕现在也不是F-15的对手。据外电报道我国由成都飞机公司正
在研制的大型双发双座有一定隐身外形的战斗机要到2015才能部署服役。即便如
此,此型飞机在与F-22的对抗中未必见得有什么把握。况且所有这些有人驾驶战
斗机在一种即将出现的革命性武器面前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见下文叙述)。

  那么什么才是弱国真正有效的进攻武器呢?换句话说,身为武器强国,对哪
些来袭武器在现今和不远之将来的技术条件下仍然无能为力呢?笔者认为答案就
是:亚音速远程隐身巡航导弹和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常规潜艇。这与冷战时期前
苏联利用远程航空兵和核潜艇扬长避短,与美国的特混舰队相抗衡的思路相类似。

若现在就动手开始研制的话,前者两年内即可成功,后者也不会超过五年,可以
满足时间上的要求。亚音速远程隐身巡航导弹前文提到了一种即将出现的革命性
武器,现详述如下:美国计划花60亿美圆在2006至2008年部署7 架以改装的波音
747-400F货机为搭载平台的激光武器系统。在安装于机头的转塔内装有一部输出
功率为3 兆瓦的脉冲化学氧- 碘激光器,可向580 公里以外的弹道导弹或飞机发
射长达5 秒的脉冲激光串,每次射击只须花费1000美圆。参战时在距前线90公里
己方一侧的12公里高空巡航,限制是激光束不能穿云层工作。这标志着仅仅在几
年以后器技术即将进入激光时代。在这种科幻般的高技术武器面前,弹道导弹和
有人驾驶飞机的生存性就可想而知了。在激光武器时代,新的生存法则是:被发
现= 被跟踪= 被击毁。可见隐身是生存的首要保证。故不能采用圆柱弹体,而应
采用菱形截面为主的弹体。并对弹体的下表面做一定的圆滑修形,旨在使弹体在
飞行时尽可能地产生弹体升力,最大程度地减小甚至取消弹翼。若弹翼不能取消,

也应使用复合材料制成小的前掠翼。还应在导弹表面涂覆吸波材料,进一步降低
雷达反射截面。为减少导弹的红外特征和降低飞行高度,巡航速度应为亚音速。
这也有利于降低导弹成本和获得大的射程。巡航导弹拥有大的射程对于我国来说
具有特殊的意义,远的射程可以换来其他手段难以取得的生存性。因为战时我国
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很难得到保证,我们很可能只能依靠为数不多的先进地空导弹
取得局部制空权。轮式越野车上的陆基发射和常规潜艇的潜射也许才是真正靠得
住的。敌方战斗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和常规弹头巡航导弹的射程均为1000至1500公
里左右。

  为了躲避对方E-8"联合星" 侦察机的探测和防区外发射空地武器的威胁,我
方的轮式发射车应部署在距海岸线四五百公里左右的内陆以求得较高的生存概率,

所以我方的巡航导弹射程应在25 00 公里较为理想。这当然较为困难," 战斧"
在携带较轻的核弹头时才能达到这一射程,但这一目标并非不能达到。美国在里
根时代制定星球大战计划的时候,就考虑过用洲际巡航导弹作为洲际弹道导弹的
替代品,此曾研究过一种创新性的发动机。他们将小型4 缸直列往复式内燃机代
替涡轮风扇发动机中的高压压气机、燃烧室和高压涡轮,构成一种比涡轮风扇发
动机更省油的涡轮风扇- 内燃机式复合发动机。但美国自认会拥有绝对的制空权,

对这种超远射程缺乏迫切的需求,再加上星球大战计划的下马,最终这种设想也
就不了了之了。笔者认为用转子发动机(汪克尔式发动机)代替往复式内燃机也
许更为合理。第一,因为无往复运动部件,转子发动机工作转速更高,更易与风
扇、低压涡匹配。第二,无曲轴箱,体积更小,且外形更接近于圆柱体,较易安
排。第三,零部件数是往复式内燃机的三分之一左右,且运动部件也少,可靠性
更高。第四其转子近似三角形,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较小,因而比往复式内燃机
的连杆、曲轴等部件更易实现陶瓷化(因为更不易开裂)。陶瓷零件重量更小,
还可取消冷却系统,以绝热的方式工作在更高温度,提高热效率。我国曾于八十
年代中期,711 研究所研制成功6105往复式陶瓷无水冷却发动机,经过4 00小时
台架实验,装路试4000公里。陶瓷内燃机至今仍未实用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易开裂,

寿命短,作为民用车辆来说成本过高。巡航导弹的飞行时间只有几个小时,所以
只要试制成寿命超过几个小时的陶瓷发动机即可,这是完全可能的。国内曾在
1986
年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和金华汽车修造厂试制成过JZ211B钢制转子发动机。
至1986年1 月,已有76台发动机服役于长途客车和半挂拖车,至年底行驶里程分
别为830 余万公里和130 余万公里(《九十年代内燃机》ISBN-731301041-9/TK.
4
)。国外相当多的无人机都使用转子发动机,所以研制风险也不大。最近据美国《

大众科学》(中文版《科技新时代》1998年第9 期)报道," 战斧" 巡航导弹所
用F107涡扇发动机的设计师萨姆。威廉斯正在用新思路研制一种名为FJX-2 的涡
扇发动机。其新思路就是减少发动机的零件数,用为数不多而每件高度优化且复
杂的零件组装出地成本的发动机,这样制造出的发动机成本只有传统方法的几分
之一。复杂零件的加工用高度自动化的5 轴联动机床实现。比如在一整块毛坯上
" 雕刻" 般地加工出单件式风扇,而不是用传统方法将几十个零件组装成一个风
扇。以前我国没有技术实力实现5 轴联动加工,但是用近年新出现的" 虚轴机床
" 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这种加工。而" 虚轴机床" 已由我国清华大学研制成功,

所以我国也有条件实践这种新思路了。再来谈谈突防问题。俄罗斯的办法是在飞
行末段用火箭助推把导弹从亚音速加速到超音速,还有采用饱和攻击。这对现今
的由小口径速射炮和近程导弹所组成的点防御系统也许有效,但在未来的以激光
武器为基础的点防御系统面前则效能堪忧。美国在研制大型的氧- 碘激光器的同
时,还在研制一种30千瓦的射程20公里的轻型氧- 碘激光器。对这种武器来说,
来袭导弹是超音速与否差别不大。再加上激光武器的" 开火- 击毁" 瞬间完成的
特性,对一般密度的饱和攻击还是抗得住的。可见对于装备这种点防御系统的舰
队来说,至少从水面以上空间接近它是非常困难的。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反潜导弹
的办法,用小型鱼雷作战斗部。在距目标适当距离时,导弹将敌舰最后位置信息
置入鱼雷导引头后抛雷入水。鱼雷入水后可不再作螺旋状的搜索动作而直奔目标,

这样可少带些鱼雷燃料而多带些炸药,以保证威力。即使对于今天的军事强国来
说,防御鱼雷的攻击也是件头疼的事,目前只能用诱饵进行欺骗。对来袭鱼雷的
硬击毁技术才刚刚开始研制,效能更是未知数,所以这种突防方法不会很快过时。

对陆上机场突防时,应尽量利用地形低飞,在敌方的激光武器防御圈外布撒自带
动力的子弹,利用数量众多的子弹突防。总之,我们不应有侥幸心理,采用的技
术方案应尽量具有超前性,以减少刚装备就马上过时而带来的浪费。还有一点,
我方的巡航导弹起飞重量应大体与" 战斧" 相当,以保证使用上的灵活性和适应
各种发射平台的通用性。另外,远程隐身巡航导弹的研制对保持我国核威慑力量
的有效性也具有重要意义。现今精确制导的常规钻地弹头可以很有把握地直接命
中并穿透3 米厚的混凝土井盖,所以固定发射井中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将面临淘
汰。法国已开始拆除其陆基核导弹,美国的MX导弹很可能不存在后续型号。而无
论是机动发射的" 白杨" 类弹道导弹还是潜射的弹道导弹,因其主动段的红外特
征太大,极易遭机载或天基激光武器的打击。所以将核威慑力量过渡到机动的陆
基或潜基的隐身洲际巡航导弹在将来会是一种合乎逻辑的选择。所以现在开始研
制远程隐身巡航导弹,作为一种技术储备,是具有潜在的战略意义的。在即将到
来的激光武器时代,我们将再次面临" 要导弹还是要飞机" 的抉择。由若干架装
备大功率激光器的747 机队,足可以相当程度地压制住一个国家的空军;美国做
梦都想用无人驾驶攻击机代替有人驾驶攻击机,以减少被击落飞行员所带来的麻
烦;无人驾驶战斗机可经受20个G ,而有人驾驶战斗机不会超过9 个G ……。有
人驾驶战斗机逐步被巡航导弹和无人驾驶战斗机取代将是一种趋势。况且有人驾
驶飞机的战斗力与众多因素有关:发动机的性能,电子设备水平,人员训练水平,

空空导弹技术水平,指挥控制能力,机场跑道的保卫能力。而根据" 木桶" 原则,

这些方面哪一个都不能存在明显的弱点。对于一个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要做到
面面俱到真是太难了。相对而言,远程隐身巡航导弹倒是一种能够" 单打独斗"
的武器系统,只要发射平台尚未被摧毁,再加上一定的侦察能力,其作战效能就
能稳定发挥,基本与其他外界因素无关。再看一下经济帐。单单一个推重比为10
的发动机的研制费就要几十亿美圆,十几年的研制周期。而一个巡航导弹用" 涡
扇- 汪克尔" 复合发动机的研制费也许还不及前者的一个零头,时间一两年即可。

我们为什么要把有限的资源花在一个有淘汰趋势而作战效能又没保证的系统上呢?

相反,隐身巡航导弹却能使敌方耗资百亿部署的诸多反弹道导弹系统变为费铁。
燃料电池动力常规潜艇轮式发射车上的陆基巡航导弹只能攻击临近的敌方空军基
地和舰艇编队,要想扩大攻击范围,必须有一个安全可靠的运载平台。我国的水
面舰艇和航空兵器均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而惟有燃料电池动力的常规潜艇以
其卓越的隐蔽性可以当此重任。我们的对手对我军装备的" 飞豹" 、苏-27 、新
近下水的" 旅海" 级167 舰,以及在建中尚未到货的俄罗斯" 现代" 级驱逐舰并
不在意,因为他们自信有对付这些装备的把握。他们惟独对我国从俄罗斯引进的
" 基洛" 级常规潜艇耿耿于怀。西方潜艇专家称" 基洛" 级潜艇为水中的" 黑洞
" ,可见对其安静性的肯定。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如何有效地发现慢速航行
的潜艇依然是一个世界性的未解难题。北约在1995年3 月曾进行过一次反潜演习。

由包括现役驱逐舰和护卫舰在内的7 艘水面舰艇组成的反潜力量对一艘1972年服
役的老式常规潜艇进行编队搜索。结果大大出乎人们意料。7 艘水面舰艇中的1
艘驱逐舰2 艘护卫舰和2 艘辅助舰在5 分钟内被潜艇所发射的鱼雷相继击沉,而
此时水面舰艇连潜艇的影子也没有找到。可见在现今的潜舰对抗中优势明显地在
潜艇一边,而且这一状况不会很快改变。从这一点也应看出我国要是发展昂贵的
航空母舰是极不明智的。科索沃冲突已经持续相当长时间了,出人意料的是在美
国和北约诸国竟有超过半数的人支持空袭。道理也很简单,因为他们自己安全有
保障,"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又怎么会体谅被轰炸人民的苦难呢?对你的敌
人的最好心理打击,是让你的敌人同样生活在战争的恐惧中。在战时我国携带巡
航导弹的常规潜艇完全可以冲破第一岛链对我的封锁,驶入太平洋。用从潜艇发
射的巡航导弹打击敌国的本土目标,从而打击其士气,动摇其参战的决心。从这
个意义上说,常规潜艇可以将巡航导弹的作战效能提升一个层次,是巡航导弹的
威力倍增器,可将巡航导弹这种战术武器赋予战略含义。采用燃料电池动力常规
潜艇而不是核潜艇有诸多优点。第一,前者最有价值的是因其不可比拟的安静性
而带来的可以信赖的隐蔽性。虽然现今的核潜艇均采用自然循环反应堆,冷却水
的流动噪声和大型汽轮机的机械噪声都是此系统所固有的,只能采取阻隔等补救
措施。我国的工业基础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很难做到建造的核潜艇比
国外的同类核潜艇噪音低。据外电报道,我国的第一代核潜艇从驶入太平洋起直
至返航一直有美日的军舰跟踪。而以燃料电池作动力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这些噪声
源。据《舰船知识》报道,我国并不先进的柴油机- 蓄电池常规潜艇却可以在大
洋中,在较远距离发现别国的航母编队,并抢占有利位置,进而与其平行航行而
不被发现。我们应该正视在核潜艇技术上与对手的差距,采用" 田忌赛马" 的策
略,用低噪音的燃料电池动力常规潜艇与对手的高噪音的核潜艇相周旋,这样做
才更有把握一些。第二,我国的燃料电池动力常规潜艇肩负着近海反舰反潜防御
和跨洋对陆攻击的双重任务。而在近海的浅水域常规潜艇比核潜艇有着更佳的作
战效能。第三,价格便宜,可以保证所需的装备数量。在战时不可避免地发生战
损的情况下,足够的数量可以保证我们有可能笑到最后。另外," 恶虎难敌群狼
" ,我方较多的常规潜艇在与对方相对较少核强艇的对抗中则会有更多的胜算。
再者也有利于出口创汇,而核潜艇是无法出口的。在采用燃料电池先进动力系统
的同时,还应配备尾流制导鱼雷和类" 百眼巨人" 式光纤制导潜空导弹。目前世
界上对尾流制导鱼雷缺乏有效的防御措施。有的美国海军人士曾设想在航空母舰
后面拖带一艘护卫舰舰壳以引爆尾流制导鱼雷,无可奈何之态可见一斑。当对方
将激光点防御系统普遍装舰以后,我方巡航导弹的突防能力会受到一定影响。这
时只能让我方潜艇抵近敌方航母编队,用尾流制导鱼雷与其" 肉搏" 了,这将是
我方最后的反击手段了。应该指出的是,尾流制导鱼雷在未来并非仍能保持无敌。

尾流制导鱼雷需要捕捉到目标舰艇的尾流,所以在接近目标的末段,其航行深度
必然离海面相当近。再者其接近目标时是以蛇行和螺旋形的轨迹航行,比主动声
呐导引头的鱼雷航行距离长得多。现在美国已经将使用激光束探测水雷的" 魔灯
" 探雷器装上了直升机,还在研究用从直升机上发射的超空泡射弹引爆水雷。这
样的技术在未来完全可能用于对付尾流制导鱼雷。在装备尾流制导鱼雷时我们必
须考虑到这一点,可以考虑的方案是下文将提到的" 声成象" 技术。另外,我国
周边国家的航空反潜能力极强,反潜直升机、固定翼巡逻机、反潜水上飞机一应
俱全。在如此严峻的高威胁环境下,配备潜空导弹绝非多余。况且此类光纤制导
导弹还可作为超视距反坦克导弹供陆军使用。若能实现以上目标即可达到世界一
流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尝试采用一些创新的思路以求更上一层楼。第一,

考虑采用" 甲醇- 氧" 燃料电池技术。" 氢- 氧" 燃料电池成本较高,且氢储存
较困难。而甲醇常温常压下为液态,虽比" 氢- 氧" 燃料电池效率低一些,但因
可以大量携带,总反应能量也许还大一些。国外已有以甲醇燃料电池原理制成的
手机电池产品,其甲醇和氧的反应沟道是用光刻技术制成的。第二,用新出现的
" 铅布电池" 取代传统的铅酸蓄电池。铅布电池是将铅电镀到由玻璃纤维织成的
" 布" 上,以此作为电池的阳极。比以铅板为阳极的普通铅酸蓄电池性能提高许
多。第三,考虑取消柴油机。大功率的柴油机是为了在通气管状态下在最短的时
间内为蓄电池充电而设置的。在其他时间柴油机处于闲置状态。在未来高威胁的
严酷作战环境下,一艘以通气管状态航行的潜艇也许离最终被击沉只有半步之遥
了。若取消了柴油机和柴油仓,将" 柴油机- 燃料电池- 蓄电池" 模式简化为"
燃料电池- 蓄电池" 模式,不仅可用节省下来的重量和空间增加燃料电池模块和
反应剂,还有精简设备、提高可靠性、降低空调压力和减少艇员的好处,可谓一
举多得。这并不妨碍作战使用,唯一不同的只是用小功率慢速充电代替了大功率
快速充电,而且这一方式还有可能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第四,主推进装置采用
成熟的泵喷推进器,而尝试用高温超导推进装置作为辅助推进器。第五,采用声
成像技术做传感器。国外的一些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海洋中无处不在的背景噪声
进行水下观察的技术(《科学》1996年第6 期)。其原理与我们用肉眼观察周围
景物的道理完全一样,不同的仅仅是海洋中的天然噪声相当于普通光线,而压电
陶瓷阵列相当于肉眼。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阵列的阵元数量太少,导致分辨率
不高。笔者曾在专业杂志上看到国内有单位正研究用光刻的办法在硅片上制作"
硅话筒" 阵列。即用光刻出来的硅膜起到普通话筒纸盆的作用,而每个硅话筒只
有微米量级。笔者认为用这种微机电技术(MEMS)制成的" 硅话筒" 作为听音器
的阵元,将使阵元数提高四个以上的数量级,会使声波成像的分辨率接近照片的
水平,这将是被动声呐技术的一次革命。第六,采用" 马格纳姆" 装置提高鱼雷
等武器的携载数量。" 马格纳姆" 技术(《现代舰船》1996年第6 期)由英国一
家公司发明,英国海军计划将其用于下一代核潜艇。其内容是将所有鱼雷均置于
储藏- 发射筒内,环状排列于潜艇耐压壳体外,如同转管枪一样。据其设想4500
吨的核潜艇可携带鱼雷80枚之多。相比之下,30 00 吨级的" 基洛" 级常规潜艇
只能携带18枚鱼雷。小卫星星座据《参考消息》报道,北约飞行员说南联盟任何
飞机一旦飞离跑道,其信息立即会出现在预警机的屏幕上。所以南联盟拥有的15
架米格-29 战斗机在开战的头三天内被击落了5 架,也就不足为怪了。在海湾战
争中,多国部队秘密地将主力西移,伊拉克对此却浑然不知,最终被" 左勾拳"
打倒。这一切都说明缺乏最低限度的通信、指挥和控制系统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 制电磁权者胜"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但是包括预警机在内的任何向空间发射电
磁波的侦察设备都将立即被发现并招来灭顶之灾。

原载:<<万维读者周刊>>
--
    最后的死亡和最初的诞生一样是人生的必然;
  黄昏的晚霞和黎明的晨曦一样光照人间。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pe6.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6.49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