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zpzheng (新的起点,新的自我), 信区: Green
标  题: 谨防书生误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21日18:02:33 星期一), 站内信件

随着科学决策的深入人心,中国的政策制定越来越依赖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的建议,但
是,这些专家、学者的目光往往只局限与本专业,而对政治、尤其是国际政治十分幼稚
。头脑中缺少一根“阶级斗争”的弦。一旦他们的建议成为决策,足以误国误民。
  错误观点之一:对全球化的盲目追捧
  有些学者认为,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浪潮,中国应该尽快开放市场,以适应这种趋
势,主张彻底的市场化。但是,他们不了解,如果不进行市场保护,中国的民族经济是
经不起冲击的,这样一来,中国经济就会被西方跨国公司所控制。中国经济就将处于极
度不安全之境。
  而有学者认为,本土化西方跨国公司本质上已经是中国企业了,中国不应该害怕跨
国公司的进入,这真正是腐儒之见,因为一切西方跨国公司都是为西方国家的国家利益
服务的。我们不能设想波音公司为中国提供第四代战斗机,不能设想英特尔公司为中国
提供军事用途的芯片。
  我们应该利用全球化给中国带来好处,但必须保持对经济的控制力,促进民族经济
的腾飞。
  错误观点之二:中国全球化分工定位
  有些学者认为,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劳动力价格低廉,因此在全球化分工中应该成为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世界性的加工车间。这些学者的依据无疑是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原理
。但是他们不了解,如果中国不能拥有高科技研发能力,在事关大局的战略产业中占有
一席之地,帝国主义一旦停止对中国的技术输出,中国的经济将瞬间崩溃,这些学者没
有从国际政治这个角度考虑问题。
  由于韩国经济的不景气,在这些学者势利的眼中,韩国经济的经验不值一提。实际
上,韩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楷模。在六、七十年代韩国经济
起飞阶段,韩国政府就倾尽全力集约化地发展在当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钢铁、造船、
集成电路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从而奠定了韩国挑战发达国家的实力。韩国经济的
挫折不是发展模式的错误,而是在这些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成长到足够规模时没有放
手让它们按市场规律去运行。
  相反,看看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由于得不到国家的足够投入和支持,至今远远落
后于韩国,以至造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大而不强,这些,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错误观点之三: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随着美国和日本经济的下滑,有些学者悲观地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将面临困难,如
果说,美日经济下滑使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造成影响还有一定道理,但把中国的经
济发展主要依托美日经济的发展则是没出息的看法。
  我们知道,美国和日本是中国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是中国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
胁,中国应该热烈欢迎两国的衰落,并在这两国的衰落中傲然崛起,这样此消彼长,中
国才有机会赶上并反超。前苏联就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国家深陷经济危机中才急
速崛起的。难道希望美日经济永远健康,永远保持对中国的优势吗?不仅如此,在中国
强大后,应该想方设法与之竞争,不断挤压两国的经济生存空间,摧毁以美日为主主导
的国际经济体系。而在现阶段,应想法设法建立市场内需化,技术自主化,最大限度摆
脱对美日的依赖。
  错误观点之四:盲目欢迎欧洲一体化
  前一阶段,随着欧元的诞生和欧洲一体化的诞生,国内一片叫好声,因为叫好者认
为,欧洲一体化至少在经济上出现了一个抗衡美国的经济实体,世界多极化的雏形出现
了,这些学者盼望着以夷制夷的局面早日出现。
  
  但是他们忽略了欧洲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并在根本利益上与美国的一致性
,统一的欧洲在消除内部的争斗之后,与美国进行战略斗争前,很有可能将联合起来对
付中国,中国岂能不防。
  
  错误观点之五:对NMD的态度
  有一个姓时的笨蛋在《环球时报》写了一篇《冷静应对NMD》的文章,竟然建议中国
减少核武装备,以善意对待美国,并以此被网友批评为自废武功的行为讨好美国,使美
国放弃对中国的战略围堵。此等千年罕见的投降主义的文章竟然堂尔皇之地出现在如此
背景的媒体上,腐儒对政府决策的影响真令人担忧。
  
--
                            阿拉丁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dip.hit.edu.cn]
※ 修改:·ersy 於 05月21日20:07:08 修改本文·[FROM: sparkle.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