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当代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6月20日20:56:22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当代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国际战略问题研究札记}
一、当代世界两大基本矛盾
当代世界存在两大基本矛盾。
一是多数不发达国与少数发达国,穷与富两极分化的矛盾。
一是在发达国家集团内部,未来由谁主宰世界的矛盾。
这一对矛盾由来已久。但冷战时代由于美苏对峙、东西方两大阵营矛盾尖锐,而被掩
盖。近一年来,东欧阵营解体,苏联面临内乱而国势顿落,前景飘摇难定。世界矛盾随
之而
转移。故上述两大基本矛盾,将成为当代世界主要矛盾,而且均有愈演愈烈之势。
二、当代世界经济面临深刻危机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秩序本身,实际是极端不合理的。
当代世界最深刻的发展趋势,是在跨国公司主导下,日益加强的资本国际化、生产国际

化、利润及利益国际化趋势。国际社会中日益两极分化,富国愈富,而穷国愈穷。
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利害冲突今天比过去任何时代均更深刻。80年代以来,人们在广泛

谈论国际经济新秩序。然而,人们却常忽略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问题是:谁来控制并为谁的利益服务?”(联合国关于跨国公

司的报告,1978,P.24)
许多发展中国家曾热忱希望,世界经济的发展,会逐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改善他们的

不发达状况。但是,近三十年来的世界经济状况表明,这不过是幻想。无论发展进口替
代工
业,选择以内需为主导的自力更生经济;还是选择出口主导、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
今日
的非发达国家经济(包括亚洲新兴工业国和地区),都面临严峻形势。
当代一个严酷的现实是,发达国家为保持本身富裕、国内高福利、高就业率和产业的高

开工率,就必须设法遏制一切非发达国家、准发达国家,甚至也必须遏制其他发达国家
的工
业贸易竞争。这是博弈论中一场所谓“零和”博弈,你赢则我输,你得即我失,没有和
局。
所以,联合国关于跨国公司问题的一个研究报告中曾指出:
“自1974年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做出各种新规定限制进口,世界贸易被阻断的份额

达3%-5%。”(此数字是70年代的,现在发达国家对进口的限制比那时更严苛得

多。)
此报告还指出:
“许多发达国家有一种趋势,为保护国内就业采取的保护措施,是以损害从别国的进口

为手段的”。
“其进口限制,特别针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产品渗入发达国家市场后,已经取得一定

成功的那些领域。由于发达国家失业问题严重和生产能力过剩,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品
的抵
制运动,正在大大加强。”
近二十年来,世界经济中一个新现实是,由于工业化、现代化运动向第三世界的普及,

世界工业生产力大大扩张。然而世界制造品,特别是消费品贸易的主要对象,却始终集
中在
北美、西欧。(发展中国家虽然有需求却缺乏购买力,市场极小。)世界贸易总额虽然
不断
扩展,但市场并未扩大,由于销售者的密集,反而相对缩小。
供给的相对过剩正在驱动世界经济走向深刻的危机。
三、不发达国家贫困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流
近年许多人,相信美国经济学中经济自由主义一派的理论,把发达国家的富裕、不发达

国家的不富裕,仅仅看成各国本身内制度成功或不成功的结果,殊不知上当了。
西德前总理、著名政治家施密特在1985年对美国人作的一次演说中曾尖锐指出:
“在美国有人认为,世界在经济上是秩序井然的,那是莫大的欺骗。世界绝不是这样
的!今天世界的贫困化比之十年前更为严重了。”(《西方战略》第64页,世界知识
出版
社)
此话如用于刻画90年代世界的严峻经济现实,要比那时更加正确。
(戈尔巴乔夫之所谓“新思维”的幼稚和荒谬,就在于他无视当代世界经济中,国家经

济战略利益严峻对峙的现实,幻想地以为富裕与文明的道路,可以成为各国并行不悖的
康庄
大道。结果,他极廉价地向西方发达国家出卖了东欧和苏联。现在东欧和苏联都已处在

乱、内战和分裂的边缘。)
许多不发达国家,曾指望依靠西方投资和技术流入,帮助本国的经济发展。
然而统计数字却表明,世界经济中正在发生的事实是,资金由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的

逆流。自1983年以来,约占发展中国家GNP3%的资金,以债务还本付息和跨国
公司
利润形式,年年从发展中国家倒流于发达国家这一情况,非常值得引起注意!
尽管如此,非发达国家的债务总额却还在不断持续增长。1983年为8154亿美
元,1989年上升为12900亿美元,增长了58%。
每年还本付息额,1983年为1112亿,此数字超过当年西方对不发达国家投资和

援助的总额500亿美元。而1988年还债额更上升为1625亿美元,此数字远大
于当
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总额。(以上数字均据联合国的报告)
7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5.5%,80年代已下降为3.5%。据联合国

统计,世界上因债务濒临破产的发展中国家现已达80个。其中72个主要债务国,7
0年
代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6%左右,而1989年则为215%。而其中17个最重债务
国,
平均外债是他们GNP(国民生产总值)的58%,是其出口总收入的300%,每年
偿债
率为36%。需要特别指出,上述高负债国家中,包括南斯拉夫、波兰、巴西、墨西哥
、印
度。而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在80年代一度曾被看做发展中国家的样板。
分析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理解发达国家富裕的源泉何在,而不发达国家贫困的真正原因

又究竟何在。中国应当感到幸运。1949年以前,我国属于世界最不发达国之一。肯
定地
说,如果没有人民革命,今日中国整体经济不会好于上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历史没有给中国人向发达国家比富裕的起点,但通过革命和40年奋斗,中国今日有了

一个可观的工农业经济规模,人民初具温饱。至今尚未坠入债务经济的恶性深渊。
但目前,在险恶空前的世界经济政治形势中,我国究竟如何选择发展道路?
会不会如上述国家一样,一步步落入深渊?
这个问题,殊为值得中国人深思。
四、发达七国首脑会议的实质
20年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组织了一系列捍卫发达国家集体利益,防御、打击、

遏制不发达国家经济成长的神圣同盟。
这个联盟的最高组织,就是具有高度排它性的世界七发达国首脑会议(即美、日、德、

法、英、意、加)。
这个会议实际已成为会商、决定世界经济、政治事务,协调最发达工业国间内部关系、

保护富国共同利益的政治协调器,也是安排当代全球经济事务的最高董事会,以及策划
粉碎
穷国经济政治挑战共同战略的攻守同盟。
正是这个发达国家联盟,在今天的世界上,有目标、有策略地制造贫困。他们以经济、

政治、意识形态诱导多管齐下,终于在1989年摧毁了苏联东欧集团。他们现在随时
准备
摧毁中国。在最近十年中,通过巨额债务绞索,他们基本阻断了70、80年代发展中
国家
工业化的蓬勃进程。他们正在把众多非发达国家,推向日益加深的债务经济和绝对贫困
化深
渊。
马克思曾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在一极产生高额利润和富裕的同时,必然在另一极产生工

人阶级的绝对贫困化。近年有人援引发达国家中蓝领阶层白领化,中产阶级人数扩大的
趋势
(所谓“第三次浪潮”),来否定这一规律。
然而,这些论者忽视了发达国家由于工资成本提高,而将基础工业向第三世界穷国转移

的情况。实际上,工人贫困化的现实,当代并非在发达国家一国的范围,而是在世界经
济作
为整体的范围--通过跨国公司和产业在国际间分工、制造业向第三世界转移,通过众
多准
工业国(如东欧)的经济破产,更通过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日益贫困化,而在世界历史中
深刻
展现。
以高工资形式参与分享利润,则使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已经成为整体世界资本主义的

既得利益者。
富国有经济政治同盟,不发达国家间的同盟,却由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近年的挫败,被

分化瓦解,不攻而破。
五、美国无义战
应注意到,由于当今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趋势加强,西方发达七国联盟,在若干情况

下,已有作为世界经济政治领导核心而发挥作用的表现。
例如,其在美国带动下动辄通令制裁他国。或集体讨论是否取消制裁(“赦免”),即

显示了这一集团对其他国家,俨然已有经济利益生杀予夺之权。(我们不可忘记,19
89
年对中国的制裁,主要也正是这七国联合发动的,至今还未完全取消。)
与这一富国联盟相比,俯仰由人的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是可怜的。如果说七国俱乐部是

世界的贵族院,那么联合国至多只是下议院。实际它常常不过是在穷国、弱国吃大亏后
,发
发牢骚的空话讲坛。事实是,联合国只有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想利用它的时候,它才
会发
挥积极主动作用。而美国允许的极限,也就是联合国作用的极限。
美国,乃是当今世界现存不合理经济、政治秩序的维护者和政治总代表。
最近美国提出所谓“布什主义”,即今后在违背美国利益的世界任何地区,美国只要力

所能及就将坚决实施大规模干涉(方励之事件本于同一逻辑)。这比勃列日涅夫的主权
有限
论要更加危险和凶恶。
对今后的十年来说,海湾事件的结局将至关重大。如果美国图谋全部得逞,则其意义怎

样估计,也不会过分。
因为只要美国彻底赢了这一局,那么这就将是美国策划已久、深谋远虑,要以武力加政

治,走向构建大一统世界帝国之路的前奏。
六、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因何失败
世界上许多人没有真正理解苏联、东欧失败的原因和意义。
美国对此的解释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缺乏民主,存在一个特权阶级,所以失败。这纯

粹是欺人之谈。所谓欺人之谈,不是说苏联、东欧制度中没有反民主现象,也不是说这
些国
家不存在特权问题(如毛泽东所说:如果不加以限制,社会主义制度中可能会出现一个
“官
僚主义者阶级”)。
问题在于,政治黑暗,经济、政治及其他社会特权,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实行资本主

义的所有不发达国家中都同样存在。以金钱占有量衡量的特权和非民主现象,在西方未
必比
苏联、东欧结构更合理。只是因为西方社会比苏联东欧富裕,以普遍分享福利的表象,
掩盖
了贫富间的深刻对立而已。
许多人往往错误地把美国、西方的富裕,看作其本身制度内在机制优越的结果。却忽略

了,这种成功,实际来自一个不合理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背景--许多发展中国家之
所以
不富裕,是因为美国和发达国家,以一切办法不让它们进步。
苏联、东欧阵营失败的根源,固然有政治、意识形态等种种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

作为后起的工业国,在50-70年代工业化得到巨大成功,并且对第三世界成为示范
。这
就对美国所代表的第一、第二代老工业国,构成经济、政治的重大威胁。所以,美国率
领发
达国家阵营(西方),利用其占据世界市场主导地位、拥有巨大财富和技术积累的优势
,全
面隔绝社会主义与世界主要市场的联系。以包围、隔绝(封锁)、困和堵的战略,施之

外。而以攻心战略,施之于内。前者即冷战,后者即和平演变。
在所谓冷战时期,美国主要运用前一套战略。而在所谓缓和时期,则主要运用后一套战

略。但无论在任何时候,美国的根本目标是不变的,这就是必须摧毁社会主义经济政治

制。因为这才能消除对美国战略性利益的威胁。保持美国在现存世界经济、政治秩序中
享有
绝对垄断地位。
美、苏在持续近50年的长期斗争中,都精疲力竭。如果这场较量再坚持十年,鹿死谁

手,还很难说。但是,由于苏联、东欧内部动乱,美国在濒临失败之际,取得了意外的
全面
胜利。
利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内乱,更主要是利用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失败和落后,

西方在1989终于彻底摧毁了东欧阵营,同时使苏联大损元气。
我们注意到,利用贷款、投资作诱饵,是发达国家分化苏联,进而摧毁东欧经济的主要

方略之一。实际早在1985-1986年,波兰、罗马尼亚、东德和南斯拉夫,就已
经被
西方债权组织列入经济情况极为不好、偿债力低下的危险国家。耐人寻味的是,中国某
些人
只看到这些国家人均产值较高的片面事实,曾试图把他们的经验引入中国。
(由此可见,必须把人均产值与国家负债率作综合衡量,才能有效地评价一国经济的真

正情况。)
但是1989年的事件,并没有在经济上拯救这些国家。东欧各国目前的经济状况,美

国有报刊称其为“休克经济”。实际在经济政治和世界地位上,东欧已经倒退到193
8年
以前的局面。倒退了数十年。
七、当代国际经济中的激烈竞争
苏联、东欧阵营的失败根源,固然有政治、意识形态等种种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却

是作为后起的一代次生工业国,对基础深厚已经主宰世界市场的老工业国在生产力、科
技、
经济效率上竞争的失败,是一次经济竞赛的出局淘汰。
19世纪以来的世界工业化进程,大体产生了四代经济梯队:
英、法、美代表第一代工业国。
德国、日本代表第二代工业国。
苏联和东欧集团、中国,是本世纪上半叶产生的(60年代前)第三代工业国。
巴西、墨西哥、印度等以及所谓亚洲四小龙,代表50-80年代进入工业化的第四
代。
我们注意到,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实际都与第一代工业国与第二代工业国争夺世

界市场和原料产地有关。
二次大战结束后,苏联、中国、东欧作为第三代新兴工业国蓬勃而起。60-70年代

是社会主义阵营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1960年后的20年中,世界上出现两
大潮
流:1、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运动。2、不发达国家谋求工业化、现代化的运动。导致世
界资
源压力严重,经济冲突激化。不发达世界在经济政治上对工业发达国的挑战,愈来愈富
于威
胁性。
70-80年代是第四代新独立国家工业化获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功的时期。对于新兴

工业国家和地区的兴起,早在1984年就有美国经济学家指出:
“我们这一时代所面临的最重大事件,不是美苏之间的持续对抗,而是产业国际市场的

首度兴起,以及主要贸易国家和集团(包括美国、西欧、日本、新加坡--香港--台
湾-
-南朝鲜集团、墨西哥--巴西集团,可能还将有中国)
,为了主导全球经济而进行的争夺战。”(L.阿里森TheRealWar,1984)这应当说
是美国战略家最有洞察力的判断之一。
在当代世界市场中,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在经济规模和贸易绝对扩大的同时,世界市场

的内在空间,却由于供应者增多、销售者密集,有支付力的购买者日益减少,而呈现相
对缩
小。(美国在50年来,一直是世界最大买主和卖主,现在却面临卖不动,买不起的危
机。
以至作为自由市场秩序的最大鼓动者,近年却频频呼唤反自由主义原则的保护主义。这
是历
史的极大讽剌,由此已可窥见其向中国、苏联、东欧兜售经济自由主义、绝对市场经济
的险
恶意图。)而保护主义,构建跨国经济区、实施各种关税与非关税的贸易限制,以及在

日、美欧、日欧、美台、美中……等世界各国或地区间,此起彼伏、无日无之的各种贸
易纠
纷、商业战,根据实际皆在于此。
众多新兴国家工业化的成就,对美国为首的第一、二代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特别是以70年代石油危机为代表的世界性原料涨价,导致多数发达国家经济衰退,设

备闲置,失业率上升,发生“滞胀”和外贸逆差,财政赤字。
八、何谓“和平演变”
透过冷战的政治军事表象,是美国率领第一、二代工业国,遏制封锁第三代工业国,将

其与世界市场的主体部位隔绝。这是当代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斗争的根本实质。
对于社会主义各国,几十年来,美国运用五大基本策略摧毁之:
1、以自由市场经济具有最高效率的理论,摧毁社会主义的经济自我保护机制。
2、以鼓动价格改革、经济放权、高额消费促进经济的理论,制造社会主义经济内部的

秩序紊乱。
3、以贸易优惠、转让技术、输入资金、提供货款为政策诱饵,诱导社会主义国家向上

述两方向发生经济转变。
4、民主、自由、政治改革策动政治体制趋向分权化、政治软体化,最终使社会主义国

家逐步丧失国家主权功能。
5、以鼓吹极端个性表现主义(所谓“现代派艺术”)、鼓吹泛世界主义(反爱国主
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摧毁社会主义各国的社会公共伦理和独立民族意识。
所有这些策略之所以狡猾而且惊人地易于得逞,不仅由于这种鼓吹的似是而非,而且由

于社会主义体制为凝聚民族力量(经济技术文化落后,外部强敌林立,若不凝聚必然任
人宰
割),的确具有强调集中、强调整体、强调自我牺牲的特征。其所驱动而用作政治和意
识形
态工具的主要对象,就是青少年和社会科学、文艺界知识分子。
以上是进攻性策略。这就是以封锁资金技术、禁运高技术产品、贸易不平等待遇,阻遏

限制社会主义阵营进入美国主导下的世界市场和经济圈。
利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内乱,但主要是利用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失败和落后-

-而在西方隔绝围堵下又不可能先进化;西方在1989年终于彻底摧毁了东欧阵营,
使苏
联大损元气,在这里提供如下一个事实是耐人寻味的。根据统计数字,在1988年东
欧外
债额次序如下:波兰,南斯拉夫,东德,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苏联。
外债的发生和积累,是西方实施债务和贸易诱导的结果,东欧国家急于现代化、急于摆

脱对苏联经济圈的依附,遂以借贷手段引进技术,希望以此扩大出口贸易。结果贷款诱
发消
费浪潮,导致国民经济结构失衡,而出口计划由于西方封锁纷纷失败,遂陷入债务经济
导致
国内贫困化,若干国家实际濒于破产边缘。
而此经济濒临破产程度的顺序,基本就是1989年它们走向政治动乱的顺序。
早在1985--1986年,波兰、罗马尼亚、东德就已经被西方债权组织列入经济

情况极不好、偿债力低下的危险国家。由此可见,要把人均产值与国家负债率作综合衡
量,
才能有效评价一国经济的真正情况。
(1990.10)
(摘自何新《中华复兴与世界未来》,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bs.ndc.neu.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1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