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世界战略要地金兰湾:两大洋的关卡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Sep 22 08:12:51 2003), 站内信件

  2001年10月,在阿富汗战争刚刚爆发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突然宣布放弃其海外的最
大军事基地———金兰湾海军基地。此举在当时成为引人关注的一大焦点事件。

  金兰湾位于越南东南部海岸向前突出的岬角处。港湾深入内陆,是由南北两个半岛合
抱而成的葫芦形港湾,可停靠包括航母在内的巨型轮船。湾周围群山环绕,湾内风平浪静
,犹如一个内陆湖,地势险要,极具军事价值。更重要的是,金兰湾扼守太平洋与印度洋
的战略通道,距两洋航线不足1小时航程,雄踞此湾,不啻为两洋设了一道关卡。

  正是由于金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百年来世界列强竞相逐鹿:1905年,日俄大海战时
,沙俄波罗的海舰队的上百艘战舰曾云集于此。1935年,法国开始在此修建海军基地。19
40年,金兰湾落入日本手中,成为其入侵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前进基地。1945年到19
54年,法国进驻。1965到1967年越战期间,美国斥资3亿多美元对金兰湾进行扩建,使其成
为美军在东南亚的巨大陆海空联合军事基地和后勤补给基地。美国总统约翰逊当年在视察
金兰湾时对其大加赞叹,并宣称:星条旗将在这里永远飘扬。越战结束后,前苏联与越南
达成协议,自1979年开始免费租用金兰湾25年,直至2004年结束。作为前苏联在东南亚推
行霸权的跳板,金兰湾将前苏联在西太平洋的立足点从海参崴向南延伸了2000多公里,推进
到南海和暹罗湾,成为当时前苏联全球扩张战略的重要一环。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俄罗
斯继承了前苏联在金兰湾的军事基地。之后,两国在金兰湾使用问题上的分歧逐渐增大,
俄罗斯无法承受租借期满后每年3亿美元的租金,只好忍痛割爱。2002年5月,驻扎在金兰
湾海军基地的最后一批俄罗斯军人搭乘“萨哈林号”运输船返回俄罗斯。

  在国际战略舞台上,权力的真空状态是绝对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的。俄罗斯的撤离使
美国看到了重返金兰湾的希望。占据金兰湾基地对美国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军事利益。
于是,俄罗斯刚刚宣布放弃金兰湾,美国务卿鲍威尔就对其大加赞赏,称其“表明莫斯科
愿与华盛顿举行新的战略对话,愿意转而对付恐怖主义带来的新威胁”。2002年1月31日,
美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布莱尔访问越南,明确提出了对于金兰湾的新安排。当然,美国要求
重新进驻金兰湾,除了进一步控制东南亚地区之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虑。(解放
军报2003年09月22日第5版)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