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razy (雪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二十一世纪军事热点问题展望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Jan 5 16:09:47 2000), 转信
世界大战一时不会爆发
●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可以排除
●局部战争不易演变为世界范围的大战
展望21世纪,世界大战离我们可能非常遥远,这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
一是国际力量结构己发生根本性变化。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已不复存在。二是和平
与发展更加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再仅仅着眼于争夺军事领域的单方面优势地位
。三是世界正加速从两极走向多极。单极与多极的斗争有可能具有一定的对抗性,但大
国之间相互依存和制约也在进一步增加。四是国际上遏制冲突和战争的和平力量将继续
发展壮大,特别是随着国际安全机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将
会得到更加有效的遏制。五是尽管冷战后武装冲突连绵不断,但各种冲突和战争,即使
是高技术战争,其目标、规模、强度等局限性也在增大,可控性进一步增强,不易演变
为世界范围的大战。六是现代战争的巨大破坏性,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众多的战
争手段中,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力是众所周知的,除此之外,常规武器的杀伤破坏力也达
到了空前的地步。即使不打核大战,一场世界规模的常规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破坏和伤亡
也将是人类难以承受的。(朱成虎)
局部战争硝烟不会熄灭
●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将连绵不断
●以军事干涉为主要样式的局部战争将增多
21世纪,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但并不能改变中、小规模冲突不断的基本趋势。
冷战结束以来,每年发生的危机、冲突和战争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冷战时期。估计今后,
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大体上将维持在每年新发生5~8起之间,主要的热点地区和可能发
生冲突的地区是朝鲜半岛、巴尔干、克什米尔、波斯湾、中东、高加索、中亚、中非、
北非、中美洲等地区。
尽管世界大战离我们很遥远,但21世纪的世界并不安宁。这是因为,20世纪留下的
不仅是辉煌、成就和创新,也留下了矛盾、分歧、争端、冲突和战争,更留下了不合理
的政治经济秩序。这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的难题。它将是21世纪世界不得安宁的重要因
素。
西方的新干涉主义既是世界动荡不安的根源,也是现代战争的根源。这种新干涉主
义是与霸权主义紧密相关的,更具有进攻性、侵略性和冒险性,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
了现实的威胁,对现行的国际安全机制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是一个发人深省和值得警
惕的现象。(李效东)
信息战主导21世纪战争形态
●战争将从特殊层面反映人类历史进程
●信息战将矗立新的战争里程碑
机械化战争曾挟裹着战争历史的车轮碾过了20世纪,而信息战的冲击波正带着20世
纪末局部战争的“硝烟”杀进21世纪。信息战的崛起,以及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在
20世纪末的局部战争实践中,正在被人们认识得清清楚楚,无疑,信息战将主导21世纪
战争形态。
战争,作为人类历史的特殊伴生物,从一个特殊的层面反映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从
社会技术形态的角度讲,冶炼技术造就农业文明的同时,也孕育了“冷兵器”战争;蒸
汽机和电力在牵引工业文明的过程中,也产生了机械化战争。社会技术形态的演进,总
是能从战争上得以反映。所以说,战争的形态、内容、形式和特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
变化,新的时代必然会伴着新的战争形态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支
撑、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和成熟,必然会在推动社会技术形态转型的同时,
推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战形态的转变。
信息战的战争目的会“软化”。战争将由掠夺财富和土地转为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
信息资源;由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转为控制敌人、寻求双方利益平衡点;战争的方式由
大量流血牺牲,转为尽可能少的流血牺牲;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将由物资和人力的拥有
量转为信息的拥有量,取决于制信息权和信息战能力;战争与和平的存在方式将由排它
性转为共生平衡状态。
信息战的战争主体将由以国家为主体演变为非国家主体的多元化;战争力量对抗将
由国家常备军为主转为国家综合国力的对抗;战争手段将由“血”与“火”的拚杀转为
以“软杀伤”为主的高层次“斗智”;战争空间将由立体三维向陆海空天电多维一体浸
透。(沈伟光)
核武器仍是人类最大威胁
●核武器的数量还将减少,但至少在50年内不会消失,核战争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
除
新世纪伊始,展望未来的世界核战略形势,核武器仍然是人类安全的最大威胁。
核武器的数量还将减少,但至少在50年内,还不可能从世界上全部消失;核武器的
质量还将提高,攻防兼备,三位一体,实现高度现代化;微型、特殊型、模糊型和第四
代核武器将相继问世,核武器的毁灭性和遏制性双重功能在新世纪里仍将发挥不可替代
的作用。
核战争的可能性还不能完全排除,因为:核武器还存在;霸权主义、扩张主义和强
权政治还存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制造核武器不再神秘;美国降低了使用核武器的门
槛,俄罗斯增大了对核武器的依赖;极端恐怖组织的核游击战将带来灾难;核控制技术
事故具有偶发性等。但是,有核国家之间进行核战争的可能性极小,因为:核冬天理论
告诫发动核战争者,难保自己不被消灭;政治会极力阻止选择自毁的战争样式。
目前,核扩散在全世界已得到抑制,186个国家签署了《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但
是,核扩散的势头难以彻底阻止。新世纪可能产生“第二核俱乐部”。“第二核俱乐部
”一旦出现,制约核战争与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都同样增大了。
核裁军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新世纪里,核裁军还会向深度、广度迈进。(
李悦堂)
实施智能化战役作战
●武器装备信息化;力量结构网络化;指挥控制虚拟化;作战行动智能化
武器装备信息化。21世纪,军队的武器装备将全部高度信息化。武器装备高度信息
化的结果是:未来战役的主要作战力量是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装备;主要的作战样式是
信息战;主要的打击和防护目标是信息流通链环中的探测、传输和决策控制系统。高度
信息化的军队将具有全维感知、全球打击、精确作战和全方位防护的能力。
力量结构网络化。战役力量结构的网络化,把作战力量各要素之间,战略级、战役
级和战术级之间,陆海空天电各作战空间之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军队信息系统的抗
毁性和稳定性增强,信息传输速率加快,资源共享程度提高,指挥层次减少,从而使诸
军兵种战役力量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作战。网络系统将成为支撑整个战役力量
高效运行的平台和基础。战役力量结构的网络化,将可能改变传统的军种划分,使军队
成为高度一体化的混成结构。同时,增加了第六维作战空间。21世纪的军队将利用和依
托网络作战;网络的结构和节点,将成为战役作战的主要打击目标。
指挥控制虚拟化。虚拟化指挥控制,并非主要指用计算机模拟战役作战的进程和结
果,更重要的是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战役乃至战略层次上对部队和武器系统实施指
挥与控制。
作战行动智能化。21世纪将会有大量遥控和“自控”的机器人涌入战争领域,使作
战行动呈现出高度智能化的特征。
(于国华)
“嵌入”芯片的军队变革
●网络化指挥体制将全面取代传统指挥体制
●军队将增加智力和结构力两种新能力
21世纪信息化战争中的指挥体制,正在摆脱传统的纵向逐级沟通、传递的多层次格
局,向网络化指挥体制转变。网络化指挥体制的发展,使编制作战单元的跨度增大,实
现真正的横宽纵短;战略、战役、战术作战单元的功能接近;实现作战指挥的高效,要
求精干、灵敏的作战指挥体制与庞大军政系统分开的趋势更加明显;编制人员的信息化
程度极大提高,其职能发生重大变化。
诸军兵种将融入数字化战场中综合集成。以机器为标志的工业时代,其军队结构在
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由众多零部件组成、彼此不能代替、固定行动领域的机器模式的特
征。信息化战争中的数字化战场,将冲破机器模式的军兵种结构,不再完全以武器种类
和性能编组部队,而是根据信息系统和数字化装备的特点及其运作方式构建部队。空、
海军有陆军的成分,陆军有海空军的成分,甚至“天军”的成分。这将是打破传统军兵
种界限、真正小型化的一体化部队,促使诸军兵种实现更深层次的集成。正是这种集成
,使编成内人与武器的实体,增加了除杀伤力、机动力之外两个崭新的能力———智力
和结构力。武器装备的单个功能,通过体制编制的融合,形成系统集成,其作战效能倍
增,进而使部队规模和军队总体员额大幅度缩减。正是这种集成,使过去那种静态数量
指标的力量评估原则发生根本改变。
作战机制军民一体化和民间化趋势加剧。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军民共享性,是
信息时代军民在某种程度上走向结合的桥梁。随着民用信息系统在信息战设施中比重的
不断扩大,军队对民用信息设施依赖程度的提高,出现以信息攻击和防御为主导的军民
合一机制或民间准军事部队不可避免。军事航天部队和民用航天部门很可能最先走到一
起;民间信息技术机构的人员,很可能就是信息战部队的主要编制成员。(潘日轩)
信息安全是最大的安全
●“千年虫”能导致停水断电,交通和通信中断,还可能导致核电站爆炸,核弹误
射
在世纪之交的时刻,没有任何一件事,能够像“千年虫”问题这样受到整个世界的
关注,并引起各国乃至人类的惊恐。科学家对“千年虫”的危害曾进行过模拟实验,结
果发现,它不仅能导致停水、断电、交通和通信中断,而且可能导致核电站爆炸,导弹
误射,核武器失控。因此,信息安全将是国家乃至人类最大的安全。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信息化的步伐越来越快,网络信息系统
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一个集团寻求发展的基础设施,诸如电信、
电力、金融网络等。人类已经感受到了网络信息系统对社会文明的巨大贡献,但同时也
认识到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企业大局和长远利益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
问题。对国家而言,没有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就没有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证,就没有
网络空间上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网络失控将有可能全方位地危及国家的政治、军事
、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
处于信息战的威胁之中。
根据网络安全监测软件的实际测试,一个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网络,其安全漏洞通
常在1500个左右。因此,只有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把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管理技术手段
结合起来,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才有保证,国家安全才有保证。我们应该从事关国家
安危的战略高度出发,为我国的信息与网络安全构筑自主、创新、整体的理论指导和基
础构件支撑,共同构筑网络信息安全防线。(刘增良)
实现网络化实时指挥
●未来战场将立体多维化;未来作战力量将呈现体系化;作战指挥将实现网络化
未来战场是广阔、多维的。它包括容易被人们感知其具体形态的陆、海、空、天等
有形战场和不易被人们感知其具体形态的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心理空间等无形战场。
指挥员可以充分占有并利用这广阔的有形战场空间,科学地配置作战资源。当需要对敌
实施打击时,指挥员可通过指挥网将配置在战场空间内的多种打击力量,运用多种打击
方式、打击手段,同时地集中打击敌重点目标或目标区域,造成瞬间巨大的、甚至毁灭
性的打击。
未来作战力量将呈现体系化。信息技术在作战领域中广泛深入的运用,使得构成整
体作战能力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未来作战,是诸军种力量作为一个整体与
敌方对抗,即体系对体系的对抗。其体系不仅表现为各军种作战部队的一体化和各种武
器系统的网络化,还表现为战场信息系统武器化,它是缩短武器系统反应时间,提高整
体作战效能的需要。网络化的C4ISR系统通过“横向技术一体化”,把数字化设备“嵌”
入作战体系和主战武器装备中,建立绵密稳定的通信链路,提高了作战体系各部分之间
的互联性、互补性和整体协调性,把指挥系统、武器系统和各种武器平台联结成一个有
机的整体,实现了从探测侦察系统到指挥控制系统、武器发射系统的信息功能综合化、
作战力量体系化,极大地提高了系统整体作战能力。
未来作战指挥将实现网络化。指挥系统将利用先进的数字通信、计算机和网络等高
新技术,不断向外层空间扩展,向战斗单元、火力单元延伸,把各级指挥部门和战场的
各种武器系统、各参战部队乃至单兵,有机地编织在统一的网络之内,形成覆盖全维作
战空间,无缝隙、多级保密、可靠安全、大容量、高速率、攻防兼备的指挥网络系统,
保证各军兵种与指挥部间畅通无阻地交换信息和数据。(刘桂芳)
建立知识化动员体系
●国防动员发展趋势是:动员内容的知识性;动员范围的综合性;动员机制的灵活
性
动员内容的知识性。据经合组织最新的研究报告称,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其产值
占本国工商产值的比例,德国居世界第一位,约占58.6%;美国居其次,占55.3%。
居世界第3~6位的分别是日本、英国、法国和意大利。总体来说,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一
比例,超过50%。经济发展的这一现象,有力地推动着军事技术的发展,优化着国防建
设的结构,改变着国防动员的内容。因此,在未来的战争中,战斗员是知识化了的人,
武器是知识化了的工具,编制编成是知识化了的组织指挥系统。相应地,国防动员所需
要的就是这些知识化了的人、武器和系统。
动员范围的综合性。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国家安全的综合性日益增强。新的形势
要求树立综合安全观念,做到综合防卫、全民动员。国家信息网络、供电网络、交通网
络及核设施、大水库等均是敌人重点攻击目标和重点防护目标。另外,军事技术的“军
事”特性日益模糊,很多民用设备,军队可以直接“拿来”。
动员机制的灵活性。知识化战争十分灵活,打击目标忽东忽西,打击时间捉摸不定
,打击手段千变万化。这就要求国防动员机制反应迅速,运作灵活,卓有成效。为此,
世界许多国家的动员机制正在朝着下述方向发展:第一是高度集中统一。建立权威的领
率机构,统一指挥全国全军的各种动员工作;第二是军民一体、平战结合,把平时的抢
险救灾与战时的国防动员结合起来;第三是转换灵活、高效快捷。(库桂生)
呼唤信息化后勤保障
●通过信息化实现高效精干的后勤保障
●按“大后勤”思路建立军民结合的保障模式
军队后勤将在高技术化条件下实现与未来战争的同步发展。后勤保障无论在物资消
耗结构、人员伤情种类,还是在武器装备损坏机理等方面,都将出现重大变化。后勤行
动从决策组织到物资筹措,从人员、装备和物资输送到伤员救治,以及武器装备维修等
,都将在空前紧张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要求军队后勤在保障机构和保障手段上相应变
革,通过加大后勤保障手段的高技术含量,提高保障的时效性和瞬间爆发的能力。同时
通过动态机动部署,实施立体多样化保障,并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随时保持强大的
战场生存能力。
军队后勤将通过信息化发展实现高效精干的战争保障。随着军队武器系统向信息化
、智能化和一体化方向发展,武器造价和训练费用相应提高,军队规模将不断缩小,军
费开支持续减少。同时,军事学说的创新,带动军队建设迈向信息时代,使军队作战和
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理论不断更新。诸如“集中后勤”和“精确后勤”以及“聚焦后勤”
等理论,都强调将信息、后勤及运输技术融为一体,实现高效精干的后勤保障。
军队后勤将按照“大后勤”的总体思路建立军民结合的保障模式。由于武器技术手
段的不断更新,未来战争将在战场范围上不分前方后方,打击目标不分军用民用,进行
战争和保障战争也将消除军队和民众之分。因此,军队后勤与国家经济之间,必将通过
军民兼容结为一体。军队后勤可以通过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使军队后勤保障既能
满足战时需要,又能在和平时期得到必要的加强和最有效的利用。(
--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2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