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anren (周瑜的火车), 信区: Green
标 题: 清政府统治时期的台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r 21 17:32:44 2004), 站内信件
(一)清朝在台设治
清政府消灭郑政权后,认为台湾是海上“乱赶”P9发生弃留台
湾的争议。施琅力争必留,上《陈台湾弃留利害疏》,阐述台湾与大
陆东南海防的重要关系,并强调台湾有经济发展前途,不宜轻弃,
还指出荷兰殖民者“若再得此地;必倡台党伙,窃窥边场,……沿海
谙省断难虽然。”康熙终于采纳保留台湾意见,于16B4年5月下令
设台湾府,统辖台湾、风山、诸罗三县,隶属福建省,置台厦兵道及
总兵,拨兵万名防守。
(二)移民开发台湾
清政府为防止台湾再成为“乱菇”,颁布种种法令,限制大陆移
民到台湾,规定:(1>在台移民,无妻室产业者,逐回原籍;(2)欲渡
台者,先领原籍地方照单,经台湾海防同知审验批准;潜渡者严处;
(3)渡台者不准携带家眷,已渡台者也不得招接家眷;(4)禁粤地人
渡台(粤籍禁液令,主要因施琅认为粤地为海盗渊鼓而定的,1695
年施琅死后,这条禁令渐弛)。
固有限制渡台令,起初,大陆沿海贫民只在生产季节到台湾,
受雇于地主,收成后带点积蔷回大陆,候乌股地春来秋去于海峡之
间。可是他们在台湾看到有许多荒地可资开垦耕种,而且土壤肥
沃,“一岁所获,数倍中土”。台湾又是清政府新设治,有很多统治力
所不及的地方。这样的新天地对于大陆沿海缺地的贫苦人民有极
大吸引力。他们不顾清政府的严禁缉捕,成群结队,偷渡台湾,掀起
移民高潮。
移民们以同乡或同姓组织起来用到未开是的大草地,绰路蓝
缕、以启山林,开发台湾,进展极为迅速。1697年郁水河曾自台南
陆行北上到淡水,采集硫磺。他在《稗海游记》中写道:“自斗六门以
上至淡水,均荒芜之区,林木遮天,荆棘丈余,糜鹿成群,为汉人足
迹所不到。”但到1722年,情形大变,蓝鼎元随平定朱一贵起义的
清军到台湾,在《平台纪略》中写道:“开垦流移之众,延安二干余
里,糖谷之利甲天下,……今北至淡水鸡笼,南至沙马矾头(今恒春
…带),皆欣然乐郊,争趋若篱.虽欲限之,恶得而限之。”
l 721年发生米一贵起义,有许多移民参加。清官员认为这勺
移民被禁携带家眷、无家室之累有关,指出:“数十万问路人如终年
群居而无家室,则其心不靖,难以久女,轻弃走险。”清政府于l 732
年解除移民携带或接家眷禁令。从此,汉族移民更大量到台湾,并
定居F来。存18世纪,台湾人口激增,到1811年,从清治台初
1r)83年的约20万人,增至194.4万人(不包括原住民).增加约lo
倍。
开发事业有一日千里之势,到19世纪,城市繁兴,大小村落,
星罗棋布于全岛。1875年清船政大匝沈核帧列台湾办理防务时,
为适应开发家业的发展,将行政机构增为二府八县四厅.即:台湾
府统擂台湾、风山、性春、嘉义、彰化五县及埔里、阜南、澎湖二厅,
台北府统辖淡水、宜。:、新竹三县及基晓一厅。
随着开发遍及全岛,19世纪初(嘉庆年问)以后.移民增加缓
慢,台湾脱离移垦社会,汉族移民土著化了。到1875年清政府完全
废除渡台禁令,沈核帧相募大防移民,开发台湾东部,汉族移民又
有一次高潮。1893年(日据台前二年),台湾人口达254.5万人。
(三)原住民的社会变化
随着汉族移民大举到台湾开垦,台湾原住民一高山族、平埔族
起了巨大社会变化。移民入旦的地区,主要是台湾西部平原。在那
里居住的是被称为“熟番”的平埔族群。从南到北分为西拉雅、洪
雅、巴布萨、柏则海、拨埔拉、道卡斯、凯达格兰、哈仔难等八族。过
去少数汉人散居在乎埔族各“番社”中,收购鹿皮鹿脯、贩卖日用
品,现在汉族移民入垦,将以往平埔族群只作为狩猎场的草地和密
林,逐渐开垦为田园,建立汉人村落,与“番社”相比邻。原来只靠
“抽藤吊庚”和租放种植营生的乎埔族群,从汉人学会灌溉、牛耕和
使用铁制器具,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平埔族的社会经济从半农半
渔猎阶段,进入了农耕阶段。
清治台后,因长期不准移民携带家眷渡台,许多找不到配偶的
汉族青年相率与平埔族女子“牵手”成婚,所生之子为“土生国”,在
琅56(今恒春)有土生图干余辈,分二十一庄联络。乎埔族接受汉文
化,“其居处、饮食、衣饰、婚嫁、丧葬、器用半从汉俗”,还读汉书、用
汉语。乎埔族和汉族在长期的杂居、通婚和生产劳动过程中,基本
上融合了,乎埔族群人口减为约5万人。
当然在两族之间也发生过民族纠纷,甚至流血冲突。由于汉民
侵耕原住民土地、通事盘剥、官府陋规、兵丁需索、游民骚乱等而引
起“番变”,另一方面,原任民经常袭击、杀害无辜汉民。这是在移民
初期很难避免的。“番变”有民族压迫,也有先进与落后的斗争,平
埔族固生产水平、文化程度低于汉族,在斗争中一般处于劣势。他
们大部分与汉族融合外,一部分人不得不迁移到博里盆地、宜兰平
原或台东纵谷平原。
住居在台湾山地和东部的原住民,被称为“生番”的原住民,通
称为高山族群,其一些村社也与汉族有接触,并受汉文化影响。捐
政府深恐汉人进入高山族群地区“勾结番人,据隘为乱”,于172〔
年以保护高山族群免受汉族侵犯、防止高山族“出草”杀害汉族为
名,宣布封山令。在靠近高山族群地区,划“土牛界”,沿山险要,设
隘京,防止汉人越界,进入山区。封山令防碍了汉族与高山族群的
接触,使高山族群社会停留在较原始状态。他们仍以较简单的工
具,集体进行狞猎,虽也从事农耕,但只用小锄、短刀,种植芋、薯
等,所织布匹较粗厚。
(四)社会经济的发展
汉族移民在开发台湾过程中建立了台湾特殊的封建生产关
系,清政府将明郑政权的官有地,一部分收为官方,设立官庄、隆恩
田、屯田,大部分归文武官员及其经纪人私有,这些已开垦的出地
只在台南一·带,约2万甲。对其他末开垦的广大林野,清政府让地
力“士绅成文武官员领取,发给垦照.允许在该地区“各借资本,召佃
垦荒,以为已业”。领到垦照的垦者(又称大租户),将所得广大荒地
分为几个地区,租给佃户(又称小租户),征收永久性的一定租额,
即大租,佃户将所承租土地再分为小块地,转租给现耕佃人,征收
约定的租款、即小租。因此,在同一块土地上发生丁大租户、小租
户、佃入的二层土地所有关系。富强的大租户往往拥有土地干里以
上,支配着佃人数百户,每年从农业收成,抽租一成,坐收巨大数目
的租款,有的养私兵,设堡案。小租户直接控制着土地,召募移民种
植,每年从佃人抽其收成的五六成租款。佃人实际上受着大租、小
租和田赋三层剥削。
由于农民的辛勤劳动,开垦面积从清洁台初的18万多甲,到
清治台末(1894年)扩大为约45万甲。稻米产量激增,“所出之米,
一年丰收.足供四五年之用”。台湾岛内自给之外,大部分运销大
陆,解决闽南、粤东等地民食的困难,还供应闽南的军粮。台湾成为
中国海上的一大粮仓。
台湾有南糖北米之称,以浊水溪为界,北部是产米地带,南部
以种植甘蔗为主。18世纪初出现使用牛力和人力的新制糖方式,
加速了蔗糖产量的增加。台湾蔗糖运销天津、上海各地之外,还输
出日本、南洋等地。
台湾符米搪运销大陆各地,从大陆运返衣料和磁器、纸张、药
材等日用品,海峡两岸的贸易日益增长,岛内商业也繁荣起来。随
之,18世纪初出现被称为郊的商人同业组织,以维护相互间的利
益和共同的信用。台湾内部的商业同业组织被称为内邦,如米郊,
糖郊、布郊、茶郊等等。进出口贸易的同业组织被称为外郊,在台
南、鹿港相题甲(今台北万华)三大港口,各组织几十号行商,给天
津、上海、宁波、金区、漳泉、香港等地配运货物。
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台湾开放安平、淡水和打狗(今高
雄)、鸡笼(今基隆)为对外通商港口,英法美德等国商人相继云集
台湾,设商馆、建仓库,各国商船来往日益增加。外国商人垄断了台
湾的进出口贸易,改变了台湾的商品生产和流通。台湾由行郊形成
的微弱资本积累成为外国资本经营的经济基础。
台湾对外贸易,主要进口鸦片7G口茶叶、樟脑、糖米等。台湾
进口鸦片,1864年为9.5万斤,1880年达57.9万斤,进口金额占
进口总额的69%,英国商人从印度运来这些鸦片,获取巨额银两G
台湾吸烟者达50万人,当时台湾人不过250万人,平均每五人汗
就有一人吸鸦片,其人数之众,耗银之多,居全国首位。台湾茶叶生
产空前发展,茶叶出口,1866年仅18万磅.1894年增为2千万磅
出口金额超过蔗糖而跃居首位。制茶和茶叶出口资金,主要来自厦
门的英国汇丰银行。银行以低利贷款给各大洋行,洋行转贷给妈历
馆(买办),再转贷台湾荣行。荼行以这些贷款向各地茶农定购安
口卜向洋行交纳实物。外国洋行通过妈振馆,进行高利贷剥削,又整
纵茶价,控制丁台湾茶叶的生产和贸易。台湾樟脑,一向占世界衫
脑生产的绝大部分。清政府对樟脑施行专卖制度。1868年,英国K
炮舰迫使清政府,允许外商在台湾自由来购樟脑。外商还贷款给当
地人或以当地人名义制造樟脑,从而控制樟脑的生产和出u。
外国资伞入侵台湾的向时.列强屡次侵台,使清政府认识到必
须加强台湾的防务和建设。1874年在日本借牡丹计事件侵台后,
清派政府大臣沈获帧到台湾办理海防。沈僳帧废除大陆人渡台禁
令相隔离“番汉”的封山令,募民开发边区和山区;筑炮台,没火药
局等加强防务;铺设厦门与台湾问的海底电线等,进行了台湾近代
化改革。188;年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决定台湾建省(1887年正式成
立),任抗法有功的刘锦传为台湾巡抚,刘铭传进行r广泛而大胆
的改革:(1)增设府县,划全台为二府十—县二厅一州。(2)兴建炮
台,设军械机器局.巩固陆海防。(3)在山区设抚垦局,招抗原住民
800社,约16万人。(4)火建鸡笼新竹段铁路,架设鸡笼至台南的
电报线,还没邮政局、发行邮票等,改善了交通通讯。(5)兴办新式
企业,设立煤务局,樟脑硫磺总局,采用新式机器和方法生产。(6)
创办西学堂、番学堂,提倡新式教育。这一系列近代化改革,使台湾
社会经济面貌焕然改观。台湾近代化在日本占据台湾(1895年)之
前就开始了。
(五)文教事业的发展
清政府在台湾建立文教事业,传播了中国文化。在府县厅各没
儒学,作为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清政府从1684年开始在各地设立
官办的社学,从1706年出现官民义捐的义学,就读者不收学费,除
这种初等教育机关外,还有一种官民捐资合建的中等教育机关
— 书院,在各府县先后建立了23所,清代台湾教育事业的发达,
对台湾备方面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清政府还从1687年起,在台湾施行考举制,学员考入县学成
为生员(秀才>的人,可到省参加乡试,考举人,进而到京师参加会
试(中央级考试),考贡士,再经殿试(皇帝主试)为进士。员士也可
参加选拔,任知县(县长)。在清朝时期,台湾汉人考上文武进士29
人,文武举人达535人。按时期,统计如下:
清治台初期,台湾还没有文进士,但文举人已有15人,18世
纪中叶后,台湾文教事业逐渐发达,考上进士、举人者显著增加,到
19世纪后半叶文进士举人竞达118人,反映了今国文化己在台湾
生根。
按清政府的任官制度,除了学官(教育主管)和少数地区的武
官,都有回避本籍的规定。台湾府的士人到福建省会考举人,回祖
籍,修建祖词,置词、学田,修族谱;中举的又进京赶考,在北京置产
设郧。台湾的举人、贡生、进士分别被派到全国各地任官治事,各省
人才也分派到台湾。因而在台湾除了少数武官是台湾人外,文官全
是大陆人。这是官员回避本籍制度的结果,并不是对台湾人的歧
视。通过考举制度,台湾士人和全国各地士人共同参与了全国的政
治、社会、文化活动。
t六)“三年一小乱五年一大反”
台湾是汉族移民的新天地,在垦拓过程中,产生开拓者之间和
开拓者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利害冲突,常常酿成武力斗争,俗称
台湾“三年一小乱、五年一大反”。这些武力斗争事件有台湾社会的
和时代的背景,不能一概而视为游民作乱,或农民起义,或民族革
命。按其性质,可分为如下二种:分类械斗和官遏民反的反清斗争。
台湾汉族主要来自问路两省的不同府县。早期的居民往往按
地绿关系居住在一起,从事开垦和耕作。他们因争地、争水而引起
不同祖籍之间的矛盾,闽(福佬)粤(客家)之间,漳泉之间的分类械
斗时常发生。据统计,清一代212年间,有文可据的械斗有28次之
多,约8年就有1次械斗。械斗常造成社会不安,也被清廷利用来
镇压反清斗争,为害很大。
清代,台湾基本上处在开发阶段,荒地较多,地租不算太重,地
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不十分尖锐。但清政府吏治的败坏公台湾极
为严重,清官员也承认,“各省吏治之坏,至闽极矣,阅户吏治之坏,
至台湾而极”。因而台湾人民与清官府之间的予盾比较尖锐。有文
可查的大小反清斗争事件.约达40次,约5年就有1次反清斗争。
他们被官府所迫,捐竿而起,反对清官府。
在众多民变中,有9次较明显地提出反清n号的武装起义。其
领导入主要是地方豪族,参加者大多是佃户、游民、差役以及小地
主。其中规模大,影响全台的有未一贵、林爽文和戴潮春起义。
1721年来一贵因官府杀害伐木工人,在风山率众起义,以反
清复明为号召,全台响应,起义军发展到数万,进占台湾府城,不到
一个月,控制了除北部淡水之外的全岛。朱一贵建立政权,建元永
和,恢复明制,宣称“横渡大海,会师北伐,饮马长城”。清政府派兵
6000入台,以炮火镇压T起义军。朱’贵被俘,押送北京就义。
林爽文是反清秘密结社——天地会在台湾北部的首领。1786
年因官府缉捕会党,林爽文率众起义,控制了台湾北部,建立政权,
建元顺天。风山天地会首领庄大田起兵响应,与林爽文一起围攻台
湾府城,声势大振。清政府大为震惊、从大陆各地调兵万余人赴台
镇压。1788年林爽文被俘,押送北京就义。起义历时一年又三个
月,乾隆将镇压这次起义列为他的“十全武功”之一,可见这次起义
对清政府影响之大。
1862年官府派兵到彰化缉捕反清秘密结社——八封会。该会
旨领戴潮春见机率众起义,攻下彰化县.自称东王,响应太平天国
起义。戴军乘势围攻嘉义、鹿港、大甲,各地纷纷响应,全台震动。清
政府相继增兵入台镇压,到1864年戴翔春被俘遇害。
这些反清起义都是官逼民反而发展成为反清起义的,并与大
陆人民的反清斗争有某种关系。还值得注意的是清代韧朱一贵起
义后100年的反情以复明为号召,而林爽文起义后100年r6湾人
民反清而不言复明,已不是单纯的借民族反抗的反清官府斗争,而
是具有社会经济意义的反清统治。
(七)列强侵台
清代前半期,因中国国力强盛,西欧殖民主义各国虽在亚洲各
地抢占殖民地,尚不能侵犯中国,台湾得以约150年的和平发展。
到19世纪,清王朝政治腐败,内部矛盾重重,军备废弛。这时候,首
先完成产业革命的英国,在世界各地占据殖民地,1840年,发动鸦
片战争,侵略中国,其他资本主义列强也相继入侵。
台湾是位于接近大陆的岛屿,可作为入侵大陆的基地,且已开
发,有丰富物产,在台湾鸡笼(今基隆)出产当时的新交通工具蒸汽
船的能源一’煤,因而成为列强垂涎的目标。台湾在17世纪上半
叶,曾被荷兰、西班牙、日本等角远,现在再次成为国际争夺的舞
台。在中国沿海各省中,台湾遭到外国侵略次数最多,受害也最为
严重。
在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侵犯闽浙沿海,同时侵扰台湾三次。
台湾军民三战三捷,打退了英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
京条约》,清政府被迫割让香港,开放五港口对外通商,未涉及台
湾。到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将台湾列为
通商口岸。台湾首次正式向西方开放。英国以台湾为香港上海之
间的中途站,以鸡笼煤供其远东航海之用。从此,各国商船纷纷而
来、分泊淡水、订狗(今高雄)、安平、鸡笼等港口,从台湾运出樟脑、
茶叶及糖、米,向台湾运进“洋药”即鸦片。
鉴于英国占据香港作为对华贸易基地,美国人企图占据台湾,
作为对华贸易的商务站。1867年3月,美国商船罗妹号在台湾西
南七星岩触礁沉没,船员飘至琅Z6,被原住民泰亚社人杀害。美国
政府乘机派兵舰,进攻泰亚社,但被打退。美国转而对清政府施加
压力,让清政府派兵到琅娇谋求解决,领回美国死者遗物。当时美
国海军实力有限,又不敢因台湾问题而开罪于英国,没有道一步侵
犯台湾。
日本也策划侵犯台湾。1871年.清朝贡国琉球(今冲绳)的员
肥遇风飘至台湾南部触礁沉没。船上人员N人被当地原任民壮丹
社人杀害,12人经当地人营救,被送回琉球。因玩球与日本萨摩藩
也有进贡关系,日本认为这是明确琉球为日本届领,向台湾扩张的
好机会,于1874年5月.派西乡从道率兵,进攻牡丹社,遭到顽强
抵抗。清政府也于同年5月派闽船政大臣沈获帧率舰船兵员驶往
台湾,加强防备。一向注视台湾的英美有出面下涉的趋势,于是日
本与清政府于10月签订《中日台湾事件专约》坦清政府赔款五十
万两银,承认琉球属日本、日军才撤出台湾。
法国于1881年8月因越南问题与清政府开战。法远东船队司
令孤拨率海军袭击福州马尾,击沉清南洋水师全部舰船,控制台湾
海峡,进犯台湾鸡笼、淡水。台湾守军在台湾军务督办刘铭传指挥
下奋勇反击。1885年3月,法军攻占澎湖、决定以澎湖为法国在西
太平洋的海军基地。不久,孤拨病死于澎湖,在法国国内主和派得
势。1885年6月,在英德美三国调停下,中法签订《越南条约》,清
政府承认越南为法国殖民地,保全了台湾。法军撤出澎湖、鸡笼,只
留下在鸡笼附近的法军700多名阵亡者碑和澎湖的孤拨墓。
中日甲午战争围朝鲜问题而引起,却导致割让台湾给日本。
1894年7月,D军乘朝鲜东学党之乱,进攻驻朝清军,处处打败清
军,11月占领辽东半岛,在海上击毁了清北洋肋队,18明年3月侵
占澎湖。列此,清政府主和派得势,于1895年4月与日本签订了
《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澎沏,赔款2亿两银。因割让辽
东半岛会影响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利益,俄国即伙同德国和法国进
行“三国干涉”,让日本以增得赔偿额而放弃辽东半岛。关于割让台
湾,列强中利害关系最大的英国正与俄国在远东争衡,他认为中日
战争后可助英抗俄的是日本;美国对台湾有野心,但与日本关系亲
密;镕国希望日本能在远东牵制俄国;俄国的利益在中国东北,不
在台湾,法国与俄国有同盟关系,列强都无意干预日本割取台湾。
--
http://www.5see.com/demo/gif/rwl/stars/stars1.gif
http://realclimax.myrice.com/kofgif/SHERMIE-3.gif
人活一辈子,很多事情我们无奈,很多事情,我们主宰,很多人伴我们一生,更多的人我们擦肩而过,很多次我们成功,更多次我们失败,生命本来就是这样,不是谁能去控制。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8.9.29.18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6.40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