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强国建议——关于成立中华联邦共和国的若干构想(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15日21:56:47 星期二),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aiwanchannel 讨论区 】
【 原文由 tst 所发表 】
时事论坛 主题:5238 文章:9955 【本版精华】【转 寄】
标 题 强国建议——关于成立中华联邦共和国的若干构想(转)
时 间 16:51 05-15
作 者 leutron (破锣)
强国建议——关于成立中华联邦共和国的若干构想
台湾问题近来已经是个热门话题。随着李登辉一个又一个接近台独的主张出笼,也由于
主张台独的民进党、陈水扁上台执政,国内一片喊打声,不但电视上各类“专家”侃侃
而谈“我们一定能打赢”,就连平时刊登“浴盆女尸”“灵与肉的交易”之类的街头小
报,也不甘寂寞,纷纷爱起国来,狂登《一定要早打、大打》《武力解决台 湾问题刻不
容缓》一类的“爱国”文章了。
台湾真的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了么?
我赞成这样的分析: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是政治的继续。所以,归根结底,战争是为政
治服务的。台 湾问题归根结底是个政治问题,战争只是它的一种解决方式而不是唯一的
方式。由于战争意味着破坏、流血、死亡,我对战争一直是持反对态度的,除非祖国遭
到侵略,除非有人强行把战争加到我们头上,除此之外,我反对一切战争。
一、和平统一并没有走上绝路。
1、台湾是个政治实体是个客观现实。事实上,事到如今,即使民进党、陈水扁上台,台
湾也没有宣布独立。有人会说,台 湾事实上正在走向独立。我持相反看法,因为自蒋介
石溃逃台 湾后我们根本没有对台 湾实行任何意义上的治理,从那时起,台 湾一直在事
实上是独立的,不存在“走向独立”一说。“一个中国”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只是对
“中华”这一概念的认可。直到目前,李登辉、陈水扁之流也不敢动这个国号。真正的
现实是:两岸都同意“一个中国”的提法,都认为台 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存在两个政
府。
2、从最近的朝韩峰会可以看出,即使意识形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的国家,在民
族大义的旗帜下,也能够找到共同点。朝鲜半岛被誉为“冷战的最后前沿”,一年前还
在黄海发生过激烈的海上冲突,可今天,一样能够坐到谈判桌旁,一样举杯、拥抱。小
小的朝鲜民族能够做到这样,那么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个泱泱大国就不能够有此胸
怀了吗?同一个民族,为了所谓的统一拼个鱼死网破是不明智的。朝鲜战争的教训告诉
我们,在许多情况下动用武力得不偿失。
二、我们并没有资格“武力解放台湾”。
我不赞成很多人发出的“一定要武力解放台湾”的言论和思想。什么是解放?解放是指
让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民生活更好,推翻反动独裁的统治 。我们应该想一想,我们能做
到吗?
1、从政治上,台 湾已实现了民主,不管我们怎样讨厌李登辉、陈水扁,他们毕竟是台
湾人民自己选出的选择。至少我们应该承认,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只有台 湾省的人
民才有选择自己领导人的权利。诸位爱国者,我们有吗?有人说,台 湾民主政治是黑金
政治,腐败的很。可对照我们自己,我们比他们 强吗?跟我们的腐败比起来,他们的黑
金可以算白金了。
2、从经济上,台 湾的人均GDP是我们的5倍,生活水平高出许多,改革开放以来,台商
到大陆投资给人口众多的我们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给国家提供了很多税收。如果真向
某些人所说的“武力解放”了它,我们会给台 湾人民带来幸福的生活吗?会给我们自己
带来幸福吗?
3、从军事上,也许我们可以获胜,但是,以我们的战争技术,这场战争一定残酷激烈,
中国东南沿海蓬勃发展的经济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香港、上海这两颗明珠也会失色,
无论是大陆人、台 湾人,死去的全是中国人。谁会高兴?日本人、美国极右分子,那些
以“妖魔化中国”为职业的人,他们会说:“看哪,我没说错,中国人确实是妖魔”,
我们的进攻,是他们苦心积虑营造孤立中国、遏制中国的最好注脚。
4、从道义上,台 湾大多数人不主张台独,尽管日本狗特务李登辉多年来一直苦心营造
台独气氛和舆论,但主张台独的陈水扁也只获得39%的选票,即使这39%,也有一部分是
出于对国民党的厌倦,如果我们政策得当,这部分人可能会进一步分化。绝大多数台 湾
同胞之所以想维持分治现状,是出于对我们的恐惧。为什么?因为我们自身并不那么好
,并不那么有吸引力。台 湾人不相信一国两制,那是因为我们言而有信的时间少(从1
978年到现在),言而无信的时间长。武力解放带给我们的,势必是“2000万双仇恨的眼
睛”和国际上的空前孤立,这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是不利的。
对目前流行的武力解放台 湾的言论,我感到深深的忧虑。尽管目前来看政府没有真正想
动用武力,但我不知道,他们的忍耐限度有多大。李登辉等疯狂叫嚣台毒的人,之所以
一再挑起事端,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日本杂种和日本奴才,挑起战争,削弱中国,是他
们的梦想,武力解放,不正是遂了他们的愿吗?
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想使祖国变得更强大、更民主,我希望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停止相
互的谩骂和攻击,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
三、李登辉的下台有利于和平统一。
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仇恨来源于人们的互不了解。由于两岸人民在互相隔绝的条件下
生活了50年,无法进一步了解对方,特别是两个敌对的政权,出于自身需要,总是把对
方描述得一团漆黑,两岸同胞对对方的了解只能通过这些不那么客观的宣传与舆论。例
如1994年千岛湖事件后,日本狗特务李登辉立即以此事大做文章,把大陆描写成匪盗横
行的罪恶之地,从此之后相当一部分台 湾人转而支持台独主张。这种互不了解导致了对
对方的误解,因此一个要“统”,一个要“独”,双方离和平统一的道路越走越远,离
战争越走越近。
提到台独势力的猖獗,就不能不提到李登辉的作用。李登辉被证明可能是个日本人,对
祖国自然没有任何感情。由于李登辉执政时,开放党禁,民进党势力开始膨胀。民进党
是个主张台独的政党,李登辉的国民党表面上主张统一,实际上主张台独,对党内主张
统一的势力疯狂打压。这样,台 湾政坛上出现了两个“台独党”,一个是面上,一个是
暗中。这对实现和平统一十分不利。
虽然3月份的选举民进党获胜,但是由于李登辉的下台,导致了台 湾岛内统派与独派的
阵营分化。宋楚喻的新党、连战的国民党正在朝“统”的道路上迈进。以今年选举结果
来看,宋与连合计占了59%的选票。统独阵营的分化导致陈水扁上台后不敢提出激进的台
独主张以触怒大陆,反而在若干问题上显得比李登辉更明智、温和一些。所有这些变化
有利于实现和平统一。
四、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实现两岸“双赢”的和平统一。
台 湾与祖国大陆的主要分歧在于台 湾自认为是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大陆自认为是
“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双方在各自政权的合法性上僵持不下。事实上,台 湾问题是
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是原来的“中华民国”的残余势力盘踞台 湾岛造成的。这个问题
类似历史上的东晋、南宋、南明政权,武力统一、继续把内战打完是个办法,可是不是
好办法。可以考虑用联邦制来解决这个问题。雅科夫的构想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
华民国的基础上建立联邦制的“中华联邦共和国”,双方均不放弃国号,以平等的联邦
成员的身份加入这个联邦,设置一个过渡期,过渡期内双方承诺均不把对方再作为假想
敌,承诺加强经济、文化合作与联系。联邦中央设立联邦委员会,由双方各自选派人数
相等的代表组成,在重大问题上有一个交流与磋商的场所。在过渡期内双方维持各自对
军队的领导,但要加强合作与交流。过渡期内在联合国仍然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一
个席位,不允许台 湾加入联合国。对外政策上,台 湾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不能
够(也不必要)再搞“金钱外交”。在经贸合作上,台 湾必须彻底放弃李登辉“戒急用
忍”的阴险策略。
成立“中华联邦共和国”只是迈向和平统一的第一步,一开始双方必然存在一个矛盾尖
锐、分歧巨大的磨合期。但是,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台 湾资本必然流向大陆,因为资
本并不在乎意识形态的分歧,哪里有利润,哪里就有资本。台资进一步流向大陆,是由
大陆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陆广阔的市场前景决定的,一放松管制,台资必然会拥
向大陆。台资进来,可以增加数百万、数千万个就业机会,可以有效地部分解决我国劳
动力过剩的问题,同时经济纽带的空前加强,无疑会使台 湾与祖国大陆的政治联系空前
加强,双方了解程度和信任感会进一步加强,随着交流的深入,双方会产生大量的通婚
现象,产生新的血缘纽带。到一定程度时,就是再出10个李登辉也无济于事了。
成立“中华联邦共和国”,我国将以一个宽容仁慈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有助于吸
引海外华侨回国投资与建设,有助于借鉴台 湾发展经济的经验加强我国现代化建设,有
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可以对新加坡这样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产生吸引力,
无论如何,有祖国作后盾是这个小小国家的福气;也可以对蒙古这样曾属于中国的国家
产生号召力,使它认识到加入这个联邦,既可以保持一定意义上的民族独立,也可以获
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五、结论。和平统一要双方拿出诚意,也要双方让步与妥协。只要双方本着以民族利益
为重的原则理性讨论、求同存异,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就不再是遥远的梦想,而是近在
咫尺的现实。
签名档
来 源 ※亿唐盛世 BBS
功 能 【转 寄】 【返 回】
--
饱学之士大多拘谨守礼,肤浅之辈大多腾嚣猖狂,李敖博学直追锺书,狂癫不让梦
露,真言与呓语齐唾,风雅与风泼共舞,若仅以此标准相衡,自视为“五百年第一人”
,倒也并不唐突,何况锺书不屑与他论列,梦露的两只“大奶奶”又摇向别处去了。谈
论李敖的难处在于,他在当代中国缺乏可资比较的参照物,所以命中注定只能自说自话
,自弹自唱。他的可敬在此,可悲亦在此。
---------《齐人物论》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mtlab5.hit.edu.cn]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parkle.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0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