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ian (星辰), 信区: Green
标  题: 二○○五年视距外空战时代台海上空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Nov 14 14:22:20 1998), 站内信件

发信人: Greeting (excuse), 信区: Hongkong 
标 题: 二○○五年视距外空战时代台海上空?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Thu Oct 1 04:44:53 1998) , 转信 

发信人: Kernel (摩!诃!无!量!), 信区: military 


编者按:本刊在这里摘录了一篇发表于北京出版的通俗军事刊物上代表台湾军方 

观点的文章,以飨对现代军事技术感兴趣的读者。在这里读者肯定会觉 

得奇怪,为什么北京会发表一篇指称中共在二○○五年前无法取得台海 

上空空中优势的文章;在这里读者还能看到美国人在对台军售方面不怀 

好意,他即想箝制中共,但又不愿意彻底帮助中国的民主力量。 

读者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北京的学院派军人反对武力攻台,他们所 

持的理由是:在二○○五年之前,中共不可能取得攻台作战的军事优势 

,但他们的意见在共产意识形态的桎酷下无法表达,于是抛出了这篇台 

湾军事分析家撰写的文章,用以嘲笑中共决策者对现代战争的无知,由 

此读者亦可窥见共产军内围绕“解放台湾”问题展开的明争暗斗之激烈 

。 

至于美国人,读者从台湾军方的叙述中可以再次证实以下的论断:美国 

的一切政策考量都是从它的国家利益出发的,美国既不想看到一个强大 

的共泄膊幌肟吹揭桓銮看蟮拿裰髦泄M泄址至岩匀?

保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地位。中国人必须清醒地认识,要想实现 

民主建国的理念,首先必须立足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国际援助应该是第 

二位的,就象台湾自行研制“经国”号战机那样。 



-------- - ------- - -------- - -------- - -------- 



一、大陆空军远距空战能力 



* 苏-27 



对台湾而言,除了苏-27 的空中格斗性能外,最大的威胁来自其航程。由于其高 

- 低 - 高的作战半径(在大陆本土时以经济高度飞行节省燃料,出海进入台湾防 

空监测网後低空渗透,返航进入大陆後再高飞)超过一千千米,并且不用挂载副油 

箱,而能将机上十二个挂架全部用来挂载武器,因此苏-27 可以从台湾防空监测网 

侦测不到的大陆内陆机场起飞,绕着监测网的边缘从台湾东部或东南部偷袭,在台 

湾上空滞留一小时以上。或以挂载的八枚中程空空导弹和四枚短程空空导弹持续应 

付多场空战,为攻击机的到达清除空域,并维持空中优势直到攻击机群离去;或混 

合挂载对空对地武器,先取得空中优势後转而攻击地面目标,实施战术轰炸与战场 

阻断;也可以混合挂载反辐射导弹与空空导弹,做防空压制与维持空中优势之用。因此,台湾空军的防空部属势必受到苏-27 可能的迂回攻击的牵制,使其兵力分散 

到台湾东部空域,削弱了西部濒临大陆第一线战场的预备队数量,而台湾往来太平 

洋的海军军舰也就不能完全避免遭受其攻击。 

在现代空战中遂行任务,重要的是能在视距外空战中生存下去。总数约八十架的 

苏-27SK 是大陆在二○○○年以前唯一能完成战备的苏-27 系列。该机机载雷达的 

型号为N-001 ,是大陆空军取得视距外空战能力的始祖。N-001 雷达的视距外空战 

导引能力较原始,虽然可同时追踪十个目标,但一次只能引导一枚R-27中程空空导 

弹攻击一个目标。由于早期俄制第四代战斗机机载雷达的俯视能力并不强,或许这 

也是俄罗斯在其三种第四代战斗机(苏-27 、米格-29 、米格-31 )上加装红外线 

侦测器,以强化其追踪低空飞行目标能力的原因。因此,台湾的F-16和“经国”号 

只要保持在较低空域,借雷达地面杂波的掩护是可以先发制人的。在生存性方面, 

苏-27SK 上配备有翼端干扰器,而优异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使其机身虽大,但灵活性 

却极佳,可以配合电子干扰躲避敌方中程导弹的攻击。 

在二○○○年後,大陆空军将陆续装备的二百架歼-11/苏-27SMK和六十架 

苏-30MK ,则装备了真正有第四代水准的ZHUK-27 雷达,探测距离为向前目标一百 

千米,後向目标五十五千米,可同时追踪十个目标,并引导R-77导弹攻击其中四个 

目标。作战能力与台湾的“幻影”2000上装备的RDY 雷达相当。ZHUK雷达的特别之 

处是其天线可作左右九十度扫描,超过西方雷达的六十度。虽然增加扫描角度?

没有增快扫描速度的做法在飞机的攻击阶段作用不大(在实战时雷达一般只需做左 

右三十到四十五度扫描,以保持资料更新率),但在与敌机保持侧面方位以躲避敌 

机雷达侦测时,如果雷达能在六十到九十度范围跟踪敌机,虽不易进行攻击,但至 

少有助于飞行员判明情况并进行决策。 

大陆现有的中程空空导弹是R-27,此型导弹的导引方式为中途数据链加惯性导航 

,末端为半主动雷达制导,是一种先进的引导方式,与最新的AIM-7P相同。大陆还 

未装备,但势必会装备的主力中程空空导弹是R-77,它特别的栅状尾翼使其运动性 

能和MICA相当,而较大的导弹发动机又使其射程略超过AMRAAM,而且,俄罗斯还有 

更引人注目的超远程空空导弹。 

除了R-27外,大陆仍未放弃自行研制中程空空导弹的努力。早期发展仿制麻雀导 

弹的PL-10 配备在歼-8上,近年来又发展了PL-11 。由于取得了意大利蝮蛇导弹的 

单脉冲寻标器技术,其性能应和AIM-7M相当,电子技术上领先但射程较短。 

在近距离空中格斗中,欧美战斗机则占不到便宜。因为苏-27 上的NSTs-27 头盔 

瞄准具与R-73导弹配合可以攻击左右六十度以内的目标。在德国F-16与米格-29 的 

多次模拟空战中证明了这一点。 

因为俄制战斗机射角的大幅增加,使其可以在迎面相向或高G 转弯等通常无法攻 

击的位置进行射击,而且具有九比一的高交换比,即使运动性能优良,无挂载的 

F-16对抗装上两具副油箱的米格-29 时也无济于事。而高攻角又是苏-27 一项引人 

注目的性能,使其在不断翻滚後仍能咬住因为空速太低而无力运动的敌机。俄制战 

斗机的这些特性使西方国家深受震撼,进而开始发展新一代格斗空空导弹的研制。 

苏-27 几乎融合了所有第四代战斗机的先进技术,但以第五代战斗机技术水准来 

衡量,其气动力设计也正是其弱点。除了机身太大以外,分离的发动机仓增加了表 

面积与外表的凹穴,高耸垂直尾翼和暴露出发动机的笔直进气道,以及全部使用金 

属材料制造的机体,从隐身技术的角度来看就成为最差的示范品。在台湾空军眼中 

,苏-27 最大的缺点就是因其具有太大的雷达截面积而容易被雷达锁定。 



* 歼-10 



歼-10 的原型设计源于以色列“幼狮”战斗机。基本是F-16的机身与JAS-39机翼 

的混合体。原本“幼狮”的设计是以较大的内部空间来装载较多的燃油,以高强度 

的机翼来挂载较多的弹药以执行战场阻断任务。但观察家以为大陆空军视夺取制空 

权为首要任务,故利用前翼及双三角翼取得较好的高速性能以做高速拦截之用。但 

笔者以为,若执行本土防空,歼-10 的大小还可胜任。但要执行敌境上空夺取制空 

权的任务,歼-10 的能力则十分有限。 

由于大陆已经有苏-27 可以执行夺取制空权的任务,因此,大陆可能会采用美国 

空军的作战模式,即让F-15一类的双发战斗机维持空中优势,让F-16一类的单发战 

机进行低空轰炸,并在必要时进行自卫空战。尤其是当大陆空军放弃轰-7计划後, 

已经没有现代攻击机可用,歼-10 的对地攻击能力就更加重要了。 

在以色列的帮助下,歼-10 是大陆自行研制的第一种脱离第三代战斗机样板的第 

四代战斗机。从其选择的推力为一万两千两百五十千克的AL-31F发动机可知,其空 

重应与F-16一群,为七到八吨。由于歼-10 继承了F-16的机身,也就仅有一个小机 

鼻。原本歼-10 计划使用以色列的FLBLT EL/ELM-2034 雷达,与APG-66技术水准相 

当,属不具备视距外空战能力的早期俯视雷达。但在俄罗斯提供ZHUK雷达後,大陆 

已经采用俄制雷达。ZHUK-27 原本是侦测距离在一百千米级的远程雷达,不过,由 

于歼-10 机鼻不大,其雷达改型重量只有一百八十千克,远远低于歼-8IIM 装备雷 

达的二百五十千克重量。其侦测距离亦会相应缩短至五十千米左右,但至少应和 

ZHUK-8一样又同时跟踪八个目标,并攻击其中两个目标的能力。因此,歼-10 基本 

对空武装应是两枚中程空空导弹和四枚短程空空导弹。值得注意的是,大陆已经完 

成了可俯仰四十度、左右正负六十度的头盔瞄准具,并搭配PL-9空空导弹,在近距 

离空战中已有第五代战斗机水准。 



* 三代半战斗机 



在冷战尚未结束之前,西方国家处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作出向大陆出售先进 

战斗机和技术的决定。以至于当初台湾“经国”号的最大假想敌是“幻影”2000。 

但当时大陆财力有限,没有购买西方国家的先进战斗机,而是以第三代战斗机为基 

础,改良出三种三代半战斗机,它们分别是:有视距外攻击能力的重型拦截机 

歼-8II;便宜的轻型战斗机歼-7III ;中程战斗轰炸机轰-7。然而,在大陆大量购 

进并生产俄制战斗机後,其新一代主战飞机的阵容变为:重型战斗机苏-27 ;轻型 

战斗机歼-10 ;战斗轰炸机苏-30 。尽管如此,大陆主战机原有的阵容并未消失, 

而仍旧得到有限的发展。 

歼-8II基本上是以歼-7为基础,改用两侧进气以空出机首空间安装大型雷达,并 

采用双发动机以加大机身提高航程的设计发展而来的。在此种设计思想指导下,虽 

然解决了飞机的航程和安装大型机首雷达的需要,但却付出了机动性低劣的代价。 

歼-8IIM 是一种改良机型,其安装的ZHUK-8II雷达性能差与ZHUK-27 ,侦测纪录 

为向前八十千米,向後四十千米,只能同时攻击两个目标。尽管如此,歼-8战斗机 

终于拥有了全天候俯视能力。机上可挂载R-27或仿制意大利ASPIDE导弹的PL-11 中 

程空空导弹。头盔瞄准具使其在近战中仍具有威胁性。但是,由于机动性的低劣导 

致其一旦被敌机或者导弹咬住时就很难摆脱。据悉歼-8IIM 是外销机型,但类似的改良型歼-8III则可能在服役中。 

歼-7MG,“G ”表示“改”,其重要的改进就是机首装备马可尼公司的雷达,取 

代原本歼-7M 的雷达。因歼-7机型机首进气锥的限制而无法安装稍大些的雷达,所 

以该雷达的视角仅有左右二十度,探测距离十五千米,完全没有视距外攻击能力。 

但其视角已足够支持运用抬头显示器进行空战格斗,且具备多普勒信号处理的俯视 

能力以支持短程空空导弹和机炮的运用。配备自制的头盔瞄准具以及轻巧的机身, 

使歼-7MG仍是近距空战中可畏的对手。 

歼-7MG和其它上千架歼-8II、歼-7系列、歼-6、强-5一样,致命的弱点是没有视 

距外空战能力。在现代空战中,既使凭借灵活和电子对抗措施设法躲过中程空空导 

弹的第一波攻击,但不部具备第四代战斗机可以系迅速脱离以回避近距格斗或拉大 

距离再次以中程空空导弹进行攻击的能力。故中共三代半以前的战斗机在台湾海峡 

上空没有作战优势。有一种说法是:歼-7可以在空中预警机的指挥下用发射後不管 

中程空空导弹攻击敌机。但是,尽管预警机与作战机之间的数据链可以为战斗机指 

示目标的位置,但其频宽却不能支持制导空空导弹所需的高精确度及迅速更新目标 

位置变化等资料的传输,因此使用价值有限。 

轰-7曾被认为是台湾空防的恶梦,因为其设计目标是以超音速进行低空突防的轰 

炸机。对于十年前的台湾空防能力而言,其威胁不言而喻。但台湾在近些年的二代 

兵力规划中,极为重视超地平线对空监测网的建设和战斗机的俯视俯射能力,因此 

,轰-7的威胁已不再存在。就现代军用航空技术而言,低空突防和对地攻击所需要 

的导航、火控等技术设备远比空战装备来得敏感,这对于中共来说是极大的困难。 

因此,中共已将轰-7用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反舰攻击作战。因为海面平坦,飞机只需 

较简单的无线电高度表而无需复杂的地形雷达就可以作超低空飞行。平坦的海面反 

射雷达杂波又远低于陆地,雷达可以很容易地探测到大型舰船,故轰-7可以在台湾 

空军的作战半径之外,以远程反舰导弹攻击台湾的舰队。 



二、台湾空军远距离空战能力 



* “经国”号 



“经国”号的设计完全是以视距外空战能力为导向,要求装备一具能够多目标接 

战的俯视雷达,并能挂载先进中程空空导弹。该机雷达型号为APG-67(C)ERR,由于 

天线尺寸比其原型APG-67大,故在俯视扫描时的侦测距离应比原型雷达的三十到三 

十六千米远,并有更强的滤除地面杂波的能力。机上的数字式雷达预警器,可以在 

空中数百具高功率多普勒雷达同时开机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而不发生饱和阻塞。 

其新型的激光惯导系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升空准备,从而大大减少了作战准 

备周期。 

“经国”号可载两枚台湾自制的“天剑”二型号中程空空导弹。该导弹采取目前 

只有美俄法等国所掌握的主动雷达加惯性制导技术,使得“经国”号可以在视距外 

同时攻击两个目标,并在发射导弹後立即脱离战场。此外,还可挂载两到四枚短程 

空空导弹,由于采用机腹半埋方式挂载导弹,因此飞机能保持较好的机动性和高速 

拦截能力。 

在飞机隐身技术方面,如不对飞机进气道中的发动机采取隐蔽措施,暴露在敌方 

雷达面前的发动机将会是一个很强的反射源,而这正是苏-27 的一大缺陷。“经国 

”号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发动机进气道为在狭窄的机身中躲避主机舱而向上弯曲後 

才与发动机相接,因此从机身正前方完全看不到发动机,意外地遮蔽了可能出现的 

强雷达反射源,从而大大降低了飞机正面的雷达反射截面积。而这也正是美国在研 

究飞机隐身技术时在B-1B上采取的措施,该机修改进气道後的正面雷达反射截面积 

只有原机的十分之一。与苏-27相比,仅此一点“经国”号就可部分抵消在雷达探测 

距离方面的劣势。 



* “幻影”2000-5 



美国在对台军售中一直提供次等品,如买给台湾的F-16并非其现役的C/D 系列型 

号,而是早期A/B 系列产品。然而,法国却大大地提供了其空军在下一个世纪也将 

采用的主力战斗机“幻影”2000-5。这种被称为DASH5 的新机型改进的重点之一是 

RDY 雷达,以增加对多目标攻击的能力。 

“幻影”2000-5的七点五吨空重与F-16相当,但是,空战模式设计却是至少挂载 

两枚中程空空导弹进行视距外拦截,作战能力与F-18一类的中型机相当。而在 

DASH5 型上,已可挂载四枚中程空空导弹,其空战能力更接近于F-15一类的重型战 

斗机。与苏-27 相比,“幻影”2000-5虽较小较轻,但法国人以较高的工艺水准制 

造出了MICA导弹,该弹拥有一具燃烧时间长、推力大且重量轻的导弹发动机,弹重 

只有俄制R-27R 导弹的百分之四十七,R-77的百分之六十三,以纵列贴身方式挂载 

在重量只有苏-27 百分之四十五的“幻影”机身上,亦不会影响到其机动性。 

DYD 雷达的功率及天线口径尽管不如俄制ZHUK雷达,使其仰视距离难以与俄制雷 

达相比,但RDY 雷达的计算处理能力是美空军现役最好的战斗机雷达APG-70的五倍 

。这主要是增加了系统频宽以适应信号高脉冲重复率的要求,使雷达在俯视时滤除 

地面杂波的能力十分强大,因而可以在较远的距离上,从强烈的地面杂波中发现微 

弱的目标回波,使飞机能在高於敌机的空中位置和导弹的最大射程上先敌发起攻击 

。相反,功率较大的雷达如果不具备较强的滤除杂波的能力,在俯视时只能受到更 

强的地面回波干扰,无法在远距离上发现敌机。为此,雷达只能使用仰视的扫描式 

工作,并仰射导弹进行攻击,此种攻击方式使导弹在上升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燃料, 

因而无法达到应有的最大射程。 

RDY 雷达的侦测距离一直为法国军方所保密,据推测应在一百千米左右,是台湾唯一可以和俄制ZHUK雷达一比高下的战斗机雷达。除此之外,RDY 雷达还有一种特 

别的战术侦察模式,就是用合成孔径技术在远距离上全天候制作高解析地形图,可 

以用来侦察监视大陆机场的部署情况。 

“幻影”2000-5的干扰系统配制有雷达预警系统、有源电子干扰系统和诱饵施放 

系统,并通过机内传输界面使各系统间可以互相传输信息资料,被称为台湾战斗机 

中唯一内置干扰配器配置的豪华阵容。此外,“幻影”2000-5还可以挂载电子战荚 

舱,在左右翼尖有备用的雷达预警天线,垂尾上有分别对地面及空中来袭导弹进行 

干扰的干扰器,而在机首部还设有专门侦测现代主动雷达加惯导空空导弹在飞行过 

程中所传输信号的天线。尽管“幻影”2000-5基于其原型设计已无法采取隐身技术 

,但是,由于机上装备了最先进的电子系统,所以,在未来台湾海峡上空的视距外 

空战中,该机将具有较高的生存能力。 



* F-16 



在美国空军中F-16通常被用来进行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只是在较轻的视距外空空 

导弹AMRAAM开发成功後,才被美国空军更多地用于制空作战。台湾二十年来一直求 

购F-16,以作为其空防的主战飞机,而美国则担心F-16的对地攻击能力太强,其结 

果便是派生处有C/D 型的空战能力,但却只有A/B 型攻击能力的售台F-16。 

美国售台F-16的设计重点是APG-66V3雷达。由于原先F-16只配被短程空空导弹, 

故APG-66雷达不具备制导半主动雷达导引空空导弹的能力。V3型雷达加装了连续波 

发生器以导引“麻雀”导弹,并将雷达侦测距离提高到六十千米左右,以适应视距 

外空战的需要。此外,该机还装备了改良自F-22的电脑,以及和美国现役F-16相同 

的电子战装备。 

美国售台F-16最受指责之处,就是缺乏AIM-120 对空导弹而只有“麻雀”导弹, 

并只能采用阻力很大的翼下外挂方式,与“经国”号和“幻影”2000-5比较起来简 

直一无是处。现代空战中。在视距外攻击地方高价值高性能的作战飞机以迟缓敌方 

的进攻,应是首要任务。因此,台湾仍需向美国争取购买AMRAAM空空导弹。 



三、二○○五年台海上空谁占空优? 



在对台军事布署上,大陆占据着战略和地理上的优势,台湾只能全力防守。就各 

方主战飞机而言,台湾空军的飞机都首先追求一个共同点:视距外导弹攻击能力, 

其次才是机动性。而台空军飞机最大的缺陷是没有偏轴格斗攻击的能力。在大陆已 

经自制或外购头盔瞄准具,并计划采购数千枚能够偏离轴线攻击的导弹的情况下, 

为躲避空中格斗,台湾空军的AIM-7M导弹攻击精度将会降低。而在近距空中格斗中 

,台湾的主战飞机并无优势。 

大陆空军的飞机设计较多样化。除了视距外空战能力外,还有高攻角及偏轴攻击 

能力。虽然苏-27 和歼-8的通病是雷达截面积大,在视距外作战中处于劣势,且笨 

重的歼-8和没有高性能雷达的歼-7在视距外空战中难以生存,但是,在现有飞机上 

开发偏轴攻击能力,这一做法比台湾空军有远见。 

台湾空军现役各型飞机的最大弱点是格斗性能差,这也是西方国家现役飞机的通 

病,故西方国家都在进行积极的改良。在决定飞机格斗性能的重要系统 ---- 头盔 

瞄准具方面,目前俄罗斯的技术比西方领先十年,它可以控制机上导弹及火控系统 

。但是,在进行攻击时机上火控系统和导弹得到的资料却不能反馈给头盔瞄准具。 

目前,西方国家正在开发的是技术上更加先进的头盔显示器,它可以显示被攻击目 

标的信息及飞机状态,飞行员不用离开视线去看仪表板即可进行“头向外”的空战 

操作,而不是“抬头”空战操作。因此,在临界视距作战时,雷达可以指示飞行员 

应该往哪里看以便尽早发现目标,从而取得空战的主动权。法国已经为 

“幻影”2000发展了TOPSIGHT系统,而F-16有较成熟的以色列系统或更加先进的美 

国系统(JHMS)可用。 

在空中预警机方面,台湾的E-2T是世界一流机种。大陆目前最可能的预警机计划 

是以俄罗斯的伊尔-76 加装以色列的相控阵雷达。 

在後勤供应方面,台湾空军主战飞机种类不多,来源却各不相同。重要的零部件 

供应来自三家不同的公司,且不能互换使用,致使後勤作业复杂化。大陆的新型作 

战飞机种类多,但重要的零部件来源只有俄罗斯一家,互换性强。因此,在战争中 

後勤作业相对较简单。 

在二○○五年以前,台湾肯定可以拥有一百九十架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经国 

”号和“幻影”2000-5,以及一百五十架虽落伍,但可以升级的F-16。此间大陆夺 

取空中优势的机种可达一百二十架较落伍的苏-27SK 、几十架歼-8III 、一百架左 

右先进的歼-11 。这些机种和数量明显不足以对台作战。因此,问题的关键是需要 

生产多少歼-10 来祢补不足。如果要达到决定性的对台空中优势,至少需要生产二 

百架以上,而歼-10 在一九九七年试飞,至少也要到二○○○年才能大量生产。在 

同时进行歼-11 的生产情况下,歼-10 能否达到每年四十架的生产速度尚值得怀疑 

。因此,就台湾而言,台湾海峡上的空中优势尚可以维持一段时间。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7.4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1.62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