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台军防守战略构想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Oct 16 12:33:18 1999), 转信

台军防守战略构想
世纪之交,台军随着采购法国的60架幻影2000—5型战斗机的全部到位,加之其防空体系
日益完善,为了在21世纪与我继续对抗,其作战思想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由注重
“地面决战”转向注重“海、空决战”和“前沿防御”;由重视“独立固守”转向“固
守与快速机动”相结合;由重点准备“抗登陆”作战转向“反封锁”、“抗登陆”作战
并重。明确提出了“战略上持久,战术上速决,以制空、制海为首要”的攻势防御的战
略构想。
注重联合作战,突出海空打击
海湾战争结束以来,台军各级都加强了对战争经验教训的研究,其分析认为:在未来作
战中,海、空军已由过去的辅助军种演变为能进行战略打击和争取作战主动权的重要力
量,海、空军在反封锁、抗登陆作战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地面作战”作用有所降低,
明确提出要以“空中防卫、海上防卫、陆上防卫之优先顺序充实战力”,强调并推动以
技术、质量建军为中心的“精兵”构想。
空军方面,主要以远程监视、早期警戒的方式,拦截对方入侵的飞机,控制海峡及本岛
地区的局部制空权,力争将我方的空袭兵器击毁于距本岛尽可能远的海面上空,协同海
军和陆军将对方的主力歼灭于海上和近岸水际滩头。同时,以部分作战飞机实施“反制
作战”,突击大陆东南沿海重要军事目标,削弱和牵制我方的力量。其具体设想是:动
用侦察和早期预警系统尽早掌握大陆军队动向;一旦发现我方有使用武力的明显征候,
空军即以部分作战飞机突击大陆东南沿海及浅近纵深内的机场、港口、雷达站、部队集
结地(海)域和指挥所等主要军事目标;以F—16、幻影———2000、IDF等型主战飞机
夺取海峡局部制空权,在海峡中线和中线以西空域寻求战机,并集中局部优势,采取小
规模、多批次的攻击,速战速决,并以火力积极支援陆军消灭正在抢滩上陆的登陆兵。

海军在空军的配合下发挥主体作用,夺取海峡制海权。适时在海上与我方决战,把我方
的主力消灭在海上,并保障海上航道畅通和重要港口的安全,打破我方的海上封锁或破
坏我方的登陆进攻。其具体构想是:当大陆军队对其实施封锁或大规模登陆作战时,采
取以海军制海为主,以空军、陆军制海为辅的策略,夺取海峡局部制海权,集中驱逐舰
、导弹护卫舰、潜艇、反潜机,在空军战斗机、攻击机、岸对舰导弹和岸炮的配合下,
对我方实施海上封锁作战的舰艇或航渡船舶实施多方位的立体攻击;以水面舰艇或潜艇
引导反潜机,或由反潜机引导水面舰艇、潜艇;或水面舰艇、反潜机和潜艇协同反潜,
力求控制台湾岛周围50海里的海域上。
陆军主要负责“地面决战”的任务。台军认为,防卫作战首要的是确保制空、制海权,
但地面决战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后手段。因此,地面守备部队应使“地形、工事与火
力相结合”,在海空军的协同下,“毁敌于滩头”、“歼敌于阵内”,完成防御任务。

根据以上分工,三军在“联合作战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协同作战,发挥“统合战力”,
达成“全军破敌”的宗旨。
重视“前沿部署”,尽力扩大防御纵深
台军在将其防卫战略由“守势防卫”明确为“攻防一体,攻势防御”的同时,进一步加
强了对未来作战样式及战役战术的研究,其分析认为,依据大陆现有的作战能力,战斗
机可在15分钟之内、作战舰艇可在4—6小时之内抵达台岛;大陆军队如在1000多公里的
海岸线上以“万船齐发”的方式强渡海峡,一次可登陆16—17个合成师,这样的话,仅
仅依靠“地面决战将难以抵御强大的进攻”。同时,台军还认为,台湾岛四面环海,纵
深短浅,回旋余地小,战场容量不大,地形复杂,交通易被切断,兵力兵器机动困难,
若将主战场放在本岛近岸水际滩头上或岛上,是难以抵抗优势兵力进攻的。只有把主战
场前推至台湾海峡,才能扩大防御的纵深,增强防御的弹性,达成稳固防御的任务。据
此,台军明确提出了“以不将战场带至台湾本岛为最高指导原则”,突出强调通过加强
“前沿部署”,加紧组建快速打击力量等措施,提高战术攻击能力,做到守中有攻,能
守能攻,以实现把主战场放在台湾岛之外的总体目标。
为了实现其“层层拦阻”的构想,台军的行动步骤是:1.当我方登陆时部队在大陆沿海
集结装载时,其以部分歼击机突击东南沿海浅近纵深的军事目标和部队集结装载地域;
海军的部分舰艇以金门、马祖地区为依托,寻机打击我方舰船;金门、马祖地区守军实
施火力反准备,并辅之以特工进行渗透破坏。2.当我方登陆兵在海上航渡、换乘时,其
以海军为主,在空军、岸基导弹和炮兵火力的协同打击下,对对方实施层层拦阻,力争
将我方主力消灭在海上。3.当我方登陆兵向岸滩突击上陆时,其陆、海、空三军实施立
体拦阻,以火力与障碍相结合杀伤我方。4.当我方登陆兵突击上陆后,其则以坚守阵地
与适时的反冲击、反击相结合,消灭上陆的登陆兵,恢复其防御态势。
“重点设防”的同时,突出分区防守
台军根据台、澎、金、马各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地形特点,将台、澎、金马诸岛按战役方
向划分为7个作战地区,其中金门、马祖和澎湖各为一个独立的作战地区;台湾本岛则以
中央山脉为界,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南、北、东、西各为一个战区;在本岛的南、北
、西部三个作战地区,集中部署了陆、海、空军17个作战师、11个作战旅、5个舰队和5
个战斗机大队,占三军总兵力的70%以上;外岛兵力又以金门为重点,金门部署的兵力
占驻外岛兵力的80%。
特定的地形特点决定了台军的海岸防御中“兵力不宜作后退配置”,其政治、经济、军
心、民心亦不容其作持久抵抗。因此,台军强调,“以有力的防御部队直接配置于海岸
”。台湾本岛地面部队大多部署在距海岸线30公里地域内,海、空军基地也大多集中在
台湾岛西部及澎湖地区,这种“靠前配置”的部署样式决定了陆上决战必然要在浅近纵
深内进行。为此,台军要求“集火力于水际滩头,大量杀伤,消耗登陆兵,不让其在海
岸获得立足点,一旦登陆兵上陆,要坚持速战速决的原则,以进、退、分、合等行动,
形成局部优势,抓住战机迅速组织反冲击和反击,在浅近纵深内与对方登陆部队的主力
决战,尔后各个歼灭登陆部队”。不难看出,台军实现浅近纵深决战的基本手段有两个
:一是坚守一线阵地;二是强调反击与反冲击,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文化报)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