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解放军能否在台海战争中速战速决(7)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Oct 21 18:01:14 1999), 转信

七、登陆部队将直捣台湾
  台湾全岛地形狭长,东部多山地,西部较低平,但为众多河流所割裂。人口和政治
、经济中心基本沿西海岸展开。这种狭长且割裂的地形不利于国军装甲部队机动防御,
但也不利于解放军登陆部队的机械化长途奔袭。所以,台湾地形决定了解放军必须采用
重兵集中登陆和多点轻装登陆相结合的办法,利用国军为地形所割裂,各个击破分兵把
守的孤立国军。
  台独分子喜欢用诺曼底登陆来比较,得出解放军必须一次运送至少300万大军渡
过海峡,才能达到兵家所看重的3:1优势。并声言,考虑到现代登陆作战所需要的机
械化装备,解放军无论如何也拼凑不出来所需要的登陆舰艇、运输机和直升机。这是典
型的纸上谈兵,国军当年丢失大陆和这类似是而非的“专家见解”不无关系。诺曼底的
背后是深远平坦的欧洲大陆,德军除大批海岸守备部队外,主要靠大批德军机械化部队
迅速增援,实现机动防御。要不是希特勒固执己见,不让隆美尔调动机械化预备队,诺
曼底之战的历史可能要重写。如前所述,台湾的地形决定了国军无法实行以重装甲部队
为主的深远机动防御,而只能以分散的“小而全”的以步兵为主,实行分兵把守。国军
其实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新近组建的空中联兵旅,意图即在于克服地面机动之不便
。国军也在积极向美国求购新型的M-8轻型坦克,目的也是要增强克服河流和丘陵障
碍的能力。不过,空中联兵旅的生存取决于制空权,在没有或只有有限制空权时,大量
出动以直升机为主的空中机动部队是极不明智的。M-8轻型坦克的105毫米炮火力
不错,但对付T-85II/III和T-90II一级的现代主战坦克仍显不足,装
甲防护更是明显不足,挂上附加装甲模块都不够。这是因为其设计是以装甲侦察和为伞
兵和轻步兵提供直射火力为主,并非用来替代主战坦克。面对主战坦克时,M-8的基
本战术是利用其机动性回避交战;万不得已时,避开正面,实行迂回,从侧后偷袭。战
时,限于狭窄地形和浅近的战术战役纵深,国军不一定有地方实行这种迂回战术。解放
军的装甲部队也不见得会大意到孤军深入,侧后尽露,让国军有可乘之机。M-8不加
挂附加装甲模块时,装甲防护只可挡住12。7毫米重机枪子弹和炮弹弹片;加挂附加
装甲模块时,重量增加近三分之一至一半(视不同附加装甲模块而定),机动性和两栖
性能受严重影响。
  对两军主战坦克的一般性能比较,很多文章已有详尽分析,这里就不重复了。不过
海湾战争结束时,美国为了酬谢埃及的贡献,将欧洲美军封存的几百辆M-60A3坦
克以每辆400美元(运输费另算)的象征性价格卖给埃及;两年前,美国海军陆战队
又为帮助重建海底生态环境,将二百多辆M-60A3倒入美国东海岸,制造人工珊瑚
礁,吸引鱼类回游。看来国军装甲部队的新玩具不说别的,至少美军已根本不把它们当
做正经的武器系统了。
  一般说来,解放军大部队一旦登上台湾岛,战争已经大体结束。当然,在战术上,
解放军对登陆作战仍必须高度重视。如果时间上从容,解放军可走清将施琅的老路,先
下澎湖,再下台湾。先下澎湖有很多战术上的好处:如澎湖守备兵力较少(岛太小,兵
放不多),占领澎湖相对较容易;从澎湖出击,可登陆台湾南部甚至中部,再稳扎稳打
,向北推进。如果国军南援,还可相机在台湾中部什么地方登陆,玩一点“仁川第二”
的招术。先下澎湖还有战略上的好处,解放军已经占领近在咫尺的澎湖这一事实,可能
足以动摇台湾的民心军心,促成台湾防御的全面瓦解。但解放军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逼
降上。
  从速战速决的角度出发,解放军重兵集团应直接在台湾北部登陆,直接攻击台湾的
心脏地带。在理想情况下,应假道澎湖,同时在台湾南部登陆,以策应北路,南北夹击
。但考虑到解放军的实际情况,保障两路登陆大军可能不易,所以除牵制和策应兵力外
,还是应以北路为主。部队不必以重装甲为主,只需要一支精锐的核心重装甲部队,配
备自行火炮和机动防空导弹等,专门对付硬目标;其余的可以配备各种导弹、迫击炮、
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炮的轮式装甲车和越野车辆为主,配以各种牵引火炮和步兵,以增强
机动性、灵活性和减轻运载重量。事实上,步兵和轻机械化部队对城市和山地作战比重
装甲部队更为适合,步兵进攻更是解放军的拿手好戏。如果进展顺利,可以一举而下台
北、基隆,直接端掉台湾的权力基础,瓦解台湾的防御。既使国军仍负隅顽抗,台北既
失,高雄和整个台湾也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一时进攻不顺手,可退入丘陵和山区暂时据
守,接应援军。这不会是金门失利的重演,因为无船可渡援军不继的情况再也不会发生
了。
  空降兵和陆战队将在登陆作战中发挥尖刀作用。解放军的确切空投能力不为外界所
知,但一般相信,算进各种运输机和直升机,一次空投和机降一到二个轻装师应不成问
题。除空运主力如运-7、运-8、伊尔-76运输机和直-8、直-9、米尔-8/
米尔-17和“黑鹰”直升机以外,较老的如运-5、里-2或较小的如直-11、B
O-105等也可运输空降侦察队和突击队。老式的运-5因为低空性能好,对跑道要
求低,其木质构造使雷达特征较小,反而对空中渗透有利。空降兵落地后,可相机夺取
一两个机场,以接应带重装备乘运输机突击着陆的后续部队。或配合突击着陆的装甲部
队,夺取机场。在96年台湾海峡导弹演习期间,解放军的空降兵曾演练过突击着陆。
装甲车从尚未停稳的运输机尾部飞速冲出,充分发挥火力、机动和防护的综合优势,横
扫“敌”机场内各种目标,显示了空降装甲兵的巨大威力。空降部队站稳脚跟后,可为
登陆部队作强有力的接应,或截击国军增援部队。年轻的解放军海军陆战队历史不长,
但已在世界各国军界赢得了令人生畏的声望。陆战队可在任何海情、任何海岸,面对强
敌,冲上海滩,站稳脚跟,引导大部队上陆。陆战队的两栖坦克和装甲车在近年多次演
练海上长距离航渡和航渡中射击,获得了可贵的近乎实战的经验。
  在北部登陆重兵集团的同时,解放军还应在中部和南部甚至东海岸,登陆中小规模
的部队,以配备各种导弹和轻型火炮的步兵和轻型车辆为主,牵制和阻截国军机动部队
。这种登陆可以前述快艇隐蔽迅速地实行,配以少量登陆艇,以不与北部的主要登陆部
队争抢登陆船队。
  至于登陆兵力总数,解放军倒不是调动不出一支300万人的大军,而是不需要。
国军陆军常备兵力约三十万左右,除去金门的3万人,马祖和澎湖近2万人,分兵把守
后,能集中使用的机动兵力并不多。保守一点算,解放军登陆三、四十万大军足够了。
国军号称可在战时动员扩充至180万人,这里面水份极大。现代战争已不是随便拉来
一个壮丁,发一支步枪就能打的。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为了证明其国民警卫队的战时
作用,在内华达的国家训练中心,紧急训练国民警卫队的一个装甲旅。但几个月下来,
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把这支部队训练到可以让他们放心上战场的水平。这还是在平时
有定期训练和年度集训的基础上的。再说,战时动员需要时间,预备役部队的组织、配
备和部署更需要时间。台湾没有这个时间。台湾的180万大军只有宣传上的意义,除
在“总统府”前街垒里“誓死保卫台湾共和国”的死硬台独分子外,愿意以血肉之躯阻
挡祖国统一必然进程的人恐怕也不多。
  金门和外岛在理论上是解放军进军途中的障碍,但在实际上对台海战争进程不起什
么作用。这些岛屿中,金门、马祖、大担、二担算比较大的,但离大陆太近,完全处于
解放军炮火覆盖之内。战时,解放军不需要急着在这些岛屿上登陆,分散兵力和后勤保
障,只需要用直射和间射火力把岛上的国军压得抬不起头来就行了。今天的解放军炮兵
和炮击金门时不同了,彻底覆盖这些小岛不成问题。国军在岛上的火炮、导弹和雷达等
,在猛烈和持续的炮火压制下,就算有掩体掩护,未被打毁,但头也探不出来。实际上
,这些国军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反而成了人质。解放军除常规的炮兵观察外,还可用在
我方一侧上空的载人气球、无人侦察机和有人侦察机,帮助发现目标和修正弹着点。解
放军在金马对岸可能需要保持一支机动守备部队,防备国军捣乱,配备一些“拳头”部
队留下来的T-59、T-69坦克和Y531装甲车等就足够了。等到台湾本岛解决
了,这些小岛既使不投降,也是手到擒来。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