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眼镜蛇), 信区: Green
标  题: 台湾海战(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Mar 16 08:10:40 1999), 转信

解放军的歼-7和台湾的F-5E同代,既使是陈旧的歼-6,也可与
F-5E一战。况且,解放军可以将大量的歼-5、歼-6改装成无人
驾驶飞机,以补充有人驾驶飞机。有些可以是自主的,有些可以是遥控
的。这些无人驾驶飞机不需要太先进的机载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原有
设备加遥控系统或自动飞行系统即可。载荷一般以高爆炸药或凝固汽油
为主,各别的可带上一两枚近程红外空地导弹,以增加敌人对抗的难度。它们的主要使命是迷惑敌人,迫使敌人提前暴露雷达和防空导
弹阵地;迫使敌战斗机前来截击,消耗燃油、弹药和留空时间,为我机创造伏击机
会;吸引敌人空中和防空火力,为我机创造突防机会;如果侥幸突浦敌人防线,则
可向预定目标俯冲,玉碎成仁。这些无人驾驶飞机不需要返航,所以可以拆除起落
架,减轻重量。用火箭助推器起飞,可大大简化起飞、编队程序,同时不与有人驾
驶飞机争抢跑道。由于机上无人,而且轻装起飞,对结构安全不必过虑,可以作大
幅度不规则机动,以模仿高性能的先进战斗机,进一步迷惑敌人,或增加敌人对抗
的难度。既然除去起飞着陆和空战格斗,遥控飞一架大体直线飞行的战斗机不是太
难,况且并不要求他们打下空中敌机或轰炸地面目标。当年的老飞行员和加以训练
的人员都可充当遥控操作员。二战时盟军从陆军士兵中训练了数以千计的载人滑翔
机飞行员,担任敌前机降的重任。这要比飞遥控飞机危险也困难得多了。
  除了这些非常规的战法外,既使改装两千架歼-5、歼-6为无人驾驶飞机,
解放军空军还有一支三千之众的战斗机大军,其中不乏前述苏-27和歼-8II
等先进机种。台湾离大陆较近,台海上空空域狭窄,对超视距空战能力尚不健全的
解放军空军有利。解放军空军可用苏-27和歼-8IIM在中距离上牵制、掩护
歼-7、歼-6战斗机,这些歼-7、歼-6一旦接近敌机,可以数量优势补足质
量上的差距。这不是“人海战术”的简单重演。现代作战研究中经典的兰开斯特平
方律指出,在近战中,一方的战斗力和单位战斗素质(“我的飞机比你的飞机好三
倍”)成线性正比,但和战斗单位(如士兵或连排、坦克、战斗机、战舰等)的数
量的平方成正比。因此,一方需要比另一方素质强四倍,才可补足数量上差一倍的
劣势。也就是说,在理论上,既使国军的战斗机和飞行员素质超过解放军10倍,
如果解放军空军能集中1265架战斗机于台湾空域打一场近战,将足以把国军的
400架先进战斗机拼掉。这样计算当然有点简单化,但其定性结论还是可靠的,
关键在于实现近战。台湾空军在理售上有超视距空战的优势,但超视距空战需要解
决连美国空军也一筹莫展的目标识别问题。另外,既使用“天弓-2”和MICA
甚至台湾空军梦寐以求的AIM-120导弹,初期和中期制导仍为惯性加半主动
雷达制导,直到接近目标(一般在20公里以内),才打开末端主动雷达制导。这
是由弹上雷达性能所决定的。所以,台湾战斗机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发射和制导的空
空导弹有限,所谓连射和“发射后不管”实为言过其实。大陆离台湾毕竟不远,双
方战斗机的相对速度又大,而台湾战斗机不可能过于前出,实行前沿防御;空空导
弹飞行也需要时间,也远远谈不上百发百中。所以实际上,台湾战斗机很可能在第
一波空空导弹还没有或刚刚命中目标时,已经和大陆战斗机面对面了。加上轰-6
电子干扰机和苏-27、歼-8IIM的掩护,近战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而近战乃
是解放军的看家本事。近战还给国军带来另一个大问题:防空导弹和高炮的作用将
大受限制。
  这里,笔者对国军的装备作了一个“偏心”的假定:国军“二代装备”已全面
服役,而且已经操练精熟。而解放军的苏-27和歼-8IIM仍处于少量装备期
间,即总数不超过150-200架;研制中的歼-10和FC-1尚未服役,新
型运输机和直升机也未及大量装备部队。按照实际的交货时间表,这个假定可能对
国军过于偏心,对解放军过于苛刻。
  实际的大规模空战中,如何为所有参战飞机提供机场和保障这样一支庞大的机
队升空作战,是比清点双方飞机数量更为重要的事情。台湾机场数量本来就相对较
少,又受到解放军的海陆空全面攻击,实际可用的机场数量有限。大陆幅原深广,
机场众多。解放军的“歼”系列的战斗机以米格战斗机为基础,可从简易跑道甚至
开阔地起降,从而大大增加实际可用跑道数量。由于解放军已在台海前线集中了大
量战斗机,国军的战斗机要袭击大陆机场,必须穿越解放军的密集战斗机群,还要
面对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就享有盛誉的解放军防空火力,成功和生存机会甚低。
所以大陆机场受国军威胁较小,解放军有条件组织大规模、多梯次、多机种的作战
机群升空作战。至于支前保障,大陆的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今非昔比,决不是卡
断几个点就可以瘫痪的。更何况如前所述,国军战斗机突防大陆并全身而归殊非易
事,更不用说“守家卫巢”本身就使它们忙得腾不出手。连当年的美国空军也没能
“绞杀”在朝鲜前线的志愿军,国军更不可能。
  自然,战争的胜败更取决于人,而不光是武器和客观条件。台湾和西方媒介总
是说台湾飞行员素质远优于大陆,这恐怕和他们对大陆的偏见或不了解有关。他们
对前苏联和东欧的飞行员也是这样。但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后,西方看到了
普加乔夫等优秀飞行员的出色表演,大惊失色,惊呼:“如果俄罗斯空军飞行员都
像普加乔夫他们一样,西方索性投降得了”(原载“飞行国际”94年范保罗航展
专辑)。朝鲜战争期间,按美军标准,志愿军飞行员的训练根本不值一提,但他们
的战斗素质硬是把“无敌”的美国空军顶在“米格走廊”的那一边。五十年代末金
门炮战后,在台湾空军“19:1大胜”解放军空军之后,台湾空军竟然全面退出
大陆沿海上空;既使在“反攻大陆”甚嚣尘上的六十年代初,除零星的侦察飞行
外,也没敢来一个再接再厉;其中奥妙,自然不难想像。今天的中国空军早已过了
“政治压倒一切”的年代了,尖子众多,既使十里挑一,也足以组成一支压倒台湾
的空中大军。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www-post@bbs.hi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0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