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针叶林), 信区: Green
标  题: 台海战争中三方的简单分析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9月17日08:46:33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发信人: BearII (海盗II), 信区: Taiwan
标  题: 台海战争中三方的简单分析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Mon Sep 16 21:02:46 2002), 站内信件

简析台海战争

本文将简单分析在一场全面性的台湾海峡战争中,大陆,台湾和第三方所具有的优势和
劣势,并进一步分析对三方有利的策略选择。因为本文只是bbs灌水,所以没有详细的资
料索引,只是泛泛讨论,通常缺乏数据支持。

本文并不涉及个人的政治立场,也不代表本人期望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相反,本人一
贯认为战争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般而言,本文假设的背景是2005年左右,资料通常
来自于公开资料。

在可能爆发的大陆和台湾的冲突中,战争的强度将可能有很大的弹性。大陆的最低期望
是台湾不独立,更高的目标则是希望能够统一。台湾的目标则比较不确定。统一还是分
离一直在争论之中,至少在短期内还没有统一的迫切要求。第三方,主要是美国,政策
比较模糊,一方面不支持台湾独立,另一方面反对大陆使用武力。因此未来三方目标之
间的冲突,可能导致不同等级的对抗。低级的对抗可能从军事演习到前沿的摩擦,中等
的对抗可能包括全面武力威胁到对个别岛屿的进攻,而最高强度显然是一场全面的战争
。未来存在着从和平解决到全面战争之间所有的可能性,但本文只分析全面战争条件下
的情况。

1

大规模的两栖进攻作战可能是最复杂的战役形式。一方面,防御者具有固有的优势,通
常可以以一对三,另一方面,跨越数百公里的海洋并背水而战显然是非常困难的。比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次重大两栖战役,我们会明白困难的程度。典型的例子是1944
年的诺曼底登陆,英吉利海峡比台湾海峡要窄的多,而当时是总动员时期,美国和英国
进行了长期的准备。而盟军具有绝对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德国除了地面部队几乎没有其
他的支持。但战役进行的也相当艰苦。盟军以5个师同时展开突击,苦战一周才巩固了两
个集团军登陆场,才算站稳了脚跟。

和诺曼底登陆相比,尽管是大陆向海岛的相反方向的进攻,但只考虑登陆场的交战,情
况应该具有可比性。客观的情况是台湾海峡有200多公里宽,即使只计算直线距离,第一
梯队的军用登陆舰艇编队也需要至少8小时跨越。当然台湾海峡的海况通常很高,这可能
影响登陆舰艇的速度,民用船只和气垫船的使用。

一般情况下,应该同时在两个以上的方向展开两栖突击,也就是至少占领两个以上军登
陆场。那末第一波至少需要运送两个加强师,几小时之后,至少同等兵力的第二波应该
抵达登陆场。也就是说,至少需要同时运送4个加强师的船只,这些船只应该是专门建造
的登陆舰艇。光人员就需要6万人以上。第一批部队不可能是轻型部队,要对付滩涂的永
备工事和台湾的坦克,非要有水陆两栖装甲部队的支持,否则轻装步兵师几乎肯定被赶
下海。同时这些部队需要准备至少三天的战斗补给,弹药,油料和食品都不是小数目。
那麽第一天需要多少登陆舰艇呢?够参谋们算得了,不过显然目前这些登陆舰艇是远远
不够的。

假设第一梯队可以站住脚,随后我们应该有更多的重装部队登陆,因为敌人的后续部队
会迅速赶到,我们的第一梯队经过一昼夜的苦战,应该筋疲力尽,伤亡惨重了,如果没
有新锐兵团的补充,他们很容易被赶下海。为了巩固登陆场,每个地域至少需要两个军
的兵力。然后需要占领一个比较大的港口,也就是开始向岛内展开一定的进攻。没有吞
吐能力很大的港口的支持,根本无法让大军在岛内作战。这些港口一定是严密设防的,
因为如果港口丢失,大局基本上就确定了。有了港口,大量的重型部队和物资才能运到
,民用的船只也可以投入使用了。有了10个新锐的师,大概可以展开进攻了。台湾的地
理形势和道路状况不适合展开重型装甲部队,也无法达成迅速的突破,因此推进的速度
可能相当慢。台湾军队利用熟悉的地形和预设的阵地,可能给大陆军队造成很大的麻烦
,进攻一方的人员和物资消耗可能相当大。假如大陆的后勤无法及时补充前线作战的消
耗,可能攻势锐减,也是台湾发起反击的有利时机,因此每一步都不可以掉以轻心。假
如在登陆时刻,或者滩头交战的时刻,美国军队突然介入,那可能是极其危险的。即使
在登陆部队向纵深进攻的时刻,依然存在着美国军队切断了海峡的运输线,显然如果没
有后续部队和物资的支持,即使进入台湾的军队也无法避免最终的失败。

很显然,要进行集团军规模的两栖突击,必须掌握了制空和制海权,否则航渡中登陆部
队将是攻击机,导弹艇的绝好目标。所以普遍认为争夺制空权是关键性的作战。

2

大陆方面占据进攻者的固有优势,就是主动选择进攻的时机和方式。不管怎样大陆第一
阶段的重点必定围绕夺取制空权展开,当然他们可以选择大规模电磁攻击,特种作战,
导弹突击或者航空兵突击,很可能是同时展开。在电磁作战方面,大陆和得到美国支持
的台湾相比可能不占据优势,不过大陆对所谓点穴战很有研究,而且和特种部队突击结
合,可能给台湾的C4I系统造成很大损失。弹道导弹是大陆的主要威慑工具,也是主要的
突击力量,他们可能首先指向空军基地,雷达阵地和指挥通信中心。在台湾的空防和指
挥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之后,大陆的航空兵开始进入台湾上空,用精确制导弹药(
类似JDAM)和防区外导弹(类似JSOW)之类的武器攻击高价值目标和需要航空兵突击的目
标,例如加固的机窝。尽管台湾的空防已经受到削弱,但仍有预先在空中的值班部队和
紧急起飞的部队可以起飞迎战,同时地空导弹部队也可以参战。在第一次突击中,可能
强-5,轰-6之类的老式飞机难以生存下来,因此主要将以苏-27/30,歼10之类的先进战
机为主。在2005年左右,台湾方面可能还占据一定程度的空中优势,因为先进战斗机的
数量,主动制导的中程空对空导弹的数量,空中预警系统和飞行员的飞行小时方面,台
湾都占据一定的优势(具体分析可参照公开出版的各种研究报告)。不过可以肯定,交
战的损耗率将相当高,结果是几天之后,双方的先进战斗机将消耗殆尽,而双方都缺乏
补充能力。台湾在本土作战,可能保持很多的飞行员幸存,假如美国提供战斗机补充,
形势对大陆可能相当不利,可参考布列颠空战中,进攻一方德国空军的劣势。所以既是
美国不直接参战,只是提供物资,形式都将对大陆很不利。

既是先进战斗机大部分消耗完,大陆还有机会投入大量比较落后的飞机,尽管这些缺乏
先进对抗装置的飞机面对地面防空系统依然将伤亡惨重(对照第四次中东战争),但假
如美国不介入,大陆依然可能独占了台湾的天空。

海军方面,设想2005年台湾还不能具有宙斯盾驱逐舰,因此他们不会将舰队部署在西海
岸进行防空拦截,最佳的方案是撤退到东部。不过大陆海军占据对台湾海军一定的优势
,而大陆海军的潜艇是最重大的威胁。在先进战斗机从空中消失后,双方海军的活动空
间都将扩大,因为现代舰艇的防空导弹对付老式的攻击机依然有效,而大陆的航空兵可
能也不会全力猎杀舰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小型导弹舰艇在狭窄的海峡内具有很大的杀
伤力,而且台湾海军还可以选择用布雷的手段阻碍大陆的行动,这些将给登陆部队造成
很大的麻烦。

显然,如果没有美国的介入,大陆将稍占上风,他们甚至还有能力展开大规模的两栖突
击,不过双方都将承受可怕的伤亡。但是如果美国介入,形势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即使
他们只是提供战斗机和其他物资的补充,台湾都可能更持久的作战,大陆达成目标的困
难都将大大增加。如果美国军队也投入交战,则大陆几乎不能达成目标。

美国军队不需要在开始阶段介入,如果他们选择在双方都消耗巨大的时候介入,可能取
得更大的效果,显然,他们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和战略轰炸机具有这种机动能力。训练
有素的海军航空兵对付已经受到严重削弱的大陆航空兵,结果不难预料。假如他们在行
渡开始后选择介入,那大陆的陆军和海军都会受到重创。如果只是阻止大陆的跨海进攻
行动,美国甚至只需要使用3艘航空母舰,一个战斗机联队和一些战略轰炸机,他们在大
陆航空兵达到顶点之后投入交战,结果将是毁灭性的。而且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大陆
都很难恢复再次进攻的能力

不过美国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他们通常需要压制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这意味着可能需
要深入大陆内陆作战。如果说大陆的空军在海外作战的能力很低下,但他们在国土上空
作战,由地面指挥系统的支持和密布的防空炮火,他们也并非不堪一击。更严重的是,
打击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也是极为困难的战略选择,这种情况可参照朝鲜战争。

3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如果美国介入,大陆几乎不可能成功攻占台湾。但是三方面都具
有一些优势和劣势,结果和各方采取的策略紧密相连,胜负并非一定。

大陆方面的优势是
1.      总兵力
2.      主动进攻
3.      弹道导弹
4.      拥有核武器
劣势是
1.      空军的进攻能力
2.      跨越海峡的能力
3.      美国的威胁
4.      国内的不稳定性

对大陆而言,最重要的是不可以低估美国的决心和能力。假如发生错误的判断,后果可
能相当严重。很多人认为美国怕死,其实历史表明,当美国需要捍卫自己的利益的时候
,他绝对不惧怕战斗,战后就有朝鲜战争,柏林空运,古巴危机等等,美国都显示了极
为强硬的态度和决心。在台湾问题上,相信美国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因为他的介入可以
极大削弱中国大陆的实力,加强他在本地区和世界的地位,这种与安全相关的利益对美
国而言是难以舍弃的。但是大陆方面并不是没有胜利的可能,关键是如何设定目标。我
认为目标应该是和平解决问题,应该以本地区的和平和繁荣为前提,防止台湾局势恶化
。因此大陆方面应该继续强化自己的进攻能力,加强战略威慑。如果发生全面战争,不
应该倾全力进攻,而应当逐步升级,尽量以有限的可控的暴力冲突,逐步导向和平谈判
,而不是和美国台湾进行正面的大规模冲突。

无论如何军事实力依然是基础,这方面大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最简单的是继续加强先
进的弹道导弹的部署,强化优势,并探讨TMD的影响。然后加速空军的现代化,不但是先
进飞机,飞行员的训练和先进飞机的保障能力也很重要,要让中国空军发展成为真正的
远程打击型空军根本不是10年内可以办到的,具体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其他方面,现
代战争条件下的指挥,通信,情报,控制,后勤大陆军队都差的太远,需要极为艰苦的
努力,一言难以蔽之啊。

台湾方面的优势是
1.      防御的固有优势
2.      海峡
3.      美国的军事支持
劣势是
1.      持久能力
2.      作战空间
3.      经济的脆弱

台湾方面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们根本无力承受和大陆对抗的损失,从经济
上讲,本地区的稳定和与大陆的经济联系对台湾是极为关键的。如果爆发战争,就算台
湾能够停住,经济依然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台湾绝对不应该挑衅大陆。从实力上
看,台湾应该继续强化空中优势,在大陆的新一代战机陆续服役后,台湾必须继续提升
自己的能力,才可以维持军事平衡。而且台湾应当强化对第一次打击的防护,不能让大
陆一战击溃主力。比如他们的指挥系统,通信设施和空军基地,道路都有进一步强化的
必要。

美国的优势:
1.      先进技术
2.      良好的训练和经验
3.      主动
4.      盟国的支持
劣势
1.      与大国冲突的战略代价

虽然美国如果介入,几乎肯定获胜,但是中国对美国来说并非完全是敌人。在很大程度
上世界和本地区的繁荣,中国都将发挥很大的作用。因此美国更希望合作而不是对抗的
中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国爆发全面的冲突,对美国来说并不是什麽好事,付出的代价也
相当昂贵,而这种成本的收益则并不大。当然美国不希望台湾被大陆统一,其他不希望
军事统一,也是显然的。因此美国可能选择防止台湾挑衅,并加强对大陆的威慑(例如
从模糊战略变得更清晰),同时不断向台湾输出武器,维持两岸的力量平衡。

4.

不管怎样,全面性的战争都将是悲剧性的结果,因此希望双方都克制。根本的途径应该
是加强两岸的交流,逐渐开始谈判。尽管双方还存在一些原则上的分歧,但是依然可以
找到一些共同点,比如本地区的和平和繁荣。只要有共同点,就有谈判的可能性,希望
双方可以不设前提的开始和平谈判,并逐步实现三通,如果两岸在经济和文化上都紧密
相连,则战争的危险也将大大缩小了。

--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伊曼努尔·康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6.16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06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