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onlong (多隆——丁香花儿又开了), 信区: Green
标 题: 大陆民众爲什麽如此欢迎连战先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May 4 12:00:32 2005), 转信
连战先生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参访团到中国大陆访问,其意义、其影响见仁见智,岛内毁誉参半,国际上鼓励多,批评少,这在预料之中。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参访团每到一处,总有成百上千的大陆民衆自发的上前热烈欢迎,「常回来看看」,「战哥您好」这样的呼喊、标语,伴随着参访团的行踪。每一次连先生讲话,听衆反响之热烈程度,也是从来没有的。
网络上的讨论发言也很踊跃, 新浪网甚至汇集了网友的大量诗作结集,表达了人们 真实的感情。在这些诗作中,首推《娘,大哥他回来了!》这首诗引起的反响最大,感兴趣的可以一读。(http://news.sina.com.cn/c/2005-04-27/09506505340.shtml)
台湾一些朋友对此很不理解,在一些台湾朋友的眼--,连战是一个过气的、即将退休的政坛失败者,他们讥笑大陆当局把垃圾当成寳。有人怀疑大陆民衆的欢迎又是老共搞的鬼,是统战阴谋。但几天下来,发现民衆的这种感情确实是真确的,靠强迫、靠发动、靠组织都没有办法焕发出民衆这种真情的流露。近距离接触大陆民衆的参访团和记者们对此应当最有感触。
大陆民衆爲什麽如此欢迎连战先生?首先,这是大陆民众追求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的民意的反映。在大陆民众眼--,两岸如此的交流让他们看到了遏制台湾独立的希望,台海两岸的现状,始终是他们心中的隐痛,对由於历史的孱弱被强权掠夺的台湾岛至今与大陆分离、自己称作「台湾同胞」的那些人至今形同陌路而倍感痛心。
尤其在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大幅度提升的今天,这种隐痛更是梦魂牵绕,难以忘怀。许多普通大陆民众对岛内的政治生态并非透彻了解,两岸一家亲的感情驱使他们对台湾来的高阶参访团表示热烈的欢迎。可以说,如果今天是阿扁率领代表团来大陆,也有这样「坚持和平 创造双赢」的壮举,大陆民众也会热烈欢迎的。有人总爱讲民意,大陆民众如此强烈的民意你怎麽能视而不见呢?
其次,岁月的风雨,销蚀了了历史的恩怨,虽然国共双方都曾把对方称爲「匪」,互相指责、谩駡,刀兵相见,势不两立。但隔绝了半个世纪的今天,国共双方已没有了你死我活的利害冲突,尤其在认同一个中国,反对台独的立场上,双方有了共同的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蒋匪帮」、「国民党反动派」的名词早已淡出了大陆的教育和传承。大陆人民对由於兄弟--墙而离乡背井半个世纪的那些同胞无限挂牵,一种难以割舍的亲情常驻心间。在这种情势下,国民党大陆参访团在大陆受到热烈欢迎是必然的。
可以说,大陆民众欢迎的,是来自海峡彼岸的骨肉同胞,是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台湾政治领袖,是用实际行动寻求改善两岸关系途径的台湾政党,他可以是连战,可以是宋楚瑜,也可以是陈水扁、谢长廷,甚至可以是李登辉,可以是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也可以是民进党,甚至是台联党。
我曾经在一篇题为《现在的台湾,谁离青史留名最近?》的文章中这样说过:国民党连战先生的机会在於拿出魄力和办法扭转颓势。国民党要像一个百年大党的样子,不同意「一国两制」,就要拿出自己的一套方案。要有自己的理论和纲领,而不是跟在别人後面比「爱台湾」、争「在地化」,甚至去中国化改名为「台湾国民党」。
连先生的最大优势在於掌握着国民党多年积累的比较稳固的经验和资源。如不敢用和不善用,就等於一无所有。
现在,我们高兴地看到,连战先生确实在「拿出魄力和办法扭转颓势」,这次登陆访问显示国民党确实「像一个百年大党的样子」,连先生「坚持和平 创造双赢」的行动不但受到了大陆当局和民众以及国际社会的赞许,也得到岛内大多数民众的赞同。
连先生的历史功绩,在於顺应和平和发展的历史潮流,勇敢地为两岸民众寻求利益;在於高压之下大声的对台独势力说「不」,为岛内反对台独、制止分裂的力量更高的举起了一面大旗;在於把中国国民党重新纳入了整个中国的格局,不再囿於做一个台湾岛内的政党。曾经不被人看好的连战先生在他即将结束政治生涯的时刻,坚定地迈出的这一步,必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连战先生在北大演讲的会场外,聚集着许多远道来的民众,有一个南京来的游客高举着自己写的诗,题为《赠连战主席》: 孤悬恨不同,敢做果英雄,两岸根固深,国兴当共荣。
壮哉,敢做果英雄!
--
▁▁▁▁▕◣ ⊙开着坦克车⊙
(o(═══════) )═══) ▏...★....◣ ⊙铲平小日本⊙
■■■▏:功臣号::▕
◢■■■■◤█▉█▉█▉█▉█▉█▉■◣
=▃▃▃=▏(☉ =====donlong=======(☉▕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22.32.12.5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