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太空谍眼 台湾侦察卫星研制发展计划揭秘(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Dec 19 08:38:51 2002) , 转信

http://mil.21dnn.com/5051/2002-12-19/179@587356.htm

  继1999年1月台湾“中华卫星一号”上天后,“中华卫星二号”的各种组件也已经从法
国陆续运抵台岛,目前正在由台“太空计划室”进行组装测试。如果不出意外,“华卫二
号”有望在明年10月由美国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台湾军方称,该卫星一旦投入使用,台军
对大陆的侦测能力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五年计划”成“南柯一梦”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就认为,台湾已经具备了研究中、低轨
道人造卫星的技术,自行设计制造卫星“应该是可行的事”。于是,台湾“国家科学委员
会”(国科会)制定了一个“五年卫星发展计划”,打算投入100亿元新台币,研制并发射
两颗小型卫星。 

  计划有了,钱也花了,甚至连卫星轨道都申请了,卫星却没有按时拿出来,原因是台
湾当局各个派系间内讧不断。1991年,“国科会”不得不将“五年计划”改编为“太空科
技发展长程计划”。该计划建议在1991年至2006年的15年内投入新台币150亿元,采用自主
或合资方式研制一、二、三号“中华卫星”,并在计划的第6年、第10年和第14年各发射一
颗;同时从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购买预警和通信卫星,最终在2005年前后建立起完善的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太空侦察、预警和通信卫星系统。 

  至此,一度让台湾当局踌躇满志的“五年卫星发展计划”终因本身的“先天不足”而
成了“南柯一梦”。 

“华卫一号”多灾多难

  作为“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划”的第一步,台湾当局经过一连串的谈判,于1994年与
美国著名太空科技企业TRW公司签订了合同,后者定于当年6月开工,为台湾生产第一颗卫
星“中华卫星一号”的平台(即未安装各种配套设备的卫星框架)。1995年7月,台“国科
会”又与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签约,后者定于1998年4月协助台方在美国将“华卫一号”发射
上天。此与同时,台湾又向日本、美国、法国等国采购了卫星上的各种仪器设备并将其送
至本岛,以备连同TRW公司生产的卫星平台一道,组装完成整的“华卫一号”。 

  然而,“集多国科技成果于一身”的“华卫一号”尚未升空就出现了技术性障碍:卫
星平台完工后遇到了卫星本体与发射火箭间存在共振的难题。这一枝节迫使台“国科会”
推迟了卫星的发射日期。 

  1999年1月,“华卫一号”终于从美国发射升空并进入任务轨道,但更大的麻烦随之而
来。由于配套的地面接收系统迟迟未取得美国核发的“高科技输出许可证”,卫星在太空
轨道“漫无目的”地运行了三个多月。随后,卫星又出现了系统天线几何精度不符合设计
需求、零部件故障导致地面讯号无法传送到卫星等一系列“棘手状况”。因各种故障不断
,且发生故障的地面设备动辄就要送回美国原厂检修,所以直到2000年6月卫星升空近一年
半时,其地面通讯实验系统仍未完成最后验收。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华卫一号”的设计
寿命仅为两年,而地面系统不能通过验收所造成的延误就白白折去了卫星的大半寿命。 

“华卫二号”硬上马

  尽管“华卫一号”计划完成得并不理想,台湾当局仍然决意按着1991年出台的“长程
计划”走下去,试图通过研制该计划的第二颗卫星“中华卫星二号”挤进“国际间谍卫星
俱乐部”。 

  1999年初,台“国科会”与德国一家公司签约,后者答应为台提供“华卫二号”的平
台及配套的高清晰度太空摄影机。但因高清晰度太空摄影机一直被视为军事敏感技术,仅
仅半年后,德国联邦安全会议就决定暂缓核发“华卫二号”有关设备的高科技输出许可证
。 

  无奈之下,台方只有另寻卖主。1999年12月,法国的马特拉公司答应了台“国科会”
的请求,决定承接“华卫二号”的技术出口合同,并取得了法国政府的高科技输出许可证
。 

  “华卫二号”被定名为“地球观测卫星”,星上装有高清晰度太空摄影机,可从太空
中拍摄地球陆地和海洋的卫星影像,其图像解析度要比法国的“斯波特”民用观测卫星高
5倍,而“斯波特”卫星发送的图像信息曾被美军用于科索沃战争。 

  目前,“华卫二号”的主要部件已从法国运抵台岛,正由台“太空计划室”进行组装
测试。如果不出意外,它有望在明年10月由美国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匆忙填补“情报真空”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2-3/spot4.gif">
台湾已购买了法国SPOT商用卫星的部分使用权

  为了填补“华卫二号”上天之前的太空情报真空,台湾当局采取了一些“应急”办法
,其中,租用外国间谍卫星和购买外国卫星情报被看作是获取实时情报的两种快捷方式。
 

  据悉,台湾当局已经高价租用了以色列“地球资源观测卫星”的部分控制权,企图将
台军侦测范围延伸至祖国大陆的纵深地带。“地球资源观测卫星”原来是一颗商用影像卫
星,但根据台湾与以色列的合约,当卫星进入以台湾卫星地面接收站为中心、半径1000公
里的范围内时,台湾有权控制卫星,选择其观测目标,收集情报资料。 

  此外,美国已经同意向台湾提供由其“国防支援计划”(DSP)系列卫星采集的预警信
息。DSP系列卫星是美国现役的弹道导弹预警卫星系统,目前共有5颗卫星在轨运行,可以
监视亚洲、欧洲、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区的导弹发射活动。据透露,这种卫星可以为台湾提
供15分钟以上的预警时间。但另有报道说,台湾需要用5年时间、花费5亿元新台币来建设
相应的卫星地面接收站,而且台湾不能直接获取DSP卫星提供的“实时信息”,只能通过美
军太平洋司令部接收“二手信息”。对此,不知台湾当局是否觉得“物有所值”。(王志
闻 黄学爵)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