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从无到有——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的前进足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un 23 20:23:00 2002) , 转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任何一次战争都离不开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建军75年来,我军后勤建设一直伴随着人民军队走向“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
步伐前进。今日军营里,随处可见后勤建设的成果;吃、穿、住、行中,官兵们无时不在
体会着后勤保障的变化。在这建军75周年之际,让我们循着我军后勤一项又一项的重大改
革去探索,去寻找———

    2001年隆冬,在海拔4000多米的中阿边境上,大雪纷飞,寒气逼人,氧气含量只有平
原的60%,气温低到零下30多摄氏度。我军在这里用网架帐篷、暖风机、制氧机、炊事车、
淋浴车等一整套先进的后勤装备,保障了执勤部队的生存和安全……

    近几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相继成功举行的三军联合登陆演习,在我海军编队远渡重
洋出访各国,在我陆海空三军进驻并接管香港和澳门防务,在抗洪救灾等令世人瞩目的一
系列壮举中,我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功不可没。

    到今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走过75年的光辉历程。漫漫75载,人民军队的后勤
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人们熟悉的“红米饭,南瓜汤”、“车轮
滚滚支前忙”情景,已经和“小米加步枪打败敌人的飞机和大炮”、“双脚赛过敌人的汽
车轮子”一起,成为我军战争史上一页页光辉的记录。

    军队全部吃“皇粮”,三军联勤,一保生活、二保战备变为一保战备、二保生活……
大改革带来后勤建设大变化

    我国一直是在用较少的军费保障几百万军队的基本需求。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
鉴》)每年公布的国防费和物价指数,从1978年开始,中国军队的国防费总额每年虽有所上
升,但由于物价上涨,国防费的实际购买力从1980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到1989年降到10年
来的最低点,仅为1978年的73.66%、1979年的56.64%,直到1992年才恢复到1978年的水平
,而后开始实际增长。

    这一时期,正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特殊时期,全军官兵服从并服务于国家
建设大局。军队后勤在“紧日子”中求发展,在改革上求突破。

    1988年,军队与6900多个经营性企业彻底脱钩,消除了军队建设的一大隐患。军队后
勤保障思路,由“标准加补助”向全部吃“皇粮”转变。

    2000年1月1日,三军联勤体制正式运行。我军的保障体制,在由步兵为主的单一陆军
后勤发展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后勤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联合作战需要,向三军保障一体
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军队从2000年开始,在全军推行生活保障社会化,同时实行军人住房货币化、建立军
人保险制度、保障性企业和农场移交地方。我军的保障方式,由军队办社会向军民兼容的
现代化大后勤转变。

    2001年,军队预算编制实施重大改革,建立起了财力集中、分配科学、调控有力和监
督严密的预算管理新模式。同时,近年来两次调整军费投量,我军的后勤保障重点由“一
保生活,二保战备”转变为“一保战备、二保生活”,实现了军队建设由维持向发展的重
大转变,我军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02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与国家政府采购制度相适应,军
队采购制度进行改革,把以前分散的采购项目集中起来,由专门机构统一组织采购。同时
,继续进行医疗制度改革试点,使有限的军费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大改革给我军后勤工作的各个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我军后勤建设正向“建立军民
兼容、平战结合、三军一体、精干高效的后勤保障体系”的目标迈进。

    提高伙食费、调整福利标准……平时的后勤供应保障,是战斗力生成和维系的基础

    在我国那些人迹罕至的雪域高原、戈壁沙漠、深山老林和海洋孤岛,驻扎着我军数十
万基层官兵。如今来到这里的人们,无不为崇山峻岭之上、大漠荒原之中那一座座拔地而
起的新式营房所震惊。

    随着军费的恢复性增长,我军的供应标准有了提高,全军官兵都可以从平时的衣、食
、住、行中,深切感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经过多年的努力,长期困扰基层的住房、吃水
、用电、洗澡、取暖、看病等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5次提高伙食费标准,实施“菜篮子”
工程,改革军粮供应办法,战士的餐桌越来越丰盛;调整福利标准40多项,干部工资和战
士津贴分别增长84%和92%,官兵的生活普遍得到改善,达到了我国城镇人民的生活水平。


    从肩挑背扛小车推到机械化、系列化,我军后勤保障有了质的飞跃

    人们不会忘记《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我军将士那“吃一把炒面就一口雪”的战地伙
食;一定还记得,战火中的白求恩大夫在屋檐下做手术的情景。解放战争中,我军的后勤
保障主要是靠手抬肩扛、人背马驮,加上小车推,没有什么先进的后勤装备,保障效率很
低。

    如今完全不同了。80年代,人民海军有了大型综合补给船,保障作战舰艇由近岸驰向
近海和大洋;人民空军有了空中加油机,航空兵可以飞抵南沙作战。到“八五”期间,我
军后勤已有400多项野战、机动和骨干装备列装,形成了新老并存、梯次更新的装备结构。


    “九五”期间,科技兴后勤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基本形成了具有野战、机动和适用性
特色的系列装备,使部队的野战生存能力、物资快速补给能力、医疗救护能力和机动保障
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1995年10月,江泽民主席兴致勃勃地来到全军后勤新装备展示
现场,当他看到展出的一项项新成果时,十分高兴地说,这才是现代化,不是小米加步枪
的时代了!

    人是保障力的核心。科技强军,后勤官兵的素质变化惊人

    “一口清”、“一摸准”,曾经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后勤标兵形象。现在不同了,我军
后勤专门人才的培养,早已形成了分级负责、院校培养和在职训练相结合的后勤教育训练
体制,人员队伍的素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科研成就硕果累累


    人们一定不会忘记,震惊世界的“两弹一星”、南京长江大桥等成果,曾作为新中国
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志,荣获国家特等奖。而与此齐名的,还有军事医学科学院完成的“战
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研究”。

    1986年初,当朱壬葆院士在人民大会堂领奖台上,高高举起我国首次颁发的“国家科
学技术进步特别奖”奖杯时,令世界许多国家的政治家、军事家们发出同样的惊叹:中国
政府公开奖励这一成果,不仅揭开了中国军事医学研究的神秘面纱,而且向全世界宣布,
社会主义中国已经拥有了一尊先进的防御原子、生物、化学等特种武器伤害的科学盾牌!
这表明中国的军事医学防护研究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仅“九五”期间,全军后勤就有97个科研项目获国家和军队重大科技成果奖,拥有院
士26名,具有博士、硕士等高学历的人才比“八五”增加了两倍。

    后勤也需快速反应。军事革命推动着我军后勤综合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场上,我军著名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在美军
“绞杀战”的狂轰滥炸中,把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保障了战争的胜利。从那时
开始强调的“在战斗中保障、在保障中战斗”的我军后勤保障原则,现在得到很大的发展
,我军后勤综合保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进入新时期以后,我军后勤在逐步强化指挥职能和勤务职能的同时,不断提高战略、
战役后勤支援能力,人民军队的后勤职能内涵,已经由单纯组织一般保障活动,发展为“
指挥战斗,组织供应,保证战争胜利”,并能达到进行战略、战役后勤支援的更高阶段。


    为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军后勤在经费极为有限的情况
下,开始应急保障力量的建设。现在,三军后勤应急保障人员,已经能够做到“召之即来
,来之能战”,对部队的生活保障,也达到了“住宿帐篷化、饮食机械化、饮水自制化和
生活野战化”,自身生存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成为我军应急作战的一支骨干力量。

    目前,全军后勤自动化指挥网络已初步形成,它基本覆盖了全军联勤分部以上单位的
主要业务部门,在应付突发事件、抗震救灾、部队防病、疫情通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益现代化的后勤保障必将在我国经济建设和未来现代战场上发挥愈来愈重要、不可替
代的重大作用。(杨杨)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64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