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gemouse (LION), 信区: Green
标  题: 第54集团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0月22日16:50:58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一、各取一数编成54军
在解放军历史上,总共编成过70个军。而第54军则是一个特殊的混编军。
  在1949年四个野战军整编后的序列中本没有第54军,该军是由第44军和第45军合编
而成的。1952年,随四野南下并驻守广东的第44军和第45军奉命入朝,接替兄弟部队驻
防。以第45军军部及第134、135师和第44军130师(前身为抗日战争中的冀中军区主力部
队)合并,撤销哪一个军的番号呢?因两军都是功勋卓著的部队,相执不下,最后有周恩
来作主,原两军番号同时取消,取两军的尾数“5”与“4”编为第54军,由名将丁盛任
军长参加抗美援朝,第54军由此诞生。
  54军入朝后,130师在67军指挥下参加了金城战役。停战后,全军驻扎在朝鲜,为战
后朝鲜重建立下过汗马功劳,1958年随志愿军最后一批部队回国。回国后,第54军马不
停蹄立即奔赴西北、西南地区参加肃匪作战,1959年开赴西藏,参加平叛作战。在1962
年的对印度自卫还击作战中,第130师在军部指挥下取得“瓦弄大捷”,给印军主力第4
军——号称参加过二战、击败过“沙漠之狐”隆美尔军团的荣誉部队以歼灭性打击,威
名声震印度军界。至今印度陆军军官学校模拟实战考试时,假想敌的规模不管是军或师
或旅,番号总是取“54”,第54军成了印度阿三的死敌了。
  在八十年代的裁军中,第43军随武汉军区一起撤销,主力第127师专隶第54集团军。
所以,组成今天第54集团军的各师,尽是原林彪第四野战军属下的精锐部队:127师(4
3军、原四野6纵),130师(44军、原四野7纵),162师(45军、原四野8纵135师)。原
属54军的第134师转制为武警部队。
二、四野的7纵与8纵
7纵:
  第44军的前身是晋察冀部队和新四军第三师,解放战争中编为四野7纵,由邓华上将
指挥。该军先后参加了四平街、锦州、天津等战役。1952年该军主力130师编入第54军入
朝后,44军军部入编海军改为南海舰队。第130师是抗战爆发后在冀中地区组建的八路军
第3纵队,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进行平原抗日游击战争,著名的“回民支队”就是这支部
队的一部分。一九四二年日寇调集重兵发动惨绝人寰的"五一大扫荡"后,冀中主力部队
陆续转入外线,其中有六个团由吕正操带领撤到晋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根据朱德总
司令的命令,吕正操带领约一个团的冀中子弟兵进军东北,出关后部队壮大为保一旅,
由邓华率领参加了东北解放战争,后来编为邓华纵队的第1师,即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
第19师。在解放战争中,19师参加了血战四平街、锦州战役和天津战役,擅长城市攻坚
。平津战役后该师编为第44军130师,直捣广东。
8纵:
  第45军的前身是红军时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政府警卫团,即著名的"瑞金
团"。长征前夕扩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军团长就是著名的“奴隶将军”罗炳辉。在
长征中著名的“四渡赤水”中单独活动于黔北川南,迷惑调动敌军,掩护主力顺利突破
重围。1936年奉中央军委命令,红九军团改编为红三十二军,与红二、六军团一起组成
红二方面军,北上与中央红军(第一、三军团)会师陕北。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120师3
59旅718团,后编为警备第一旅,驻守陕甘宁解放区的关中分区。抗战胜利后进军东北,
编为热辽纵队,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即即著名的“黄永胜纵队”,黄永胜任司
令,邱会作任政委,是东北解放战争中冀热辽战区我军头号主力。组建不久,以弱胜强
,取得辽西三战三捷,赢得秋季攻势的胜利。在锦州战役中,由段苏权接任军长,因种
种原因没有打好。入关后黄永胜调回该军任军长,在天津战役中十分出色,第135师首先
一举突破民权门,而后全军以勇猛动作插入市区,与第38军胜利会师金汤桥,将天津南
北守敌一举割裂,赢得战役全胜。南下以后,在衡宝战役中,135师(师长丁盛)大胆插入
敌后拖住敌军主力,为全歼桂系四个主力师起了关键作用,被刘伯承元帅称为“腰斩七
军”(李宗仁慈白崇喜起家部队)。衡宝战役结束不到一个月,45军的指战员就将胜利的
红旗插上了镇南关(今友谊关)。
三、由“叶挺独立团”到今天的127机械化师
  第54集团军第127师的前身是大革命时期的孙中山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可
以说是解放军中历史最悠久的部队。北伐战争中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34团,即著名的
“叶挺独立团”。在北伐中连克贺胜桥、汀泗桥,血战武昌城头,赢得“铁军”美誉。
大革命失败后,该团又成为我党最早武装,经历过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是红四军、
红一军团的骨干部队。解放军名将林彪、粟裕、萧克均出自这个团。
  南昌起义时,这支部队编为第25师73团。起义以后,陈毅任团政治指导员。在逆境
中,这支部队顽强坚持下来,在发动了湘南暴动后,在朱德、陈毅率领下奔向井岗山。
在艰苦的井岗山斗争中,部队编为工农红军第4军第28团,是当时红4军的骨干,王尔琢
、林彪先后任团长。在开辟中央苏区的斗争中,这支部队整编为红1军团第4军,林彪任
军长,罗荣桓、罗瑞卿先后任政委。以后部队又整编为红1军团第2师第4团,耿飙、王开
湘先后任团长,杨成武任政委。
  在长征路上,该团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攻克天险腊子口,是中央
红军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战功卓著。抗日战争爆发后,该部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
5团,杨得志任团长,邓华)任政训处主任。1940年前后,其主力奉命编为八路军苏鲁豫
支队,司令员彭明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政委吴法宪(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执行挺进华中任务。皖南事变后奉中央军委命令,改编为新4军第3师第7旅,转战苏北抗
日根据地。在著名的刘老庄阻击战中,该旅一个连八十二名勇士顽强掩护主力和群众转
移,最后全体壮烈牺牲。被延安《新华日报》誉为“刘老庄八十二壮士”。
  抗战胜利后,奉中央军委命令,该部千里进军东北。在恶劣环境下,作为主力参加
了著名的秀水河子战斗,开东北我军歼灭美械蒋军的先河,大大振奋了我军的士气。在
参加四平保卫战后,部队整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第16师,师长为梁兴初(1955年被
授予中将军衔),参加了解放东北的历次大战。在辽沈战役中,该师在兼任师长的李作鹏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指挥下,大胆机断,一举切断了美械蒋军精锐廖耀湘兵团的退
路,为全歼蒋介石五大精锐主力之二的新一军、新六军,取得辽沈战役决定性胜利做出
巨大贡献。
  参加平津战役后,部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127师,随后千里南进,横扫中南
大地。一九四九年十月,这支英雄的部队胜利解放了她的诞生地——华南首府广州。随
后该师又奉命参加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先后两次强渡一个加强团突破敌海空严密封锁的
雷州海峡,为战役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建国以后该师参加了广西剿匪,海南国防工程建
设。
  1979年在师长张万年指挥下参加了中越边界自卫反击作战,圆满完成作战任务。一
九八五年百万大裁军,第43军建制撤销。但基于第127师显赫的战史和无可替代的象征意
义,建制被保留了下来。如今这支部队已经改装成为机械化步兵师,驻守在中原古都洛
阳,属下的379团,就是著名的“叶挺独立团。”
四、屯兵中原的战略预备队
  在八十年代的裁军整编中,原第55军撤销,主力162师并入135师,为了照顾被裁部
队的情绪,改用162师的番号。整编后的第54集团军被列为甲类集团军,全军实行四个师
的编制,属于全军战略预备部队。
  属下的127师和162师装备的都是我军一流的机械化装备,130师是混成师,都部署于
京广陇海线上,与第15空降军毗邻,战时可以实施快速投送,是我军最靠近台海前线的
战略预备队。第54集团军还辖有军属直升机大队、电子对抗大队、特种兵大队、第?坦
克师、防空导炮旅、地炮旅等技术兵种,全集团军8万9千人,镇守中原,向北增援北京
,南可驰援南京、广州战区,是担负战略任务的快速反应部队,集团军的主要作战和保
障部队只要6小时即可动员完毕,投送至北京或台海前线只需15小时。
  在1999年的国庆阅兵式上,开着新型步兵轮式装甲车组成的车辆第六方队,就是第
54集团军第127师的官兵。这种轮式装甲车(WZ551型)不仅具备高速的机动性能,还有
较强的装甲防护能力,“三防”和夜视功能完备,能在恶劣环境下作战;对空可打击来
袭的低空目标,强大的火力使它成为一座快速移动的“钢铁堡垒”,还能涉水作战。有
了这样的武器,第54军的野战能力将获得质的提高。
  在国庆阅兵式之后没多久,第54集团军的数万官兵又在中原大地摆开战场,练武习
艺,演练攻台的各种战法,将士们充满着“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信心。当年孙中山
的铁甲卫队正等待着祖国的命令:清理国民党门户,消灭背叛中山先生的民族败类,消
灭台独,解放全中国!

--

                         故国虽大  好战必亡
                         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

我是一只大老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6.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