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奔涌的星空), 信区: Green
标 题: 红旗9的成长史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8日11:12:56 星期四), 站内信件
中国防空战略的革命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过去10年的发展与台湾空军一样非常迅速,除了可见的装备更
新外,更重要是不可见的人员素质、战略战术、教育训练、后勤维修、C4ISR和网
络化、军事院校合并重组、三军联合协同作战能力等各方面的强化提升,其成效相较于
80年代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令解放军吃惊和暗自偷笑的是,西方(尤其是美军)对这
些不容易察觉的核心部分普遍忽视和评价低劣,也证明了解放军隐真示假的成功。
1993年,随着波湾战争的经验教训、SU-27SK战机的引进和首批歼8B量产
服役,新的高科技军事理论、教材和作战条令正式推广实施。从这些文件可以轻易发现
,空军要“首当其冲,全程使用”、“要准备在战争中担当主角”、“进行相对独立的
战争”,而这正是中国空军发展战略的全新取向。
为了适应新的战略形势,更密切的与空军和其他军种、兵种联合作战,相对于空军航空
兵的“四大转变”,身为空军一部份的防空兵也做出了“三大转变”:由单一型号防空
兵器向多种型号防空兵器协同作战转变;作战空域由中近程、中高空防空向中近程、高
中低空全空域防空作战转变;作战任务由要地防空向区域防空、支援陆军作战和支援空
军进行作战转变。
红旗15及后续引进
武器的更新换代往往暗示着战略战术的革命,解放军1992年后相继获得S-300
PMU和S-300V对防空兵的贡献,就相当于空军航空兵的SU-27战斗机。由
于S-300 校停 的试用效果理想,中国决定引时当时最新的改良型S-300PM
U1,制式编号为红旗15号(HQ-15)
目前HQ-15已经开始量产,美国国防部指出,中国将在厦门、汕头和福州龙田3个
战略方向各部署一个这种飞弹营,每个飞弹营有12辆5P85TE发射车和48枚4
8N6E飞弹,射程涵盖大半个台湾海峡。这种以地制空的战法颇适合中国第三代新战
机不足的现状,对台湾空军在台海中线附近活动以至“决战境外”的新战略构成重大威
胁。
北京方面并没有因此而减缓防空导弹技术的引进和国产化,除了集团军防空旅已经采购
了两批TOR-M1野战防空导弹及2S6M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外,并决定把前者国产
化,称为红旗17号(17号工程);最新消息更指出中国将在新造的万吨级驱逐舰上
配备海基型S-300F(SA-N-6Rif)。
回到防空兵方面,目前已经盯上的包括S-300的最新改良型S-300 校停 2,
和最先进的S-400及S-300V系列的发展型安泰(Antey)-2500。
除了确定将把红旗15升级为红旗15A(S-300 校停 2)外,更已把引进S-
400和Antey-2500提到议事日程上,只要HQ-15A的计划确定,就会
立即展开后两种导弹的军售谈判并尽快国产化。
此外,中国在大量引进俄制导弹系统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自行开发的努力。虽然其量产
势必受到影响,但对保持设计生产能量仍是非常必要,只要这些导弹设计合理、性能不
致太差或有独到之处,还是会有出头之日。失败的例子有红旗8号、红旗10至14号
、猎鹰60(LY-60)、凯山一号(KS-1)等,成功的例子则有飞腾2000
(FT2000)反辐射防空导弹、KD-1(亦即下面介绍的HQ-9红旗9号远程
防空导弹系统)等。可靠说法指出 耍 -1和其实是出口代号与制式编号之别而已,正
如LY-60和KS-1本身也是红旗家族成员,而前卫一号的制式编号则是红缨6号
。
红旗漫天
历史回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夕的1978年,自从1965年红旗1号仿制成功开始
,中国已经发展出红旗1号至红旗4号中远程高空防空导弹,另外研制中的有红旗61
中低空近程防空导弹;单兵肩射防空导弹方面,曾自力开发541工程和仿制SA-7
,前者在1968年因为提案人刘少奇被打倒而计划夭折,后者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
而仿制量产的,原来称为红旗5号,制式编号红樱5号(HN-5)。
此外在红旗61问世前,中国也以PL-2空对空导弹改良出红卫2号(HW-2)防
空系统,可攻击航速260公尺/秒的低空目标,命中率80%。之后经历两次大幅修
改在1975年定型,制式编号红卫5号,但量产不多,从编号和简陋的设计都反映了
文革的特征。
然而即使不计265III(中国第一种自力研发的地对空导弹)、541这两种半途
夭折的国家重点型号,真正算是成功产品的只有曾落击台湾、越南飞机各一架红旗2号
和红缨5号,也只有这两种武器有最多的改良型(HQ-61虽然衍生出陆基型61A
、海基型或基本型61、江卫级护卫舰上的61B、空射型PL-10,但算不上成功
)。
除了打击飞机的防空能力外,从1964年至1980年亦曾研制过今天称为 裕停牡?
反击1号和反击2号(FJ-1、2),今天称为 危停牡 反击3号导弹系统,?及试
验和试制反卫星1号反卫星导弹(ASM)。虽然反击系列最后因为经济发展而取消,
但由于今天这类武器又再成为潮流,所以中国在公开这些国家级秘密武器一部分后又再
度守口如瓶。但无论如何,反击系列的确为目前同类型武器的研发累积了人才和技术,
关于这段历史日后再详述。
笔者先行简介这些史实,原因是红旗9号与此有着一定的继承性,同时反击系列与目前
高密保密的“国家反导弹重点工程”息息相关,具有承先启后的先行者作用。70年代
末期中国的国家战略从临战状态开始转向大力发展国民经济,1978年开始中国空军
大力整顿装备、压缩型号、缩短战线、突出重点,上述的反击3号1977年终止研发
,其大型车载电脑被转用于东风5号和其它火箭上。与此同时空军和航天军工部门并加
快新型号的研制和旧型号的改良,其中新型号包括:红旗6号、红旗61号、红缨5号
,涵盖了中远程程中训空到近程超低空的火力范围,改良的型号是红旗2号甲(HQ-
2J),至于压缩裁撤的是效能不佳的红旗1、3、4号。
1979年7月,空军和军工部门在给中央军委《关于飞机和地空导弹生产等问题》文
件中,又新增了红旗7号的研制。1984年9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确定,防空导弹
是近期重点发展的装备之一,红旗8号中程中高空防空导弹和红旗9号远程高空防空导
弹被正式列入预研。
1986年7月又提出了“七五”期间空军武器装备建设的设想和建议,这些意见对推
动中国防空武器系统的发展有较大的助益,基本确定了公元2000年前防空武器的型
号和发展方向,目前我们所见的HQ-2B、HQ-61/A/B、HN-5A/B/
C、KS-1、HQ-7、HQ-9都已经被确定下来。
90年代开发的则有前卫1、2号(QW-1、2)、飞弩6号(FN-6)、LY-
60、飞腾2000(FT2000)、FD2000等几种;HQ-8、HQ-10
等防空导弹计划则因为被HQ-15取代而夭折。
透视神箭故乡
HQ-9的故乡,是在北京的长峰机电技术研究设计院,也就是著名的航天机电集团二
院,中国国产的防空导弹和战略导弹都出于此,它与海鹰机电技术研究所(航天部三院
)互相辉映。后者的拳头产品是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和红鸟系列巡航导弹,包揽了除上游
系列外其他中国所有反舰导弹的研制。
二院成立于1957年,1979年国防科委研究二院主要负责潜对地(巨浪一型)
导弹及其陆基型(指东风21型)的研制工作,翌年4月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决定由二院
承制红旗7号低空防空导弹的研发工作。
1981年底二院开始负责红旗61地/舰防空导弹系统的总体技术工作,该院经调查
研究后,建议未来的地/空型号发展规划按中高空、中低空、低空超低空3个空域发展
4个系列型号,即以HQ-2为基本型的中高空系列,以HQ-61为基本型的中低空
系列,以HQ-7为基本型的低空系列和HN-5为基本型的单兵便携式系列。从此二
院迅速成为中国地/舰空型号开发、研制和少量生产的重要基地。
二院从1980年开始研制HQ-7,1988年顺利完成设计定型试验,并取了中国
防空导弹史上4项重大突破:一、五发五中,5枚导弹击落4种5架靶机;二、首次双
发齐射同时命中两架靶机;三、飞行高度仅几十公尺的长空一戊(CK-1E)超低空
靶机首次被直接命中摧毁;四、首次通过战术性能使用考核。
90年代二院形成以潜对地战略导弹和地空战术导弹两大类型为主体的多种类导弹研发
生产体系,按照战略进攻系列、战略防御系列(即 裕停暮停危停模 、中空高防空系列
、低空超低空防空四大系列发展。从50年代末期开始近半个世纪,二院先后研发完成
HQ-1、2、3、4、HN-5等5个型号并量产服役,HQ-7、HQ-9、HQ
-15、FT-2000、QW-1、WQ-2、FN-6等7个型号则正在量产,有
3个型号正在设计,另有3个型号已在预研并争取早日立项研制。设计中的型号包括中
俄合作的下一代中近程、中低空垂直发射防空导弹16号工程(红旗16),如果发展
顺利这种采用相控阵雷达的海陆通用型导弹系统将会在2005年左右量产服役,最晚
亦不会晚于2010年。
二院曾获得发明奖和进步奖两千多项,在精确导引、光电、目标与环境特性、模拟等
高科技领域保有全国领先地位,并有不少项目具有世界水准,但在系统整合和综合实力
上仍与美俄有差距。根据90年代两场以空袭为主的局部战争和未来高科技条件下局部
战争的趋势,二院仍将巩固发展战略战术两大体系,中高空、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太
空防御武器和战略进攻武器四大系列齐头并进的研发策略,并提升基本型“四化”(标
准化、系列化、模块化、通用化)和“四反”(反干扰、反隐形、反突防、反导弹包括
弹道和巡航导弹)能力,围绕着以中高空远程防空导弹为核心主体,构建多层次远近结
合的“双全双反”(全空域、全天候、反飞机、反导弹)的现代化防空体系。
高层战略指示
HQ-9是中国真正在防空导弹技术上的飞跃性型号,初期参考的就是家喻户晓的爱国
者导弹,考虑到十多年前中国的科技水准和技术能量,其困难实在超出想象。
爱国者从1972年开始研发到服役总共花了13年;1967年开始研发的S-30
0P也花了13年才正式服役;台湾的天弓一型1981年开始设计到服役则花了12
年的光景。HQ-9号大约在1980年开始研制,到去年经过重大技术修改后完成定
型,随即少量生产交付实验部队试用。以中国当时的科技实力研制这类导弹,而时间上
与美俄相若,可见其投注的苦工实在非比寻常。
事实上北京当局对这个跨世纪的国家重点工程一向极为重视,即使决定引进S-300
校停 1也没有终?发展HQ-9,可见其地位之特殊。这种情况就好像SU-27与
歼10之间的关系,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吸收其技术),维持中国尽最大可能保护民族
兵器工业的一贯国策,一面自力更生一面引进技术。由此可知HQ-9是北京高层大开
绿灯下的产品,对其投资也未曾间断;高层的态度往往关系到武器装备的命运,HQ-
9的例子对台湾当局正是一个启示 。
对HQ-9的发展进度北京一直高度关注,邓小平、江泽民、刘华清、曹刚川、李鹏等
人都曾直接过问并做出指示,因为它对于国土防空和日后导弹技术的进步至关重要,故
此不容有失。1995年6月李鹏曾亲临二院了解HQ-9的发展情况,并表示:“进
行国防建设的时候,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我国的经济实力来看,用于国防的
开支不可能很多,所以要集中力量把几件东西搞上去……真正下功夫的,我看这个型号
应该算一个。不论从它的战略意义来讲,还是从它的研究成果成熟程度来讲,都是有很
大作用,因为我们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由此可以反映HQ-9的重要性,和北京
高层对21世纪初期的武器发展战略取向。
在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等文件中,都有类似的说法,把武
器装备的发展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有重点的加强新型武器装备研制及其研制手
段的更新改造,优先发展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所需的新型武器装备。简而言之,就是
以我为主,坚持引进与自制结合的两条腿走路武器发展战略方针,而这也是列强发展军
备的潮流。
解构9号工程
HQ-9简称红9(H-9)工程代号10号工程,与10号工程(歼10)是辅助S
U-27(11号工程/歼11)一样,HQ-9也是辅助S-300 校停眨保ǎ保?
号工程/红旗15)的产物,当然在引进SU-27和S-300之前,歼10和HQ
-9本来是地位更崇高的天之骄子。不过由于歼10较为轻盈,在技术上还稍微领先S
U-27约半代,若是研发失败将损失惨重;因此歼10所受到的冲击较HQ-9少,
也受到外界更大的关注。
反之HQ-9的性能与HQ-15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主角地位也已经让给HQ-1
5,重要性相对较低,因此主要着重在提高科研水准、打好基础和储备人才技术;但是
在吸收了S-300的优点后HQ-9也并非一无是处,也许到第四代防空导弹才会显
现其贡献。如果以战斗机做比喻,今天HQ-9的作用应该稍微大于歼8C、D型,但
已经不能与歼10相提并论,不过其潜力、后续发展、生产和部署的数量,尤其是对台
湾的威胁依然不能忽视。
HQ-9无论在国内外都属于第三代防空导弹系统,杀伤空域大、抗干扰和抗多目标饱
和攻击能力强,导引系统先进(有两级指挥管制体制),足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特
别它是中国第一种具备有限反战术导弹的国产武器系统,技术层次跨度颇大,因此曾经
倍受重视和寄予厚望。在研制过程中二院方面承认面对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与压力,中
国发觉自己与美俄两国仍存在着大半代的技术差距(1995年),但也同时了解到H
Q-9能突破技术瓶颈量产,将能大幅接近赶上美俄两国的科技水准。故HQ-9在S
-300系列的竞争压力下,依然是航天系统万众瞩止与期待的技术火车头。
HQ-9由二院第二设计部负责总体设计,其他各厂专责弹体设计、发动机、雷达导引
系统等,防空导弹工业的精华都倾巢而出。HQ-9的发动机由航天部四院(向阳公司
)设计生产,由下面的数字可以知道这种导弹是何等庞大;采用两级固体结构发动机,
一级助推器直径700毫米,二级主发动机直径560毫米,均采用 丫郯敝平?
,最高速度4.2马赫,主要攻击高空敌机或导弹。如果读者仍难以想象它大的程度,
请看附表弹径数据。
从表中可知,历史上的量产型防空导弹中,HQ-9的体积仅次于SA-4、SA-2
00、S-300V和胜利女神名列第五(以色列的箭式反弹导导弹属于 裕停男灾什?
同,未列入统计),甚至接近M-11弹道导弹的800毫米和长征一号火箭第3级发
动机的767毫米,可见其体型之大在现役新锐防空导弹中仅次于S-300V的9M
82和Antey-2500的9 停福玻停怀ざ 方面更超过9M82的8.?公尺。
由于体型惊人,所以每辆轮式重型牵引车只能拖弋两枚置于充满惰性气体储运发射筒内
的导弹,与9A82履带发射车上的9M82导弹类似,不过由于笨重的外型使其战略
战术机动性都受到影响,难以和S-300V相提并论。
HQ-9的最大射程200公里,射高0.5至30公里,从这些性能表现和诸元可以
发现的发动机技术和推进效率都并非一流,固体发动机的成熟程度、高速性能皆逊于S
-300 校停 ,比S-400、S-300V、爱国者二型 校 US(PAC-2+
)和PAC3的差距更大,其体积与最大射程、射高都不成正比,不过这几年中国的固
体发动机科技已经取得飞跃性进步。根据四院的资料指出,他们已经试制出相当于S-
300V、S-400、PAC-3、THAAD的固体发动机,想必已经吸收了俄罗
斯的先进技术;此外还独力抓紧试制用于中国THAAD上的动能拦截弹小型阵列式固
体发动机机组,并已取得较大突破。
虽然HQ-9的总体结构和推进剂暂时没有大幅改良,但在1994年底还是针对试射
情况和技术进展做了一些效果较为理想的小部份修改。例如:复合热结构长尾喷管、防
静电防射频的安全点火技术,为了减少发动机喷焰对导弹导引信号的衰减和干扰作用,
专门改良出一种少烟推进剂,大幅提高了导弹的控制精度和生存能力,因而大受好评。
从这些新技术中可以轻易发现,HQ-9与KS-1、S-300 校停 1、PAC-
2+、天弓一型同样沿用TVM(Track Via Missle)这种特殊的半主动导引模式控制
,因为它们都需要通过下行链路接收弹上信号,其阵列雷达也都具备这种功能。由此可
知HQ-9的确如二院所言仍与外国有几年技术差距,因为在S-400、PAC-3
、天弓二型等导弹上,已经采用末段主动雷达导引头追踪目标。中国这项研究虽然早在
80年代末起步,但至今只用于MR2000(中程2000)空对空导弹上,改良H
Q-9则是下一步的事了。
值得补充的是,HQ-9和KS-1无论导引方式和相控阵雷达结构都非常相似,与爱
国者的 停校 -53雷达像是异族兄弟。据说KS-1就是HQ-8,而HQ-9的出
口编号为 耍模 (凯雕一号?),同属凯字号导弹。有中国科研人员指KS-1就是
HQ-9的缩小版,带有验证的性质,原用意是因应经费大幅削减而一项技术两弹共用
,以前者辅助后者,似乎一语中的。
据了解,HQ-9在最初设计时与爱国者、天弓一型同样采用倾斜发射箱设计,一方面
是较简单易行,另一方面当时仍未流行垂直发射方式,故此导弹的外型看起来像是KS
-1的放大版。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S-300 校停 的引进,使二院认为有很大必要
在设计定案前修改原来方案,决定采用垂直发射技术是最大的改良点。
与此相对的是导弹气动外型的改变,助推器喷管也由原设计时的固定式改为目前流行的
燃气舵(Gas 。 ane)式,发射一以矢?控制(TVC)转弯,并取消了阻力较
大的X形弹翼,重心跟着后移。经过大幅修改结构后HQ-9的重量减轻、气动阻力减
少、受横侧风影响下降、机动性和速度都提升,外型也跟上了国外导弹。目前HQ-9
的弹体呈圆柱形,弹头呈圆锥形,外部光滑只有4片梯形尾舵,弹体中部有4条细小的
长条状弹翼延伸至尾舵前,同时有加强肋的作用,原理与标准导弹一样可以增加机动性
,全弹外型与FT2000大同小异,只是放大了近3公尺。导弹的导引方式采用初段
惯性+中段无线电指令+末段TVM复合导引模式。
航天部26所自60年代中期研制反击系列反弹道导弹开始,就一直是中国唯一研发这
类武器的单位。虽然80年代因为发展经济而停止反导弹系统,但仍保留一部分从事预
研工作,波湾战争结束后26所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他们重组后参与的第一个型号就
是HQ-9。
由于战术弹道导弹的威胁有限,当时除了S-300系列全世界对此都未予重视,HQ
-9自然也不例外;加上中国的空战能力薄弱无法有效防御掌握空优,拒敌于防区之外
的以地制空战术遂成为可行之道,因此HQ-9研发初期只要求打击远程的带主翼气动
飞行器,拦截弹道导弹的功能可有可无,这正是发展HQ-9的时代背景。
从HQ-9的推进剂和最大速度看来足以执行上述任务,但是用来进行反导弹作战则效
果不佳。直到波湾战争结束后设计人员才如梦初醒察觉到新时代的来临,只有痛下决心
大幅修改已具雏型的样品,同时强调反导弹与反飞机的功能,26所也在此时正式加入
设计团队。但是因为HQ-2即将开始大量淘汰,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无法全部重来,只
好一方面谈判引进S-300 校停 做参考,另一方面自行着手以国内最新科技尽量修
改设计。
1992年采购了3套S-300 校停 后,中国科学家立即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指出,
中俄两国的防空导弹技术差距甚大,建议引进具反导弹能力的最新改良 停校停眨 (P
MU仍未有此能力),同时组织人力结合中俄技术大幅改造HQ-9以挽回损失。改良
工作在1994年开始进行,主要修改了弹体布局、弹头设计、采用垂直发射技术、引
进更高速的电脑和先进专用软件,自动化和反应速度、命中率和杀伤概率等随之大幅提
高。但受制于原始设计的局限,其反导弹能力依然无法与S-300相提并论。
HQ-9的最高速度与HQ-2B、KS-1、天弓二型相若,对扩大反导弹的防御范
围、缩小接敌时间、增加杀伤威力都不足,特别是迎头拦截时效果更差。与台湾ATB
M一样,它只适合做侧翼的截杀,反导弹能力不能与美俄并提。不过HQ-9拥有世界
上最大的180公斤级弹头,为其综合战力增加不少分数,相比之下S-300 校停?
1、S-300V、PAC-2的弹头分别重143公斤、150公斤、80公斤。新
设计的弹头采用半主动无线电近炸引信,定向杀伤预制破片式,有上万块破片,静态飞
散角50度左右。虽然设计较传统,但因为重量大,其破坏力公次于特殊设计起爆装置
的S-300V2,整体而言比台湾改良自天弓二型,实际反导弹能力敬陷末座的AT
BM性能略佳。
HQ-9的综合性能虽然无法超过HQ-15,反导弹能力也未见突出,但是它的C4
I作战系统及微电子科技能力却叫人眼前一亮,充满西方的外型风格和性能,比导弹本
身更教人惊叹。电子技术领域是HQ-9少数领先S-300的单项,其精密程度直逼
欧美同类产品,这正是90年代以来融合欧俄体系的中国特色兵器发展之路,也因此H
Q-9未来改衣潜力仍应看好。
不过中国和欧美在系统工程整合上的确逊于俄罗斯,以S-300和SU-27为例,
许多零组件欧美都能制造,俄罗斯只是运用大量成熟技术加上少量创新独特科技将之组
合成新武器,但是西方就是无法在成本效益以至性能上全面超越俄罗斯,由此亦不难明
白北京为何要耗费大量金钱引进生产S-300了。
今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 茫桑模牛亍 2000)上,
HQ-9的上述部份设备首次曝光。湖南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军用加固显示设备
是新一代双彩色液晶显示屏幕多功能显控装置,可防眩光、防潮抗震、可抗强电磁脉冲
,耗电量低,在恶劣环境下皆能工作,采用美式1553B(中国军标为GJB289
)总线连接。他们出品的电脑设备已用于很多重大系统中,如HQ-9的超大规模集成
电路(VLSIC)射控电脑,长空3J空军机动指挥站管制电脑,039柴电潜艇和
093攻击型核潜艇的鱼雷导弹射控系统都有使用,涵盖了海陆空三军的用户。
继续飘扬的红旗
根据零碎的资料评估,HQ-9的性能大致如下:弹长大于9公尺,弹径0.7公尺;
长径比约12.9,接近爱国者的12.6;如果去除助推器,以第二级弹径0.56
公尺计算,长径比12.5,其高速性能比体积略少但同样带助推器的S-300V(
9M82)要好。弹重约2吨,弹头重大于180公斤,运载系数为11,优于S-3
00V和PAC-2+,但逊于S-300 校停 1。弹?类型与其他导弹一样是无线
电近炸引信触发的预制破片高爆式。
导弹最高速度4.2马赫,远低于天弓二型以外的其他第三代防空导弹;最大飞行时间
超过两分钟,之所以取得这个马拉松时间冠军,原因是使用较落伍 木勖丫郯比剂系牡?
弹,受限于推进效率低,被迫多装载燃料才能达到最大射程,如此飞行时间和弹体奇大
无比的恶性循环就出现了。
HQ-9的最小射程估计达6公里,最大射程200公里,最小射高0.5公里,最大
射高30公里,最小射程和射高稍微偏大。对弹道导弹拦截时的最大射程小于30公里
,较S-300系列的40公里要差。对飞机单发杀伤率0.7至0.9;受限于最高
速度不足和飞行包线范围较小,在对M-9之类的弹道目标进行拦截时,采取非迎头的
T形战法扇面拦截,单发杀伤概率也不太可能高于30%,这个情况同样出现在台湾的
ATBM身上。
导弹导引方式采取惯性+指令+TVM,与S-300 校停眨焙停校 C-2+类似,
但异于S-300V(惯性+半主动雷达)、PAC3和S-400(惯性+指令+主
动雷达)。导引头装有一副平板天线,估计工作在C波段,导弹以预测命中点的比例导
引法控制。发射方式是双隘装筒式垂直发射,每个营有12辆发射车,24枚导弹,能
一次控制6枚导弹同时拦截3至6个不同方向的目标,对飞机目标一次使用1至2枚导
弹,对弹道目标则加倍,发射间隔约5秒。全系统展开时间约6分钟,反应速度12至
15秒,这些都是可媲美S-300系列的数据。导弹机动能力最大22G,再装填时
间2分钟,车辆载具的最高时速60公里。
SJ系列相控阵搜索/导引雷达是KS-1的SJ-202改良放大型,与爱国者的M
PQ-53较相似但异于S-300系列,因此也很可能同样采用C波段操作。方位扫
描角120度,俯仰角0至90度,波束宽2度,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发射机峰值功
率1000千瓦,平均功率约60千瓦,雷达精度高于S-300V的9S32相位导
引雷达,能同时跟踪300公里内、7马赫以下的100个空中目标,并自动进行威胁
评估选出6个威胁最大的目标分配给发射车,综合性能不下于S-300 校停 1的6
N6远程搜索雷达,主天线阵为圆形,抗干扰旁?对消阵列为?个矩形,敌我识别(
IFF)天线工作在L波段。
该雷达采用全相参脉冲间频率捷变(FA)技术排除瞄准式干扰,针对主波束和旁瓣对
消天线具有极佳的空间选择能力;具有抗杂波干扰、欺骗式干扰、消除消极干扰、诱骗
反辐射导弹能能力;另外由于发射机功率异常强大,具有国外雷达少有的“烧穿能力”
,能够完全压制美式小功率干扰机,综合电子反反制( 牛 CM)能力极强。
防空指挥管制中心内有多个相同的液晶显控台,每个显控台有两具20英寸彩色液晶多
功能平面位置显示器( 校校 )。武器控制电脑(WCC)是全新的超大规模集成(V
LSIC)32K并行数字电脑,具有定点和浮点运算功能,有3个储存器、两个输入
输出装置和一个外接设备接口,一名军官和两名士兵就能完成整个接战过程,并可通过
预编程序进行机内自检。主机板等都是插件式,维修与更换十分方便,改良潜力大,自
动化程度优于S-300系列。
HQ-9在1997年少量服役于实验部队,曾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参与警戒和战备值班
任务,并击落于高空侦察气球和无人侦察机。1999年7月,经过进一步改良的另一
先锋批次首次在西北靶场试射成功;8月下旬,防空兵另一实验部队首次在高海拔地区
举行实弹打靶试验,当相控阵雷达在远距离发现目标后立即跟踪锁定,导弹随即升空击
碎靶机。随后HQ-9在乌云密布和强风中把来自高、中、低空不同类型、不同方向的
靶机击碎,在场观看的空军司令刘顺尧上将和其他将领对HQ-9的优异高原作战性能
和雷达电子系统快速反应能力留下深刻印象,并给予高度评价。
从上述细部技术和性能可知,HQ-9导弹本身性能普通,但是雷达电子设备相当先进
可靠,发展潜力很大。这主要是导弹推进技术尚未成熟,但80至90年论著军用微电
子工业的高速发展,使HQ-9电子设备反而水准较佳,单就这一部份S-300系列
实在落后不少,光是显控台技术就有大约一代或5至10年的差距。不过如果比较综合
性能和系统整合能力欧美和俄式先进防空导弹系统还是略占上风。
为弥补软硬件之间的差距,使综合性能接近外国水准,在少量生产HQ-9并成军试用
后,二院早已制定针对弹体本身的改良方案,尤其是推进系统的技术革新,包括:建立
战术导弹HTPB高能燃料生产线;采用高质量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满足
各种复杂载荷条件下,对壳体强度和刚度的严苛要求;把高质冲比喷管技术实用化,采
用新产品全面减轻结构重量。
经过上述改良措施后,真正量产的HQ-9A性能将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在反导弹作
战的性能和优势会相当突出,配合适当改良的电子设备和升级软件,将一跃成为世界先
进的双重用途先进防空导弹系统,一改目前的颓势。未来自行开发的新红旗系列将结合
欧俄先进技术融为一体,成为独立于美、俄、欧系防空导弹家族的另一极。
在两岸军力比较方面,HQ-9强大的抗干扰能力、远大的杀伤空域、巨大的弹头威力
和潜在的后续发展,对台湾而言都不是好消息。特别是以IDF搭配新式天剑2A(T
J-2A)反辐射导弹进行防空压制的野鼬小组,面对HQ-9时就要十分小心。
首先二代战机现有的电子干扰能力都不能有效压制HQ-9雷达,使 桑模票 须面对对
其远程火力威胁,进入它的火力范围内一半以上方能发射剑2A;又或者避开中高空威
胁,冒着绵密火网进行风险更大的低空渗透,但这都尚未考虑弹头威力小的剑2A要多
少枚才能使HQ-9的大型相控阵雷达彻 滋被尽 如果连最理想的单挑局面都无法应付
,在同时面对HQ-2B、HQ-61A、HQ7/7A、HQ-15/15A、HQ
-17、FT-2000等导弹群殴和歼10、歼11的层层拦截时,投资报酬率如何
可想而知。如此一来,以空袭为主的决战境外新战略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空谈
,故HQ-9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一种武器系统
--
--
当生命不再被每日更新的神奇天光所照亮,我们形同死去。
这永不动摇的光华是一种源泉,超越所有理想。
——哈马克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7.3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1.2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