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laxs (Butterfly), 信区: Green
标  题: ## 中华之剑-->走向强国之路-记解放军最新装备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Apr 12 16:15:27 2000), 转信


除了军用飞机和各式机载电子设备外,也有空军防空兵的相关资料展出,其中较为 
特别的是一座“空军区域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示意图”模型,透过这座模型可以看
出中国空军 在防空作战的演训中已经引入了许多新观念和新装备,特别是加强了
电子战方面的能力。另外一幅“防空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示意图”竟然显示中国空
军防空兵在多型 号雷达的指挥下,以“S-300”导弹和Su-27战机迎击美国空军的 
F-15C!看来“中美建设性战略夥伴关系”不过是一句空话!

隶属空军的精锐第15空降军最近动作频频,所属至少有3个加强团的兵力经常 
针对突袭台湾举行各种演训,包括模拟空降夜袭台湾青泉岗机场*。在引进了总数达
十架的IL-76之 后其更突防战力如虎添翼,不容忽视。


在特展中还公布了少量国产导引空射武器的资料,特别是激光
制导武器部份,显示 中国空军正致力于强化对地支援作战能力。
其中250公斤,550公斤两型激光导引炸 弹,由外形看来与法制
LGB系统极为相似,性能相信也在伯仲之间。不过激光炸弹易
受天气影响,并需要不间断照射,已属过时货。俄国最近推出了
一种毫米波引 导炸弹,不知中国会否在圣诞采购单上再添一笔。
此外,还有一种新奇的6管激光导 引火箭发射筒,颇值得玩味。

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我国空军的新一代战机更换已初具雏形。
早前外界推测中国近期 强调质量型建军的模式,因此,在近3,000
架歼-6,轰-5退役后,中国空军的规模 会大幅缩编到原先的三
分之一。但是从目前的军机生产情况来分析未必。仅就歼-7的 
研发和生产前景来看,可说是“方兴未艾”。据研制歼-7IV的工
程师透露,最新的 歼-7IV型战机已经生产装备了400架之多,并
仍在量产中。更新的歼-7改良型也已推 出代号J-7FS的试验机,
验证歼-7装备国产中程火控雷达,进行超视距(BVR)作战的可行
性。轰-5,轰-6虽已是不惑之年,但是随著战区外投射武器的研
制成功,作为远投武器的 载台,还是老当益壮,美军的B-52就
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事实上,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光靠三,四百架三代半,
四代(俄制分类)的新型机种独 挑大梁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在空
军取得质与量的平衡之前,较可行的折衷就是一面 在东南沿海,
这个局部冲突热点地区部署国产(J-8IIM,J-10,J-11)和进口的少量 
高级作战机种(Su-27)形成战区内的局部优势。这一部份精锐部队
的演训多强调夜战,超视距战,长程奔 袭战等高难项目。驻广东
遂溪的某夜间截击团装备有我国最先进的苏-27SK, 他们就提出了
“首战在我,首战必胜”的口号。

另一方面,大量生产改良型的二代战机,担负繁重的纵深国土防空。
飞机不用很先进, 中短程作战半径,地面指挥即可,关键是近距缠
斗性能佳,可进行有限BVR作战,外 加价格低廉,适合大量生产,装
备。继续研发中的歼-7系列正是针对空军这一战略 指针而进行的。

中国空军在今后五到十年间的战略意图简言之,就是“国土强边,
纵深防御”。在 边境事故多发区为打赢一场有限高科技战争作积
极防御,同时在高级机种消耗待尽 后,在纵深方向还有大量的二
代机以层层设防,层层阻断的方式来瓦解,消灭入侵之敌。

很多朋友这时可能有些失望,但是看一看昔日堕落的前苏联,尽管
靠其强大无比的军 事力量得了个世界“超级大国”的美誉,让世
人敬畏不已,一时间好不风光。垮台 之后,人们才逐渐了解到前
苏联为了同西方争世界霸主的地位,庞大的资源全都填了军备竞赛
这个钱坑,除了武器系统达到甚至超过了北约的水平外,整体经济
只能同法国相提并论, 而养肥了的国家机器反过来又拖垮了这个
国家。相比之下,中国领导人的头脑还是清醒的。主要精力集中在
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国防建设则是采取“渐 进”和“
量力而行”的发展步骤。当中,也适量研制部署一些高价值,高科
技,高费效比的所谓“杀手锏”来较快地提高系统的整体战力。就
空军而言,向俄,以采 购A-50I先进预警机,积极引进空中加油技
术和重型空优战机等就是各中范例。同时, 通过培养高科技人才,
发展各种地面模拟器材来提升人的素质。在战争中,人其实比武器
的因素更重要,因为人不仅创造了武器,更创造了战争本身,战争
也是通过人而得以进 行的。再先进的武器没有人懂得善用它,也是
白搭,再强大的军队没有足智多谋的 统帅也照打败仗,古今中外亦然。

总而言之,中国空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我认为
是最适合本国国情的。
 

--
※ 修改:.pilot 于 Apr 12 16:29:16 修改本文.[FROM: dns.mtlab.hit.ed]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ftclsun.hi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