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atbear (胖胖熊), 信区: Green
标  题: 主题:神秘的第二炮兵!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un 17 08:54:42 2001) , 转信



主题:神秘的第二炮兵!  

 




作者:明月孤鸿 

发展历程 
1956年,毛泽东第二次访苏之际,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向毛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就是面对毁灭整个地球的可能,核武国家在考虑是否走向正面冲突的时候势必将会投鼠忌
器。而毛却立即做出正面反驳,“原子弹并没什么了不起,我看它也是纸老虎”。赫鲁晓
夫没有听懂毛泽东的话。以至许多年后,在他的回忆录里,他仍然引用这段 话,并且认定
毛泽东是“疯子”、“战争狂人……” 波兰的哥穆尔卡也曾抱怨地说:“你们中国人多,
可我们波兰呢?我们只有5000万 人口,叫我们怎么个死法?”他也没有听懂毛泽东的话。
 但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听懂了,他曾叹息着对白宫办公厅的主任杰里帕森 斯将军
说:“原子弹的最大威力是在发射架上,而不是飞出去之后。毛泽东是一个极难 对付的人
物,恐吓、威吓对他没有用。” 

毛一回国就召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当然少不了先介绍一下访苏的情况和当前国际形式,
但更重要的是向与会者指出“苏联这张核保护伞靠不住,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 就不能没
有核武器这个东西。” 发展核武器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决议被正式提到了日程上来,当时的
聂荣臻元帅被任命负责相关事宜。其实,早在1954年中国炮轰金门时,苏联对美连连要胁
将对华动用核武就已经显得踌躇不定。最后,中国在得不到老大哥支持,孤立无援下只得
与美签署停火协定,使得统一祖国大业终成为国人心中永久的痛。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九日,来自全军各部队及科研单位的六百多名干部、战士组建了地地导
弹训练大队。一九五九年六月,根据导弹训练大队的训练情况,中央军委决定撤消导弹训
练大队,组建成两个战略导弹部队 战斗营。一九六0年三月十八日,其中一个营在西北某
市的一所炮兵学校正式成立。这便是中国“导弹第一营”,也是亚洲诸国中最早的一支战
略导弹部队。 

50年代初期,中国为了发展核武器,请求苏联给予援助。 在中苏关系正常化时期,苏联
给予了中国某些技术援助,对中国核工业建设的起步 起了重要作用。但苏联的援助是有保
留的,所提供的并不是军事方面的援助。而且,赫 鲁晓夫提供援助的目的,就是要控制中
国,让中国跟着他的指挥棒转。到50年代末, 赫鲁晓夫这一企图失败后,便背信弃义,
撕毁合同。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 致信中共中央,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
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1960年7月 16日,苏联政府又照会中国政府,决定自1
960年7月28日到9月1日,撤走全 部在华苏联专家。赫鲁晓夫扬言,要把已经向中
国提供的设备,变成一堆废铜烂铁。他 还恶狠狠地说:有些人不愿意参加核保护伞,要自
己搞,我看不仅得不到原子弹,到头 来连裤子都穿不上。 

到了60年年底,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地地弹道导弹,它基本上就是苏制R-2的国产型,毛主
席亲自将导弹命名为“东风-1号”。但是因为导弹燃料中的液氧无法长期储存,也不便于
运输。因此东风-1的意义主要还在于培养导弹技术人才,积累技术储备,并没有装备部队
。实际上,钱学森领导下的导弹研究院就是在仿制R-2的过程中成长壮大为一个上万人的研
究机构的。 

一九六三年,中央军委又作出决定:建设战略导弹阵 地。一年后,有关方面形成了关于在
北国某地建设第一个导弹阵地的报告。当时的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带领一班人马,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深入原始山林实地考察。九月二十八日,组建第一个战略导弹阵地的命令正
式下达。 

1964年10月16日15时(北京时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从此
成为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 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阐明中国对于使用核武器的基本立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
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
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与此同时,东风-2的研制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当中。1962年春,第一枚东风-2制造出厂,
但在甘肃酒泉基地的试射时发生严重事故,导弹发动机起火,整个导弹在发射台附近坠毁
爆炸。在之后的4年中,东风-2不断改进,终于定型并列装,成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的
第一种地地(核)导弹。至1969年止,中国生产了约100枚东风-2,其中90枚为A型。目前东
风-2已全部除役,仅留30枚作为战备弹封存入库。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于1966年7月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
第二炮兵”。来自全军八十八单位的数万精兵,装备着我国第一代自研地地导弹,也带着
祖国和人民的神圣寄托,陆续向祖国各地的大山密林秘密开跋。 

一九六六年十月十九日,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元帅在北京主持了一个异乎寻常的会议,导
弹与原子弹“结合” 前的工作会议。面对到会的科学家、将军和有关负责人,周恩来庄严
宣告:中国核爆炸成功后,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无非是说我们光有原子弹,没有运载
工具,我们要用导弹把原子弹打出去,用行动来回答舆论的挑战! 8天后,中国便成功进
行了首次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 。这枚载有核弹头的东风-2导弹从双子城基地发射,在新疆
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预定高度爆炸,聂帅亲临现场指挥。自此,二炮真正具备了核威摄的
能力。 

根据一些中外史料的阐述,这个时期中、苏两国因为争夺共产国际的领导地位而渐行渐远
。与此同时,中国又成功试爆了氢弹并进行了东风-3的首次试射。 

两国之间的矛盾越趋尖锐,终于在1969年3月2日中、苏在珍宝岛上爆发了正面武装冲突。
中国得到情报该次冲突不仅是精心策划的,而且苏联正考虑以此为借口,动用核武器对中
国"为数不多的核设施"进行一次"外科手术 式"的突袭。毛一面将南方的两个方面军北调,
增强对苏的正面防御,一面将华北的战略资产南迁分散。中央一声令下,二炮这支刚组建
不久的年轻部队开进了中原古岭、南疆密林、西部高原 ……于是,一批批不同型号、不同
发射方式、不同样式的能打、能防、能贮存、能指挥、能生活的战略导弹阵地,出现在中
国的大地上。 

1984年,正值中国庆祝35周年国庆之际,未洗征尘的二炮部队官兵忽然出现在世人面前。
这时的战略导弹部队可以说是鸟枪换炮了,不仅中、短程战术导弹已经遍地开花,一百多
吨重的巨型洲际导弹更是看了令人肃然起敬。这次空前的武力展示极大地提高了二炮的可
信度,更提高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令国人也为之一振。 

基本结构 
发展至今,二炮已经壮大成为一支拥有多种高科技作战手段和高素质人才的现代化核打击
力量,共辖官兵12万人,其中导弹部队5万、技术装备部队17,000人、工程兵2万、防化兵
5,000、通信兵5,000人、后勤保障单位2万人、训练科研1万人。全部队具有大学本科学
历的军官占军官总数的百分之七十,所有军事主官都是大学毕业生。现任二炮司令员为杨
国梁上将,政委隋明太中将,另外还有4名中将副司令员,分别是栗前明、潘日源、邹永钊
、赵锡君。 

日常管理上二炮部队隶属总参,实则是一支直属中央军委的特种战略部队,自1974年起就
一直是一个独立于三军外的独立军种。其司令部设在北京,另有一个预备地下指挥所,位
于陕西省太白。其下分为6个军级基地(注:沈阳和兰州军区2个,北京和成都军区各1个),
下辖17个导弹发射旅及一个独立团,在全国有超过70余处导弹发射基地;另外尚包括早期
预警部队、通信团、警卫团、技术支援团等单位。已知的二炮试验和培训基地有三处,分
别是甘肃的五威、双子城和山西的五寨。 

官兵质素 
二炮官兵的军政素质在全军中是属一属二的,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手中操纵的是高科技兵器
,更因为二炮是一支悠关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特种核战略部队使然,从挑选官兵到日常
训练都是以最高标准严格要求,完全从实战出发,一丝不苟。另外,值得称道的就是二炮
的优良传统就是在武器定型之时就是培训展开之日,当武器下发到部队的时候,往往当年
就形成了战斗力。 

七十年代中期,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组织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导弹团远距离机动作战实弹发射
演习,演练了走、藏 、打的全过程。八十年代初,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又成功进行了首次规
模庞大的合成训练战役演习,检验了部队整体作战能力。从塞外高原到风雪山区,从深山
峡谷到荒野密林,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在一次次的演练中羽翼渐丰。 

一九九六年五月,第二炮兵第四次科技大会召开,“ 神剑人才工程”正式启动。短短几年
时间,战略导弹部队专家方阵成为科技奋飞的“领头雁”;三级技术尖子人才库汇聚了大
批科技精英;导弹技术专家相继进入作战部队决策层;大学生士兵群体出现在导弹训练场
、发射场。 目前,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已拥有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优秀中青年专家、政府特
殊津贴享受者;全部队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军官占军官总数的百分之七十,所有军事主官
都是大学毕业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二炮严守军纪,经受住了外部世界的侵蚀,没有
一台车、一个兵参与到经商的大潮中去,为全军树立了标兵典范。 

部署情况 
据西方保守的估计,二炮现有东风-3导弹120枚,其中有80枚为A型,发射载具为40,发射
基地40个,在美军撤离菲律宾后,东南沿海的第二军动向不明,第六军现有3个旅面向印度
,另有第三军驻云南的一个东风-3旅负责东南亚地区。东风-3将于2002年除役,全面换装
机动型的东风-21;东风-4共部署了30枚,主要部署在湖南、河南和青海等地的洞穴中,目
标为美国、俄罗斯和日本;根据美卫星侦察,东风-5只部署了26枚,主要分布在河南洛宁
和河北宣化的发射井中,但是,美国人对“长城工程” 内东风-5的部署情况似乎了解的不
多。中国还曾研制过射程为19,000公里和15,000公里的多弹头洲际导弹,命名为东风-6
,东风-7,但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没有大量部署。我国新研制成功的东风-31甲型已经部署
在福建地区,对象为美国西岸和境外军事基地;东风-21部署有50枚,发射阵地主要在吉林
、云南和安徽,打击对象有独联体、印度、蒙古共和国和日本;东风-15/11为90年代后重
点发展的战术导弹力量,部署地区主要是华南沿海地区,对象主要是台湾和越南。到80年
代末,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核武国,而到了20世纪末,美国估计中国已拥有超过2,3
50件各式核武器,其中1,800件为战略核武,550件为战术核武,年产核武总数为140-150
件。 

这里不能不提一下二炮建设的“长城工程”。1995年初,解放军报一则不显眼的消息指出
一座由成千上万战略导弹官兵费时10载的工程终于在华北某山区建成。该人工奇景就是传
说中的“长城工程”。据西方战略专家推断,该工程是为了增强二炮部队的核反击能力而
建造的一个总长5,000余公里的地下网状走廊,地点可能是在山西和河北交界的太行山区
。战略弹道导弹将在这个地下迷宫中游动部署,并从数百座真假混杂的地井群中发射。据
该位西方专家推算,该地区复杂的地形可以轻易地赋予地下工事1,000公尺的土地覆盖,
这还不包括任何人工加固层。如果用钻地核弹头对其进行攻击的话,将需要3枚500千吨当
量的核弹头连续击中同一点方可击穿。即便熟悉整个工事的部署,再假设整个“长城工程
”只有一公里长,仍将需要一万枚这样的核弹头才能保证完全摧毁它。当然,在现实中,
这是非常不可能的!对于从60年代中就致力于开拓地下核工事的中国来说,太行山地区大
概仅是全国核部署的三分之一! 

新时期建设 
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受美、俄两国核裁军的影响,中央内部对二炮的发展方向和规
模有相左的意见。二炮对自己的认识也产生动摇,战略中程导弹被装上了常规弹头,新一
代的洲际导弹进展十分缓慢,陈旧的武器装备和部队建设迟迟得不到重视。1995年,台湾
地区台独势力气焰大涨,中央在对台工作中提出了要“一手硬,一手软”,二炮的发展在
这个微妙的时刻可谓风回路转。原本专供出口的M-9/11战术弹道导弹一下子装备了负责对
台战备任务的广州和南京军区数个旅团,并在95年 7月和96年3月的演习中锋芒毕露。中国
一面发射短程战术导弹震摄台独,一面经由军方发表DF-5洲际导弹演习图片,安排二炮副
司令员接受英文媒体访问牵制美国,其杀手锏的效能不可谓不大。美国在96军演后主动向
中国示好,并出台对台“三不” 政策取得中方的谅解。“海峡961”演习后,中央军委为
二炮重新制定了发展远景,就是要两手抓,一方面要“以核为主”,加强发展有效的核反
击能力,加速新型洲际导弹和潜射远程弹道导弹的研制部署工作,吓阻美、日介入台湾事
务;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的建设,紧守“集中统一、重点使用”的原则
。“集中统一”就是由中央军委委任战区三军指挥部集中战区内各二炮单位,统一指挥配
合进攻部队;“重点使用”即在使用上要形成拳头,做到攻其一点,瘫其全部,集中火力
攻击敌各系统关键节点。 

近年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取得了近千项科技成果。其中较重要的有“超高速计算机模拟
核试爆”和“某新型洲际导弹计算机模拟弹道发射”试验成功,使中国在敏感的国际新环
境下仍然获得了所需的大量珍贵试验数据; “导弹自动化测试系统” 的研制成功,使部
队测控技术一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导弹控制系统”、“电子化指挥系统”、“通用文
电处理系统”等重要系列成果,填补了不同型号导弹旅固定和机动作战电子化指挥空白。
在气象、测地、防化、后勤保障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大批成果,这些成果有百分之九十以上
得到推广应用。现在,二炮部队的大部份演训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在室内电子模拟合成,
这不仅节省了大量经费,减少武器装备的损耗,也使外国对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备战水平
更加难以琢磨。 

武器装备最新进展 
为在未来战争中争取主动,中国加快了在太行山区部署东风-4和东风-5A的计划,其中东风
-4加装了弹上计算机,导航精度有所提高;部份东风-5A被装上了多弹头分导弹头。今后在
该地区还将部署新一代的东风-31和东风-41型洲际导弹。在1998年头 4个月,中国生产了
4枚东风-5A,在年底生产线关闭前,至少又生产了2枚,使已知东风-5的部署总数达到了2
6枚,全部指向美国各大城市。东风-31甲型准洲际导弹已经定型并服役,为单弹头设计,
部署在福建仙游地区,更新的多弹头衍型于今年8月试射成功,采更先进的星光加GPS导航
。因为我东南部地区云层较厚,使得美国的ERS雷达影像卫星在该地区上空的侦察有所不及
。这是二炮选在该地区部署东风-31的主因之一。另外,在去年二炮向该地区调动4个战术
导弹旅的时候,中国曾利用电子对抗手段对法国的SPOT卫星和美国的间谍卫星进行干扰,
使得华南地区卫星云图出现 “黑洞”,这一“怪像”曾被当时国内媒体广泛报道。从射程
上来说,中国曾作过利用计算机模拟东风-5A从云南和湖南向美国方向发射攻击的实验,似
乎只有非洲和拉美小部份不在攻击范围之内。虽然外界预估东风-31为准洲际导弹,但是要
打到美国西岸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中程弹道导弹方面,机动的东风-21型弹道导弹自95年起开始研制高精度雷达区域匹配的末
制导系统,CEP在50米左右,配合钻地弹头,可攻击地下加固工事。弹头部份被重新设计,
采用了复合材料,隐形布局,增加了干扰手段,射程提高到2,200公里,新导弹定名为东
风-25,已于99年8月3日研制成功,预计2002年服役。另据美国官方的情报显示,中国曾利
用火车车厢作为东风-21和东风-4的发射平台,后者的试验证明是明显的失败,而前者的试
验似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能已经部署在了吉林通化地区的二炮部队。 

战术导弹目前主要是东风-15和东风-11两种,已经进入批量生产。其中东风-11已经部署了
至少60枚,除常规的EY-115高爆杀伤弹头外,另有6种新型弹头。加装差分GPS等改进导引
系统的改良型正在试验当中。东风-15为航天一院出品,90年代初曾专门为其研制出战术核
弹头,但94年后出产的东风-15大都装常规弹头。1996年时,东风-15导弹仅有几十枚,而
现在总数已达到250枚之多,未来5年还将再生产350枚左右。在95年 7月21至23日凌晨1时
到3时,二炮某旅按计划向台湾北部直径20海里的弹着区发射了 6枚东风-15,头4枚有3枚
命中目标区,但CEP达3。2公里之多。在笠年的“快车60” 和“海峡961”中该部发射的东
风-15在精度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命中点都接近目标区中心,反应速度也有了较大提高。其
中,在“快车60”演习中,某导弹发射先锋三连在60小时内从江西乐平向福建预设基地紧
急机动,一辆发射车向两个分隔较远的目标连续发射2枚导弹,导弹双双命中靶区,并在终
程俯冲阶段展示了一定的机动性,经美“神盾”雷达追踪证实为改良型东风-15。1998年4
月间,二炮曾密集进行东风-15导弹的内陆试射,据美五角大楼判定为GPS辅助垂直静压式
陀螺仪提高精度的验证性试验。证明中国对东风-15的开发未曾止步,不遗余力。未来在对
台战役的初期阶段,东风-15和东风-11作为攻台主力,将多批次纵深打击台全境,发射总
数可能多达300枚。尤其以在平流层引爆电磁脉冲弹头最具杀伤力。相关弹头的研究相信在
96年第45次核试中得到了关键性的数据,目前可能已经设计定型。 

另外,早在1996年底在兰州军区双子城建立的第一支巡航导弹旅已经装备了我国第一代地
形匹配加惯导的巡航导弹,射程超过400公里。去年GPS制导的CTF-2型巡航导弹也已成功定
型,制导精度小于10米。1999-2000年,张万年分别造访研制巡航导弹发电机的西北工业大
学和导航设备的京郊第8359研究院时向在场科研技术人员说:“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要缩
短统一进程,就看你们了!”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的海空军都有中央军委直属核战略部队,装备有轰-6(注:可能已经退
役)、A-5和歼轰-7,水下有092核攻击潜艇和093型核弹道导弹潜艇,是海、陆、空三位一
体核威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份。 

不管美国承认与否,中国的战略核导弹发展水平正在迎头赶上。尽管从数量上讲还远远达
不到美、俄的能量,但是从技术上说差距绝对不出10年。据一位二炮军官讲述,中国战略
导弹部队已发展成“掌心天外揽一手,挟雷射天弹指间”的现代化军队。不管是在深山丛
林,还是在大漠戈壁,发射车拉着导弹可以在简易道路上跑,停在一块篮球场大小的平地
上支起架子就可以打;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都能以比过去快几倍的速度完成发
射。这反应随着第二代固体燃料导弹和军事高科技领域的不断突破,二炮部队的核威摄能
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美国介入中国事务的代价恐怕也要重新盘算了! 

军民同步 
中国的军、民航天计划实际上是同步协调发展的。很多军用技术都是在民用运载火箭上技
术检验过关的,从而避免了单纯进行导弹试射的敏感性。例如,1986年前从未发射过多弹
头战略导弹,但是通过发射东风-4改装的运载火箭实现了“一箭三星”,间接验证了自己
集束弹头的发射能力。中国发展的长征-2C/3系列,实际上就是东风-5洲际导弹改装的。近
年来,中国为摩特罗拉公司发射Iridium通讯卫星也检验了中国的多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
MRVs)的发射能力。可以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逐步成熟和进步也印证了中国长程弹道导
弹的可靠性和技术水平。而发射长征火箭的指管通情系统也对二炮的C3I发展起着互补促进
的重要作用。一条长达25,000公里,贯穿中国东西和南北走向的地下光缆通讯网已经建成
。这条光缆通讯网的建立不仅为全国各地民用航空航天单位提供高速的资讯服务,也打通
了北京和二炮各基地的直接联系,目前中央军委可以通过京郊指挥总部的大屏幕显示器和
千里外各二炮发射基地进行清晰的数字语音图像通信。不远的未来,它还将成为全军光纤
网的主干。 

未来展望 
在中、短期内,中国对美的核威摄将通过不断提高导弹的反击生存率,增强突防手段和提
高命中精度来实现。有了前苏联的前车之鉴,笔者估计,除非中、美双边关系出现大的倒
退,中国的洲际导弹总数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进入21世纪,80年代初生产的第一批东风
-4/5洲际导弹将逐步退出现役,取而代之的是改良型东风-4/5以及从地井和公路发射的东
风-31/41战略导弹。就是以1:1的替换比,新型导弹携载的多弹头能力仍能使打击的目标
有可观的增加。 

在可预见的未来,为因应吓阻台独,甚至必要时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除了远程战略导弹
,中、短程精准打击战术地地导弹和巡航导弹将是二炮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最近批量生
产的东风-15第四批60枚的最后一组(8枚)已于98年10月中完成总装测试,并装备了二炮驻
江西的三个导弹旅。新近在福建漳州成立的南京战区直属新编第一旅也正在全速形成战斗
力。中央在北戴河会议中已经决定将持续对台施压,在 2002年前,陆续完成这4个导弹旅
共320枚东风-15的全战备部署。 

此外,二炮还在积极发展激光发射器、各种军用卫星、载人航天器等天基军事兵器,努力
开拓太空主战场,力争未来战争主动权。据“解放军报”报道,一座以军事航天技术为研
究对象的军事航天研究中心,已于近期在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成立。这个中心建有航天综合
仿真研讨大厅,天战模拟仿真系统、航天发射指挥训练模拟系统等一批先进设施。随着天
基部队的发展壮大,在2020年前,一个崭新的军种,天军是可以预期的。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司令员杨国梁、政治委员隋明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回顾第二炮兵
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和改革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第二炮兵仍要继续深
化改革,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努力按照战略导弹部队的特殊规律来建设。” “中
国发展数量有限的战略核武器,完全是为了打破核垄断,反对核讹诈,为了自卫;遏制可
能出现的核袭击,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在此我们愿意重申,任何时候,任何条
件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我想大声说, “二炮”,你让台独分子胆颤心惊,
反华势力寝食难安!你是中国人的自豪,中华民族的骄傲!任重道远,再接再励! 



摘自三九军事社区兵器论坛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181.5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3.9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