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eer (人生苦旅),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海军最新装备(第一篇)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Dec 3 19:55:09 1997), 转信
发信人: andrew (追梦人),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海军最新装备(第一篇)
发信站: 鼓浪听涛 (Sat Oct 25 10:23:49 1997)
中国海军最新装备(第一篇--评旅沪级青岛舰雷达系统)
提交着: will (GB) 于 October 23, 1997 at 05:05:53 :
自我导弹驱逐舰首次访问美本土以来,海外华人无不为之自豪和鼓舞。尤其是我
二代舰旅沪级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出访到东南亚的第二艘旅沪级导弹
驱逐舰青岛号(113)与其姊妹舰哈尔滨有所不同,而其服役晚并采用大量的
国产装备,颇值得我们探讨一番。
空搜雷达,数目惊人
1〉对空搜索雷达
哈尔滨号前桅上装的是法国原装的海虎式(Sea Tiger)对空搜索雷达,
而青岛号上则是仿意大利Alenia公司的RAN-10S。RAN-10S
和海虎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的操作频率都在E/F频带;两个雷达的天线都备
有稳定仪且大小也差不多(Sea Tiger 4。5m宽,而RAN-10
S为 4。3m);两雷达都设有脉波,多普勒信号处理能力,可以虑去海面的杂
波,有利于侦测掠海目标。此外,两者都具有“脉波压缩”功能,以提高远距离
侦测能力。最后,两种雷达的水平波束亦很窄(Sea tiger 1。65
℃,RAN-10S为1。5℃),而且资料更新率很高(30转/分),所以适
合为类似海响尾蛇(红旗-7)之类的点防御导弹系统提供目标指示。青岛号上这
个像RAN-10S的雷达,其出口型号是SR-60(内称海360式);装有红
旗61短程防空导弹的江卫级护卫舰也是使用同一雷达。
2〉超低空快速反应雷达
青岛号装有反导弹的“硬杀”机炮系统(续篇有介绍),而指挥这个快炮系统的
正是国产的EFR-1射控雷达。1987年,EFR-1就曾指挥发射37mm近
发引信炮弹,将1个掠海4m的Rushton拖靶击落。当然,用近炸炮弹击落
1具靶机比一枚近音速的反舰导弹来的容易。破片只需击中拖线即可,而反舰飞弹
即使被击中寻标器,发动机或控制面,导弹靠着本身的惯性,仍可寻着弹道向前
飞行好一段距离。不过,考虑一个系统是否能够击落掠海导弹目标,首先要看这
个系统能否及早侦察到这个目标,这是成败的关键,可能也是最困能的部份。而
除了前桅上的SR-60和EFR-1外,青岛号也在主桅上装设1具专门负责
侦搜低空目标的347搜索雷达。
3〉长程对空搜索雷达
原来,347S和EFR-1雷达同属超低空快速反应雷达系统。347S侦测到来犯
的掠海目标后就迅速指示EFR-1锁定目标,并指挥37mm机炮射击。显然,
军方认为两个眼睛搜索比一个好,侦测到小型目标的机率会提高,因此旅沪级对
付反舰导弹攻击的能力是中国海军舰只中最好的。
『有没有搞错,机场警戒雷达也搬来了?』
不错。青岛号在直升机库上有一个相当大的海眼式长程对空搜索雷达,这个雷达
是改装自一个出口型号为REL-1的机场警戒雷达。海眼式的任务主要是远距
离侦测及追踪空中目标,并指挥己方的战斗机拦截;为了达到较长(约250Km)
的距离,海眼式雷达的操作频率为D频带 1。22─1。35Ghz),且资料翻新
率较低,每分钟约3-6转。
『还有?』
是的。此神秘雷达应为长程对空搜索雷达。这个雷达位于尾舷,其外形和海眼式
雷达又有很大区别;方形排列的4个八目式天线,从外形上看很像北约代号“刀
托式”的前苏联VHF长程对空预警雷达。这个型号的VHF雷达,早在1940年
代后期就已经存在了,前苏联陆上防空部队使用的 P-8,P-10雷达即为此
型天线阵列和操作频率。中国早期从苏联手中得到的鞍山级驱逐舰,就有一具这
样的VHF 雷达(70─93Mhz)。这样低频率的雷达波束宽,分辨目标角度的精
敏度低,因此侦测到的目标要交给类似SR-60的目标指示雷达,才可对武器
系统准确指示目标。不过较少西方舰只的ESM系统会注意到这么低的雷达频率。
VHF通常只有通信系统(或电视,广播)才会用到。此外,目前根本没有可以
攻击VHF雷达的反辐射导弹(RAM)。看来,中国海军在最新的舰艇装备此
类雷达是有道理的。
注:本文主要采自【军事家】月刊,仅供参考。
--
----------------------------
| 天生我才必有用 |
| --我要拼搏,我要努力 |
----------------------------
※ 来源:.紫 丁 香 pclinux.hit.edu.cn.[FROM: insun.hit.edu.c]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