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海流吓退美军航母 聚焦中国军事海洋学发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21 13:18:22 2002) , 转信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0-21/js1021013.jpg">
中国海军“郑和”号训练舰
二战期间的某一天,美国海军万万没有想到,刚刚听起来还是成群结队的虾的声音,
瞬间可怕的日军潜艇已向他们袭来。“噢,上帝!难道我的警戒声纳瞎了?”但对日军而
言,美国人有点大惊小怪了。在部署这次袭击之前,日军曾对附近海域进行过周密科学的
调查。他们发现,这一带常常有虾群出没,而且虾群骚乱的声音几乎成了这里的“海之声
”。于是,他们就想办法将潜艇的机器噪音弄成类似于虾群的游弋之声。美国人在这次血
的代价中补了一课——要维护海权必须懂海。
美国著名军事思想家马汉在《海权论》中有一句经典论断:“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
制了世界。”
这个论断并非哗众取宠。因为海洋占据了整个地球的三分之二。14世纪,意大利人巴
图鲁斯最早提出国家领土与近海相联系的观念,直至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世界
上首次统一了“不超过12海里”的领海宽度,人类经历了600多年的海洋实践,国土终于向
海洋推进了12海里,海洋从此构成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海洋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列为各国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21世
纪也因此被世界公认为“海洋世纪”。
中国国土总面积: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总和
中国早在1899年就有了领海记载,在中国、墨西哥《通商条约》中,两国承认9海里领
海宽度。1931年4月,国民党政府也颁布过3海里领海制;1958年9月4日,我国发布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告中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经有关部门测算,有12
海里领海宽度的中国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面积为37万平方公里,是与陆地国土具有相
同性质的主权国土,但是,这部分海洋国土一直被排除在国土之外,几乎所有的媒体、报
刊和课本都把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面积当作整个国土面积,连若大的内海———渤海
都未计算在内,造成国土观上长期疏漏海洋国土的误区。
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给国土观念带来了十分深刻的冲击,
促进了沿海水域国土化的进程。《公约》在世界上确立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新制度,
并把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毗连区、领海、内水构成的整个水域称为国家管辖海域,划归
沿海国家实施主权性管辖。1996年5月15日,我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公约》,1998年6月
26日,江泽民主席签发命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开创了
我国对上述国家海域依照国际法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历史,国家管辖海域与陆地国土具有
相似的国土性质。1998年5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白皮书《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中
首次肯定:960万平方公里的数值是陆地国土的面积,经有关部门精确测算并公布权威数字
:属于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所以,我国国土面积的完整、准确的表述应
是:“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一个沿海国家的陆
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总和构成国家完整的疆域。”这是海洋时代所确立的新国土观,也是
人类海洋观的必然发展。
海洋战略基础:树立全民族的现代海洋观
南沙“3·14海战”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后,媒体曾报道:“中国海军具有
远航协同作战能力,能远离大陆有效地维护领土主权责任”。我们在为海军建设取得重大
成就自豪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海军虽有一定规模,但装备还不先进,进
攻防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种状况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赋于海军的使命极不
相称。
海军是我国武装力量的一个战略军种,是国家海洋战略的支柱。海上斗争的历史说明
,海洋利益的多少往往与投入的海上力量成比例,具有强大海军的国家必然受到邻国尊重
。没有海军作后盾,海上开发、科学研究、海上运输和远洋捕捞都易受侵犯或干扰,两伊
战争就清楚地显示了海军的这种作用。美国护航下的油轮队顺利出入波斯湾,而失去依靠
的罗马尼亚油轮中弹后在燃烧中呼救。
其次,海军是唯一能够跨越国界、显示国力、完成国家使命的军种。由于舰队的机动
性和海洋的连通性,海军可以根据国家需要随时应召集结到某一地区形成威慑力量,所以
对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影响甚深。正如马汉所说:“国际关系同海军战略影响甚巨,甚至成
为海军战略的主要构成因素”,海军可以在国际法允许的范围内,以非战争运用的形式表
达国家对某些问题的意愿和关切,以遏制对我国的有害行为,达到国家需求的军事或政治
目的。
世纪之交的尖端科技发端于海洋军事
人类拥有了海洋,并不代表就了解海洋。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发展,陆地资源日渐枯
竭,人类越来越觉得海洋的重要,而自身的海洋知识又是如此匮乏。
现代海洋军事为人类打开了进一步了解海洋、征服海洋的突破口。正如二十世纪初期
,许多新技术最初都应用于战争一样,进入二十一世纪,许多尖端科技都由海洋军事发端
。它再次提醒我们,资源是人类对海洋的最大需求,而获得资源必将引发战争。这样,就
把战争与海洋捆在了一起。
1996年,我海军组织了一次演习,美国航母在台湾海峡观看。突然,它急速掉头离开
。大家对此比较迷惑,按照惯例,美国决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除非他的自身安全受到
威胁。后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军事海洋学教授张永刚揭开了这个谜,他认为很可能是隔
离带现象致使其看不清周围的环境和目标才离开的。因为海流等原因的影响,海水有的地
方热,有的地方冷,而在冷水和热水的中间往往会形成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带声波在通
过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声纳很难接收到过渡带另一侧的噪声。如果有这样一个隔离带横
在前头,航母就成了瞎子。
2000年10月份,俄罗斯苏-27飞机有效利用在美小鹰号航母上空出现的大气波导现象
形成的电磁盲区孔,进行飞行,对美小鹰号航母进行多次侦察拍照,而美小鹰号航母所有
雷达电子系统(即宙斯盾系统)由于大气折绕射作用都无法侦测到苏-27飞机,甚至肉眼
都可看见,其电子系统却看不到。
2001年3月,在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科学家冯士笮、邱大洪、刘光鼎、赵柏林提交了
《关于建设“军事海洋学教学和研究基地”的建议案》,议案中说:海洋是人类的摇篮,
是人类最大的资源宝库,同时也是人类战争的最主要和最大的战场。强大的海军和高水平
的海上作战能力是保卫国家利益的必要条件。
二战以来,由于海军武备系统的发展和海上战役模式的进化,海洋环境参数(风、波
浪、海流、潮汐、内波、三维温盐分布等)对海军作战和生存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海洋
环境参数是海军作战平台和武器系统设计、制造的必要参数,是海上战役规划所需要考虑
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作战舰只选择适当航线安全航行抵达作战海域的必须参数,是海军武
器系统作战所必需的参数,是影响海上作战侦察和反侦察效果的重要参数,是近岸登陆、
反登陆作战时机和地点选择的必要参数。海上战争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对于海洋的研
究,并在海洋科学中分支出“军事海洋学”这一研究领域。军事海洋学研究是国家的迫切
需求,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军事海洋学研究也是一项需要长期进
行的研究,需要大批的后备研究人员。有关人士认为,应建设“军事海洋学教学与研究基
地”,建立军事海洋学二级学科,开展军事海洋学本科班教学和研究生教育,为海军和军
事海洋学研究培养人才。 (侯静)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7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