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eonado (鲁棒与最优控制), 信区: Green
标  题: 排水量是尼米兹级航母3倍--见证中国造船盛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9月13日08:59:02 星期五), 站内信件

也许不少国人并不知道,中国大约在7年前已成为世界造船总量第三的造船大国。今年
8月31日晚8时,大连新船重工为伊朗船东建造的第一条30万吨VLCC油轮正式签字交船。

  VLCC是英文Very Large Crude Oil Carrier的缩写,意为超大型油轮,一般是指载
重量20——30万吨的运油船。仅从国内的需求看,2000年我国进口石油为7000万吨,以
从中东运石油到我国为例,按航程一艘30万吨VLCC一年大约可以跑7个航次,去年进口的
石油大约需
要33艘30万吨的VLCC;假如换成1万吨的油轮,航次不变,则需要1000艘之多。
  来到位于大连港的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原大连造船新厂)之前,记者怎么也
想象不出一条30万吨的油轮究竟有多大。只是曾经听说过,号称“巨无霸”的全球最大
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尼米兹”级满载排水量是10万吨。
  当置身于巨大的厂区,不由得感到自身的渺小。我首先看到一条正在建造的大船,
心想这一定就是此行要目睹的VLCC油轮了。坐在吊臂上给船身涂防腐漆的工人们也显得
很渺小,船的吃水线就足有十几米。船身上英文书写的“中国海运集团”的大字告诉人
们,它还不是为伊朗建造的VLCC。船厂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中国第一条能够运
载5618个标准集装箱的巨轮,即将于9月中旬下水,它同样是我们造船业的骄傲。”
  记者走近一座白色的龙门吊,它也是中国之最:跨度达110米,高90米,可一次起重
900吨。在它的下面,就是被誉为“神州第一坞”的30万吨船坞,其尺寸是:长365米、
宽80米、深30米;不久之后,它还将再延长175米。船坞上正在分段组装的船体,就是中
国承接的5条VLCC中的第三艘,此刻刚好可以看到它的双壳油舱的横断面,钢板很厚。紧
邻它旁边的码头上则停靠着即将试航的第二艘VLCC“IRAN DAYLAM”号,当我仰视这艘巨
轮时,恰巧有一架客机从不远处飞过,相比之下,那架飞机就像一个小玩具。
  而第一艘VLCC“IRAN DELVAR”(伊朗德尔瓦)号已经不在这里了,它刚刚在几天前的
8月31日交付给了船东。第二天,也就是9月1日清晨5点,这艘已经变换了国籍的巨轮悄
然驶离生养它的大连港,驶往首航目的地新加坡。它的众多设计制造者们甚至没能来得
及再目送它一眼。
  -雷达屏上出现一个没有过的岛屿
  今年6月,黄海之滨,一艘近海货轮忽然在它的雷达屏幕上发现一个海图上没有过的
岛屿,让航海多年的船长大吃一惊,连忙与总部联系,怀疑是不是走错了航向。在没有
得到答复的时候,又过了几分钟,“岛屿”上忽然灯光骤亮,船员们这才惊讶地发现那
竟是一条巨大的轮船!而他们并不知道这就是中国人建造的第一条VLCC。
  VLCC油轮自1966年诞生以来,全球的保有量已达435艘。而其中船龄超过20年的160
艘将被替换,总造价将达120亿美元,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巨大市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者。实际上,有关VLCC的预研早在国家“八五”计划期间就已
经开始,并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5年1月,大连造船新厂30万吨船坞建成,
从而具备了建造VLCC的基本条件,中国造船业自此步入VLCC油轮的国际市场竞争。可以
说,大连新船重工是先挖好了“渠”,然后就等着引水了。
  在大连新船重工承接建造VLCC之前,超大型油轮的设计建造几乎全部被日本、韩国
所垄断,而已经位列世界第三造船大国的中国在这方面的业绩还是零。
  1999年8月2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个由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亲自参加的签字仪
式在这里举行。大连新船重工在与国外多家大公司的较量中终于占得先机,一举拿下为
伊朗国家油船公司建造5条30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的合同,创下了中国造船业一次接单
150万吨、合同金额3.7亿美元的历史纪录(本报曾在当时进行了重点报道)。
  -排水量是“尼米兹”级航母的3倍
  VLCC合同的承接和签订来之不易,中国专家组几番前往德黑兰,伊朗方面一次就拿
出92条意见,并且限时中方在一天之内就要全部满足。
  达成初步意向后,伊方又派人来大连实地考察。最终,中方周密细致的工作折服了
他们。临行前他们说了三个“没想到”:没想到中国有这么一个现代化的船厂,没想到
新船重工有这样一批工程技术和商务谈判人员,没想到中国有大连这么一座美丽的城市

  要把一纸合同变成一条超大型油轮就更难了,不但要赢得船东的认可,还要突破国
外的技术封锁。
  2000年8月18日,5条VLCC中的一号船正式开工。伊朗方面不断提出严格得过于苛刻
的技术性能要求,诸如船体结构疲劳寿命要由通常的25年提高到40年;常规的油漆保证
期为1年,该船则增加到10年;整个驾驶室实现自动控制,仅由一人驾驶;在结构吃水2
2.2米、主机功率留有15%的海况储备下,服务航速达到15.8节,即30公里时速。采用其
它VLCC上没有的超级货油系统,实现智能化控制货油的任意装卸和实时监测报警。
  2001年11月1日,一号船建成下水,这是对中国造船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经过
航海试验,该船在振动要求方面达到欧洲陆用设备的标准,获得了在大型油轮中很少能
达到的舒适度一级资格认证证书。
  2002年8月31日终于签字交工。签字仪式后,一向十分苛刻的伊朗船东得意地对外界
宣称:“我们的这条船是VLCC中最棒的!”
  记者从船厂获得的一连串相关数字,看来很有必要在这里记录下来:这条VLCC长33
3.5米、型宽58米、型深31米;可航行于无限航区,续航能力为3万海里;甲板面积相当
于三个标准足球场,步行一圈要用十几分钟;总高度71.2米,相当于层高2.6米的24层大
厦;总涂装面积达到98.4万平方米,相当于170个足球场;船舱总容积量相当于80列15节
车厢的列车;排水量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尼米兹”级的3倍。此外,这条
VLCC共用钢材4.4万吨,铺设电缆20万米,管材5.5万米,建造工时共550万个……
  -光荣不只属于大连新船重工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对这第一条VLCC最注重的还不是赢利,而是它将为今后打
开的良好局面。因为造船是一个周期较长的行业,船东们往往看重的是品牌、是业绩,
市场的价值就在于坚持不懈的培育。
  光荣不只属于大连新船重工,它是中国造船业的共同财富,它为中国造船业在国际
市场的角逐积累了最重要的资本——业绩。拿下这块中国造船业迄今为止最难啃的骨头
,对中国造船能力和总量的这一显著提升,将使世界对中国造船业有一个新的认识。
  业内人士分析,全球现有435条VLCC,其中70%已超期服役,无论是造新船,还是修
理改造旧船的数量都相当可观。目前国内各造船基地都在纷纷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批
大船坞正在接连建造和启用之中。这5条VLCC的承接成功,不仅引起国外船东的注意,也
正在引起国内航运界的兴趣。随着VLCC的交工,连十分挑剔的伊朗船东也表现出了新的
意向,他们还打算订购货船中要求很高的“皇冠极品”——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据说大
连新船重工将是他们的首选。
  从1958年中国第一条万吨轮“跃进”号下水,到1996年承接建造出第一条15万吨散
货轮,用了45年;而从15万吨到建造出30万吨VLCC,仅用了6年。
  一位专家提醒说,30万吨并不仅仅是两个15万吨之和,在许多技术指标和工装设备
上都有着质的提高。造船业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建造一条大船需要有200多个
配套企业密切合作,它的特点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正因为如此,世界
造船业的中心已经并继续向东方转移。
  目前,中国造船业在日本和韩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但与上述两国差距尚远。据
日本海事产业研究所的一份报告称,2002年,中国各造船厂手持订单之和为1780万载重
吨,新船竣工量在世界所占比例已上升为8%——10%。不过,记者接触到的造船界专家都
不认为中国已经达到这个比例,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6%左右。
  这份报告还分析说,中国造船业的长处是经济快速增长及国家对造船业的支持,国
内船舶需求增加,造船能力增强,劳动力廉价;而短处是市场观念差,竞争力低,冗员
过多,自主开发能力薄弱,管理机构与机制不完善等。
  一位中国的造船专家也有同感,他指出中国造船业的配套生产能力、综合服务能力
及海外竞争能力都还比较低,现在连我们自己的一些远洋公司都更多地到国外去采购配
套设备,这是应当引起高度关注的。
  -大螺旋桨退税与否带来的思考
  在造船现场,记者曾惊讶地看到VLCC船尾硕大的螺旋桨,并留下至深印象。它由铜
镍合金铸成,直径10米、重达72吨。
  它是大连船用推进器厂的得意之作。首先是由荷兰利普斯(LIPS)公司设计并进行总
承包,然后将它的制造分包给大连船用推进器厂。
  能够争取到这个项目,挤进这个市场实属不易。这要得益于近年来大连船用推进器
厂不断进行的技术改造,固定资产已从2700万元跃升到1.5亿元,成为国际同行业中一支
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令他们倍感意外的是,当螺旋桨安装在出口船上,并随船一并出口的时候,有关
部门却告之不能享受出口退税。包括备桨在内,一共要补交17%的增值税,共计470万元
人民币,而这差不多正好是生产这些大桨的纯利润,与企业的生存和再生产息息相关。

  对此解释的是,因为生产螺旋桨的大连推进器厂与建造VLCC的大连新船重工仅一墙
之隔,虽然是与外国公司签订的合同,虽然产品在保税区内实行了海关监管,虽然是安
装到出口船舶上,但发货单上没有“发货港”和“到达港”的字样,是所谓的“零距离
出口”,所以就不能享受出口退税待遇。
  换句话说,按照现行规定,若舍近求远把这些大螺旋桨从大连发到荷兰,再从荷兰
发回到大连,安装到船上,就不算“零距离出口”,也就可以免税了。这难道不荒唐吗
?由此白白浪费的昂贵运费,难道不令人心疼吗?
  一位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现在的情况成了谁生产谁倒霉。他形容这种处境是“内
外夹攻,前后堵截”。
  他说,我国对造船行业的扶持与日本和韩国相比差得很远,他们的退税额度要比我
们大。不应认为加入WTO,就不能对国内企业进行必要而合理的扶持了。
  他呼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多种形式的对外合作会不断出现,有关部门
也应当尽快加以适应,对管理办法做出相应调整,不要让企业好不容易打开的局面最终
下成一盘死棋!
  当记者离开大连的时候,首条中国制造的VLCC巨轮应当已经到达了新加坡,相信会
有不少海外华人前去争相目睹。有人说,船是流动的国土,愿这一条条从中国下水的形
态各异的大小船舶,带着我们民族的骄傲,驶往五洲四洋。愿举步维艰的中国造船业拥
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
佛谒:性本孤独苦无依 千辛万苦眉不低 苦尽甘来今日事 再上蟾宫折桂枝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9.3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64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