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b (天道), 信区: Green
标  题: 从对苏-27的分析试论我军战斗机发展中的关键技术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Apr 20 20:39:20 2000), 站内信件

俄罗斯苏一27战斗机堪称为第三代战斗机的典范,并已发展成一个庞大的苏一27家
族。该家族基本上可满足俄罗斯战斗机各种作战任务的需要。它的不断发展使俄罗斯空
军和海军坚定贯彻以苏一27家族为主的重型战斗机配备原则。
苏一27战斗机性能优异先进的技术功不可没
  苏一27是前苏联8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一种在作战效能上能与西方战斗机较量
,在技术上也能与西方战斗机一争高低的先进战斗机。
优异性能列举苏一27最突出的性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机动性能不凡1989年6月苏一27在第38届巴黎航展上表演的“眼镜蛇”动作轰
动世界航空界。1996年9月苏一27家族的新成员苏一37在英国范堡罗国际航展
上作了惊人的“眼镜蛇”机动。“圆周”机动和“钟形”机动的飞行表演。暂且不论其
是否具有战术应用价值,但这种超难动作目前只有苏一27家族成员才能完成。此外,
苏一27还通过先进的气动布局(机翼根部涡襟翼布局)、大推重比(1.2)、低翼载
荷(340公斤/米2)等措施,保证其优异的机动性能。
武器威力强大苏一27除了在机身右下侧装有1门GHS-30式30毫米航炮以外,
还有10个外挂点,可挂不同射程、不同制导方式的导弹,如AA一8和AA一11近程
红外制导导弹,AA-10A中程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AA-10B近程红外制导导
弹,AA-10C远程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AA-9远程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
火控系统先进苏一27装备了先进的相干脉冲多普勒雷达,探测距离240公里,跟踪
距离180公里,具有下视、下射能力。该机还配有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以及激光测距
机,前者探测距离50公里,后者探测距离8公里。该光电系统可以与雷达互为补充。
此外,苏一27战斗机的飞行员还配有头盔瞄准具,座舱前上方还有平视显示器。这些
先进的火控系统保证了该机具有先敌发现能力,全天候作战能力以及超视距空战,低空
目标近距离截击和对地攻击能力。
航程较远虽然苏一27没有外挂油箱,也不具备空中加油能力,但它机内载油量达94
00公斤,使其最大航程可达4000公里,作战半径1500公里。
先进技术种种上面列举的苏一27战斗机的优异性能,是依靠采用以下先进技术获得的

气动设计技术如苏一27采用翼身融合体作为前缘边条的整流段,使前机身侧面与外翼
融成一个完整的升力面。飞机在巡航或高速飞行时,主要由外翼段提供升力,在近距离
格斗时充分利用边条翼提供机动升力。
机身结构设计技术为了保证苏一27的性能,设计人员十分重视控制飞机的重量,除了
各分系统在设计上优选技术方案外,着重考虑了设计条件的合理性。对于机体结构强度
的设计,采用了结构强度按90%外载荷设计,静力试验则按100%外载荷加载检查
。由于在设计每个零件时都有一定强度余量,所以苏一27的结构重量节省了800-
900公斤。
进气道调节系统技术苏一27的进气调节是采用发动机换算转速调节进气的办法来协调
发动机进气道流量的匹配,这比靠发动机增压比来调节而且还要修正迎角的飞机要简单
。据透露,这套系统是通用的,对设计不同发动机的进气道,只要调整一下系统的电阻
即可。
燃油系统技术加大机内载油量可提高飞机的航程。苏一27采用翼身融合体结构,使机
内具有很大的油箱空间。减轻重量的措施是在正常情况下用高压(20个大气压)燃油
驱动的液压涡轮泵及引射泵输油,而在应急和起动时用电动离心泵输油。
在未来空战中为了增加飞机的航程,空中加油是必不可少的,但对战斗机而言,它应只
作为一种备用手段。
液压系统技术我国现在用的和前苏联过去用的都是210个大气压的液压系统,而苏一
27采用了280个大气压的液压源。据称,改为280个大气压后,系统和附件的重
量可节省10%,系统安装重量减轻8%~10%。但是从210个大气压提高到28
0个大气压的技术难度很大。其关键技术之一是油泵的设计要使供压均匀,而且要有足
够长的寿命;之二是必须保证管道壁应力不大。
飞行控制系统技术苏一27飞机采用四冗余度模拟计算机的电传操纵系统,纵向放宽了
静稳定性,旨在提高飞机的性能和机动性。
改进、改型设计技术苏霍伊设计局在设计苏-27时,采取较大的起飞重量和机体尺寸
,为该机以后的改进和改型留有余地,例如采用不断完善的机载电子设备来提高该机全
天候作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可按作战任务需要选择挂载不同的导弹来提高作战威力。
目前已知的苏一27改进型有苏一27SK、苏一30,苏-30MK、苏一32EN
、苏一33、苏一34、苏一35和苏一37。它们的性能在某些方面比原型机有很大
提高,因为俄罗斯充分利用了近年来在发动机、气动、机载电子设备、机载武器等方面
的新技术成果。在短短几年内俄罗斯接连推出如此多的苏一27改进犁飞机,这在世界
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发展我军的新型战机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是研制战斗机的一个重要目标,任何一个大国都不能单靠引进外
来飞机装备部队,只有本国研制出来的高性能战斗机才是真正可靠的后盾。对此我们应
重视预研和改进、改型工作。预研是为了技术储备,是型号研制的基础。新技术是基于
长期预研的结晶。我们应该根据我国国情选择重点,在一定领域内占据优势,集中力量
突破下列关键技术:
发动机技术首先是发动机的推重比要高,至少要达到8-10;发动机的速度、高度特
性要好,巡航油耗要低,不用加力就能使飞机超音速飞行;发动机要采用数字全权调节
,在飞机过失速机动中工作正常,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推力转向能力,这是过失速机动中
必需的配套技术,也是短距起降及高敏捷性的要求;要减少红外辐射信号,以具有一定
的隐身能力;依靠自身的状态监视装置和内埋式诊断系统判断故障并进行故障定位;从
降低成本来看,应研制中等推力级,小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压气机级数和叶片尽量减
少,提高级压比和效率,苏一27家族的最新成员苏一37上安装的AL-37FU加
力涡轮风扇发动机,美国F-22选用的F-119-PW-100小涵道比(0.2)
涡扇发动机代表了目前的发展方向。
气动布局技术要使战斗机具有超音速巡航性能和优越的机动性,在气动设计方面必须降
低波阻和提高超音速升阻比,这样就要着重研究超音速时的附着流动性,要研究融合体
设计;在满足超音速性能的同时还要求有失速机动能力,这就要求突破涡控技术;为了
兼顾对地攻击,需要研究低阻和保形外挂技术;在缩短起降距离上除靠气动力增大升力
外,还应充分利用发动机喷流的作用。
主动控制技术要利用主动控制技术作总体布局,这样飞机可按亚音速纵向静不稳定性进
行设计,减小飞机尺寸。减轻机体重量、增大升力和减小阻力,从而兼顾了战斗机亚音
速和超音速机动性,可实现主动震颤抑制和降低机动载荷;还可进行飞机控制/发动机
控制/火力控制一体化设计,从而提高飞机的总体性能。
火控技术应着重研究火控雷达的下视,下射能力以及后视雷达技术;火控数字计算机应
向高可靠性、小型化、标准化发展,并与飞行控制计算机兼容;必须加速研究飞行员头
盔瞄准具技术。据说,飞行员使用头盔瞄准具能使导弹发射机会增加1倍,并使我机和
敌机的损失比由不使用头盔瞄准具时的1:1.8有可能提高到1:3.8。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4.13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3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