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沉重的翅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7月19日16:22:23 星期三), 站内信件

西飞用了20年的时间(1966-1986),才让Y-7得以进入民航。
1986-1992年,是公认的中国涡桨支线飞机的发展高潮:有131架Y-7在国内的
100多条航线上飞行。但是在一次发动机叶片断裂的事故后,8年来民航再也没有
买过一架Y-7,使Y-7机群萎缩到30架左右。
新舟60是由Y-7-100发展而来。现在可说是满身名牌:发动机:加拿大普惠;
螺旋桨:美国哈密尔顿;电子设备:科林斯的APS-85系统和盖瑞特的APU。总体
性能相当于ATR72和DASH-8。价格上,国外的一般在1500万美刀,而新舟60只有
800万美刀。
目前,庞巴迪已在中国发展了三家用户,销售了8架CRJ200,3架DASH-8-Q400;
ATR早打入了中国;德国的道尼尔包揽了海南航空的19架的订货,巴西也拿了川航
的2亿美刀的订单。而新舟60刚一问世,就获得了长安,四川,北方的共10架的订单。
未来20年,中国将需要100座级以下的支线客机400架,而在10-15年内,新舟60
的销售目标是100-150架。可见新舟60前景看好,但又包围重重。
新舟60采用了大量的进口设备,占其总成本的一半。但目前进口器材的关税
为12%-14%,而进口整机的关税仅为1-5%!这明摆着是鼓励购买外国飞机!不仅
没有保护国产飞机市场,反而增加了其成本。因此,距西飞透露,经国家计委,
财政部,民航,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海关总署一年多的协调,对国产支线客机的
扶持政策已大体明朗:减免进口设备关税;优先购买国产机,不必民航总局审批,
但要备案;坐支线客机票价可以浮动,只收10元的机场建设费。
这无非是想要民航多买国产机,但历史上,中国航空工业界与民航曾有“宿怨”,所以
西飞必须跳出原来在民航系统内分配销售Y-7的旧办法,建立与民航新的良好关系,新舟
60的市场才有真正的保证。
1999年,原西飞总工易志斌,“飞宝”总设计师陈一坚等5人曾联名上述给老
朱,疾呼“发展中国的民机工业”,并提出“发展涡扇”--支线客机。大方向确定
了,却又陷入了“东西之争”--新支线的项目是给西飞,还是给上飞呢?
2000初,老江曾说西部大开发要有硬项目,如BOEING带动了西雅图;李岚清,吴邦国在
3月也表了态。但在5月,媒体大量报道了Y-10和国产MD90的事,似乎上飞有更
成熟的相关技术。
曾历任MPC-75项目办,干线飞机办,AE-100项目办主任的陈玉润坦言,当时
的MD90是由国内4家制造厂合作完成,西飞搞机翼,机身三大段掐头去尾也是西飞搞的,
把功劳尽归上飞显然不公平。其实,西飞拥有三大优势:1,拥有中国唯一的一支经历民
用支线客机研制,批生产转化,市场开发,售后服务服务和产品系列化全过程
的队伍。2,有中国唯一的对运输类飞机适航法规(CCAR25)有全面实践经验的队伍。3
,是中国民机开发力量最集中的地区,在不到100公里内集中了设计和制造(西飞,603
所,西工大),民机试飞(630所),民机结构试验(623所),航电开发(618所)等部
门。
如何解决“东西之争”?继续“内耗”下去?抑或“合并”?
民航在MD90,AE100计划的关键时刻,都没有给予支持,8年来也没有再买过
Y-7,使航空工业界对民航形成了“造啥灭啥”的印象。西飞的副总齐景齐一针见血:
其实关键在机制。本来双方没矛盾,后来大家的机制不同了,必须各考虑各的了。
制造业在“计划体制”下,只考虑能造什么,顾不上为民航考虑;民航在“市场”
中,当然要考虑如何适应顾客的要求,如何挣钱。
西飞已经认识到这点,在新舟60取得中国民航适航认证后,又组织了全国巡回表演,征
求各航空公司的改进意见,针对提出的问题,又实施了“精品工程”大力改造。
然而,在全球战略产业重组的急迫背景下,面对已经杀进来的各国飞机制造厂商,中国
航空工业不仅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团结对外,反而依旧陷在分散和
狭小的产品分割中,互相争食,小富即安。以飞机转包业务为例:当时BOEING已经
在转包业务给了西飞,合同都签了,中航总公司硬是把项目瓜分给上飞,沈飞,成
飞;在数控机床上,也是四处散点,结果谁也形不成气候。对比巴西的ERJ,人家
财力,人力都不分散,考虑的问题也比西飞的要单纯的多。
相当多的业界人士都认为:国家--》国防科工委--》中航一集团;
二集团--》各地飞机制造商的这种管理线拉得太长,难以协调,决策太慢。集团
总公司的角色也不定,一会儿是企业,一会儿又是政府(通病啦!)。只有建立
一个简单高效的管理层,将新支线飞机的项目落实到一个核心企业(西飞?),
并以此牵头,实现业内资源重组,中国的民机工业才会有全新的前途!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bs.ndc.neu.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4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