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奔涌的星空), 信区: Green
标  题: 写在新歼量产前—浅谈中国军机发展及制造技术(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0月24日21:29:41 星期三), 站内信件

 1、在讨论第四代战机之前,首先从研发、制造的技术层面来说,应该明确第四代战
机所应用的主要技术,根据各报刊的简介,我总结如下:新型隐身技术,包括机体隐身
设计和电离隐身技术(俄罗斯拥有,美国正在研制);新型电子技术,中国在这方面略
强于俄罗斯,逊于美国、日本;战机制造技术,包括机体设计、风洞配置、新材料新工
艺,中国与俄罗斯、美国基本持平,或者相当接近;核心技术,包括推重比10的发动机
研制、新型雷达技术、高精密仪器制造技术。
  2、对于隐身技术,要说明的是,这种技术的研发开始于70、80年代,在90年代末基
本成熟,美国与俄罗斯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美国使用较简单的隐身机体设计方
案,而俄罗斯采用了较难但通用性强的电离技术方案,其中美国较先实现,发展了F-11
7、B-2、AT-3X、SR-71等数种机型,而俄罗斯在90年代末,电离技术也基本成熟,发展
到第三代电离技术,稍后几年即可进入使用阶段。
  但是,要指出的一点是,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战略合作伙伴”的俄罗斯都不会将
隐身技术传授给中国,因为这不但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冲突,而且也是国防厂商生存的保
命之道。
  因此,我们不要幻想俄罗斯会将电离技术转让中国,而中国也深刻的理解了这一点
,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电离技术的探索,而中国科学研究院的陈正东(音译)教
授在这方面的探索可以说代表了中国的最高成就,推测应该是落后于俄罗斯一代,即俄
罗斯版的电离设备上机后5-7年时间,中国的电离设备即可上机。
  对于机体的隐身设计,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大量掌握别国的飞机雷达探测技术数
据,因此中国在这方面的探索反而更加困难,但是在借鉴美国飞机的基础上,可以总结
出三点:翼身融合、消除信号(热、磁、光、声)、减小截面。
  在L15上已经可以看到这方面可喜的变化。
  综上所述,未来中国版的隐身技术可能是俄罗斯和美国的综合版,但是性能应该略
逊于美国,与俄罗斯基本持平。
  3、中国在电子制造上已经领先于俄罗斯,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但是应该指出的是
中国在研发上,尤其是电子技术的军事应用一直落后于各主要发达国家,否则中国就不
用引进军机的电子设备来改造自己的战机了。
  然而,我们也不用过分担心中国的能力,因为中国这几年在电子领域已经取得了长
足的进步,在10年之后,应该与日本、法国、德国的差距不会太大,当然与美国的差距
是仍然是非常明显的,但已经足以使中国军机装备自己的电子设备而不必担心落后于人

  
--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伊曼努尔·康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3.20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9.2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