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奔涌的星空), 信区: Green
标 题: 写在新歼量产前—浅谈中国军机发展及制造技术(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0月24日21:30:10 星期三), 站内信件
尤其是,中国在卫星移动通讯、微型芯片集成、微型电子电路等主要的工业制造领
域,已经展示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正在成为二级产品的主要生产基
地,所以这个领域反而是我们最不必担心的。
4、飞机设计、制造技术,由于中国在90年代开始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交流访问的
结果,使世界有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机会,交流期间中国对外展示的大型超音速风洞、
发动机发泡扇叶等曾经使美国、俄罗斯也不得不惊叹其技术之先进。所以中国在这方面
的研制实力是不应低估的。尤其是在新材料、新工艺上,中国自己的研制实力并不弱,
以超导材料为例,中国一直是世界领先,之所以迟迟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与中国一向的
重科研、轻生产的策略不能说没有关系。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中国自己的设计制造规范由于是抄袭俄罗斯和美国
的,所以在这方面一直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前列,以飞豹为例,由于使用的不是先进的设
计规范、设计时没有技术参考数据,落后于新一代战机的总体平均水平,虽然一直在改
进,但是仍然是没有发展前景的战机。
所以,中国在发展新一代战机之前,应该参考俄罗斯的设计方式,最好是全程参与
,以提供资金换取技术经验。如果总是直接购买,迟早会后悔。
以MD-90为例,中国的大型机市场几乎被波音、空客垄断,但是在这之前由于领导决
策错误,使中国版(DC-10)的大型机夭折(才花了几亿人民币,美国搞大型机动辄几十
亿美圆)。
综上所述,中国发展战机的出路是全程参与俄罗斯新型战机的研发,制定适合自己
的设计规范,将科研与生产结合起来,以企业利润带动科研,采取取经-读经-写经的发
展策略。
5、战机的核心制造技术,一向是不传之密,因此即便是中国付出再大的努力,也不
可能获得俄罗斯的AL-41F,更何况虽然国内媒体将它吹的神乎其神,实际上只是三代发
动机,而且俄罗斯发动机的通病是寿命太短,以AL-31为例,只有区区300小时,和美国
发动机的3000-10000小时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中国军队必须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
,还要承受换装发动机(200-300万美圆一台)的重压,这是绝对无法忍受的。
中国实际上一直在发动机的研制上鼠目寸光,AL31在更新材料、改进设计、提高制
造精度的前提下可以提高一个档次(例如3000-6000小时,巴基斯坦80年代对歼-7发动机
进行热处理后将其寿命提高到3000小时(原350小时)!)。最近中国在广州与德国合资
建立了一个发动机修理厂,希望这是提高国内发动机制造、维修技术的一个开端。
下一代发动机的推重比是10左右,美国将在2005年进行工程研制,预计2007年投产
,并换装在F-22上。中国在改进AL31(推重比8)的基础上,国产化 最快要等到2003年
,因此,下一代发动机研制是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伊曼努尔·康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3.20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3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