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永远的柏加索斯——中国空军试飞团纪事(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May 22 12:12:37 2002) , 转信
战鹰带着宝贵的数据死里逃生归来,在场的保障人员向谭守才拥去。他平静地向指挥
员报告:“座舱盖爆了。”随即,又幽默了一句:“这回,差点和大地拥抱了。”
近年来,试飞团在科研、新机试飞中发生数十起重大险情。汤连刚、谭守才、常庆贤
、史同洲、吕振修……每个人都曾面临过不止一次的生死考验,然而,正是他们精湛的技
术、无畏的冒险精神和出色的表现,使得这些重大的科研试飞任务获得了成功。
挑战“死亡螺旋”
试飞团不仅担负着新机试飞任务,还经常要进行向各种“飞行禁区”挑战的任务。
50年代,世界上开始出现了三角翼飞机。这种平面形状为三角形的机翼,具有良好的
超音速气动特性,阻力小,气动中心随马赫数变化系数小,较以往的同一后掠角的后掠翼
,优点突出,受到飞机设计者的青睐,渐渐成为当代战斗机的主流。
建国以来,在我国空、海军航空兵部队装备中,某型三角翼战斗机,一直被“失速尾
旋”所困扰。据统计,在完成各种训练和实战演习任务中,因战机进入“失速尾旋”而导
致过机毁人亡,这一可怕的领域被航空界和飞行员们形象地称为“死亡螺旋”——失速的
飞机会像进入巨大的磁场,沿螺旋线急剧坠向地面。
这一陷阱威胁着飞行员的生命和飞机的安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战斗力的成长
。
为攻克这一重大难题,我国航空领域的专家经过十余年的潜心攻关,于1999年初在“
三角翼失速尾旋”试飞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然而,在“死亡螺旋”状态下,飞机是打着
旋向下坠落的,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尽管飞机上有救生弹射装置,但成功率极小,飞快的
旋转和随之而来的巨大离心力会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有效操作。
谁敢去用自己的脚踩响地雷去试验能不能安全着陆呢?
尽管曾在俄罗斯试飞学院学习并获得“国际失速尾旋”证书,“国产三角翼飞机失速
尾旋试飞”的首席试飞员、试飞团参谋长李中华和试飞员李存宝仍然格外谨慎。数十公斤
的资料被他们翻得滚瓜烂熟——每一架飞机都有着不同的外形和性能,在尾旋中也就有不
同的表现,死神取人性命的花样是无穷的。
万米高空。表速已降至350公里/小时,前车的李中华收回油门至“慢车”状态,保持
飞机无侧滑直线减速平飞,当指针达到220公里/小时,他迅速蹬左舵,一把推杆到底。
战机像是被激怒了的雄狮,机身剧烈抖动,机头突然上仰,飞机向下翻滚起来。李中
华和李存宝如骑在狂狮背上一般,突然被抛向空中,头撞在座舱盖,瞬间又弹在座椅上,
紧紧抱住驾驶杆的双手,此时似被千斤重物压住一般……“死亡螺旋”来了
1圈……3圈……后舱的李存宝忍受着数倍于体重的压力和眩晕感,数着翻滚圈数。
“06,改出”他向前舱发出指令。
李中华全力推杆向中立位置。飞机转过身后又向下偏转,眼疾手快的李中华迅速蹬右
舵到底……飞机顺从地摆动着双翼停止了“发怒”。李中华顺势拉动油门,“轰”的一声
嘶鸣,飞机改回平飞,重新冲向天际。
他们向着“死亡陷阱”的深处越坠越深。从“正飞尾旋”到“倒飞尾旋”,他们接近
了“死亡陷阱”中最残酷的魔法。
万米高空,飞机已爬升到滚转成倒飞状态。收油门减速,向前猛推杆,飞机机头缓缓
下沉,逐渐进入越来越快的加速滚转状态。发动机转子发出刺耳的怪叫……突然,怪叫消
失,发动机振动减弱,转速表回零。发动机停车这是“死亡螺旋”中极为少见的致命状
态,飞机不断失去了正常状态,失去了动力座舱里,李中华和李存宝顽强地进行着操作。
终于,在距地面6000米时,飞机冲出了“死亡螺旋”,紧接着发动机一声轰响,飞机又获
得了赖以驰骋长空的动力,“死亡螺旋”挑战成功。
搏击异国蓝天
1994年初春,莫斯科仍然是冰天雪地,机场周围银装素裹。一架架俄制飞机以其特有
的色彩和流线傲立机场,准备接待来自异国他乡的征服者们。
3名中国试飞员正紧张地进行着飞行前准备。在俄罗斯,飞行前准备时间相当短,无形
中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
首次升空成功,还来不及陶醉和激动,马上就转入新机型的飞行。在国内试飞时一般
是用一种机型,而且是在同一场次进行的。从一杆两舵的歼击机到盘式操纵的运输机驾驶
,也是在同一飞行场次转换完成的;有的场次甚至飞三四种机型。这些,对于西方国家的
试飞员来说,至少需要有2000小时以上的试飞经历才能胜任,而这3位来自中国的试飞员却
只有600多小时的飞行经验。
但他们成功了。
4月23日,徐勇凌驾米格—21进行“空滑迫降”试飞,在1万米高空座舱盖突然如雪花
般爆裂。温度骤然下降到零下40多度,后舱的飞行教官只是简单地用英语说了句“返航”
。
返回地面后,被冻得冰块一般的徐勇凌无法摘下头盔,他用冻僵的手推开风镜,希望
看到俄方教官和地面保障人员对他排除险情、化险为夷的嘉许,然而,所有人的表情都像
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样,教官只是冲他笑了笑,他来不及有过多的惊奇与思考,因为,另
一架飞机已经准备就绪,他马上就要继续试飞其他科目……
一个月后,张景亭在驾驶可变后掠翼米格-23试飞时,飞机刚离地150米,忽然从飞机
后方传来一声雷鸣般的轰响,接着机身猛然颤抖起来,刹那间,一个可怕的信号充满了张
景亭的大脑……
他紧握驾驶杆,全力保持飞机爬升状态,迅速检查各种仪表、信号,及时同后舱的俄
方教官联系。几秒钟后,飞机奇迹般地恢复了平静。耳机里传来地面指挥员的口令,要求
飞机返航并由后舱教官亲自指挥,下降高度至60通场。连续4次通场观察,地面终于发现飞
机着陆减速伞舱门已打开,断定是“起飞掉伞”处置得当造成的。
起飞掉伞是极易导致机毁人亡的严重事故症候。对于张景亭来讲,也是可怕的第一次
。但是,还没等他后怕,指挥员已经下了指令,要求他继续飞行,科目改为“复杂气象起
落航线”。他又连续飞了4个起落。
当驾驶飞机降落、滑行、停稳后,张景亭才吐出了一口凉气。这才是真正的空中冒险
家的风采。
3个月后,还是张景亭,在飞行中突然接到指令:有飞机失事,命你前往3号空域寻找
跳伞飞行员下落。紧接着,塔台就引导他驾机以100米的高度超低空飞行,向目的地前进。
当张景亭第一个到达出事现场时,一片火海中两架飞机相撞的残骸仍在燃烧。
不一会儿,俄军直升机到达现场,张景亭根据塔台指示,返回原定空域继续试飞。
目睹飞机失事惨状,对于飞行员来说无疑是视觉上的恐怖、精神上的打击。在俄罗斯
,对试飞员不仅仅是要求技术完美,从心理素质和品质上,更是要求试飞员能胜任各种复
杂、艰险的飞行环境。
这些本不符合标准的中国试飞员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技术、胆略赢得了俄方人员的尊
敬,学习的最后,在俄罗斯资深首席试飞员亲自带飞下,中国试飞员驾着世界先进的第三
代战机,完成了俄罗斯航空界引为骄傲的“眼睛蛇机动”、“方块斤斗和倒斤斗”、“失
速尾旋”等高难科目,进入了航空试飞的最高境界。(马飞 徐壮志 曹传彪)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9.7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