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体验中国陆军航空兵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7月31日13:54:15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体验中国陆军航空兵
1988年1月,经中央军委批准,人民解放军集团军编成内的第一个陆军直升机大队在华北
某地正式成立。同时,总参谋部成立了陆军航空兵业务领导机构,建立了陆航基地和学
校,为陆续组建新的陆军航空兵部队做准备。陆军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直接支援地面部
队作战,在战术范围内实施航空火力支援、紧急运输和进行航空侦察。它将有效地增强
陆军的快速机动和合成作战能力,实现由“地面合成”向“立体合成”的飞跃。
(摘自《中国武装力量通览》一书)
炮弹呼啸着从头顶掠过,刺耳的破空声穿过直升机马达和旋翼的轰响,令我们的耳膜十
分难受。
我的心和直升机一样悬停在离地2米的低空中---对于一个未经战火考验的“飞行员”来
说,无论如何,呆在炮弹的弹道下总是一件令人十分不安的事。“但愿他们的弹道计算
不会失误”,我在心里默念着。
地面的浓草被飞转的旋翼产生的巨大压力吹得如水波般向四处散去,低低地伏在地面上
。前面数十米处是一片矮树林,矮树林的前方3公里处,就是我们的攻击目标,“蓝军”
指挥部。
手中的驾驶杆微微地颤动着,身下的直升机如同一只满蓄力量跃跃欲试的猎豹,兴奋得
低哮着。
炮声乍止。
“前进”,耳机里传来机长崔小军团长的命令。身体一沉,直升机瞬即跃上10米高的树
梢。浓烟滚滚中,攻击的目标出现在眼前……
A计划
■对于飞行员来说,不能飞行作战,广阔的天地就成了一个令人烦恼的牢笼。
联合演练已经开始,“红”、“蓝”两军在经过几次激烈的战斗后,进入了小心翼翼的
僵持中。作为中国陆军中最年轻的兵种,在“红军”中担负着重要进攻任务并被演练指
挥部寄以厚望的武装直升机部队,我们却被这致命的天气锁住了手脚。几天来,天气状
况一直很糟,气象部门命令一切飞机都不得起飞。
但是,对于飞行员来说,不能飞行作战,广阔的天地就成了一个令人烦恼的牢笼。看着
兄弟部队们开赴战场时紧张、神秘,多少有点得意的样子,我们这些勇敢的飞行员们一
个个都憋着一肚子气。
炮声稀疏,远方的阵地几不可见。下面的公路上,“红军”的坦克和步兵部队正在紧张
地前进。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代表着我军的“红军”和我们的假想敌———凶猛
、狡狯的“蓝军”的战斗已经展开,双方互有攻防。由于过分恶劣的天气,双方的空军
都没有出动。
“安全,安全,在战场上哪有安全的飞行?”看着地面紧张的状况,崔团长不由得开始
抱怨气象部门的严格认真。“我们的直升机和空军的歼击机、轰炸机不一样,只要步兵
能瞄准射击,直升机就能起飞作战。”
今天,实在憋不住的团长找到了1号首长———演练总指挥,主动请战。在总指挥的指示
下,气象部门终于同意放飞。但是,云底高400—500米,能见度不到2公里,这种气象对
于复杂的战斗飞行来说的确是十分苛刻的。
浓浓的雾气顺着山脊低垂下来,涌满了山谷。我们的直升机仿佛在雾海中航行的小艇;
旋翼吃力地搅动着湿湿的雾气,在山谷中时浮时沉。
我坐在后座,紧张地看着左侧的浓雾和下方的滑橇。能见度很低,近在咫尺的山坡忽隐
忽现,飞机不时地发出“嘀嘀”的报警声,告诉我们飞机已经过低接近地面了。
前方数公里处就是战场。“超过最低气象条件,云底高300—400米,能见度1公里左右,
有零星小雨。不过完全可以开展攻击。请报告演练指挥部,请求实施A计划。”飞机还没
有返航,团长就通知塔台。
A计划,就是直升机与步兵、炮兵协同摧毁“蓝军”装甲部队,阻遏其进攻力量的作战计
划。
“演练指挥部同意实施A计划。”几分钟后,塔台报告。
“命令各类人员进入直接准备!”团长的脸色兴奋起来,他伸手压杆,直升机做了个急
剧的转弯,向机场飞去。
插翅猛虎
■几十年来,人们把直升机蒙皮换成了金属、复合材料,并安装了枪炮、导弹和各种复
杂的电子设备,从此,在战争的大舞台上,一位披坚执锐的武士开始跃上天空,在一树
之高的超低空,傲然步入它的军事生涯;这是一位集侦察、救援、攻击、运输于一体的
多面手,可与坦克同驰战场,和飞机共舞长空,伴军舰巡弋大海……
直升机,一个十分形象的名字。早在14世纪,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达芬奇就以他惊人
的想像力绘制了世界上第一个直升机草图———空气螺锥图,开创了人类设计制造垂直
升空飞行器的先河。从仅仅能离地做简单飞行到现在60余种性能各异的成熟直升机,直
升机发展的加速度令当初那些对它不屑一顾的人咋舌不已。现在,直升机大到可运载20
0余人、超过了一架波音757运量的重型运输直升机,小到可握在掌中,有的可飞到1200
0米以上的高度,有的飞行速度超过了每小时500公里。
新的科技成果总是首先出现在军事领域中并在这个领域的需求中得到完善和发展,直升
机也不例外。1944年,德国在其“龙”式运输直升机上加装了一挺7.92毫米的机枪,从
而使“龙”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装有武器的直升机。
几十年来,人们把直升机蒙皮换成了金属、复合材料,并安装了枪炮、导弹和各种复杂
的电子设备,从此,在战争的大舞台上,一位披坚执锐的武士开始跃上天空,在一树之
高的超低空,傲然步入它的军事生涯;这是一位集侦察、救援、攻击、运输于一体的多
面手,可与坦克同驰战场,和飞机共舞长空,伴军舰巡弋大海……对于这位既可攻城拔
寨,节节推进,又能于万军之中,摘敌防守要点,如探囊取物的神奇武器,世界各国无
不高度重视。
15年前,邓小平以他惊人的魄力削减军队员额100万之后,批准组建陆军航空兵,猛虎般
的中国陆军从此结束只能在地面作战的历史,插上了钢铁的双翼。
驰骋在树梢的陆战利器———直升机出现在战场,开创了陆战的新时代。与需要为高山
深谷大河和来自地表的摩擦系数而痛苦的坦克相比,直升机完全不受任何地面障碍的影
响,良好的机动性足以抵消其装甲不厚的弱点,它强大的火力足以令坦克望而生畏。
海湾战争中,美第24机步师AH-64“阿帕奇”直升机营在与伊军的“共和国卫队”一个
师的一次战斗中,共击毁伊军坦克84辆、轮式车辆38辆、4座防空系统和8门大炮,己方
仅有一架直升机被击落。当成群结队的伊拉克士兵从被直升机摧毁的工事中跑出来跪地
乞降,又被直升机驾驶员像驱赶西部原野上的野牛一般圈成一堆时,“最后解决战斗只
能靠步兵”这个观点已经被从根本上动摇了。
尽管在弗兰克斯将军指挥下的美国第7军在沙漠上的推进速度远远超过了当年“闪击英雄
”古德里安突袭法国时的速度,但由于直升机的快速机动而令他相形见绌,被斥为“像
老太太一般一步步慢慢往前挪”。
整个海湾战争中,几乎没有发生过像样的坦克战,美国陆军用直升机把伊拉克的机械化
部队打得溃不成军。
据统计,当今世界上134个国家共拥有直升机6万余架,其中近4万架为军用直升机。这种
飞行武器投入地面作战,使得战场变得瞬息万变,若干古老的原则———奇袭、集中、
灵活———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同时也对战场指挥官提出了新的要求:更迅速的判断和
更坚定的决心。
在这一领域,中国军队无疑是一个后来者。然而,作为中国军队诸兵种中最年轻的兵种
,中国陆军航空兵正以中国军队特有的探索精神和超前意识,迎向世界陆军航空兵发展
的潮头。武装直升机广泛用于战场,打破了我国陆军传统的突击模式、突击方法和作战
理论。中国陆军航空兵的创业者们,以中国军人固有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创建和发
展陆军航空兵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
创造了当年组建、当年改装、当年执行飞行任务的奇迹。
从陆军基础上创建空军航空兵,再从空军航空兵的基础上创建陆军航空兵,历史在看似
螺旋的轮回中产生了飞跃式的进步———作为“飞行的陆军”,陆军航空兵与空军航空
兵是截然不同的,它是陆军部队的一分子,随时就如保护神般地跟在步兵们的身侧,侦
察、攻击步兵们难以对付的目标,坦克、装甲车、堡垒……必要时又可以独立出击,追
亡逐北,甚至直捣敌首脑部位。可以随时随地起降的直升机,使得陆军航空兵既具备空
军航空兵的机动能力,又与步兵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协同实弹演练、边防巡逻、战场救
护、紧急空运、高原执勤乃至抢险救灾……建立以来,中国陆军航空兵在重大任务中频
频亮相以及不凡的表现,显示了其特有的威力和强大的发展远景。这支年轻的兵种迅速
地溶入了古老陆军的血液之中,并以其蓬勃的朝气和优越的作战能力,为整个陆军部队
增添了活力。
目前,中国陆军航空兵的直升机已由单纯从国外引进发展至初步国产化,在战斗运输、
勤务、教练等方面都有了自己的直升机型号。一支飞行技术高超并掌握着先进军事理论
的飞行、指挥队伍已经形成,14岁的陆军航空兵已经发展成为一支拥有多种机型、具备
相当规模和作战能力的“空中骑兵”。
精彩的献礼
■炮校直升机引导远程炮兵对“蓝军”防御阵地做了排山倒海般的轰击后,在电子干扰
机的伴随下,担任突击任务的武装直升机的火箭把阵地彻底变成了一片火海,完全摧毁
了阵地中的残留工事。硝烟未散,运输直升机携机降部队悄然掠地而来,在化学烟幕的
掩护下,一批批步兵从天而降,迅速集结,成战斗队形向目标阵地展开冲击。
1996年秋,中国陆军航空兵在华北进行了成立10周年大检阅,与陆军联合行动,展示了
其令人信服的威力。这是中国陆航成立以来第一次全面展示,侦察直升机、校炮直升机
、电子战直升机、运输直升机以及配备电子设备、可统一指挥部队行动的指挥直升机,
还有携带火箭、导弹以及现代化火控系统的武装直升机。
炮校直升机引导远程炮兵对“蓝军”防御阵地做了排山倒海般的轰击后,在电子干扰机
的伴随下,担任突击任务的武装直升机的火箭把阵地彻底变成了一片火海,完全摧毁了
阵地中的残留工事。硝烟未散,运输直升机携机降部队悄然掠地而来,在化学烟幕的掩
护下,一批批步兵从天而降,迅速集结,成战斗队形向目标阵地展开冲击。同时,两架
直升机装载着前进指挥所的人员、设施降落,眨眼间,一个包括卫星通信、导航、标图
、卫星传输气象数据站、野战气象台和野战电源的指挥所建成!
当“蓝军”坦克群实施反击时,指挥所通过卫星定位空地传输系统迅速呼唤武装直升机
。4架携带反坦克导弹的武装直升机在地形的掩蔽下接近了坦克群,导弹连发,摧毁了来
援的“蓝军”坦克。几分钟后,两架直升机在空中撒下大量反坦克地雷,在机降部队的
两侧形成高密度雷场;6架大型运输直升机吊挂着榴弹炮、无后座力炮也同时到达指定位
置。“战争之神”立即开始对部队提供炮火支援……
———1995年9月,中国陆军在甘肃、宁夏地区举行大规模多兵种合成演练,扮演假想敌
的蓝军以陆航部队组成空中突击队,多架直升机以超低空迂回飞行避开雷达,突然机降
在红军的炮兵阵地及指挥中心并在数分钟内完成摧毁打击,为蓝军即将发起的攻击提供
了极大的助益。
———1991年4月,参与演练的红蓝两军在徐州附近对抗,当红军装甲纵队在蓝军阵地遭
蓝军坦克拦截时,4架红军直升机低空飞至阵地的树林后,突然升到树林上1米处发射反
坦克导弹,击毁数辆坦克,在蓝军火力不及反应时隐去。
“这只不过是咱们的‘小羚羊’牛刀小试。”每次提起这些令我神往的得意之战,团长
总是要向我赞美一番他心爱的“小羚羊”。
“小羚羊”是我军装备的第一批武装直升机。
这种外号“小羚羊”的武装直升机,是一种轻型武装直升机。这个高只有3米多、宽不到
1.5米的轻型直升机,体型小,力气大,在空中有着令人惊叹的灵活性,当它在团长的
手里时,就像是一只有灵性的“小羚羊”。低空快速掠地、超过80度的侧转弯、变速机
动、曲线机动、超越障碍物、快停飞行……飞行条令上的一个个死板的训练课目在他的
操纵下,变成了令人激动的低空“猎操”。
作为我军陆航部队的首批飞行员之一,崔小军团长驾驶过多数我国装备的直升机型。然
而,“小羚羊”才是他心爱的“宠物”———他是我军第一批“小羚羊”武装直升机飞
行员之一,几天不飞,他就心痒难耐。90年代以来,他驾驶“小羚羊”南征北战,中国
军队所有“重要场合”,“小羚羊”几乎全部参加,当然他也参加了。
“最难忘的当然是‘联合96’演练啦。”当我们这些初到团里的人问他承担过的最危险
的任务时,他毫不犹豫地说。
“当时条件极为恶劣。我们执行任务的地区是崇山峻岭,又正值当地阴雨季节,我们的
机场和演练场之间,沿闽江北有一排高山,经常云遮雾罩;预定的导弹发射地段又是一
条狭窄的山谷,直升机不便于悬停。你们都知道,为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和直升机的隐蔽
性,一般能悬停发射导弹就不做运动攻击,但是,战场条件向我们提出了我们从未遇到
过的挑战。
“演练的当天,天气果然十分恶劣,下着雨,云底高不到100米,能见度仅为1公里。我
们果断起飞,沿着海岸线飞向演练场。云幕低垂,像在重重地向下压着我们的飞机一样
,海面上怒浪涛天。我和另一架‘小羚羊’掩护着机降的米·171运输直升机编队,在低
垂的云幕下掠海飞行,准确、准时出现在战场上———当时,炮兵的炮火准备刚过去几
秒钟。
“我们的武装直升机编队正要进入攻击时,几团低云突然遮盖了山脚的坦克靶标。主持
演练的首长当即决定临时改变目标。我们的直升机在低空迅速改变队形方向,并找到了
攻击目标———这一切全部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2分钟后,陆军的炮火就要再次覆
盖这个地区了。
“那天天气特别昏暗,导弹发射时的喷火就显得格外明亮。当导弹全部准确击中目标时
,观礼台上的将军们纷纷叫好。
“这是陆航的光荣,也是我们的光荣。作为全军第一支武装直升机部队,中国陆军航空
兵的起步史上写着我们团上下的汗水与梦想……”
B计划
■炮声乍止。
“前进”,团长的话音突变,直升机猛地加速、跃升,爬上前方的树梢,火光中,数公
里外的“蓝军”指挥所顿时出现在我的眼前。
攻击,从树梢开始……
黎明。
马达轻响,4架浅绿色的直升机贴着地面隐蔽出动。天气仍然不好,还是令人头痛的右侧
风。我们不顾侧风飞行要在3米以上的规定,把高度一再下降———飞得越低,雷达发现
我们的概率就越小。我们几个机组协调操纵着杆、舵和油门变距杆,直升机如同在草地
上滑行一般,轻盈地向目的地开进。
我的心情处在一种无法松懈的紧张状态:提心吊胆,还有几许亢奋。这是非同寻常的一
天,作为一名“飞行员”,参与这种具有战术背景的行动,对我来说还是头一次,一切
都是新鲜而神秘的。
直升机几乎是在贴着山谷的一侧山坡飞行,这是最隐蔽的行进方式。在快出谷口时,我
们从山脊的一个缺口跃入另一个山谷,以避开“蓝军”设在谷口的防空阵地。
“敌装甲部队已集中强大的防空火力,取消A计划,执行备份的B计划。”就在我们的直
升机编队已经看到“蓝军”的装甲部队,准备进入攻击时,指挥部突然通知我们。
B计划就是放弃对敌装甲目标的攻击,转而进攻其指挥部和炮群的战斗计划。作为一支百
发百中的“装甲克星”———武装直升机部队,“蓝军”对我们早有预防也是我们预料
中的事。B计划就是一个避实就虚的决胜之计———武装直升机部队的优势就在于它超越
陆军所有兵种的机动优势,今天,它要显示其决胜的力量了。
直升机掉头前进,沿着一条干涸的河道,不停地做着S形的机动动作,避开地面炮火织成
的火网,迅速向“蓝军”的指挥部扑去。
“371,你们看得见我吗?”云幕低垂,下着零星小雨,直升机在云下时隐时现,不放心
的团长问身后的僚机组。
“看得见。”
“注意跟紧队形。”
我们要攻击的是“蓝军”部队的首脑---指挥所。如果偷袭成功,“脑死亡”的“蓝军”
就要成为我们的砧上之肉了。
直升机在一片小树林后编队集结。我看到,左座的导弹射手已经将武器系统总开关打开
,接通瞄准具电源、导弹,允许两信号灯同时闪亮……
箭在弦。
“可惜你今天看不到打坦克的景象了。我第一次打导弹时,这导弹竟把一辆坦克整个穿
透,坦克的漆被瞬间产生的数千度高温烧成了红色,弹孔周围挂着许多细碎的小钢珠,
仿佛这个‘陆战之王’伤心的眼泪。”等待间隙,崔小军团长向我讲述了他在一次摧毁
坦克时那种惊异的发现。
炮声乍止。
“前进”,团长的话音突变,直升机猛地加速、跃升,爬上前方的树梢,火光中,数公
里外的“蓝军”指挥所顿时出现在我的眼前。
攻击,从树梢开始……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bs.ndc.neu.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7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