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皮皮鲁), 信区: Green
标  题: 缅甸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un  4 23:10:59 2003)

一、多民族概况
缅甸有42个民族,人口较多的有缅、克伦、掸、钦、孟、若开、克钦、克耶等民族,另

有巴当、勃奥、茵莱、土瓦、那加、傈僳、拉秀、沙隆等。
缅甸族是缅甸的主体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5%,有2444万。缅甸族分布全国各地,而主

要聚居在伊洛瓦底江中游及三角洲地区。缅族属蒙古人种,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

起源于中国西北地区,是羌族的一个支系。历史上缅族先民有过三次大的迁徒,于650年

进入曼德勒南30公里的叫栖(皎克西)镇一带定居。
克伦族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人口有300多万,主要分布于克伦邦和克耶邦。克伦族属于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克伦语支,与缅族同一族源,都是从中国的羌族分支出来的,向南迁

入缅甸还早于缅族。
钦族有人口46万,大部分聚居在西部山地钦山山脉。钦族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钦语支,

是随藏缅语族南迁,较早进入缅甸的民族之一。几经辗转流徒,钦族于14--15世纪进入

西部山地,一部份迁到了印度阿萨姆地区。
克钦族是跨居缅、中、印三国,在中国叫景颇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景颇

族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代的“裸形”、“寻传”部落即其先民,公元960年沿金沙江、
怒江和
恩梅开江南迁,到十七世纪逐渐定居在今缅甸北部和云南德宏地区。缅甸克钦族有45万

人,分布在克钦邦。
若开族又称阿拉干族,聚居在西部若开沿海地区,人口190万,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属何种语支至今仍有争议。  克耶族有5万人,主要居在东南部的克耶邦,属于汉藏语系

藏缅族克耶语支。
高族有6万人,分布在掸邦东部的景栋一带。高族在中国叫哈尼族,在老挝国丰沙里省叫

卡戈族,有7万人;在泰国清莱、清迈府叫阿卡族,有3.5万人。高族属于属汉藏语系藏缅

语族彝语支。
缅甸的掸族有250万人,分布较广,聚居掸邦境内的占62%。掸族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

壮傣语支,同中国古代的百越有着亲密的族属关系。早在公元前后缅甸就有掸族居住,

至八世纪大体形成今日的分布状况。
孟族是缅甸的古老民族,属于蒙古人种,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孟语支,人口100万,主要

聚居地为南部孟邦。
缅甸全国人口3760万,农村人口占80%。侨民比重不大,主要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华

人华侨。

二、缅甸远古历史
5000年前,缅甸的依洛瓦底江边的村庄已有人类居住,曼德勒在文化和地理上将缅甸分

成两部分:曼德勒以北为上缅甸、以南为下缅甸。但缅甸族(缅人)是不是缅甸的土著居

民。
缅甸最初的土著是印度尼西亚的尼格黎多人。公元前4世纪,楚国人庄蹻入滇,扩地数
千里,沟通了中缅之间的交往,举世闻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开通。缅甸这时有了部落

国家,即占族建立的大公国。
公元前后,中国哀牢(濮、闽濮)人[南亚语系(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分两

支沿湄公河南下,一支占据了今柬埔寨和老挝,即今天的高棉人,另一支进入泰国和缅

甸,在缅甸的即今天的孟人(the Mons)。进入缅甸的孟族居住在锡当河(Sittang River)

流域。此后,青藏高原的藏缅人的一部分顺山势南迁缅甸。公元3世纪,缅甸族(Burmese)

的一支骠族(the Pyus)南下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建立骠国,以卑谬为都城。802年,骠王

派使臣来到唐朝京城长安,表演缅甸古乐和精彩的舞踏。832 年,骠国被同为藏缅系的

南诏国灭亡,骠人四处逃散,逐渐与叫栖一带的同族人缅族融合。
与骠国并立,孟族人(Mon)在毛淡棉西北60公里建立直通国(Thaton杜温那崩米国)。573

年,直通国的两个王子Thamala、Wimala兴建庇固(勃固)城,之后发展成为孟族王朝的最

重要的城市。骠国灭亡后,孟族王朝统治了整个下缅甸,直到十一世纪。

三、缅甸古代历史
11世纪初,定居叫栖一带的缅族,吸收了骠国、孟人、南诏、掸人的先进文化,兴修水

利发展农业,建立了蒲甘王国,定都蒲甘(Pagan)。1044年,蒲甘王朝国王阿奴律陀
(Anurudha)统一缅甸全境,成为缅甸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政权,1058年始创缅文字母。

蒲甘王朝历代国王世系如下:阿奴律陀----修罗----江喜佗----阿隆悉都----那罗多
----那罗帝因迦---那罗波帝悉都----醯路弥路----迦娑婆----乌婆那----那罗梯诃波帝

----苴-----弈?---那罗梯诃波帝。1287年,蒙古在西双版纳设立了宣慰司,忽必烈的
两个大臣由此南下缅甸,灭了浦甘王朝。

于是,孟族在南部建立起勃固王朝,定都仰光东北80公里的勃固(bago);掸族在北部建

立了阿瓦王朝,定都曼德勒附近的阿瓦(ava),形成南北对峙状态。1386年,两个王朝间

爆发战争,史称四十年战争,国力因此消耗殆尽。1539年勃固王朝为东吁(东坞、东固、

Toungoo)王朝所灭。1555年阿瓦王朝也为东吁王朝所灭。
15世纪末,原先逃到锡当河流域东吁(仰光-曼德勒之间)一带躲避战乱的缅族,大力发展

农业,积蓄力量。东吁缅族首领明吉瑜宣布脱离阿瓦王朝,自立为王。1531年,明吉瑜之

子达彬瑞蒂正式建立东吁王朝。在达彬瑞和继任的第二位国王莽应龙在位期间,东吁王朝

历多次南攻北伐,终于实现了缅甸的第二次统一。1546年迁都勃固。
东吁王朝世系如下:明吉瑜---达彬瑞蒂---莽应龙---莽应里---良渊候---阿那毕隆---

弥利提波---他隆---平达格力---白莽---那罗伐罗---弥丽 提----娑尼---达宁格内---

摩诃陀摩耶娑底波帝。
东吁王朝因多次与实力强大的暹罗(泰族)的Ayutthaya(大城王朝)交战而耗尽了资源。16

世纪末,暹罗联合反叛的孟人包围了勃固,东吁王朝联合阿拉干国(今缅甸若开地区和孟

加拉国南部),才得以解围。 
1599年勃固城于被阿卡族(又名哈尼族、高族)占领,东吁王朝被迫迁都阿瓦(Ava)。1752

年阿瓦被孟族人攻占,东吁王朝灭亡。

四、缅甸近代史
1753年,瑞波平原(伊洛瓦底江和钦敦江之间)的缅族首领壅籍牙派兵多次南下讨伐孟族

人,终于再次实现了全缅甸的统一,建立了雍笈牙王朝(贡榜王朝)。
1782-1819年雍笈牙国王波道帕耶(Bodawpaya)因其多次企图入侵泰国的野心,使得当时

占有印度的英国不免忧心缅甸可能造成的威胁。 
1824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侵缅战争。英军从印度由陆路向缅甸西北部进攻,被缅军统

帅班都拉重创于吉大港附近的班瓦河地区,迫使英军全线溃退。1826年,英军走海路从

仰光登陆,一路攻城夺池,最后攻占缅京阿瓦附近的杨达波村。缅王被迫议和,放弃对

阿萨姆、克车和曼尼坡的宗主权,将若开(阿拉干)及附近岛屿划归英国管辖。
1852年,英军第二次侵缅,占领缅甸南部沿海,将勃生、勃固、若开、德林达依合并为

缅甸省,归属印度联合省管辖。
1885年英军第三次侵缅战争,轻取京都曼德勒,生俘锡袍王。英军继续北进,随即占领

了整个上缅甸。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从此整个缅甸沦为大英帝国的海外

殖民地。1897年,英国将缅甸升格为“自治省”由英驻印度副总督兼任省督。
在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大量的印度移民涌入缅甸导致劳工廉价,造成地方经济受到威

胁。因此缅人开始产生对印度人的仇视,以致在1930年爆发反印度人的暴动。 1936年,

在英国统治下的唯一一次选举中,巴穆(Ba Maw)当选为首相。1937年,英国创建一套独

特的缅甸宪法,同意缅人可以控制国内政治。
日本在1942年占领缅甸。当日本战事逐渐失利时曾同意让缅甸独立,但事实上却仍旧在

背后操控新成立的傀儡政府。缅甸国父翁山(Aung San)于是在此时组织“反法西斯人民

自由同盟”以对抗日军。二战后的缅甸仍受英国控制,翁山则在公元1947年7月遇刺身亡。
在翁山的继
承人大钦努(Thakin Nu)的领导下,英国议会终于在公元1948年1月4日正式承认独立的缅

甸联邦共和国。

五、当代的缅甸
由于“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因此独立后成为执

掌政权的政治力量,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1962年。自由同盟政府宣布缅甸共产党为非法

组织,从此缅甸共产党被迫转入农村开展斗争。这时,自由同盟内部发生分歧,主张同

缅共和谈的一派在遭到镇压后,加入了反政府的武装行列。此外,由于缅甸特殊的民族

问题,一些主要的少数民族也都建立起反政府武装,一时间反政府浪潮几乎遍及全国。

执政的自由同盟内部斗争日趋尖锐,终于分裂为以吴努和德钦丁为首的“努丁派”,和

以吴巴瑞与吴觉迎为首的“瑞迎派”。在1958年6月召开的人民议会上,努丁派以微弱优

势取得了暂时胜利。事隔三个月,吴努迫于内外压力,不得不宣布将政权移交给以奈温

为首的军人看守政府。1960年4月,吴努再次当选为总理,然而在贯彻其施政纲领时,处

处遇到困难和阻力,人民生活不见好转,社会混乱加剧。
1962年,奈温趁吴努政府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宣布成立革命委员会接管政府。继后,

组建了“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宣布了《企业国有化法令》,制定了新的土地政策。

然而,在奈温执政的二十多里,缅甸经济并没有多少起色,反而出现不少新的困难和问

题。1988年,奈温在各方压力之下辞职,以苏貌为首的军政府成立了”国家法律秩序恢

复委员会”,接管了联邦政府。缅甸的官方名称由Union of Burma改为Union of 
Myanmar。苏貌许诺举行多党民主大选,于是160多个政党取得了合法地位,其中以昂山

素季(缅甸国父昂山之女)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影响最大。1990年,军政府许诺的全

国民主大选如期举行,纲领党改名后的“民主团结党”获票极少,而“全国民主联盟”

则以压倒多数取胜5蔷两窕姑挥薪怀稣ā?军政府于1997年11月改组,成立”全
国和平暨发展委员会”,继续执掌政权。军政府于
1999年7月再度重新改组,目前军政府的重要领导人物是谭水(Than Shwe)、貌艾(Maung 

Aye)、钦牛(Khin Nyunt)、温明(Win Myint)等。

--
师傅们在哪里?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8.8.44.2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0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