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日本的第三次战争准备(中)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9月21日16:04:05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地缘政治冲动是日本军国主义行动的原动力,这是由日本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出于
所谓安全的切身需要,致使日本在历史上屡次采取侵略行动,除地缘政治安全因素外日
本认为还要保护它的经济安全,事实已表明,日本的经济依赖进口,虽然进口为日本的
经济提供了原料,但日本的经济增长与繁荣却依赖于出口。这种情况下,日本认为必须
控制自己的生存环境,无论怎样,采取这样一项对外政策都是日本唯一的解决办法。
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
同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东临太平洋,日本全境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四个大岛
和三千多个小岛组成,面积37.7万平方公里。其中本州岛面积22.7万平方公里,约占
其总面积的60%,是日本最重要的岛屿,海岸线总长近3万公里,但没有纵深地带,外来
力量极易把日本列岛拦腰斩成两段,从南端的九州到北端的北海道绵延约1920公里,最
大的岛屿本州长约1200公里。最宽处约300多公里,最狭处仅为100多公里。四个岛屿被
不到50公里宽的海峡隔开。由于折褶和断层作用剧烈,加之外力作用的长期侵蚀切割,
地形显得十分破碎,海岸虽曲折多港湾,但山地约占总面积的76%。山地多为南北走向
,最高峰富士山也不过3700多米。日本的领土形态是弧形的,这是一种能牢牢地将东亚
大陆封锁的弧形。
这个弧形的尖端北部逼近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其尖端的南部则如同长长的触角伸向
中国的东南地区——目前经济高速增长带,尤其是充满变数的台湾岛。事实上,日本列
岛地理形状包围着俄罗斯和中国的重要海上通道,表面看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海上发展
基础,1.8万公里的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难以计数的良港:旅顺、大连、
连云港、青岛北海等等。但由北移向南,就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长串岛屿组成的岛国
日本,对中国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弧形封锁——千岛群岛,北海道,九州,琉球群岛等等。日
本列岛的封闭线可以直接威胁到中国黄海和东海的主要通道以及这一带的重要海军基地
。须知,在中国沿海各省区居住着约五分之一人口,分布有上海。杭州等工业基地,长
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农业基地以及蓬勃发展的沿海经济开发区。
另外,中国四大外贸线有三条在战时会遭到日本的封锁,使中国感到最不安的是,
日本的海上力量对延伸到中国的心脏地区(包括首都)有极其优越的地缘优势。同时日
本也可以封锁俄罗斯远东舰队进入太平洋的四条主要通道,其中有两条通道必须经过日
本境内水路,而且都须穿过仅十余公里宽的海峡。另外两条通道虽然宽大,但日本也随
时可以关闭俄罗斯在西太平洋作战的门户,这使俄罗斯深感不安,因此迟迟不愿归还北
方四岛。
从日本最南部的九州的港日福冈到韩国最南面的港口釜山的距离不足300公里,但与
日本隔海相望的亚洲海岸上,可以利用的港口比较少。北海道对面的北部,没有可以利
用的港口,中部虽有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但从那里到日本距离约800公里,朝鲜半
岛与日本之间海峡的恶劣自然状况,也使日本可以忽视来自亚洲的任何威胁。
历史上日本遭到过两次侵袭。一次是从亚洲大陆俯冲的忽必烈的蒙古军。但由于朝
鲜海峡的海面风高浪大,极其危险,蒙古军的两次攻击都失败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后一
次是从太平洋彼岸入侵的美国舰队,在19世纪中叶,日本被迫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大约正是由于这一点,日本一直认为它的真正威胁首先来自海上。因此明治维新之后
,日本一直在加强其海上力量,这成为日本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先后与清朝、俄国进行海
上角斗的重要动力。正出于这一点,日本把控制周围海域和与之有关联的岛屿当成一个
重要的战略目标。
根据其地缘政治条件,日本从明治维新时代开始推行自始至终贯彻不移的地缘战略
:
第一步是建立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控制与日本关联的任何岛屿。从干岛群岛,日本
本岛,琉球群岛到中国台湾岛以及周围的海域。日本战略家认为,如果这样,就可以消除
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任何压力,并具有巨大的地缘优势,打击这两个大国的有生力量。
一旦得逞,就可以控制朝鲜半岛。这一战略的终极目标是夺得整个东北亚地区。甲午战
争,日俄战争就是日本实施第一步战略的主要步骤,事实证明日本在完成这一战略步骤之
后,对亚欧大陆东部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第二步是在这一力量基础上,日本继续夺取任何与其“势力范围”有接触的岛?欤?
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更大的太平洋海上力量基地:从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本土,
向南伸向台湾岛甚至是菲律宾列岛。由于有东北亚尤其是中国作为战略原料基地,保证
其军事工业的增长,日本就可以控制整个西太平洋地区,进而拥有与美国海上力量相抗
衡的巨大资本,在二次大战,我们可以找到日本侵略目标的地缘轨迹:在控制东北亚和
东南亚,拥有原料基地之后,接着与美国发生了太平洋战争。
第三步是在上两个地缘战略目标实现之后毡揪突峥刂朴《饶嵛餮侨旱骸?—印度洋
与太平洋的十字枢纽,然后夺取太平洋腹地的所有岛屿: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以
及夏威夷(太平洋的中心岛屿),消除太平洋的任何威胁力量(在本世纪初主要是美国
)进攻亚欧大陆,在二次大战初期,就曾爆发过苏军与日本在蒙古的军事冲突。如此,
日本实际上已控制了整个太平洋和亚洲大陆。由此我们看出,日本的整个地缘战略实现
的基础,是控制中国,因为如果能控制亚欧大陆的边缘地带,就能为其进一步攻击“陆
心地区”创造条件。如果是这样,日本就必须同时完成其“南下北上”计划。然而任何
一个国家的财力都不会允许建造强大的陆军和海军。这一大战略实际应分成两步走,即
日本首先应拥有无可匹敌的海上力量,这需要日本控制东南亚——那里有日本所需要的
大量石油。天然气,以保证军事物资的供给。然后就可以将海上力量转为陆上力量优势
——进而挺进中国,由此向北,控制整个边缘地带,这一点德国将领豪斯霍费尔在1940
年就指出了日本战略的混乱与破绽,因为整个控制区如果是按经度走向,还可以由于自
然地理条件的事实,在经济上消除对外的依赖,实现自立。但是日本从一开始就力图同
时建成强大的陆军与海军,不但向南北方向同时扩张,而且把目标瞄准了东部——美国
和东南亚半岛。
日本如果实现第一个战略目标,控制日本周围海域,日本就必须投入按其经济规模
来说数额巨大的经济资源。然而威胁日本自身的不是外来力量,而往往是国内工业资源
缺乏。19世纪末,日本政要山县提出,日本在得到“主权线”之后,还应得到“利益线
”,为的是防止外来力量从陆地和海洋“攻击…日本,朝鲜问题成为最直接的问题。因
为“朝鲜是指向日本心脏的一把匕首”。日本的“利益线”,从堪察加半岛一直延伸到
萨哈林岛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然后向南包括朝鲜半岛,从山东半岛往南到福建,然后向
东到台湾。琉球群岛,再向外扩展。1879年,日本从中国手中抢走了琉球群岛。
在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基本上实现了它的第一目标。日本实现下一个战略目
标,这需要有更大的资源以支持它的工业化发展。这使日本产生了打通通往亚洲大陆和
南面各群岛的自然资源通道的欲望。因为到1935年,日本大约要进口80%的石油,而进
口的大部分来自美国——将经济的命脉控制在一个潜在的地缘政治的敌人手中,令日本
深感不安。而新的原料地主要是中国、西伯利亚和东南亚。日本正是将中国当成战略基
地,然后向北控制东西伯利亚,向南可夺取东南亚H?而,这导致了与美国的太平洋战争
,并陷入全球孤立中,从此成为永不可企及的幻觉。
--
---- 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jxjdadmin.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