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single形象代表,以信立爱), 信区: Green
标  题: 明治时期的日本军事改革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Feb  6 20:20:35 2003) , 转信





 
送交者: 菲特烈 2003年2月05日21:01:51 于 [军事天地]http://www.cmilitary.com  
 
 
  

山县有朋,近代日军之父

明知时代的初期,日本几乎没有所谓的现代的由中央控制的军队,全都是由各藩的藩军。
可以想象,他们在军队的体制上均是各自为政很不统一,有的采用法军模式,有的采用英
军模式,也有采取德军模式的等等不一足举。早先政府倾向于采用统一的英军操典,结果
却是因为负责人大村益次郎遭暗杀身亡而停滞下来。接任的山县有朋上台后,将军制的仿
照对象该为了法国。1870年,政府正式宣布全国陆军皆采用法军模式,而海军则为英国为
蓝本,总算是结束了日本军制混乱缺少中央节制的局面。不过仅仅一年后在普法战争的较
量中,法国人一败涂地,山县有朋又匆匆忙忙地宣布陆军改行德国体制,采用德国的所谓
军政军令“二元化体制”。同时改革随之而来的就是全民义务兵制度,建立现代意义上的
常备军。1870年,明治政府公布了第一个国民征兵令,但是由于各方保守人士满脑子还是
当年的“刀狩令”反对生死四起,结果这次行动早早流产。次年二月山县有朋推出了一个
折衷的方案即成立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控的“御亲兵”。初时御亲兵的人数极为有限,仅为
6275人,其中步兵5649人,骑兵87人,炮兵539人。虽然规模不大乃至可以称之为迷你,但
是这一举措确实大大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威信,按桑木崇明在《陆军半世史》的话来说就是
“政府的地位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之后,也就是在这支御亲兵的基础之上进一
步发展出了现代化的日本军队体制。


同年12月,山县有朋又进一步提出了《军备意见书》,打算在御亲兵的基础上讲改革乘势
继续发展下去,其在这个文件中指出“设置常备兵乃当今第一急务”。紧接此后,他又发
表了《论主一赋兵》,阐明了整个国家军事制度的改革的迫切和紧迫,要求废除过去的所
谓“壮兵,而是建立的“赋兵制度”,山县有朋所言的“赋兵制度”实际上也就是近现代
的义务兵制度。在兵部的积极推动之下明治天皇终于在1872年11月发布了“全国募兵诏书
”,而太政管也同时发布了告逾,要求将诏书的精神与贯彻全国,“士已非从前之士,民
已非从前之民。均为皇国一般之子民,报国之道本应无别”翌年1月,遵照天皇诏令颁布了
具有里程碑
意义的《征兵令》,规定:凡全国男子无论出身贵贱只要符合应征条件,均应服兵役。从
而贯彻“国民皆兵主义”之所在。同年4月,第一批应征兵员进入刚刚建立的东京镇台而所
谓的镇台也就是“军区”之意。在颁布了征兵令后,全日本国设置了东京,仙台,名古屋
,大阪,广岛一级熊本六个镇台。

以下为明治六年一月十日,《法令全书》的相关部分:

征兵编制与细则(节选)

征兵系指征集年满二十岁之国民,充任陆海二军。陆军大别为三:其一为常备军,其二为
后备军,其三为国民军,按兵丁之身材,才智,又分为五兵种:曰炮兵,曰骑兵,曰步兵
,曰工兵,曰辎重兵。各兵种均由各镇台所辖之国郡负责征集之,辅以若干年,属所辖镇
台,以充地方之守备。

其一
常备军当由当年征兵之中编成,服役三年。

其二
后备军由常备军服役期满三年者编成,平时居家。又可分为两种:曰第一后备军,曰第二
后备军。第一后备军服役两年,战争发生后,立即召集加入常备军,可以补充兵员。每年
入营一次,复习军事战术。

其三
国民军除常备后备军外,全国男子十七岁至四十岁者均载入军籍备案,全国发生大规模战
斗之时,均编入部队,以供守卫。

常备军免征细则

第一条 身高不足五尺一寸者(那位了解请告知在下次处的尺转为公制为何,谢谢)
第二条 身体赢弱,有残疾,不胜者
第三条 在中央官厅及府县任职者
第四条 海陆军学生,在军校学习者
第五条 交部,工部,开拓以及其他公塾在籍的专门学员,出洋进修,以及学习医学者,但
需要教师之证明和该科目合格证件。
第六条 身为一家之主者
第七条 嗣子及承重之孙
第八条 独子独孙
第九条 父兄尚在,但因病或事故,须代父兄治理家务者
第十条 身为养子,但止于约定,仍居生家者,不在此限
第十一条 正在被征服役者之兄弟

截至于1879年,按照伊豆公夫《日本军事发展史》的说法,日本陆军共计步兵16各联队;
骑兵1个大队1个中队;炮兵10个大队;工兵3各大队1个中队;辎重部队1个中队2各小队。
到了1882年,步兵扩建到了28各联队,骑兵5个大队,炮兵30个大队,工兵8个大队2个中队
,辎重部队为7个大队。

随着新型军事体制的建立,随之的各种规章和编制也相继产生。1872年,仿照欧洲的建制
,明治政府有将原来的兵部拆分为陆军省和海军省,从而结束了兵部省陆海军的管理混乱
的情况。同年三月陆军省得秘史局被改为了第一局下设六课,负责管理通讯联络以及日常
事务;军务局改为第二局下设五课,负责管理步兵骑兵事务;炮兵具被改为第三局,下设
两课,负责管理炮兵事务;建造局改为第四局下设两课,负责工兵和建筑事务;会计局被
改为了第五局下设九课负责军人待遇,财务,军费支出;为了管理和开发北海道,又新建
立了专门负责北海道军备事务的第七局和办公厅。也新设了军官教导团。马政司被改为军
马局。到了1874年新设参谋局,到了1878年参谋据改为参谋本部从陆军省独立了出来,次
之又设立了监军总部。从而形成了陆军部,参谋总部和监军总部三足鼎立的情况。到了18
82年,陆军省再次改组,第一局改为总务局,第二局改为人员局,第三局改为炮兵据,第
四局改为工兵局,第五局改为会机局。1884年,监军总部又被改组为教育总监部。之后虽
然仍有些改动但是总体结构一直保持到了二战时期。陆军省长官为陆军大臣,专门负责军
事政策,参谋本部长专门负责制定军令和作战反感的策划,而教育总监部长负责各部队检
阅和军令执行情况。三长官均直接隶属天皇。

军队编制方面采用了师团,旅团,联队的建制,规定师团长为中将担任,下设旅团,旅团
又下辖联队,采取二二编制。在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日本一共拥有20个整编师团。出于
战力提高的要求,军事装备的改革随之推行。为了使在战斗日益重要的大炮的生产速度和
质量得到提到,大阪火炮制造厂全套引进了欧洲最先进的平炉的技术,全套地引进德国和
英国的生产技术。而海军方面除了在英德大量定购海军舰船外,日本自行制造的第一艘大
型现代战舰“清辉丸”下水,这实为日本海军历史上里程碑的事件之一。

在军队人士看来,所谓“富国强兵”,强兵乃富国的先决条件,如要富国必先强兵。但就
陆军的军阀来说1883年预算为1,026万日元为国家总预算的8,046万的13%,到了1885年又
成为了1,087万。明治时期的军事改革极为彻底和高效率,几乎将之前的整个军事体制全
部推翻重来。终于军事改革让日本在甲午战争中采获了甜美的胜利果实。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8.85.2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6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