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2005年:日本军事技术研究的走向[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May 18 08:55:26 2006), 转信
来源:《现代军事》
韦平和
日本于2004年12月10日通过了今后十年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下一个五年的《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2005年是执行《大纲》和《计划》的第一年,日本增加了在军事技术开发与研究方面的预算,一些项目进入关键阶段,一些项目开始立项。分析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公布的2005年军事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日本今后一段时间军事技术发展的走向。
图1: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xdjs/02/11033356/20060117/images/13039248_200601171350156855700.jpg
超声速空舰导弹推进装置
目前日本自卫队主要使用80式ASM I反舰导弹,配备航空自卫队F—l、F-4J战斗机和海上自卫队P-3C巡逻机。该弹全长4.0米、重600千克,射程50千米,导引方式为中段惯性制导+末段主动雷达寻的,这种导弹投入使用有20多年,射程和抗干扰性能已不能满足要求,储备量也不足。因此日本防卫厅决定研制其后继型XASM-3,要求它同时具备主,被动雷达寻的方式,采用一体化火箭冲压发动机,能够超声速飞行,射程、抗干扰能力有大幅度提高,具有很强的战术灵活性。动力装置的研制是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先行研制一体化火箭冲压(IRR)发动机。为此在2003~2004年投入45亿日元经费,完成了一体化火箭冲压发动机的系统设计并开始发动机样机试制;2005年将申请经费5亿日元,研制试验用的弹体,完成发动机样机制造,试验并确认其技术可行性;发动机的研发工作预计2006年完成。按计划,2007年将研制出一体化火箭冲压发动机,XASM一3有望在2010-2011年完成研制。
装甲车辆及火器研究部分
2005财年,新型坦克的继续研制将是陆上自卫队唯一的技术开发项目;未来轮式战斗车辆(第3期)高安全性发射装药、全电驱动中的先进柴油发动机部分为研究试制项目。这4个项目共要求经费145亿日元。
新型主战坦克
装甲部队作为陆上自卫队主要的反装甲作战和地面机动打击力量,主要任务是抗登陆作战。随着军事形势的变化,日本防卫厅认为,今后实施反装甲战作战的可能性在不断降低,因此陆上自卫队的坦克编制规模将由900辆缩小到620辆-630辆,通过装备高性能的新型坦克来提高作战效能。现有的74式坦克在2006年以后仍将继续服役12年左右,90式主战坦克将在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期间完成采购。作为74式坦克的后继型,要求新型坦克降低全寿命成本,大幅度提高火力、防护力以及快速收集、获取情报信息的能力。具体是:
在电子信息系统方面,配备先进的C4I系统,确保每辆坦克都能够与主要的作战部队指挥控制系统连接,提高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充分实现战术信息共享,从而保证坦克能够快速进行战术机动、准确实施火力打击;
在火炮系统方面,配用大成力改进型120毫米滑膛炮。新型火炮基于早先未来火炮和弹药的研究成果,是在90式主战坦克配用的德国策茵金属公司120毫米滑膛炮基础上改进的。日本已获得了该型火炮的特许生产许可,基本实现了国产化;
在战场生存力方面,新型坦克采用模块装甲战术系统,以抵御多种反坦克武器的威胁。采用降低整车高度、抑制红外辐射等降低车辆目标特征的措施。还将采用先进的核生化防护系统,以保证坦克能够在沾染环境下作战;
在机动能力方面,坦克全重将控制在40吨以下,从而能够以空运、海运以及大型拖车地面运输等方式,快速抵达战区。坦克采用先进的水冷8缸1200马力涡轮增压柴油机。具有很高的单位重量功率和优异的战术机动能力。
对于新型坦克项目,2002-2004财年已分三期投入了244亿日元;2005财年申请经费约120亿日元,完成第一辆样车的试制;2006财年进入最后阶段,预计需要155-160亿日元,用于3辆样车的制造;研制工作将于2007财年结束。而按照研制进度,在2004-2008财年,对火炮、弹药、发动机、射击控制等相关分系统进行技术试验;2007~2009财年将使用全部4辆样车进行作战试验;2009-2010财年,该型坦克有望获得生产和采购批准。
来来轮式装甲车
日本把轮式装甲车辆作为应对恐怖主义、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的重要措施,重视提高其越野机动性、改善火力性能、增加弹药携带量。与履带式车辆相比,轮式车辆的战略机动性好,远程公路行驶能力优异,造价较低。实现车族化之后,还能大幅度节约采购和保养经费。
未来轮式战斗车辆车体重量约15-20吨,是一种8 x 8车辆。项目的研究始于2002财年,在2002 2004财年已经分2期投入了24亿日元,2005财年预计需要18亿日元,2006财年将完成样车试制。按计划,2005-2007财年进行内部试验;2007财年进行样车的验证试验{2008年以后,研制自行高炮,自行榴弹炮,自行迫击炮、自行反坦克炮、装甲运输、侦察警戒、指挥通信、弹药供应等系列车型。
在进行车体试制的同时,还对50毫米口径双路供弹机关炮和弹药进行研究。已完成火炮,弹药、车体减震的分系统设计,2005年继续进行系统设计,并进行火炮、车体减震,和专用试验装置的试制。车体减震部分主要研究降低车辆震动,以提高越野能力和乘坐舒适性,降低射击时火炮对车体的冲击;火炮部分主要研究火炮厦弹药的小型化,以及改进火炮瞄准伺服控制系统、提高射击精度。
高安全性发射装药
高安全性发射装药主要有两方面的性能要求高安全性,在遭到敌方打击时不会被引爆;高性能,燃烧性好腐蚀性低,可明显提高火炮射程、延长身管寿命。高安全性发射装药系统的研究将借鉴1999~2002财年野战火炮用高安全性发射药的研究成果。该项目为日,美共同研究,日方试制使用阻燃性硝化纤维素的高性能一高安全性发射药,美方试制使用高能可塑剂的高性能高安全性发射药。目前已经完成了安全性评估,在提高燃烧效率、安全性和降低腐蚀性等方面取得了成果。在2005财年预计需要约4亿日元进行研究试制,以及对火炮的消焰器进行研究。
全电推进柴油发动机部分
日本致力于为未来战斗车辆发展全电驱动系统。在该系统中,用柴油发动机驱动发电机,然后用产生的电力来驱动电机,推动车辆行进。这种方式能够提高燃料利用率,使车辆驱动装置小型化,轻型化,改进车内空间配置,增大任务载荷配置的自由度,提高车辆的通用性。柴油发动机分系统是电驱动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在2005财年将投人约3亿日元进行研究。
图2: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xdjs/02/11033356/20060117/images/13039248_200601171350158566800.jpg
电子系统部分
在电子系统方面,2005财年总共有10个项目,需要247亿日元。技术开发项目包括启动火力支援指挥控制系统的研究,继续进行防空战斗指挥控制系统的试制,改进航空自卫队训练用3/ALQ一5电子对抗系统,开发战斗机载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以及下一代航空电子探测系统。研究试制项目包括光电自动防御系统、主动雷达寻的导弹搭载研究、双波长红外技术、高等级安全保密测评技术、模拟综合技术等。
火力支援战斗指挥控制系统
这是陆上自卫队2005财年开始启动的技术开发项目,主要用于收集和处理战区的战术情报和信息,优化火力分配,为野战部队和特种部队提供快速有效的火力支援指挥。它将替代目前的信息处理系统和射击指挥装置,明显提高部队的情报收集、处理,传递能力,成为陆上自卫队未来C4ISR系统的核心。该项目将持续至2008财年,总共需要研制经费约101亿日元,2005年的第l期投入约24亿日元,2009财年进行作战试验并完成全部研制工作。
防空作战指挥控制系统
防空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也是陆上自卫队参谋部要求的项目,2004财年开始实施,首期投人12亿日元,2005财年第2期需要经费约76亿日元。预计于2007财年完成系统试制,2008财年开始作战试验。
现有的对空监视雷达在对小型高速目标的探测、识别和处理能力上存在较大欠缺,难以迅速、有效地对目标信息进行分发和传送,与其他指挥控制系统也不能衔接,因此迫切需要研制新型防空作战指挥控制系统。新系统由对空监视雷达和指挥控制系统组成。它将替代现有的l号空中目标监视雷达、指挥所防空指挥控制设施以及师防空信息处理系统,帮助陆上自卫队建立中高空防空监视网。该系统主要针对陆上自卫队的方面队和师的需要而研制,将有两种配置或构型以满足它们的不同需要。
J/ALQ一5电子对抗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为航空自卫队的防空作战及预警指挥提供抗电子干扰训练。现有的ALQ一5电子干扰系统服役超过20年,已不能满足E—767机载APY一2雷达、固定武FPS—3三坐标雷达及其改进型以及未来的FPS—XX雷达的抗电子干扰训练。增强型训练用J/ALQ—5电于对抗系统的发射,接收天线具有高效的电子干扰能力,能够满足未来面向实践的电子战训练要求。
项目始于2002财年,2002-2004财年分三期投入了56亿日元,2005财年申请经费为15亿日元;2006财年将着手改造目前仅有的1架EC—l电子支援训练机的机体;2007-2008年,该系统将安装在完成机体改造的EC—l上,进行作战试验并随后投入使用。2021~2023财年,在C-X运输机全面替代C—l运输机后,将基于C-X研制EC-X电子支援训练机,作为J/ALQ一5改进型系统的平台。
图3: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xdjs/02/11033356/20060117/images/13039248_2006011713501510625100.jpg
机载红外搜索和跟踪传感器
机载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已成为战斗机不可或缺的探测手段。首先,在电子干扰环境下,战斗机的主要传感器系统——机载雷达的探测能力可能会大幅度削弱;其次,战机雷达工作时辐射电磁波,可能被敌方的反辐射系统探测到,会暴露位置以至遭到攻击,其三,绝大部分战斗机采用脉冲多普勒体制的火控雷达,对隐身目标或横向运动目标的探测能力较差。因此,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将成为战机重要有时甚至是唯一的目标获取手段。
航空自卫队从2003年开始进行机载红外搜索与跟踪传感器的研发,2003~2004财年投入了54亿日元,2005财年还将投入13亿口元,预计2008年完成研发。选种传感器将安装在改进的F一15战斗机上。从2004财年开始的F—15战斗机“多阶段改进计划”(MSIP)中,将用体积较小的APG一63(V)l型雷达替代目前的APG一63雷达,在前部机体腾出足够的空间加装红外搜索与跟踪装备。
下一代航空电于情报系统
航空自卫队目前使用的航空电子情报系统,是YS IIEB信号情报飞机搭载的ALR一2电子情报系统,主要用于对周边国家的无线电监听。新一代航空电子情报系统将大幅度提高信号接收与分析能力,预计总共需要经费184亿日元。项目开始的2004财年,已经投人7亿日元,2005财年预计投人33亿日元。2004-2009财年,除了研制工作外,还将分阶段进行地面和飞行试验。系统试制将于2009年完成。来来该系统将配备在c-x运输机上,形成下一代信号情报飞机一一EC—X。2008~2010财年将对C-X运输机机体进行改装以便搭载该系统。2013财年进行机载状态下的试验。
图4: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xdjs/02/11033356/20060117/images/13039248_2006011713501512474400.jpg
主动雷达寻的(ARH)导弹
日本防卫厅技术本部从2004年开始主动雷达寻的导弹的研究与试制,当年投人经费3亿日元,进行了了系统设计、雷达软件、雷达天线罩改装等工作;2005年需要经费29亿日元,用于改装雷达硬件和导弹的指令通信设备;2006财年估计需要经费23亿日元左右,改装导弹相关软件;2005-2008财年进行内部试验,试验平台是航空自卫队的F一2支援战斗机,预计2008财年完成研制。
光电自动防御系统
光电自动防御系统用于保护飞行器(主要是大型运输机和运输直升机),对抗红外制导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威胁。该项目开始于2004财年,总计需要经费90亿日元,2005财年申请经费34亿日元。预计2009财年完成系统研究试制。
其他研究试制项目还包括双波长红外线传感器技术研究,2005财年需要9亿日元,高等级信息技术安全保密测试技术的研究试制。2005财年进入项目第2期,需要经费l亿日元;综合模拟技术研究,2005年开始实施,需要经费5亿日元。
其他项目
其他的重点项目包括:陆上自卫队从2005财年开始实施的新型核生化侦察项目;以及航空自卫队的飞机驾驶舱防护技术研制(第二期),2005财年申请经费约3亿日元。
核生化侦察车
新型核生化侦察车作为现用化学防护车和生物侦察车的后继型号,要能在较大范围内迅速检测和识别化学和生物战剂,侦察放射性污染地区的情况,指导部队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从而提高陆上自卫队的防核生化攻击能力。通过把核化防护和生物防护措施合而为一,以及与未来的轮式战斗车辆系列相结合,可以提高效费比,降低维修成本和寿命成本。
核生化侦察车的研发工作包括:进行系统设计,试制核生化传感器系统、制造4辆用于平台性能测试的样车和2辆用于综合性能测试的样车、研制专用试验设备等。2005财年预计经费13亿日元,期间有望开始样车的研制。2006~2007财年还需要大约30亿日元,2008财年完成试制,2007~2009财年进行技术和实用试验,最终在2009~2010年投入使用。●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92毫秒